《張氏醫通》~ 卷十 (21)
卷十 (21)
1. 胎前
必用枳殼、蘇梗以順其氣。慎不可用補氣之藥。非但參、術當禁。厚味亦宜節省。肥白氣虛者。則人參、白朮必當加用。但補氣藥中。必兼香附、砂仁以流動其氣。若色白怯弱者。全以補養氣血為主。非但枳殼、蘇梗輩不可用。即砂仁亦不宜也。誤耗其氣。必致難產。若色蒼形瘦者。
此氣血流薄。當無難產之患。或久抱鬱結之氣。間或有之。多服逍遙散可也。有誤服行胎毒藥胎動不安者。古法用生甘草、黑豆、淡竹葉煎服。若發熱。用香豉。然不若頻與熱童便尤良。以其能解藥毒也。血下不止。或上溢而為吐衄者。四物換生地加阿膠、山梔、炒黑蒲黃。
若胎傷不安者。消息緩急虛實治之。凡妊娠脈宜滑利數實。大忌遲澀浮緩。
半產,半產俗名小產。蓋由衝任氣虛。不能攝養。或攧撲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薛立齋云。半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果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斷其根蒂。豈不重於大產。但人輕忽致死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
八珍去茯苓、熟地。加膠、艾、耆、草。若胎下而血不止。參、耆、朮、草、膠、艾、歸、芍之類。有熱。加炮薑、茯苓。半產而心腹痛。或發寒熱。以手按之愈痛者。宜散瘀血。芎、歸、延胡、桃仁、香附、丹皮、澤蘭、童便之屬。若按之則痛緩。是血虛。八珍去芍加炮姜。
若痛而嘔吐作瀉。是胃虛。六君子加炮姜。凡胎氣弱欲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出血過多而發熱。聖愈湯。汗不止。急用保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十全大補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子加薑、附。
東垣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則心神無所養。心包絡火上熾。故令昏冒火。勝其肺。故令瞑目不省人事。慎不可用寒涼瀉火之藥。蓋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即如傷寒鬱冒。得汗而解。必當補而升舉之。古法用全生活血湯。其間風藥龐雜。
而無陽生陰長之功。宜補中益氣加門冬、五味。或大劑獨參湯尤妥。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太旺。今舉而升之。助其陽則目張而神不昏矣。
石頑治一婦。懷孕六月。因喪子悲哭動胎。醫用黃芩、白朮輩安胎藥二服不應。改用枳殼、香附、紫蘇、砂仁理氣。一服胎遂上逼心下。脹悶喘急。口鼻出血。第三日午後來請石頑。薄暮往診。其脈急疾如狂風驟雨。十餘至則不至。頃之復至如前。因諭之曰。此孕本非好胎。
安之無益。不若去之。以存母命。因思此胎。必感震氣所結。震屬木。惟金可制。令以鐵斧烈火燒紅。醋淬。乘熱調芒硝末一兩灌之。明日復來請云。夜半果下異胎。下後脈息微和。神思恍惚。所去惡露甚多。又與安神調血之劑。數服而安。
白話文:
胎前
孕婦需要使用枳殼、蘇梗來順暢氣機。絕對不能使用補氣的藥物。不只是人參、白朮要禁止,濃厚的食物也要節制。如果孕婦體型肥胖且氣虛,則必須使用人參、白朮,但補氣藥中,一定要同時加入香附、砂仁來幫助氣的運行。如果孕婦面色蒼白、身體虛弱,則以補養氣血為主。不只枳殼、蘇梗不能用,連砂仁也不宜使用。誤用了會損耗氣,導致難產。如果孕婦面色蒼白、體型消瘦,這種氣血不足的情況,通常不會有難產的問題。但如果長期有情緒鬱結,偶爾可能會有難產,可以服用逍遙散。如果誤服了會導致胎動不安的藥物,古法會用生甘草、黑豆、淡竹葉煎服。如果發熱,則用香豉。但不如頻繁使用熱的男童小便效果好,因為男童小便可以解藥毒。如果出現出血不止,或往上溢出而導致嘔吐、流鼻血的狀況,則用四物湯(將熟地換成生地)加入阿膠、山梔子、炒黑蒲黃。
如果因為胎動不安,要根據情況的緩急、虛實來治療。一般來說,妊娠的脈象應該是滑利、數實,最忌諱遲澀、浮緩。
半產
半產,俗稱小產,通常是因為衝任二脈氣虛,不能滋養胎兒,或是跌倒、閃腰等導致氣血損傷,也可能是因為熱病、瘧疾等引起。薛立齋說,半產比生產更嚴重。因為生產像果實成熟自然脫落,而小產則像果實生採,破壞了外皮和根蒂,所以比生產更嚴重。但人們常常輕忽而導致死亡的情況很多。治療方法應該是補養形氣、產生新血、去除瘀血。如果還沒足月,但出現疼痛且有要生產的跡象,則用八珍湯(去掉茯苓、熟地)加入阿膠、艾葉、黃耆、甘草。如果胎兒已經產出但出血不止,則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阿膠、艾葉、當歸、芍藥等藥物。如果有發熱,則加入炮薑、茯苓。如果半產後心腹疼痛,或發冷發熱,用手按壓疼痛加劇,表示有瘀血,應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當歸、延胡索、桃仁、香附、丹皮、澤蘭、童便等。如果按壓後疼痛減緩,表示血虛,則用八珍湯(去掉芍藥)加入炮薑。
如果疼痛時伴隨嘔吐、腹瀉,表示胃虛,則用六君子湯加入炮薑。如果胎氣虛弱、有小產跡象,可以用八珍湯來鞏固胎氣。如果出血過多且發熱,則用聖愈湯。如果汗出不止,則要趕緊用保元湯。如果發熱煩躁、肌肉顫動、筋脈跳動,則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口渴嚴重、面色潮紅、脈象洪大而虛,則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身體發熱、面色潮紅、脈象沉而微弱,則用四君子湯加入生薑、附子。
東垣說,婦女分娩或半產後出血過多,導致昏迷不省人事、眼睛緊閉毫無知覺,是因為血氣大量流失,導致心神失去滋養,心包絡的火氣上炎。昏迷是因為火邪擾亂神明,眼睛緊閉不省人事則是因為火邪傷肺。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瀉火的藥物。因為眼睛緊閉的病症都屬於陰證,就像傷寒引起的昏迷,應該發汗來解決,必須使用補益之藥來提升陽氣。古法用全生活血湯,但其中的祛風藥過於雜亂,沒有提升陽氣、滋養陰液的功效。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麥門冬、五味子,或是大劑量的獨參湯更為恰當。如果大量出血,表示秋冬的肅殺之氣過於旺盛,現在應該提升陽氣,幫助陽氣升發,就能使眼睛張開、神志清醒。
石頑治療一位懷孕六個月的婦人,因為喪子悲傷哭泣導致胎動不安,醫生用了黃芩、白朮等安胎藥兩次沒有效果。改用枳殼、香附、紫蘇、砂仁來理氣,服用一次後胎兒反而往上頂,導致心下脹悶、喘息急促、口鼻出血。第三天中午過後,請石頑去看診。傍晚石頑前往看診,發現她的脈象急促如狂風暴雨,一分鐘十幾次甚至更多,但又好像要停止。石頑於是告訴她,這個胎兒本來就不是好胎,安胎沒有益處,不如拿掉它來保住母親的性命。他認為這個胎兒一定是感受驚嚇之氣所導致,驚嚇屬木,只有金可以克制木。於是叫人把鐵斧在烈火中燒紅,然後放到醋中淬火,趁熱調入芒硝末一兩灌服。第二天又來請石頑,說半夜果然產下一個不正常的胎兒。產下後,脈象稍為平和、神志恍惚,產出的惡露很多。又給她服用安神調血的藥物,幾次之後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