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 (19)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9)

1. 胎前

異功加芩、連。

胎動,懷胎數動。此胎氣熱。所以逆上而作喘急也。急用條芩、香附、白朮之類。腹中滿痛叉心。不得飲食。千金用黃芩、白朮、芍藥煎服。令微下水則易生。月飲一劑為善。因惱怒而胎動不安者。沉香降氣散。或四制香附一味為君。加歸、艾為散。鹽酒煎。和滓服。虛者。

八珍去茯苓加黃芩、紫蘇、陳皮。名安胎飲。又氣虛少食。四君子加紫蘇、陳皮。血虛多熱。四物加黃芩、白朮。胎氣鬱滯。紫蘇飲。脾氣虛弱。六君子。鬱結傷脾。歸脾湯。鬱怒傷肝脾者。四七湯加芎、歸。怒動肝火者。小柴胡加朮。安胎之法有二。有因母病以致胎動者。

但治母病。其胎自安。八珍湯加膠、艾、黃耆。氣滯者。去茯苓加蘇、橘、黃芩。因胎動而致母病者。安胎而病自愈。紫蘇飲加茯苓、白朮、阿膠、砂仁。千金治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胎動不安。腰痛已有所見者。用膠艾湯服之則安。身有微熱。去艾葉、甘草加續斷、蔥白。以蔥能散客邪。

兼安胎也。鄭虛庵曰。治胎前下血不止。用大劑參、術以安胎。芎、歸、熟地、黃芩、白芍、阿膠以止血。砂仁行氣以止痛。不可行動。但安臥養胎自愈。若傷動胎氣而下血不止。急用紫蘇飲。若胎未損。服之可安。已損。服之可下。若純用四物湯陰藥。不得陽生陰長之功。

非但胎不能安。每致腹痛少食。脾胃愈虛而愈不安矣。

漏胎下血,妊娠經水。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若經水時下。此衝任氣虛。不能約制而然。千金云。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胞。血盡則死。宜服乾薑地黃散。氣虛乏力少食者。宜益氣固胎。切勿泛用養血之劑。四君子去茯苓加膠、艾、芎、歸、黃耆、砂仁。若漏血腹痛者。

芎、歸、人參、阿膠、大棗煎服。若因鬱怒發熱內熱。加味逍遙散。若血虛至夜發熱。當歸補血湯。勞動脾火。加味歸脾湯。若因房事下血過多作痛。八珍湯加膠、艾。脾胃虛陷。補中益氣倍升、柴。風熱。加防風、黃芩。月數將滿而漏血者。此必不守禁忌所致。亦有瘀血凝滯。

不能轉運而下者。氣血先傷。後必難產。宜服紫蘇飲。或用益母草熬膏。肥人。砂仁湯調下。虛人。人參湯調下。妊娠三月。其經月來三五次。但不多。飲食精神如故。此血氣有餘。兒大自不來矣。若作漏胎治之。其胎必墮。胎漏黃漿。或如豆汁。若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

肝脾風熱加味逍遙散。肝脾鬱結。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七味白朮散。脾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防風、黃芩作丸服。風入腸胃。胃風湯。大全方治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膏。或如豆汁。胎動腹痛。用黃耆一兩。川芎一錢。糯米一合煎服。暴下水者。其胎必下。若徐徐而下者。

白話文:

胎動

懷孕期間胎動頻繁,可能是胎氣過熱,導致氣逆上衝,引起喘促。應緊急使用黃芩、香附、白朮等藥材。若腹部脹滿疼痛,甚至無法進食,可參考《千金方》使用黃芩、白朮、芍藥煎服,讓身體稍微排出水分,有助於順產,每月服用一劑即可。若因情緒激動而胎動不安,可使用沉香降氣散,或單用四制香附為主藥,加入當歸、艾葉製成散劑,用鹽酒煎服。若體質虛弱,則可使用八珍湯去除茯苓,加入黃芩、紫蘇、陳皮,名為安胎飲。

若因氣虛食慾不振,可使用四君子湯加入紫蘇、陳皮;若因血虛且體內有熱,則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芩、白朮;若胎氣鬱滯,則使用紫蘇飲;若脾氣虛弱,則使用六君子湯;若因鬱悶導致脾臟受傷,則使用歸脾湯;若因憤怒導致肝脾受損,則使用四七湯加入川芎、當歸;若因憤怒導致肝火旺盛,則使用小柴胡湯加入白朮。

安胎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因母親生病導致胎動,只需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可使用八珍湯加入阿膠、艾葉、黃耆;若屬氣滯,則去除茯苓,加入紫蘇、橘皮、黃芩。二是因胎動導致母親生病,此時安胎後母親的疾病就會自癒,可使用紫蘇飲加入茯苓、白朮、阿膠、砂仁。《千金方》記載,懷孕二三個月至七八個月,若胎動不安且腰痛明顯,可服用膠艾湯。若身體有微熱,可去除艾葉、甘草,加入續斷、蔥白,利用蔥散邪,同時安胎。

鄭虛庵認為,治療胎前出血不止,應使用大量人參、白朮來安胎,並用川芎、當歸、熟地、黃芩、白芍、阿膠來止血,砂仁行氣止痛。此時不可隨意走動,應臥床養胎,自然會好轉。若因傷動胎氣導致出血不止,應立即服用紫蘇飲,若胎兒未受損,服用後可安胎;若胎兒已受損,服用後可能會導致流產。若單純使用四物湯等陰性藥物,則無法達到「陽生陰長」的功效,不僅無法安胎,還可能導致腹痛、食慾不振,使脾胃更加虛弱。

漏胎下血

懷孕期間的出血,本應是經水,因身體要用它來養胎、為產後乳汁做準備。若經水持續流出,表示衝任二脈氣虛,無法約束血液。《千金方》說,懷孕出血不止,稱為「漏胞」,若血流盡則會死亡。宜服用乾薑地黃散。若氣虛乏力、食慾不振,宜補氣固胎,切勿濫用養血藥物。可使用四君子湯去除茯苓,加入阿膠、艾葉、川芎、當歸、黃耆、砂仁。若漏血伴隨腹痛,可用川芎、當歸、人參、阿膠、大棗煎服。若因情緒鬱悶導致發熱、內熱,可用加味逍遙散。若因血虛導致夜間發熱,可用當歸補血湯。若因勞累導致脾火旺盛,可用加味歸脾湯。若因房事導致出血過多且疼痛,可用八珍湯加入阿膠、艾葉。若因脾胃虛弱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倍升麻、柴胡。若因風熱,則加入防風、黃芩。

若懷孕月份將滿,卻出現漏血,多半是因不遵守禁忌所致。也可能是因瘀血凝滯,無法正常運行而下漏。無論如何,此時已傷氣血,之後容易難產。宜服用紫蘇飲,或用益母草熬膏,肥胖者用砂仁湯調服,虛弱者用人參湯調服。

懷孕三個月時,月經可能來三五次,但量不多,飲食與精神狀況正常,表示氣血充足,胎兒長大後月經自然會停止。若當作漏胎來治療,反而會導致流產。若胎漏出現黃色分泌物,或如豆汁狀,多因肝脾濕熱,可用升陽除濕湯;若因肝脾風熱,可用加味逍遙散;若因肝脾鬱結,可用加味歸脾湯;若因脾胃氣虛,可用七味白朮散;若因脾氣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肝經風熱,可將防風、黃芩製成藥丸服用。若風邪入腸胃,則用胃風湯。《大全方》記載,若孕婦忽然流出黃色如膏狀或豆汁狀分泌物,伴隨胎動腹痛,可用黃耆一兩、川芎一錢、糯米一合煎服。若突然大量出血,胎兒必定會滑落;若慢慢出血,則尚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