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二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1)

1.

趙養葵云:以火言之,有陽火,有陰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陽火者,天上太陽之火,生於寅而死於酉。陰火者,燈燭之火,生於酉而死於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龍雷之火,無形而有聲,得雨而益熾,見於季春而伏於季夏。

原夫龍雷之見也,以五月一陰生,水底冷,上天熱,龍為陽物,故隨陽而上升;冬至一陽來復,故龍亦隨陽下伏,雷亦收聲。人身腎中相火,亦猶是也。以平日不能節欲,致命門火衰,腎中陰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證。善治者以溫腎之藥,

從其性而引之歸源,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奈何今之治陰虛火者,以黃柏、知母為君,而愈寒其腎,益速其斃,良可悲哉!若夫陰虛火旺者,此腎水乾枯而火偏盛,宜補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滅火。「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正此謂也。如燈燭火,亦陰火也,

須以膏油養之,不得雜一滴寒水,得水則滅矣。獨有天上火入於人身,如六氣溫熱之病,及傷熱中暍之疾,可以涼水渥之,可以苦寒解之。其餘爐中火者,乃灰土中無焰之火,得木則煙,見濕則滅,須以灰培,實以溫燼。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溫養其火而火自退。經曰:「勞者溫之,

損者溫之。」「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又空中之火,附於木中,以常有坎水滋養,故火不外見。惟乾柴生火燎原,可以止遏,力窮方止。人身肝火內熾,鬱悶煩躁,須以辛涼之品發達之。經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藥下之,則愈郁矣;

熱藥投之,則愈熾矣。金中火者,凡山中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光。此金鬱土中而不得發越,故有光輝於外。人身皮毛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肺金氣虛,火乘虛而現,肺主皮毛故也。東方木實,因西方金虛也。補北方之水,即所以瀉南方之火。

雖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無餘蘊矣。臟腑雖皆有火,總不離於君相。蓋君火為陽火,可以直折;相火為龍火,僅可溫順,導之歸源。又何患乎?今人率以知、柏治相火,殊不知相火寄在肝腎之間,乃水中之火,龍雷之火也。若用苦寒,則龍雷之火愈發矣。龍雷之火,

每當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其勢誠不可遏。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此得水則熾,得火則滅之一驗也。惟八味丸桂附與火同氣,直入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歸源耶?且人身豈可一刻無火?譬之元宵之鰲山走馬燈,拜者舞者,飛者走者,無一不具,

其中間惟是一火耳。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而拜舞飛走之軀殼,未嘗不存也。是以老人以火為用,而少年惟恐多火,高年惟恐無火。無火則運化艱而易衰;有火則精神健而難老。是火者,老人性命之根,未可以水輕折也。昔賢治喉干,謂八味丸為聖藥,譬之釜底加薪。

白話文:

趙養葵說,談到火,有陽火、陰火、水中之火、土中之火、金中之火、木中之火。陽火是指天上的太陽之火,在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產生,在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消失。陰火是指燈燭之火,在酉時產生,在寅時消失。這是相對應的火。水中之火是指閃電,也就是龍雷之火,無形但有聲響,遇到雨會更加猛烈,在春季末出現,夏季末潛藏。

龍雷出現的原因,是因五月陰氣初生,水底寒冷,天上炎熱,龍是陽性的生物,所以隨著陽氣上升。冬至陽氣回歸,龍也隨著陽氣潛伏,雷聲也停止。人體腎臟中的相火,也與此相似。如果平時不節制性慾,導致命門火衰弱,腎中陰液虛少,龍火就沒有藏身之處,所以往上游走而不歸位,造成上焦煩熱、咳嗽等症狀。善於治療的人,會用溫腎的藥物,順著它的特性引導它回歸本源,就像秋冬陽氣潛藏的時令,讓龍回到大海,這是至理。但現在治療陰虛火旺的人,卻用黃柏、知母這類寒涼藥物來治療,反而更使腎臟寒冷,加速死亡,真是可悲。如果陰虛火旺,是因為腎水枯竭而火偏盛,應該補水來調和火,也不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滅火,而是要增強腎水來抑制陽氣,正是這個道理。像燈燭之火,也是陰火。

必須用油脂來滋養它,不能滴入一滴寒水,否則就會熄滅。只有天上的火進入人體,例如溫熱病或中暑,可以用涼水敷或用苦寒藥來解除。其他像爐中的火,是灰土中沒有火焰的火,遇到木材就會冒煙,遇到潮濕就會熄滅,必須用灰土來培護,用溫熱的灰燼來溫養。人體脾土中的火,要用甘溫的藥物來滋養,火自然就會消退。《黃帝內經》說,勞損的要溫補,虛損的要溫補,甘味能消除大熱,溫熱也能消除大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附著在木中的火,因為有水氣滋養,所以火不會外顯。只有乾柴生火時,可以阻止火勢蔓延,等火勢耗盡才會停止。人體肝火內盛,導致鬱悶煩躁,必須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它。《黃帝內經》說,木氣鬱結要疏達,火氣鬱結要宣散,讓它順著火向上升騰的特性,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瀉火,反而會更鬱悶。如果用熱藥,火勢會更旺。金中的火,是指山中的金銀礦,或埋藏五金的地方,晚上會有光亮,這是因為金屬鬱積在土中而不得發散,所以光芒外露。人體皮膚毛孔中,自覺有針刺、蚊咬感,或是頭頂感覺發熱像火在燒,這是肺氣虛,火趁虛而出現,因為肺主皮毛。東方木氣旺盛,是因為西方金氣虛弱。補北方腎水,就等於瀉南方心火。

雖然說是治療金中的火,其實是通治五行的火,沒有遺漏。臟腑雖然都有火,但不脫離君火和相火的範疇。君火是陽火,可以直接用藥來壓制;相火是龍火,只能用溫和的方式來疏導,引導它回歸本源,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現在的人常用知母、黃柏來治療相火,卻不知道相火寄居在肝腎之間,是水中之火,是龍雷之火。如果用苦寒的藥物,龍雷之火反而會更加旺盛。龍雷之火,每當濃陰驟雨時,火焰會更加熾烈,勢頭實在難以抑制。只有太陽照耀時,火才會自行消滅,這就是「遇到水就更旺,遇到火反而會滅」的驗證。只有八味丸,它的桂附與火的性質相同,可以直接進入腎臟,占據它的居所來招引它,同氣相求,相火怎麼會不回歸本源呢?而且人體怎麼可以一刻沒有火呢?就像元宵節的跑馬燈,拜的、舞的、飛的、走的,樣樣都有,其中只不過是一團火而已。火旺則動得快,火弱則動得慢,火熄滅則靜止不動,而拜、舞、飛、走的軀殼,卻仍然存在。所以老年人以火為用,而年輕人則怕火過多;年長者唯恐沒有火,沒有火則運化困難而容易衰老,有火則精神健旺而不容易衰老。火是老年人性命的根本,不可以用水輕易壓制。古人治療喉嚨乾燥,認為八味丸是聖藥,就像是在鍋底加柴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