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7)
卷五 (7)
1. 面痛
面為陽明部分。而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皆在於面。故面痛皆因於火。而有虛實之殊。暴痛多實。久痛多虛。高者抑之。郁者開之。血熱者涼之。氣虛者補之。不可專以苦寒降火為事。許學士治鼻頞間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數年。忽一日連口唇頰車髮際皆痛。不能開口言語。飲食皆妨。
在頞與頰上常如糊。手觸之則痛。此足陽明經絡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而不行。故有此證。或以續命與之不效。以犀角升麻湯與之。數目愈。夫足陽明胃也。胃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其腐熟水穀之毒。皆聚於胃。故方以犀角為主。升麻佐之。專解飲食之毒。余皆滌除風熱之藥也。
白話文:
臉部屬於陽明經脈的一部分,而陽維脈起於諸陽經脈的交會處,都位於臉部。因此,面部疼痛大多是由於火氣上炎所致,而火氣又有虛實之分。突然發作的疼痛多為實火,長時間的疼痛則多為虛火。對於面部紅腫者,需用寒涼之法來抑止;對於面部鬱結者,則需用開導之法來疏通;對於血熱者,需用涼血之藥物來清熱;對於氣虛者,則需要補氣之藥物來調理。不可一味地使用苦寒藥物來降火。
許學士曾經治療過一位鼻樑和面頰疼痛,甚至麻木無感的病人,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突然有一天,病人連嘴唇、臉頰、下巴和髮際都疼痛,無法張口說話,飲食也受到影響。在鼻樑和臉頰上,感覺像糊了一層東西,用手觸碰就會疼痛。這是由於足陽明經脈受到風毒入侵,傳入經絡,導致血液凝滯不通而引起的。曾經用續命湯治療,但無效。後來用犀角升麻湯治療,病人很快就好了。足陽明經脈主管胃部,胃中匯集各種腥膻五味,無所不納。胃中消化水穀後的毒素,都會積聚在胃部。因此方劑以犀角為主,升麻為輔,專門解毒飲食之毒,其他藥物則用來清除風熱。
有老人過勞。飢則面痛。補中益氣加芩、梔、連翹、鼠黏、黑參。因鬱結積成胃熱。遂患面痛。越鞠丸加山梔、連翹、貝母、橘紅之類。
白話文:
有一個老人因為過度勞累,飢餓的時候就會面部疼痛。醫生認為是中氣不足,所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黃芩、梔子、連翹、鼠黏、黑參來調理。因為老人脾胃鬱結積聚成胃熱,所以才會面部疼痛。因此醫生又用越鞠丸,再加入山梔、連翹、貝母、橘紅等藥物來治療。
2. 心痛胃脘痛(心疝、心瘥)
靈樞云。邪在心則心痛。喜悲時眩僕。(此言胞絡受邪。在腑不在臟也。)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此言別絡受邪。在絡不在經也。)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瘈。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腹脹胸滿。心痛尤甚。胃心痛也。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
脾心痛也。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五臟之滯。皆為心病腎心痛者。多由陰火上衝之故。胃心痛者。多由停滯。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氣分。若知其在氣則順之。在血則行之。鬱則開之。滯則通之。火多實。則或散或清之。寒多虛。則或溫或補之。必真心痛者。乃不可治。否則但得其本。則必隨手而應也。
白話文:
《靈樞》說,邪氣侵入心臟就會心痛,喜怒過度時會頭昏眼花,身體搖晃。這是因為胞絡受到邪氣侵襲,影響的是腑而不是臟。手少陰經脈跳動,就會出現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是因為別絡受到邪氣侵襲,影響的是絡脈而不是經脈。心痛伴隨背部疼痛,容易抽搐,感覺像有人從背後觸碰心臟,並且身體彎腰駝背,這是腎臟引起的疼痛。腹部脹滿、胸部悶塞,並且心痛加劇,這是胃臟引起的疼痛。感覺像用錐子刺穿心臟,疼痛非常劇烈,這是脾臟引起的疼痛,臉色蒼白,像死人一樣,整天都喘不過氣來,這是肝臟引起的疼痛。臥床休息時心痛,活動時疼痛加重,臉色沒有變化,這是肺臟引起的疼痛。心痛劇烈,手腳發青,一直延伸到關節,疼痛難忍,早晨發病晚上就死,晚上發病早晨就死,這是真心痛。五臟的鬱結都會導致心臟疾病。腎心痛通常是由陰火上衝引起的。胃心痛通常是由食物停滯引起的。脾心痛通常是由寒氣逆上中焦引起的。肝心痛通常是由肝氣鬱結引起的,病在血分。肺心痛通常是由上焦不清引起的,病在氣分。知道病在氣分就順氣,病在血分就活血,鬱結就疏通,停滯就流通。火氣旺盛就散火或清火,寒氣過盛就溫補。只有真心痛是無法治療的,其他的只要找到病根,就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金匱云。九痛丸治九種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仲景於胸痹後附此方。治九種心痛。以其久著之邪不同暴病。故藥則加峻。而湯改為丸。取緩攻不取急蕩也。九種心痛。乃久客之劇證。即腎水乘心。腳氣攻心等別名也。痛久血瘀。陰邪團結。故用參、附溫氣散邪。藥中加生狼芽、巴豆、吳茱萸驅之使從陰竅而出。以其邪據胃中。
結成堅壘。非直搗其巢。終不去也。後人心痛分為九種。曰飲。曰食。曰氣。曰血。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疰。雖祖此義。而實未詳內經金匱之旨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記載,九痛丸可治九種心痛,也兼治突然發生的腹部脹痛、口不能言,以及多年積累的寒氣流注心胸、寒氣上衝、跌落馬車、血疾等症。忌口方面,遵循一般原則即可。
仲景在《傷寒論》中於胸痹篇後附此方,用於治療九種心痛。由於這些心痛是久病造成的,與突然發病的疾病不同,所以藥物偏重於峻猛,湯劑也改為丸劑,採取緩慢攻克,而不急於驅散的方法。九種心痛是指長期患病後的嚴重病症,也就是腎水犯心、腳氣攻心等不同的名稱。由於疼痛時間長久,導致血瘀,陰邪積聚,所以用人參、附子溫氣散邪。方中加入生狼牙、巴豆、吳茱萸驅散邪氣,使其從陰竅排出。這是因為邪氣侵犯胃中,結成堅固的病灶,如果不直接攻擊病灶,就無法徹底去除。
後人將心痛分為九種,分別是飲、食、氣、血、冷、熱、悸、蟲、疰。雖然延續了古人的觀點,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理解《內經》和《金匱要略》的精髓。
論曰。諸心痛者。皆手少陰厥氣上衝也。有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寒。痛甚則煩躁而吐。額上自汗。其脈洪大。知為熱也。先宜越婢湯汗之。次用金鈴子散清之。有火實心痛者。因受時氣。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腹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飲食。急以涼膈散利之。不應。
為食積痰飲留結也。煮黃丸、水煮金花丸選用。有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力微弱。其脈沉細。急以朮附湯溫之。寒厥暴病非久病也。朝發夕死。當急救之。久痛非寒。暴痛非熱。不可不察。凡言心痛。都屬胃脘。丹溪云。外受寒者。當溫散。
白話文:
所有的心痛,都是手少陰經的寒邪之氣上衝所致。如果心痛伴隨發熱、腳寒、疼痛劇烈、煩躁、嘔吐、額頭冒汗,脈象洪大,就是熱厥心痛。應先用越婢湯發汗,再用金鈴子散清熱。如果心痛是因為火熱鬱結,突然發作,大便秘結,久而感到胸悶,心腹部高起,按壓時疼痛加劇,不能進食,應急用涼膈散通利。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因為食物積滯、痰飲停積,可選用煮黃丸或水煮金花丸。如果心痛伴隨手腳冰冷、全身冒冷汗,或者大便溏瀉而不渴,氣力衰弱,脈象沉細,就是寒厥心痛,應急用朮附湯溫暖。寒厥心痛發病迅速,往往是突然發作,病情危重,應立即救治。如果疼痛持續時間長,則不一定是寒邪,如果疼痛發作突然,則不一定是熱邪,不可不辨。總之,所有的心痛,都屬於胃脘病變。丹溪先生說,心痛是因為外感寒邪,應當溫散寒邪。
內受寒者。當溫利。病久屬郁。鬱則熱。用山梔為熱藥之嚮導。必佐以生薑汁。多用臺芎開之。或二陳加川芎、蒼朮。倍加薑汁炒山梔。如痛甚者。加炮姜。為從治之法也。外吸涼風。內傷冷物。寒客於胃。則卒然而痛。二陳加草豆菀、乾薑、吳茱萸。日久發熱。加薑汁炒川連、山梔。
心腹絞痛如刺。兩脅脹滿。千金高良薑湯。脈實堅。按之心下滿痛者為實。大柴胡湯。脈弦數者。是木剋土也。治之以小建中湯。取芍藥味酸。於土中瀉木。如脈沉細。是水來侮土。治以理中湯。取乾薑味辛。於土中瀉水。大寒客於心胸作痛。則嘔逆不能食。腹中寒氣上衝。
白話文:
如果體內受寒,就要溫暖和利通。如果病症久治不愈,就容易導致鬱結,鬱結就會生熱。可以用山梔子作為熱藥的引導,必須加上生薑汁,多用川芎來疏通。或者用二陳湯加川芎、蒼朮,並用薑汁炒山梔子,如果疼痛非常嚴重,可以加炮姜,這是從治之法。如果外感寒風,內傷冷物,寒氣入侵胃部,就會突然疼痛。可以用二陳湯加草豆蔻、乾薑、吳茱萸。如果病症久治不愈,出現發熱,可以加薑汁炒川連、山梔子。
心腹絞痛如針刺般,兩脅脹滿,可以用千金高良薑湯。如果脈象實而堅硬,按壓心下滿痛,就是實證,可以用大柴胡湯。如果脈象弦數,就是木剋土,可以用小建中湯,因為芍藥味酸,可以瀉木於土。如果脈象沉細,就是水來侮土,可以用理中湯,因為乾薑味辛,可以瀉水於土。如果寒氣嚴重入侵心胸,導致疼痛、嘔吐、不能進食,腹中寒氣上衝,……。
痛不可按者。金匱三物大建中湯。上散濁飲寒氣。下安太陰。寒氣作痛。綿綿不絕。無增無減。朮附湯加草豆蔻、厚朴。風冷邪氣。入乘心絡。或腑臟暴感寒氣。上乘於心。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經久不瘥。崔氏烏頭丸。凡心痛脈沉而遲者易治。堅大而實。浮大而長滑數者難治。
因冷積痰氣而痛者。理中湯去人參。加苓、半、丁香、木香、白豆蔻。或四七湯加木香、肉桂。痛而氣上急者。蘇子降氣湯去前胡加木香。痰涎壅盛而痛。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間進半硫丸。郁痰作痛。或因恚怒勞力酒食而發。發則自下逆沖而上。後必作寒熱。以郁必從少陽而發出於外。
白話文:
如果疼痛到不能按壓,可以服用大建中湯,可以散去濁氣寒氣,安穩太陰。若是寒氣作痛,綿綿不絕,沒有增減,可以用朮附湯加入草豆蔻和厚朴。如果風寒邪氣入侵心絡,或者臟腑突然受寒,入侵心臟,造成突然心痛,甚至牽連到背部,久治不癒,可以用烏頭丸。心痛脈搏沉而遲緩的容易治療,脈搏堅硬有力,或浮大而滑數的則難治。
如果是因為寒氣積聚成痰氣而疼痛,可以服用理中湯,去掉人參,加入茯苓、半夏、丁香、木香、白豆蔻;或者服用四七湯,加入木香、肉桂。如果疼痛伴隨氣上逆衝,可以用蘇子降氣湯,去掉前胡,加入木香。如果痰涎壅盛而疼痛,可以服用小半夏茯苓湯,加入枳實,並服用半硫丸。若是郁痰作痛,可能是因為生氣、勞累、飲食過度等因素導致,從下往上逆衝,之後會出現寒熱症狀,因為鬱結會從少陽經發散出去。
其脈必數。其熱與痛忽重忽輕。其證多渴而大便秘。治宜清中蠲痛湯。痰積作痛。脈滑而實。噁心煩滿。時吐酸水。此因氣滯。礙其道路。不得運行而作痛。清中湯加香附、蒼朮、南星、滑石、木香、海石之類。如痰甚者。導痰湯加白螺螄殼煅過一錢。停飲噁心煩悶。時吐黃水。
腹中轆轆有聲而痛。胃苓湯。胸痛短氣者。水氣在臟腑也。輕者五苓散。重者用子和法取之。有痰。二陳湯加薑汁。氣鬱脈沉伏。或結或弦。胸中氣壅。攻刺脹痛。沉香降氣散。中氣虛。按之則痛定。二陳加炮姜。不應。理中湯。病久服耗氣藥太過。脈大或數無力。亦為中氣虛。
白話文:
如果脈搏跳動很快,而且發熱疼痛時輕時重,症狀通常是口渴、便秘。可以服用清中蠲痛湯。
如果因為痰積在體內而疼痛,脈搏滑而有力,感到噁心、腹脹,偶爾會吐酸水,這是因為氣機受阻,無法正常運行而導致疼痛。可以服用清中湯,再加香附、蒼朮、南星、滑石、木香、海石等藥物。如果痰很嚴重,可以服用導痰湯,再加煅過的白螺螄殼。
如果出現停飲、噁心、煩悶,偶爾吐黃水,腹部咕嚕咕嚕作響並伴有疼痛,可以服用胃苓湯。
如果胸痛、呼吸短促,這是水氣停留在臟腑造成的。情況輕微的可以用五苓散,嚴重的話就要用子和法治療。如果有痰,可以服用二陳湯,再加薑汁。
如果氣機鬱滯,脈搏沉伏,或緊或弦,胸中氣機阻塞,感到脹痛,可以服用沉香降氣散。如果中氣虛弱,按壓疼痛的地方會好轉,可以服用二陳湯加炮姜。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服用理中湯。
如果病情長期服用耗氣藥物過度,脈搏大而無力或快而無力,也是中氣虛弱的表现。
六君子加炮姜。心膈大痛。發厥嘔逆。諸藥不納者。趁勢以鵝翎探吐。痰盡而痛愈。凡按之痛減者為虛。宜酸收。不宜辛散。心痛屬火。不時舉發者。山梔薑汁炒黑。少加炮薑、甘草。一服立止。平日好飲熱酒。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脈必澀或芤。飲下作呃。口中作血腥氣。
手拈散加桔梗開提其氣。胃氣虛人。不能行其藥力者。加人參二三錢。用相反之味。激其性以搜血也。壯盛者代。抵當丸加乾漆灰。虛弱人。四物湯加桃仁、穿山甲、桂心、蓬朮、赤降香煎服。卒中惡心痛。用苦參一兩。酢煮頓服。老弱者。分二三服。若脈微欲絕。手足逆冷。
白話文:
六君子湯加炮薑:治療心膈疼痛的妙方
六君子湯加上炮薑,可以用來治療心膈劇烈疼痛,伴隨發厥、嘔逆,且服藥不下的症狀。此時,應趁勢用鵝翎探吐,將痰吐盡,疼痛就能減輕。
判斷虛實: 凡是按壓疼痛部位,疼痛減輕的,屬於虛證,宜用酸味收斂的藥物,不宜用辛辣散寒的藥物。
心痛屬火: 若心痛屬於火熱症,且時常發作,可用山梔子、薑汁炒黑,再加少許炮薑、甘草,一劑即可止痛。
酒傷胃痛: 平時喜歡喝熱酒的人,若因酒傷而導致胃痛,並且痛感強烈,脈象必定是澀脈或芤脈,飲水後會打嗝,口中會散發血腥氣,可以用手拈散加桔梗,以開提氣機。
胃氣虛弱: 若胃氣虛弱,藥力難以發揮,可在手拈散中加人參二至三錢,以相反之味激發藥性,搜血化瘀。
體質壯盛: 若體質壯盛,可用抵當丸加乾漆灰治療。
體質虛弱: 若體質虛弱,可用四物湯加桃仁、穿山甲、桂心、蓬朮、赤降香煎服。
卒中惡心痛: 若因卒中導致惡心疼痛,可用苦參一兩,用醋煮後一次服用。老年體弱者,可分兩至三劑服用。
脈微欲絕: 若脈象微弱,幾乎要斷絕,手足冰冷,可以用上述藥方治療。
肉桂一兩。水煮分三服效。蟲痛。鶴蝨一味為末。蜜丸。蜜湯下四五十丸。慎酒肉。取有形滓以入蟲口也。胃脘痛吐蟲。曾服打積藥不愈。是中氣傷。當調中氣為主。蟲痛面有白斑。唇紅能食。或口中沫出。當以祛蟲法治之。因蛔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蛔。蛔動故也。用川椒、烏梅、黃連、檳榔煎服。
膈上隱隱作痛。坐不得臥。而吐臭穢痰涎。當作肺癰治之。膈間腫痛。不能進食。但喜飲水。或咽腫。人迎盛而氣口緊者。當作胃癰治之。
白話文:
肉桂一兩,水煮分成三份服用,可以治療蟲痛。鶴蝨一味研成粉末,做成蜜丸,用蜜湯送服四五十丸,要忌酒肉。取藥粉的沉澱物,放入蟲口中。胃脘疼痛,吐出蟲子,曾經服用打積藥但沒有效果,這是中氣受損,應該以調中氣為主。蟲痛面部有白斑,嘴唇紅潤能吃飯,或口中流口水,應該用驅蟲的方法治療。因為蛔蟲作痛,疼痛有間歇,讓人吐出蛔蟲,這是蛔蟲活動造成的。可以用川椒、烏梅、黃連、檳榔煎服。
膈膜上隱隱作痛,坐立不安,臥床不起,並且吐出臭穢的痰涎,應該當作肺癰治療。膈膜間腫痛,不能進食,只喜歡喝水,或者咽喉腫痛,人迎脈盛而氣口緊閉,應該當作胃癰治療。
心疝,腎氣逆上攻痛。必從臍下上升。小便難。此名心疝。生韭汁和五苓散。以茴香煎湯下。或有疝氣衝心而痛者。當於疝門求治。亦有腳氣攻心而痛者。則於腳氣門求治可也。
心瘥,因胃口熱。食易消。故瘥。素問謂之食瘥。為痰火鼓動所致。亦類中消。小不能食加枳實。胃中火蘊而瘥。二陳加川連。或五苓散加辰砂。亦有病瘥。呷薑湯數口。或進乾薑溫劑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伏飲。見辛熱則消也。
〔診〕心脈微急為痛。短而數心痛。澀則心痛。脈浮大弦長者死。沉細者生。胃脈微滑為痰飲。滑實為宿食。沉緊為冷積。沉澀為氣滯。數為火。浮為風。弦為血。忽大忽小者。為蟲也。
白話文:
心疝,是腎氣逆流向上,導致胸口疼痛。疼痛會從肚臍下方往上蔓延,並且小便困難。這就是所謂的心疝。治療方法是用生韭菜汁混合五苓散,再用茴香煎湯服用。
如果疝氣向上衝擊心臟導致疼痛,就應該從疝氣出現的地方治療。如果腳氣向上攻心導致疼痛,則應該從腳氣出現的地方治療。
心瘥,是因為胃口太熱,食物容易消化,所以才會瘥。素問稱之為食瘥,是由痰火鼓動所引起,跟中消病症類似。如果患者食慾不振,可以加枳實。如果胃中火熱導致瘥,可以用二陳湯加川連,或五苓散加辰砂。也有人因為瘥病,喝幾口薑湯,或者服用乾薑溫劑而痊癒。這是因為膈上停滯寒氣,裡面有伏藏的飲水,遇到辛熱的藥物就會消散。
診斷方面,如果心脈微弱急促,表示疼痛。脈搏短促而頻密,則為心痛。脈象澀滞,也表示心痛。脈象浮大、弦長者會死亡,沉細者會活下來。胃脈微滑表示有痰飲,滑實表示宿食,沉緊表示冷積,沉澀表示氣滯,脈象數表示火,浮表示風,弦表示血,忽大忽小表示蟲積。
東垣治一妊婦。冬至因慟哭。口吸風寒。忽病心痛不可忍。渾身冷氣欲絕。曰。此乃客寒犯胃。故胃脘當心而痛。急與草豆蔻、半夏、生薑、炙甘草、益智仁之類。或曰。半夏有毒。重妊服之可乎。曰。乃有故而用也。岐伯曰。有故無隕也。服之遂愈。
滑伯仁治一婦。盛暑洞泄。厥逆惡寒。胃脘當心而痛。引腹引脅。轉為滯下。嘔噦不食。醫以中暑霍亂治之益劇。脈三部俱微短沉弱。不應呼吸。曰。此陰寒極矣。不亟溫之。則無生理。內經雖曰用熱遠熱。又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於是以薑、附溫劑三四進。間與來復丹。
白話文:
一位名叫東垣的醫師治療一位懷孕婦女,她在冬至那天因傷心哭泣,吸入寒氣,突然心痛難忍,全身冰冷快要昏厥。東垣診斷為寒邪入侵胃部,因此胃脘疼痛,急忙用草豆蔻、半夏、生薑、炙甘草、益智仁等藥物治療。有人擔心半夏有毒,懷孕婦女服用是否安全,東垣回答說,半夏是有特定用途才使用的,正如岐伯所說「有故無隕也」,服用後患者果然痊癒。
另一位名叫滑伯仁的醫師治療一位婦女,她在盛夏時節腹瀉不止,四肢厥冷發寒,胃脘疼痛,並連帶腹部和脅肋也疼痛,轉而出現腹瀉不止,嘔吐反胃,不思飲食。其他醫師以中暑霍亂治療,反而更加嚴重。滑伯仁診斷她的脈象三部皆微弱沉細,不隨呼吸而動,認為是陰寒極度虛弱,必須立刻溫補,否則性命難保。雖然《內經》中提到「用熱遠熱」,但也有「有假其氣,則無禁也」的論述,因此滑伯仁用薑、附子等溫性藥物治療,並間歇服用來復丹,最终使患者痊癒。
脈稍有力。厥逆漸退。更與薑、附七日。諸證悉去。遂以丸藥除其滯下而安。江應宿治一人。心脾痛。積十年矣。時發則連日呻吟減食。遍試諸方罔效。診之。六脈弦數。曰。此火鬱耳。投薑汁炒川連、山梔瀉火為君。川芎、香附、橘皮、枳殼開鬱理氣為臣。反佐炮姜從治為使。
一服而愈。再與平胃散加薑汁炒川連、山梔。神麯糊丸。以刈其根。不復舉矣。
李士材治張侗初。善怒善郁。且酬應繁劇。胸中痛甚。夜不成寐。醫用菖蒲、枳、樸、木香、豆蔻。殊不知此證屬虛。虛則濁陰不降。神氣失守。故痛且寤也。遂以歸脾湯。倍用人參、當歸。不十劑而胸次快然安寢。
白話文:
病人脈象稍有力,厥逆症狀逐漸消退,繼續服用附子、生薑七天,所有病症都消失了。之後再用丸藥去除積滯,病人恢復健康。江應宿治療一位心脾疼痛多年的病人,病痛發作時會連續多日呻吟,食慾不振,嘗試過各種藥方都無效。醫生診斷病人是火鬱導致的,便用薑汁炒川連、山梔瀉火為主藥,川芎、香附、橘皮、枳殼開鬱理氣為輔藥,炮姜為佐藥治療。服用一劑藥後病症就消失了,之後再用平胃散加入薑汁炒川連、山梔,製成神麴糊丸,以徹底根除病根,病患再也沒有復發。李士材治療一位叫張侗初的病人,他容易生氣,脾氣也容易鬱結,工作應酬繁忙,胸口疼痛難忍,晚上也睡不好。醫生用菖蒲、枳實、厚朴、木香、豆蔻等藥物治療,卻不知道病因是虛證,虛則濁陰不降,神氣失守,所以才會疼痛難眠。之後便用歸脾湯,加倍使用人參和當歸,不到十劑藥,病人胸痛消失,睡眠也恢復正常。
又治宋敬夫心腹大痛。傴僂不能仰。日服行氣和血藥罔效。其脈左滑而急。其氣不能以息。偶一咳攢眉欲絕。為心疝無疑。以生薑飲粥。取小蘹香、川楝子、青木香、廣木香、吳茱萸、木通、延胡索、歸身、青皮。一服而痛減。五日而安。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宋敬夫的患者,患有心腹大痛,並且背部彎曲不能仰頭,服用行氣活血的藥物也沒有效果。他的脈象是左滑而急,呼吸急促,咳嗽時還會皺眉痛苦,似乎要昏厥過去。醫生判斷這是心疝,便開了生薑飲粥,並加入小茴香、川楝子、青木香、廣木香、吳茱萸、木通、延胡索、歸身、青皮等藥材。患者服藥後,疼痛減輕,五天後便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