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 (8)

1. 經候

名大牛角䚡散。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千金伏龍肝湯。膀胱虛傷。不能攝血。而崩下不止者。單方用新絲綿燒灰為末。空心酒調一錢。或雞子黃蘸食。數日必效。崩血經年不止者。用香附二兩炒黑。蓮房五枚燒存性。為細末。空心陳酒調下二錢。或用陳棕櫚燒灰存性。黑糖調。

酒下一錢。即止。此劫法也。崩漏過多。服補瀉藥皆不效者。用黃牛角䚡煅存性。空心酒服二三錢。虛寒血色稀淡者。同鹿茸煅服尤效。蓋牛屬坤土益脾。角䚡走肝主血。神農本經云。下閉血瘀血。補女人帶下血崩。燔之酒服。宗奭曰。燒灰主婦人血崩。大便下血。血痢虛人。

獨參、保元皆可送下。此血脫益氣之良法也。古方有用白馬蹄燒灰存性酒服方寸匙者。有用桑樹上耳燒灰酒服者。皆千金決也。又用五靈脂生炒各半酒服者。此大傷中氣。雖藜藿亦難輕試。崩證多用醋炒荊芥、升麻。醋能收斂故也。血崩日久。純下臭黃水。或帶紫黑筋塊腥穢不堪者不治。

腹滿不能飲食。不受參、術補益者不治。服大劑補中。人參每日服至兩許不應。反加寒熱口燥。面目足脛浮腫者不治。瘀汙崩脫。少腹不疼。後變陰戶腫突。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診〕漏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數盛者死。漏下脈弦勁者死。澀澀不調。按之不來者死。下血脈虛者。脈浮者。俱不治。然峻實其下。亦有得生者。寸口脈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大抵數小為順。洪大為逆。大法。當調補脾胃為主。

薛立齋治一婦。久患血崩。肢體消瘦。飲食到口。但聞腥臊。口出津液。強食少許。腹中作脹。此血枯之證。用八珍湯。四烏鰂骨一藘茹丸兼服。兩月經行而愈。

一婦老年患崩。諸藥罔效。身熱肢痛。頭暈涕出。吐痰少食。眾作火治。轉致絕粒數日。僅存呼吸。診之。乃脾腎虛寒。用生料八味丸一劑。翌早遂索粥。再劑熱減痛止。服八味丸。愈後因勞役憂怒。至夏崩復作。胸飽發熱脊痛。腰不可轉。神氣怫鬱。脈洪無倫。按之微弱。

此無根之火。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以十全大補加附子。一劑暈止。崩血漸減。日服八味丸而愈。

汪石山治一婦。年逾四十。形色蒼紫。忽病血崩。醫者或用涼血。或用止澀。俱罔效。診之六脈皆沉澀而緩。按之無力。乃胃病非血病也。當用甘溫之劑健脾理胃。使胃氣上騰。血循經絡。則無復崩矣。遂用補中益氣多加參、耆。兼服參苓白朮散而愈。

失血心痛,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失血心痛。心主血。心脾血虛。無以榮養。故痛如刀刺。崩甚則痛甚。崩緩則痛緩。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若小腹喜按而下淡色血水。為陰血耗散。先用烏鰂骨炒為末。醋湯調下收斂之。次與補中益氣湯升舉之。若小腹中有塊而按之作痛。

白話文:

月經崩漏

有一種叫做「大牛角䚡散」的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崩漏(女性非經期出血過多),無論是排出像紅、白分泌物,或者像豆汁般的液體。如果因為膀胱虛弱受損,無法控制血液而導致崩漏不止,可以用單方,將新的絲綿燒成灰,磨成粉末,在空腹時用酒調服一錢,或者沾雞蛋黃吃,幾天後就會見效。如果崩漏出血多年不止,可以用香附二兩炒黑,蓮房五枚燒存性(保留藥性)磨成細末,空腹時用陳年酒調服二錢。或者用陳棕櫚燒成灰,保留藥性,用黑糖調和後,用酒送服一錢,就能止血,這是一種緊急止血的方法。

如果崩漏過多,服用補藥或瀉藥都沒效果,可以用黃牛角䚡煅燒後保留藥性,空腹時用酒送服二到三錢。如果體質虛寒,血色稀淡,可以同時服用煅燒過的鹿茸,效果會更好。牛屬於坤土,可以滋養脾胃,牛角䚡可以入肝經,主導血液運行。《神農本草經》記載,牛角䚡可以治療閉經、血瘀,對於婦女的帶下病和崩漏出血也有幫助,燒成灰後用酒送服。宗奭也說,燒成灰可以治療婦女崩漏、大便出血、血痢等虛弱症狀。可以搭配獨參湯或保元湯一起服用,是失血後補益氣血的好方法。古時候也有人將白馬蹄燒成灰,用酒送服一小匙,也有人將桑樹上的菌類燒成灰後用酒送服,這些都是出自《千金方》的有效方法。還有人用五靈脂,生用和炒用各一半,用酒送服,這種方法會嚴重損傷中氣,不能輕易嘗試。治療崩漏,多用醋炒的荊芥、升麻,是因為醋有收斂的作用。如果崩漏時間太長,排出的是像臭黃水,或者帶有紫黑色筋塊、腥臭不堪的液體,就難以治癒了。

如果腹部脹滿,無法進食,不接受人參、白朮等補藥,也難以治癒。服用大量補中益氣的藥物,每天服用人參到二兩左右都沒有效果,反而會加重寒熱、口乾舌燥、面部、足脛浮腫,也是難以治癒。如果是淤血導致崩漏,少腹部不疼痛,後來陰部腫脹突起,疼痛如刀割,那麼離死亡就不遠了。

診斷

如果漏下紅色或白色分泌物,每天出血量數升,脈搏急促,是危險的徵兆,脈搏遲緩則病情較輕。如果漏下紅色或白色分泌物不止,脈搏細小虛滑,病情較輕,脈搏數而盛,則病情危重。如果漏下分泌物,脈搏弦勁,是危險的徵兆,如果脈搏澀澀不調,按下去感覺不到,也是危險的徵兆。如果下血,脈搏虛弱或者浮散,都難以治癒。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強烈的藥物來固攝下焦,也有可能存活。如果寸口脈(手腕橈動脈)遲緩,表示寒邪在上焦,可能出現吐血、流鼻血。如果尺脈(手腕尺動脈)微遲,表示寒邪在下焦,可能出現崩漏、便血。總的來說,脈搏數而小是順症,洪大是逆症。治療的原則應該以調理脾胃為主。

薛立齋曾治療一位婦人,長期患有崩漏,身體消瘦,吃東西時聞到腥臭味,口中流口水,勉強吃一點就腹脹。這是血枯的表現。他使用八珍湯,同時服用烏賊骨和藘茹製成的藥丸,兩個月後月經恢復正常。

一位老年婦人患有崩漏,各種藥物都沒效果,身體發熱、肢體疼痛、頭暈、流鼻涕、吐痰、食慾不振。醫生們都按照火熱來治療,導致她幾天都無法進食,僅存呼吸。診斷後發現,她是脾腎虛寒。使用生料八味丸一劑,第二天早上就能喝粥了。再服一劑,發熱和疼痛都減輕了。繼續服用八味丸,就痊癒了。後來因為勞累、憂慮、憤怒,到了夏天,崩漏又復發了,胸悶、發熱、背痛、腰部不能轉動、精神壓抑,脈搏洪大而無力,按下去感覺很虛弱。

這是無根之火,體內是真寒而表現為假熱。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附子,一劑後頭暈就止住了,崩漏出血也逐漸減少,每天服用八味丸就痊癒了。

汪石山曾治療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面色蒼白發紫,突然患上崩漏。醫生有的用涼血藥,有的用止澀藥,都沒效果。診斷後發現,六脈都沉澀而緩,按下去無力,這是胃病而不是血病。應該用甘溫的藥物來健脾理胃,使胃氣上升,血液就會按照經絡運行,不會再發生崩漏。因此使用補中益氣湯,多加人參、黃耆,同時服用參苓白朮散,就痊癒了。

失血心痛

失血心痛,婦女因為崩漏而導致心痛嚴重,就叫做失血心痛。心臟主管血液,心脾血虛,沒有血液滋養,就會像刀刺一樣疼痛。崩漏嚴重,疼痛就嚴重,崩漏減輕,疼痛也會減輕。如果因為小產失血過多而導致心痛,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小腹喜歡按壓,排出淡色的血水,是陰血耗散,先用炒過的烏賊骨磨成粉末,用醋湯調服,收斂固攝。然後服用補中益氣湯來升舉陽氣。如果小腹中有硬塊,按下去會疼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