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 (7)
卷十 (7)
1. 經候
或四肢困熱。煩不得眠。心中急。補中益氣加茯苓、芍藥。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可一服而愈。或先貴後賤。先富後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形質肌肉顏色似不病者。此心病也。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論。令懼死而心不動。
以補中益氣下安神丸。補養脾胃。鎮墜心火。更以人參養榮。補陰制陽。經自止矣。暴崩下血腹痛有二。有瘀血有空痛。瘀血者。體必作寒。脈必弦。如空痛者。不寒。少腹上喜熱按。脈微弱。但瘀血當去。空痛當補。有因內傷。若少腹不痛。八物湯加芩、連。如痛者。四烏湯加莪朮。
年高而崩者。法在不治。治亦無功。經候不調。血氣成塊。崩中下漏者。此是血海虛寒。外乘風冷。搏結不散。醋煎散加麝香。血虛氣損。或凝積塊。七癥八瘕。上則氣逆嘔吐。下則泄下五色。金匱溫經湯加薑、桂。以艾煎酒溫服。血崩之人。有服前藥不效者。火也。三補丸。
即三黃丸去大黃用黃柏。風入胞門。忽時崩下鮮血者。一味防風丸。金匱旋覆花湯送下。風熱入肝經。崩下發熱。手心灼熱者。一味子芩丸。小建中湯送下。崩漏淋瀝。衝任衰弱。臟腑虛冷故也。千金茯苓補心湯。如小腹急痛。兼下赤白帶者。艾煎丸。若下血過多。血氣不足。
四肢倦怠乏力。增損四物湯。有去血雖多。間有崩漏水下。時有鮮血者。四物加丁香、膠、艾、香附、丹皮。失血血崩白淋及經事來多者。四物加參、耆、膠、艾、椿根皮。去血過多。虛勞發熱有痰者。補中益氣加苓、半。有熱。少加芩、連。(原缺)加烏藥、桂心。口乾。
去升麻加煨葛根。
東垣論崩漏並不言熱。其主在寒。即使有熱證。亦是虛熱。若以寒藥治之。即瘀血愈凝結。經血愈不止矣。四物加炮姜調理。因勞者。用參、耆帶升補藥。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及見血色瘀晦。愈信惡血之說。不敢便止。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
即成瘀色。未必盡為瘀熱。又曷知瘀之不為虛冷乎。若必待瘀血淨後止之。恐並其人而不存矣。且腹痛更有說。積而腹痛。血通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千金治崩淋帶下。五崩熱病下血。寒熱下血。經行犯房室下血。經來舉重傷任脈下血。產後臟開經利下血。外實內虛之病。
用小牛角䚡散。若崩中去血不斷。本方去禹餘糧、乾薑、烏鰂骨、龍骨、赤小豆。加甘草、地榆、小薊根、丹參、乾地黃、芎藭、赤石脂、龜甲、柏子仁。名角䚡鹿茸散。積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沉重虛極。小牛角䚡散去鹿茸、阿膠、烏鰂骨、赤小豆。加乾地黃、桑耳、白朮、赤石脂、礬石、附子、人參、蒲黃、防風。
白話文:
有時候會感到四肢困倦發熱、煩躁難眠、心中焦急。這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和芍藥來治療,可以大補脾胃、調升降氣血,或許吃一次藥就能痊癒。有的人會經歷從富貴到貧賤,心氣不足,導致體內火氣旺盛,在血液中亂竄,雖然外表肌肉膚色看起來沒有生病,但實際上是心病。經期不規律,時來時斷,甚至大量出血不止。這種情況要先用嚇唬的方式,讓患者害怕死亡,使心神安定。然後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安神丸,補養脾胃,鎮靜心火。再用人參養榮湯,補陰氣以制約陽氣,經血自然就會停止。
婦女大量出血腹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體內有瘀血,一種是虛痛。有瘀血的,身體一定會感到寒冷,脈象會呈現弦狀。虛痛的,則不會感到寒冷,腹部喜歡溫熱按壓,脈象微弱。有瘀血的要先去除瘀血,虛痛的要進行補養。如果是因為內傷引起的,但腹部不痛,可以用八物湯加上黃芩、黃連來治療。如果腹部疼痛,可以用四烏湯加上莪朮。
年紀大的婦女如果發生崩漏,通常是難以治癒的,就算治療效果也不大。經期不調,導致血氣凝結成塊,出現崩漏不止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海虛寒,又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血塊凝結不散。可以用醋煎散加上麝香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氣血虛損,或有血塊積聚,形成七癥八瘕,向上會氣逆嘔吐,向下會腹瀉五顏六色的東西,可以用金匱溫經湯加上生薑、桂枝,用艾草煎酒溫熱服用。如果有人服用上述藥物沒有效果,那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火,可以用三補丸,也就是三黃丸去掉大黃,改用黃柏。
如果風邪侵入胞門,突然大量出血,可以用一味防風丸,用金匱旋覆花湯送服。如果風熱侵入肝經,導致大量出血,且發燒、手心發熱,可以用一味子芩丸,用小建中湯送服。崩漏淋漓不斷,是因為衝任二脈衰弱、臟腑虛寒。可以用千金茯苓補心湯來治療。如果小腹急痛,並伴隨赤白帶下,可以用艾煎丸。如果出血過多,導致氣血不足、四肢倦怠乏力,可以用增減四物湯來治療。如果出血雖然多,但仍有崩漏水樣分泌物,且時有鮮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丁香、阿膠、艾草、香附、牡丹皮。如果是失血過多,導致血崩、白帶過多,或經期出血量大,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阿膠、艾草、椿根皮。如果失血過多,導致虛勞發熱且有痰,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如果有熱象,可以少量加入黃芩、黃連。如果口乾舌燥,可以去掉升麻,加入煨過的葛根。
東垣先生認為崩漏的原因主要是寒,不是熱,即使有熱象也是虛熱。如果用寒涼藥來治療,反而會使瘀血更加凝結,經血更加止不住。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炮姜來調理。如果是因勞累引起的,可以用人參、黃耆等補氣升提的藥物。如果血崩嚴重且腹痛,很多人會認為是瘀血沒有排乾淨,看到血色瘀暗,更相信瘀血的說法,不敢輕易止血。其實,一般來說,血將出未出時,停留在腹中就會變成瘀血的顏色,不一定都是瘀熱引起的。又怎麼知道瘀血不是因為虛寒引起的呢?如果一定要等到瘀血排乾淨後才止血,恐怕病人會因此而喪命。而且,腹痛的原因還有另一種說法:積聚引起的腹痛,血流通暢了,疼痛就會停止;崩漏引起的腹痛,血止住了,疼痛就會停止。《千金方》記載了治療崩漏帶下的方法,包含五種崩漏(熱病下血、寒熱下血、經期房事下血、經期舉重傷任脈下血、產後臟器打開經脈流血)以及外實內虛的疾病,可以用小牛角䚡散來治療。如果崩中出血不止,可以在原方的基礎上,去掉禹餘糧、乾薑、烏賊骨、龍骨、赤小豆,加入甘草、地榆、小薊根、丹參、乾地黃、芎藭、赤石脂、龜甲、柏子仁,稱為角䚡鹿茸散。如果是因為積冷引起的崩中出血不止,並伴隨腰背疼痛、四肢沉重、極度虛弱,可以用小牛角䚡散去掉鹿茸、阿膠、烏賊骨、赤小豆,加入乾地黃、桑耳、白朮、赤石脂、礬石、附子、人參、蒲黃、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