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35)
卷九 (35)
1. 蟲
蟲由少陽風木。濕熱鬱蒸而成。觀日中有雨。則禾節生蟲。人患蟲積。多因飢飽失宜。中脘氣虛。濕熱失運。故生諸蟲。小兒最多。大人間有。其候心嘈腹痛。嘔吐涎沫。面色痿黃。眼眶鼻下有黑。嗜食米紙茶葉泥炭之類。沉沉默默欲眠。微有寒熱。治宜隨證用方。如心腹中痛。
上下往來。發作有休時。喜涎出者。蟲也。烏梅丸。胃脘咬痛。發歇有時。痛發則吐涎沫。金匱九痛丸。狐疑善惑者。妙功丸。噎膈嘔吐者。剪紅丸。肚腹常熱者。化蟲丸。四肢常冷者。集效丸。腹中蟲積。萬應丸。膈上痰濕蟲積。遇仙丹。穀道生瘡。蟲蝕癢痛。膠艾葙歸湯。
外用雄黃兌法。隨證取用。無不克應也。千金方用豬膽一枚。苦酒半升和之。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藥成放溫。空腹飲三滿口。蟲死便愈。治蛔攻心痛神應。仁齋云。血入於酒。則為酒鱉。血凝於氣。則為氣鱉。敗血雜痰。則為血痰。掉頭掉尾。上侵胃脘。食人脂膜。或附脅背。
或隱胸腹。惟蕪荑炒煎服之。然必兼養胃益血理中。乃可殺之。若徒用雷丸、錫灰。不能去也。
治蟲之藥。必在夏月龍蛇起陸之時。服之方易奏功。若在萬類蟄藏之際。雖有合劑。不能取效也。丹溪以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當以上半日為是。先以糖蜜、肉汁、香甜物引起。後用殺蟲藥。然須為散。以渣滓可入蟲口也。痔漏中蟲蝕下部。肛盡穿腸者。取蝦蟆青背者一枚。
入蘆薈一錢。用生雄雞脛骨二莖。入滿雌黃並用鹽泥固濟。燒存性。合和為散。入腦、麝、硼砂各少許。再研極細。先以豬蹄甲三枚。胡蔥七莖。煎湯日洗。紙捻裛干。吹下部孔內。令深入。外以黑膏蓋之。日吹一次。以管盡為度。如或希奇怪病。除痰血外。百治不效者。即是蟲為患。
視其經絡虛實。參脈證消息治之。蟲在肝。令人恐怖。眼中赤壅。在心。心煩發躁。在脾。勞熱。四肢腫急。在肺。咳嗽氣喘。醫者不察。謬指凡動屬火屬痰。寒涼轉傷脾胃。卒至夭枉。自非垣視一方者。烏能辨哉。婦人陰蝕之蟲。詳婦人本門。
石頑曰。蟲之怪證多端。遇之卒不能辨。昔人治例。有雷丸治應聲蟲之說。近有女子咳逆腹痛後。忽喜呼叫。初時呀呷連聲。漸至吚唔不已。變易不常。或如母雞聲。或如水蛙鳴。或如舟人打號。每作數十聲。日發十餘次。忍之則胸中悶悶不安。此為叫蟲。即應聲蟲之類也。
復有一人患發熱痞滿後。常兀兀欲吐。吐中必有蟲數枚。狀如蝦形。跳躍不已。諸治不應。或令服銅綠湧之。不過二三度。遂絕不復見矣。
白話文:
蟲的產生,是由於少陽經的風木之氣,加上濕熱鬱積蒸發而成。觀察到太陽周圍出現雨雲,稻穗就會生蟲。人體內產生蟲積,大多是因為飢餓或飽食不當,導致中焦脾胃之氣虛弱,濕熱無法正常運化,所以產生各種蟲。小孩最容易有蟲積,大人偶爾也會發生。
蟲積的症狀包括心裡煩躁、肚子疼痛、嘔吐黏液、面色萎黃、眼眶和鼻子下方有黑影,喜歡吃米紙、茶葉、泥土之類的東西,沉默寡言想睡覺,輕微發冷發熱。治療應該根據具體症狀選用不同的方劑。
如果心腹疼痛,疼痛時上時下,發作時間不固定,而且會流口水,這就是蟲在作怪,可以用烏梅丸來治療。如果胃脘隱隱作痛,時發時止,發作時會吐出黏液,可以用金匱九痛丸。如果精神恍惚、容易猜疑,可以用妙功丸。如果出現噎嗝嘔吐,可以用剪紅丸。如果肚子裡常常發熱,可以用化蟲丸。如果四肢常常冰冷,可以用集效丸。如果腹中有蟲積,可以用萬應丸。如果膈膜上有痰濕和蟲積,可以用遇仙丹。如果肛門長瘡,蟲子啃咬導致瘙癢疼痛,可以用膠艾萹歸湯。
外用藥可以用雄黃,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配方,幾乎都能見效。千金方記載,可以用豬膽一枚,加入半升苦酒調和,用火煮開,藥液煮沸三次後,放溫,空腹飲用三大口,蟲死病就會好。這個方法治療蛔蟲引起的胸痛,效果非常好。仁齋說,血進入酒中會變成酒鱉,血凝結在氣中會變成氣鱉,敗血和痰混合會變成血痰。它們會上下亂竄,侵犯胃部,吃人體脂肪,或附著在脅背,或隱藏在胸腹。只有用蕪荑炒過後煎服才能有效,但必須同時補養脾胃、益氣養血、調理中焦,才能殺死它們。如果只是單純使用雷丸、錫灰,無法去除蟲積。
治療蟲積的藥物,最好在夏天龍蛇出沒的時候服用,效果比較好。如果在萬物冬眠的時候服用,即使配方再好,也不能見效。丹溪認為,上半個月時蟲頭向上,比較容易治療,應該以上午為佳。可以先用糖蜜、肉汁、香甜的食物引誘蟲子出來,然後再用殺蟲藥,而且藥物必須是散劑,這樣藥渣才能進入蟲的口中。痔瘡漏管中有蟲子啃咬下部,導致肛門穿破腸道,可以取青背的蝦蟆一隻,加入一錢蘆薈,用兩根生雞腿骨,加入滿滿的雌黃,再用鹽泥固定,燒成灰,混合研磨成散劑,加入少許腦、麝香、硼砂,再次研磨極細。先用三枚豬蹄甲和七根胡蔥煎湯,每天清洗患處,用棉紙吸乾水分,然後將藥粉吹入下部孔內,儘量深入,外面再用黑膏覆蓋,每天吹一次,以管子完全插入為度。
如果遇到一些奇怪的疾病,除了痰和血的因素之外,各種治療都無效的,很可能就是蟲子在作怪。應該觀察經絡的虛實,參考脈象和症狀來診斷治療。如果蟲子在肝臟,會讓人感到恐懼,眼睛紅腫;如果蟲子在心臟,會讓人心煩意亂;如果蟲子在脾臟,會讓人感到勞累發熱、四肢腫脹;如果蟲子在肺臟,會讓人咳嗽氣喘。醫生如果不仔細觀察,錯誤地認為這些症狀是火氣或痰引起的,使用寒涼藥物反而會損傷脾胃,最終導致死亡。如果不是對醫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很難辨別這些情況。婦女陰部的蟲子,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婦科相關的內容。
石頑說,蟲的怪異病症有很多種,遇到時很難辨別。古人治療的案例中,有用雷丸治療應聲蟲的說法。最近有一個女子咳嗽腹痛後,忽然喜歡呼叫,開始時發出「呀呷」的聲音,接著變成「咿唔」的聲音,不斷變化,時而像母雞的叫聲,時而像水蛙的鳴叫聲,時而像船夫的號子聲,每次發出幾十聲,每天發作十幾次。如果忍住不發聲,胸口就會感到悶悶不舒服,這就是叫蟲,也屬於應聲蟲的一種。
還有一個人發熱、痞滿之後,常常覺得想吐,吐出來的東西中一定會有幾隻蟲子,形狀像蝦,不停地跳動。用各種方法治療都無效,後來有人讓他服用銅綠來催吐,吐了兩三次後,就不再看到蟲子了。
2. 蠱毒(射工溪毒,諸中毒)
南粵蠱毒有數種。曰蛇毒。蜥蜴毒。蝦蟆毒。蜣螂草毒。金蠶等毒。皆是變亂元氣。人有過造作之者。即謂之蠱也。多於飲食內行之。與人禍患。禍患於他。則蠱主吉利。所以人蓄事之。中其毒者。心腹絞痛。如有物齧。或吐下血。皆如爛肉。或好臥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
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節痠疼。或乍寒乍熱。身體習習而痹。胸中滿悶。或頭目痛。或吐逆不定。或面目青黃。甚者十指俱黑。診其脈。緩大而散。皆其候也。然其毒有緩有急。急者倉卒。或數日便死。緩者延引歲月。遊走腸內。蝕五臟盡則死。其死時皆從九孔中。或於脅下肉中出。
所以出門。須帶雄黃、麝香、丹砂辟惡之藥。即百蠱狐貍老物精魅不敢著人。彼處之人。亦有灸法。初中蟲毒。即於心下捺定。便大炷艾灸百壯。又於足小指尖上灸三壯。當有物出。即愈。欲驗之法。當令病人唾水。沉者是蠱。不沉者非蠱也。初覺中蠱。急服玉樞丹。或吐或利。
隨服便痊。南方有毒蠱之鄉。於他人家飲食。即以犀角攪之。白沫起。即為有毒。無沫者。即無毒也。凡嶺南蠱毒之鄉。卒患血痢。或赤或黑。無問多少。皆是蠱毒。或偏身腫滿。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澀滯。粗醫不察。誤作痢治水治。日復增加。奄至殞歿。以敗鼓皮燒作末。
飲服方寸匙。令其解散自愈。又有以蛇涎合作蠱藥。飲食中使人得此瘕疾。生大豆末。酒漬絞汁服半斤。凡初中毒。在膈者。歸魂散吐之。以下膈者。雄朱丸下之。一切蠱毒心腹脹滿。不得喘息。或下利膿血。太乙追命丹、耆婆萬病丸救之。吐利後。惟覺後心刺痛拘急。咽中如矛刺者。
此是取利後氣乏故也。更不須再服吐利藥。但用一味苦梗為散。每服三錢。米飲調下。日三服。多服自然平復。使毒日漸消散。不致再發。丹方。用蝟皮燒灰。桃根皮煎湯。服方寸匙。蠱便出。又方。用苦瓠一枚。苦酒二升。或水煮一升。服之當下蠱毒。及一切蝦蟆蝌鬥之狀。
一月後乃盡。
射工溪毒,孫真人曰。南方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溪毒。一名蜮。形如甲蟲。無目利耳。有一長角在口前如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人或聞其水中鉍鉍作聲。要須得水沒其口。便以口中毒射人。此蟲畏鵝。鵝能食之。其初見證。有似傷寒。先惡寒。寒熱筋急。亦如中風。
便口噤不能語。朝蘇暮劇。寒熱悶亂。是其證也。如得三四日。急以五香散治之。稍遲者七日死。射著人影者。不即作瘡。先病寒熱。自非其地之人。不知其證。便謂傷寒。每多誤治。中人頭面尤急。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腰以下稍緩。不治亦死。
孫真人云。凡山水有毒蟲。人涉水之時中人。似射工而無物。其初得之。惡寒微頭痛。目眶疼。心中煩懊。四肢振焮。腰背百節皆強。兩膝痛。或翕翕而熱。但欲眠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蟲。蝕人下部。肛中有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不急治之。過六七日。
白話文:
南粵一帶的蠱毒有幾種類型,像是蛇毒、蜥蜴毒、蛤蟆毒、蜣螂草毒、金蠶等毒,這些都會擾亂人體元氣。如果有人刻意製造這些毒物來害人,就稱為「蠱」。這些毒物大多是下在飲食中,用來給他人帶來禍患。對施蠱的人來說,加害他人反而會帶來好運,所以有人會飼養蠱。中了蠱毒的人,會感到心腹絞痛,像是有東西在啃咬,可能會吐血或拉血,排出的血像腐爛的肉;也可能喜歡待在陰暗的房間裡,不喜歡光亮;或是性情大變,時而生氣時而高興;又或者四肢沉重,全身痠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身體麻木;胸口感到悶脹,或是頭痛、眼睛痛;可能會反胃嘔吐,或者臉色發青發黃,嚴重的話,十根手指都會發黑。診脈時會發現脈象緩慢、粗大且鬆散,這些都是中了蠱毒的徵兆。
蠱毒發作有快有慢,快的可能在幾天內就死亡,慢的會拖延數月,毒素在腸道內遊走,侵蝕五臟,直到五臟衰竭而死。死亡時,毒素會從身體的九個孔竅中流出,或從肋骨下方的肌肉中冒出。
因此,出門時應該攜帶雄黃、麝香、丹砂等能避邪的藥物,這樣各種蠱毒、狐狸精怪等就不敢靠近。當地人也有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蠱毒,剛中毒時,按住心下部位,用大艾柱灸一百壯,再在腳小指尖上灸三壯,就會有東西出來,病就好了。想要驗證是否中蠱,可以讓病人吐口水在水裡,沉下去的就是中蠱,沒沉下去就不是。剛發現中蠱,要趕快服用玉樞丹,可能會吐或拉,但只要隨即服藥就能痊癒。南方有毒蠱的地區,在別人家吃飯時,可以用犀牛角攪拌食物,如果起白沫就是有毒,沒起沫就沒毒。凡是在嶺南蠱毒地區,突然患上血痢,不管是紅色還是黑色,不論量多量少,都是中了蠱毒。有時會全身腫脹,但四肢卻沒事,小便也不會太阻塞,庸醫若不仔細診斷,誤以為是痢疾或水腫來治療,病情反而會加重,直到死亡。這時應該用燒成灰的破鼓皮,取一小匙服用,就能讓毒素消散而痊癒。還有一種蠱毒是用蛇涎製作而成,讓人得了此種疾病,可以使用大豆末,用酒浸泡後榨汁,喝半斤。凡是剛中毒,毒素在橫膈膜以上的,可以用歸魂散吐出來;毒素在橫膈膜以下的,可以用雄朱丸瀉出來。各種蠱毒導致的心腹脹滿,無法喘息,或是腹瀉膿血,可以使用太乙追命丹、耆婆萬病丸來治療。吐瀉後,如果只感到背後心臟部位刺痛、抽緊,咽喉像被矛刺一樣,這是因為吐瀉後氣虛的緣故,不需要再服用催吐或瀉藥,只要用單味苦梗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一天三次,多服幾次自然就會康復。這樣能讓毒素逐漸消散,不再復發。還有一個藥方,用刺蝟皮燒成灰,用桃樹根皮煎湯,服用一小匙,蠱毒就會被排出。另一個藥方是用苦瓠一個,苦酒兩升,或者用水煮成一升,服用後就能排出蠱毒,以及各種像蝦蟆、蝌蚪之類的異物,大約一個月後才會排乾淨。
關於射工溪毒,孫真人說,南方有種叫射工的毒蟲,也叫短狐溪毒,或是蜮。牠的樣子像甲蟲,沒有眼睛但聽力很好,嘴巴前面有一根像弩的長角,牠用氣當箭,利用水勢來射人。人如果在水裡聽到「鉍鉍」的聲音,表示射工張口要射毒了。這種蟲子害怕鵝,鵝能吃牠。剛開始中毒的症狀,有點像傷寒,先是怕冷,然後發冷發熱、筋脈抽緊,也像中風一樣,會口噤不能說話,早上病情較輕,晚上會加重,忽冷忽熱、悶亂不安,這些都是牠的症狀。如果過三四天,要趕緊用五香散來治療,如果拖延到七天就會死亡。如果射到人的影子,不會馬上長瘡,而是會先發冷發熱,不是當地的人不了解這種症狀,常常誤以為是傷寒,所以很多誤診。射到頭面尤其危險,射到腰部以上,離心臟近的地方,大多會死亡;射到腰部以下會稍微緩慢,但如果沒治療,也會死亡。
孫真人說,凡是山水中有毒蟲的地方,人涉水時會被蟲子所傷,症狀像射工,但看不到蟲子。剛開始會怕冷、輕微頭痛、眼眶疼痛、心煩意亂、四肢發熱,腰背和全身關節都僵硬,兩膝疼痛,或是感覺發熱,只想睡覺,早上醒來病情較輕,晚上會加重,手腳冰冷到手肘和膝蓋,兩三天後肚子裡會生蟲,侵蝕人的下體,肛門會長瘡,不痛不癢,讓人沒有感覺。如果不趕快治療,過六七天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