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3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4)

1. 番痧

濃煎茺蔚,少投生蜜,放溫恣服,取效最捷,以其專下惡血也。或加生萊菔汁半杯,總取散血之功。

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亦有誤認麻疹而與檉柳、櫻桃核湯,咽痛失音而死者;況有停食感冒,誤認番痧,而與寒涼解毒,反減去衣被,不慎風寒,煩熱躁擾而死者。

以其卒犯惡毒異氣,無以脈診,故辨治尤難。是以近世多用火淬、砭刺之法。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此屬外因,火淬為當;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屬不內外因,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然刺之無血,不可救也。

白話文:

將茺蔚子濃煎,加入少量生蜂蜜,放溫後隨意服用,效果最快,因為它專門用於排除惡血。也可以加入半杯生蘿蔔汁,加強散血的功效。曾經有人誤認為是傷寒而使用發散藥物,導致全身呈現紫紅色如雲狀而死亡;也有人誤認為是麻疹而使用檉柳、櫻桃核湯,導致咽喉疼痛、失聲而死亡。更何況還有因為停食、感冒而被誤認為是番痧,反而使用寒涼解毒藥物,並減少衣物保暖,不小心受寒,導致煩躁發熱而死亡的案例。

因為番痧是突然受到惡毒的特殊氣體侵襲所致,無法透過脈象診斷,所以辨別治療更加困難。因此,近代大多使用火淬、砭刺的方法。必須了解,若是因為感受惡毒的特殊氣體而引起的,這屬於外因,使用火淬是恰當的。若是因為接觸臭穢毒氣而引起的,則屬於非內外因,不使用砭刺就無法壓制病情。然而,如果刺破皮膚沒有出血,就表示無法救治了。

2. 嶺南瘴毒

嶺南炎方瀕海,地卑土薄,故陽氣常泄,陰氣常虧。四時放花,冬無霜雪,一歲之間,暑熱過半,窮腦久晴,或至搖扇。人居其間,氣多上壅,膚多汗出,腠理不密,蓋陽不返本而然也。陽燠既泄,則使人本氣不堅;陽不下降,常浮而上。氣浮而不堅,則汗府開疏,津液易泄。

故內寒外熱、上熱下寒之證,所由生也。治當固陽氣,實腠理為主。若多用表散之藥,則陽氣愈虛,風邪益盛,鮮有不誤者矣。確係外邪為患,則當蒼朮芩連湯解散之。春秋時月,人感山嵐瘴霧之氣,發寒熱、胸膈飽悶、不思飲食。此毒氣從鼻口入內也。治當清上焦、解內毒、行氣降痰,不宜發汗。蒼朮芩連湯。頭痛甚者,去木通、黃連,加藁本、蔥、豉。若寒溫失節、汗身坦露,感冒風寒之氣,氣閉發熱頭痛。此則傷寒類也。但嶺南氣溫易汗,故多類瘧。南方氣升,得此病者,卒皆胸滿、痰涎壅塞、飲食不進,與北方傷寒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

治當解表清熱、降氣行痰。蒼朮羌活湯。若內停飲食、外感風寒者,藿香正氣散。若脾氣虛弱而寒熱作嘔,平胃散加半夏、木香,名不換金正氣散。瘴瘧寒熱往來者,蒼朮柴胡湯。瘧久者,加人參、當歸。汗多者,去蒼朮易白朮加白芍。大凡病久而氣虛血弱者必發熱,須用四君之類調補脾胃。

脾胃一健,氣血自生。若認為血虛而用四物沉陰之劑,則脾土復傷,諸臟皆病,虛證蜂起,反為難治,甚至不救。瘧後變成痢,宜從虛治。補中益氣湯。有熱,加芩、連。有食,加木香、砂仁。若溫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熱病,治宜清熱解毒之劑。蒼朮白虎湯加人中黃。若時氣發熱,變為黃病,所謂瘟黃也,治宜清熱利濕。茵陳五苓加人中黃、連、柏。若中氣虛寒,四肢厥冷,或浮腫黑黃者,用理中湯加茵陳、桂、苓。飛疇曰:粵西傍交趾一帶,豬雞之屬,俱煮湯潑去,更煮食之。

其米亦然。且不能多食,稍過則脹悶。總由瘴毒漸毓所致。其日出時,有氣如蘭香;日中時,有氣如茉莉香;日沒時,有氣如炊新米香。如此每日三氣,急掩口鼻勿語言以避之。其觸之者,寒熱如瘧,三四日死。元氣稍旺者,數日死。當此急服藿香正氣、蒼朮羌活湯,猶可救之。予戚官其地,不三月而只存一口。乃元氣充裕者,然亦病幾於危。故仕任及客遊其處者,切須知之,否則無不蒙其害者矣。

中霧氣者,心內煩悶少氣、頭痛項急、起則頭眩;或身微寒、戰掉不安、時復憎寒、心中欲吐、乾嘔無物。此清陽之位,受濁陰之邪氣也。不可耗氣傷津。梔子豉湯加蔥白湧散之。頭痛甚,加藁本。煩悶,加木香、藿香之類。繆仲淳經疏,只用藁本、木香水煎服。大抵蒸發之邪,必中在上在表,故宜湧之,總無關於臟腑也。

白話文:

嶺南地區炎熱,靠近海邊,地勢低窪,土地貧瘠。因此,陽氣容易散失,陰氣常常不足。這裡四季都有花開,冬天沒有霜雪,一年之中,暑熱天氣超過一半。即使是寒冷的季節,也常常晴朗,甚至要搖扇子。人們居住在這裡,體內的氣容易向上壅塞,皮膚多汗,毛孔不緊密,這是因為陽氣不能返回根本的緣故。陽氣散失之後,會使人體本身的氣不堅固,陽氣不能下降,總是浮在上面。氣浮而不堅固,就會導致汗孔開疏,津液容易流失。

所以,會產生內寒外熱、上熱下寒的症狀,原因就在於此。治療上應以固護陽氣、緊密毛孔為主。如果過多使用發散的藥物,陽氣會更加虛弱,風邪會更加旺盛,很少有不犯錯的。如果確定是外邪侵襲,應當用蒼朮芩連湯來解散。在春秋季節,人們感染山嵐瘴霧之氣,會出現發冷發熱、胸悶腹脹、不想吃飯等症狀,這是毒氣從鼻孔進入體內造成的。治療上應當清上焦之熱,解除體內毒素,疏通氣機,降痰。不宜發汗。蒼朮芩連湯,如果頭痛厲害,可以去掉木通、黃連,加入藁本、蔥、豆豉。如果因為天氣忽冷忽熱,身上出汗過多,感受風寒之氣,導致氣機閉塞,出現發熱頭痛,這就屬於傷寒一類。但是嶺南地區氣溫高,容易出汗,所以常常類似瘧疾。南方氣機上浮,得這種病的人,往往會胸悶、痰液壅塞、吃不下飯,這與北方傷寒只傷在表面、體內平和的情況不同。

治療上應當解表清熱,降氣化痰,可以用蒼朮羌活湯。如果體內有積食,又感受風寒,可以用藿香正氣散。如果脾氣虛弱,出現寒熱交替、噁心嘔吐,可以用平胃散加入半夏、木香,叫做不換金正氣散。如果瘴瘧寒熱交替,可以用蒼朮柴胡湯。瘧疾病久的,可以加入人參、當歸。汗多的,可以去掉蒼朮,改用白朮,加入白芍。凡是病久而氣虛血弱的人,必定會發熱,必須用四君子湯之類的方劑調補脾胃。

脾胃功能強健,氣血自然會生。如果認為是血虛而使用四物湯之類的滋陰藥,反而會損傷脾土,導致各個臟腑都生病,虛弱的症狀就會紛紛出現,反而難以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瘧疾之後轉變成痢疾,應該從虛弱方面治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有熱加黃芩、黃連,有積食加木香、砂仁。如果是在溫熱暑濕的季節,人們患上時行瘟疫熱病,應當用清熱解毒的方劑,如蒼朮白虎湯加入人中黃。如果時疫發熱轉變為黃疸病,也就是所謂的瘟黃,應當清熱利濕,用茵陳五苓散加入人中黃、黃連、黃柏。如果中氣虛寒,四肢冰冷,或者出現浮腫、皮膚黑黃,可以用理中湯加入茵陳、桂枝、茯苓。飛疇說:廣西靠近交趾一帶,雞豬之類的食物,都要先煮湯倒掉,然後再煮來吃,米也是這樣。而且不能多吃,稍微過量就會腹脹胸悶,總之都是因為瘴毒逐漸產生的緣故。這裡日出時,有一種像蘭花香的氣味;日中時,有一種像茉莉花香的氣味;日落時,有一種像剛煮熟米飯的氣味。每天都會出現這三種氣味,要趕緊捂住口鼻,不要說話來躲避它。如果接觸到它,就會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三四天就會死亡。元氣稍微旺盛的人,也會在數天內死亡。遇到這種情況,趕緊服用藿香正氣散、蒼朮羌活湯,或許可以救治。我的親戚在那裡做官,不到三個月就只剩一口氣,這是元氣很充足的緣故。然而也病危到了極點。所以,凡是在那裡做官或遊玩的人,一定要知道這些,否則沒有不受到傷害的。

如果被霧氣侵襲,會感到心煩意亂、氣短、頭痛、脖子僵硬,一起身就頭暈眼花,或者身體稍微發冷、顫抖不安,時不時會感到怕冷,心中想吐,乾嘔卻吐不出東西。這是因為清陽之氣受到濁陰邪氣的侵擾。不能耗傷氣血津液,可以用梔子豉湯加入蔥白來發散。如果頭痛嚴重,可以加入藁本。如果煩躁不安,可以加入木香、藿香之類的藥物。繆仲淳的經疏說,只用藁本、木香水煎服就可以。大體來說,蒸發之邪一定侵襲上部和表部,所以應該發散。總之,和臟腑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