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24)
卷九 (24)
1. 黃癉(目黃)
谷癉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癉。茵陳蒿湯主之。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腹如水狀,不治。
女勞之癉,惟言額上黑,不言身黃,簡文也。然黑為北方陰晦之色,乃加於南方離明之位;以女勞無度,而脾中之濁陰,下趨入腎,水土互顯之色;乃至微汗亦隨火而出於額,心之液且外亡矣。手足心熱,內傷皆然。日暮陽明用事,陽明主闔,收斂一身之濕熱,疾趨而下膀胱。
其小便自利,大便黑時溏,又是膀胱蓄血之驗。腹如水狀,實非水也,正指蓄血而言;故為不治。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此治女勞癉之急方也。夫男子精動,則一身之血俱動;以女勞而傾其精,血必繼之。故因女勞而尿血者,其血尚行,猶易治也;因女勞而成癉者,血瘀不行,非急去膀胱少腹之瘀血,萬無生路。乃取皂礬以滌除瘀垢,硝石以破積散堅;二味相胥,銳而不猛,此方之妙用也。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大黃硝石湯。
黃瘴最難得汗,自汗則表從汗解,故曰:此為表和裡實。方用大黃、硝石,解散在裡血結;黃柏專祛下焦濕熱;梔子輕浮,能使裡熱從滲道而泄也。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詳此治瘀血發黃之緩劑。以諸黃雖多濕熱,然經脈久病,不無瘀血阻滯也。肘後方以此治女勞癉:身目盡黃,發熱惡寒,少腹滿,小便難;以大熱大寒女勞,交接入水所致。用發灰專散瘀血,和豬膏煎之,以潤經絡腸胃之燥。較硝石礬石散,雖緩急輕重懸殊,散瘀之旨則一也。
癉而渴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為濕熱固結,阻其津液往來之道;故以渴與不渴,證津液之通與不通也。嘔為腸胃受病;振寒發熱,為經絡受傷。於此可證其表裡陰陽而治也。
黃癉者,色如熏黃,一身盡痛,乃濕病也;色如橘子黃,身不痛,乃癉病也。癉分為五:黃汗、黃癉、谷癉、酒癉、女勞癉。黃汗者,其證兩脛自冷,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宜耆芍桂酒湯。晝熱,
加防風;夜熱,加當歸;食少,加白朮、茯苓。黃癉有干有濕。干黃者,肺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梔子柏皮湯。濕黃者,脾濕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者。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渴者。茵陳五苓散。
白話文:
黃疸(眼睛發黃)
穀疸: 這種病會發冷發熱,不想吃東西,吃了就頭暈,胸口也不舒服。時間久了會出現黃疸,就叫做穀疸,可以用茵陳蒿湯治療。
女勞疸: 額頭會發黑,微微出汗,手腳心發熱,傍晚時症狀加重。會頻頻想小便,但小便卻順暢。這種情況叫做女勞疸,腹部會像有水積聚一樣,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女勞疸的特點只是額頭發黑,並不是全身發黃。黑是北方陰暗的顏色,出現在南方代表光明的額頭,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脾臟裡的陰濁之氣下行到腎臟,水土互相顯現的顏色。甚至連微汗都隨著火氣從額頭冒出來,這是心液外洩的現象。手腳心發熱,都是身體內部受損的表現。傍晚是陽明經運作的時候,陽明經主要負責收斂,將全身的濕熱收斂向下,趨向膀胱。
小便順暢,大便黑而稀溏,也是膀胱有瘀血的徵兆。腹部像有水積聚,其實不是真的有水,指的是有瘀血,所以很難治好。
黃疸病人在傍晚時會發熱,反而會感到寒冷,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的。會頻頻想小便,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這種情況就叫做黑疸。肚子會脹得像有水積聚一樣,大便一定是黑而稀溏。這就是過度勞累引起的疾病,並非真的有水。腹脹的人很難治好,可以用硝石礬石散來治療。
這是治療女勞疸的急救方。男人精氣妄動,會牽動全身的血液。因為過度勞累而耗盡精氣,血液也會跟著損耗。所以因為過度勞累而尿血的人,血液還在運行,比較容易治療。因為過度勞累而形成黃疸的人,是血液瘀積不通,如果不及時去除膀胱和小腹的瘀血,就沒有活路了。所以用皂礬來清除瘀血汙垢,用硝石來破除積聚、疏散堅硬的結塊。這兩種藥物搭配使用,效果銳利卻不猛烈,這就是這個藥方的妙用。
黃疸病人腹部脹滿,小便不暢而且發紅,還會自己流汗,這是表面平和而內部實熱的表現,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大黃硝石湯。
黃疸病最難出汗,如果能自己出汗,表示病邪從汗液解除了,所以說這是表面平和而內部實熱。方子使用大黃、硝石來化解體內的血結,用黃柏來專門去除下焦的濕熱,梔子性輕且上浮,可以讓體內的熱通過排泄途徑散發出來。各種黃疸病,都可以用豬膏來煎煮後服用。
這裡詳細說明治療瘀血引起黃疸的緩和藥方,因為各種黃疸雖然多是濕熱引起,但經脈久病,不免會有瘀血阻滯。古代的醫方用此方來治療女勞疸,全身和眼睛都發黃,發熱又怕冷,小腹脹滿,小便困難。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加上體內有大熱大寒,交互影響到水液所致。用髮灰專門來散瘀血,和豬油一起煎煮,用來滋潤經絡腸胃的乾燥。這個藥方和硝石礬石散相比,雖然在治療的輕重緩急上有很大差別,但散瘀的道理是一樣的。
黃疸病人如果口渴,表示病情難以治療;黃疸病人如果不口渴,表示病情可以治療。黃疸如果發在陰部,病人一定會嘔吐;如果發在陽部,病人會發抖發冷然後發熱。
黃疸是濕熱凝聚,阻礙了體內津液的運行,所以用口渴或不渴來判斷津液是否暢通。嘔吐是因為腸胃生病,發冷發熱是因為經絡受損,從這些症狀可以判斷病在表裡陰陽,然後對症治療。
黃疸病人,膚色像被煙燻過一樣黃,而且全身疼痛,這是濕病。膚色像橘子一樣黃,但身體不痛,這是癉病。癉病分為五種:黃汗、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黃汗的症狀是兩條小腿發冷,腰部以上一定會出汗,腰部以下不出汗。腰部和髖部鬆弛疼痛,感覺皮膚裡面有東西。病情嚴重的人會無法進食,身體疼痛沉重,煩躁不安,小便不順暢。這種情況叫做黃汗,適合使用耆芍桂酒湯。白天發熱,就加防風;晚上發熱,就加當歸;食慾不佳,就加白朮和茯苓。黃疸有乾黃和濕黃兩種。乾黃是因為肺部乾燥,會小便順暢,四肢不沉重,口渴想喝水,用梔子柏皮湯治療。濕黃是因為脾臟濕氣重,會小便不順暢,四肢沉重,好像口渴但不想喝水,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療。全身黃得像橘子一樣,小便不順暢,腹部微微脹滿的,用茵陳蒿湯治療。如果口渴,就用茵陳五苓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