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九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2)

1. 痰火

若命門脈弱。真火式微。或不時上衝。頭面哄熱。又須六味地黃加肉桂、五味子以攝火歸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須知治痰先治火。治火先養陰。此為治痰治火之的訣。然後有真氣浮散之極。草根木實。無濟於用。又須金石以鎮固之。予嘗借服食方中靈飛散。取雲母以攝虛陽。

鍾乳以通肺竅。菊花以清旺氣。兼天冬、地黃、人參之三才。以固精氣神之根本。即修內丹。不外乎此。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敢以此言質之梁子。

梁仁甫云。病痰火者。或吐血。或衄血。或喉疼身熱溺黃。皆熱證也。庸醫妄投苦寒瀉火之劑。不知苦寒能瀉脾胃。脾胃土也。乃人身之本也。今火病而瀉其土。火未嘗除而土已病矣。土病則胃虛。因而飲食減少。甚至泄瀉肌肉消瘦。不可救藥矣。世俗謂病痰火者。服童便最好。

余治痰火。每禁服童便。蓋童便降火雖速。而損胃多矣。故治火病。以理脾為主。此真訣也。

〔診〕痰脈沉弦細滑。大小不勻。皆痰氣為病。左右手關前脈浮大而實者。膈上有稠痰也。關上脈伏而大者。清痰也。丹溪云。人得澀脈。痰飲膠固。脈道阻滯。卒難得開。必費調理。

白話文:

如果命門脈搏微弱,真火衰退,或是時不時往上衝,導致頭部和臉部發熱,就必須用六味地黃丸加上肉桂、五味子來收攝火氣,使其回歸陰分,達到陰陽平衡,精神自然就會好。必須要知道,治療痰先要治療火,治療火先要滋養陰液,這是治療痰火的關鍵訣竅。之後如果還有真氣浮散的現象,單靠草根樹木的藥物是沒有用的,還需要礦物類藥物來鎮定固守。我曾經借用服食方中的靈飛散,用雲母來收攝虛浮的陽氣,用鐘乳來疏通肺部的孔竅,用菊花來清除過旺的火氣,同時配合天冬、地黃、人參這三味藥,來鞏固精、氣、神這人體的根本。這就像修煉內丹一樣,道理是一樣的。所謂懂得關鍵的人,一句話就能說完,不懂得關鍵的人,就會散亂無章,毫無頭緒。我敢用這些話來請教梁子。

梁仁甫說,患有痰火的人,可能會吐血、流鼻血,或喉嚨痛、身體發熱、小便黃等,這些都是熱證的表現。庸醫胡亂使用苦寒瀉火的藥物,卻不知道苦寒的藥物會損傷脾胃。脾胃是人體的根本,現在因為火病而瀉傷了脾胃,火沒有去除,脾胃卻已經生病了。脾胃生病就會導致胃虛,因而食慾減少,甚至會腹瀉、肌肉消瘦,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世俗認為患有痰火病的人,服用童子尿最好。

我治療痰火病,每次都禁止病人服用童子尿。因為童子尿雖然降火很快,但是對胃的損傷卻很大。所以治療火病,要以調理脾胃為主要原則,這才是真正的訣竅。

診斷:痰的脈象是沉、弦、細、滑,大小不均勻,這些都是痰氣為病的表現。左手和右手寸關前的脈搏浮大而有力的,表示膈上有濃稠的痰;關上的脈搏伏而大的,表示有清稀的痰。朱丹溪說,人如果出現澀脈,表示痰飲已經膠固,阻塞了脈道,很難疏通,必須花費時間慢慢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