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2)

1.

東垣治一人。二月陰雨寒濕,又因勞役所傷,病解之後,汗出不止,沾濡數日,惡寒重添厚衣,心胸間時煩熱,頭目昏憒,上壅食少。此乃胃中陰火熾盛,與外天雨之濕氣相合,而汗出不休,遂用羌活勝濕湯,以風藥去其濕,甘寒瀉其熱,一服而愈。

滑伯仁治一婦,暑月自汗,口乾煩躁,欲坐水中,脈浮而數,按之豁然虛散,得之食生冷乘涼所致。以真武湯,一進汗止,再進躁退,三進全安。

飛疇治陳子厚媳,八月間因產不順,去血過多,產後惡露稀少,服益母草湯不行,身熱汗出,產科用發散行血更劇,自用焦糖酒一碗,遂周身絡脈棰楚難堪,惡露大下,昏沉戴眼,汗出如浴,但言心痛不可名狀。此血去過多,心失其養故痛;肝主筋,為藏血之地,肝失其榮,故絡脈棰楚不堪。且汗為產後之大禁,若非急用人參,恐難保其朝夕也。用四君合保元加白芍、五味,一劑汗止。因其語言如祟,疑為瘀血未盡,更欲通利。予曰:「聲怯無神,此屬鄭聲,且腹不疼痛,瘀何從有?此神氣散亂不收之故。」前方加入棗仁、龍齒,諸證漸平,後服獨參湯,至彌月而安。

白話文:

張元素(東垣)醫治一個人,二月時陰雨連綿,天氣寒冷潮濕,又因為勞累過度受了傷,病好之後,卻汗流不止,濕透了好幾天。因為怕冷又加穿厚衣服,但胸口卻時常感到煩熱,頭暈眼花,頭部感覺悶脹,吃不下飯。這是因為胃中的陰火太旺盛,又加上外頭下雨的濕氣,內外相合,才會汗流不停。於是用了羌活勝濕湯,用能疏散風邪的藥來去除濕氣,再用甘涼的藥來瀉火,吃一帖就好了。

滑伯仁醫治一位婦人,在夏天的時候自己一直流汗,口乾舌燥,煩躁得想坐在水裡。把脈發現脈象浮而快,按下去卻感覺鬆散無力。這是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又乘涼所導致。用了真武湯,吃一次汗就止住了,再吃一次煩躁也消退了,吃三次就完全康復了。

飛疇醫治陳子厚的媳婦,八月的時候因為生產不順利,出血過多,產後惡露很少,吃了益母草湯也沒效果。身體發熱又流汗,產科醫生用發散的藥來活血,反而讓情況更嚴重。她自己喝了一碗焦糖酒,結果全身的脈絡都像被鞭打一樣難受,惡露大量排出,昏迷不醒,眼睛上翻,汗如雨下,只說心痛得無法形容。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心臟失去滋養才會疼痛。肝主管筋脈,是儲藏血液的地方,肝臟失去滋潤,所以脈絡才會像被鞭打一樣難受。而且產後最忌諱流汗,如果不是趕緊用人參,恐怕性命難保。於是用了四君子湯合保元湯,再加白芍、五味子,吃一帖汗就止住了。因為她說話聲音微弱,像鬼魅一樣,懷疑是瘀血沒有排乾淨,還想用藥打通血路。我說,她聲音虛弱無力,這是「鄭聲」,而且腹部不痛,哪來的瘀血?這是神氣散亂無法收斂的緣故。所以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棗仁、龍齒,各種症狀才漸漸平緩。之後再服用獨參湯,到了滿月就平安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