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九 (10)
卷九 (10)
1. 汗
當歸六黃湯。陽虛者。陰必乘。故發厥自汗。黃耆建中湯。甚者少加附子。營血不足自汗。黃耆建中加當歸。甚者加熟地。衛外之陽不固而自汗。耆附湯。脾中之陽衰微而自汗。朮附湯。腎中之陽浮游而自汗。參附湯。身冷自汗陰躁。欲坐泥水中。脈浮而數。按之如無。經云。
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此陰盛格陽。真武湯冷服。肺氣虛者。固其皮毛。玉屏風散。脾虛者。壯其中氣。補中益氣湯。心虛者。益其血脈。當歸補血湯。肝虛者。理其疏泄。逍遙散。腎虛者。助其封藏。都氣丸。火氣炎上。胃中之濕亦能作汗。可用涼膈散。脾胃不和。
外挾風濕。身重汗出。羌活勝濕湯。風濕相搏。時自汗出。防己黃耆湯。惡風自汗。桂枝湯。又有漏風證。一名酒風。不論冬夏。額上常有汗出。此醉後當風所致。經曰。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病名酒風。治之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又曰。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漏風之狀。多汗。常不可以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急。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先宜五苓散熱服取汗。後與黃耆建中加白朮、澤瀉。汗出日久。用參、耆、朮、附等藥不效。汗乾仍熱。此風邪伏於經絡。暫與參蘇飲。病已止服。
此反治也。汗出不止。名曰亡陽。以附子理中加黃耆。外用溫粉撲之。痰證汗自出。痰消汗自止。二陳加桂枝、枳、桔、香附、貝母。多汗惡風。食則汗出如油。久不治。必成消渴。玉屏風散。少加煅牡蠣。病餘氣血俱虛而汗。服諸止汗藥不應。用十全大補湯半劑。加熟棗仁五錢。
若胸膈煩悶。不能勝陰藥者。生脈散加黃耆二錢。當歸六分。熟棗仁三錢。一服即驗。別處無汗。獨心胸一片有汗。此思傷心也。其病在心。名曰心汗。歸脾湯倍黃耆。或生脈散加當歸、棗仁。豬心湯煎服。
汗出不治證,汗出而喘甚者不治。汗出而脈脫者不治。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汗出發潤至顛者不治。汗出如油者不治。汗出如珠者不治。汗出如膠。膠黏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皆不可治。
盜汗,金匱云。男子平人脈虛弱微細者。善盜汗出。蓋平人脈虛弱微細。是衛虛不能鼓其脈氣於外。所以不能約束津液。當衛氣行陰。目瞑之時。血氣無以固其表。腠理開則汗。醒則行陽之氣復散於表。則汗止矣。名曰盜汗。亦名寢汗。此屬本虛。與傷寒邪在半表不同。先與當歸補血湯加炒棗仁半兩。
數服後與都氣丸調補之。酒客睡中多汗。此濕熱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朮、防風、牡蠣。血熱盜汗。當歸六黃湯為專藥。虛人。多加參、耆減芩、連。身熱。加地骨皮。肝虛。加棗仁。肝實。加龍膽草。煩心。加竹葉、辰砂、麥冬。脾虛。去芩、連加白朮、芍藥。傷寒陽明少陽證盜汗。
白話文:
汗
當歸六黃湯適用於陽氣虛弱,導致陰氣乘虛而入,出現手腳冰冷、自汗的情況。黃耆建中湯適用於自汗,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稍微加點附子。若是因為營血不足而自汗,則使用黃耆建中湯並加入當歸,如果情況嚴重,再加入熟地。衛氣不固導致的自汗,則用耆附湯。若是脾陽衰弱導致的自汗,則用朮附湯;若是腎陽浮游導致的自汗,則用參附湯。身體冰冷且自汗,同時內心煩躁,想坐到泥水中降溫,脈象浮且快,按下去感覺無力,這表示陰氣太盛而將陽氣排斥在外,屬於陰盛格陽,可以用真武湯冷服。
肺氣虛弱的自汗,要用玉屏風散來鞏固皮毛。脾氣虛弱的自汗,要用補中益氣湯來增強中氣。心氣虛弱的自汗,要用當歸補血湯來益氣養血。肝氣虛弱的自汗,要用逍遙散來調理肝的疏泄功能。腎氣虛弱的自汗,要用都氣丸來幫助腎臟封藏。火氣上炎導致的自汗,也可能是胃中濕氣引起的,可以用涼膈散。脾胃不和,又夾帶風濕,導致身體沉重且出汗,可以用羌活勝濕湯。風濕相互搏擊,導致時常自汗,可以用防己黃耆湯。怕風又自汗,可以用桂枝湯。還有一種漏風證,也叫酒風,不論冬夏,額頭上常常出汗,這是因為喝醉後吹風導致的。書中說,患有此病會發熱、身體無力、汗如雨下、怕風、氣短,稱之為酒風,可以用澤瀉、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混合後在飯後服用。
書中又說,飲酒後感受風邪,就形成漏風。漏風的症狀是多汗,常常不能穿單衣,吃飯時就出汗,嚴重時會全身出汗、喘氣急促、怕風、衣服濕透、口渴,無法勞動。先用五苓散熱服以發汗,之後用黃耆建中湯,加入白朮、澤瀉。如果汗出很久,用參、耆、朮、附等藥都沒有效果,汗乾後仍然發熱,這是因為風邪潛伏在經絡中,可以暫時用參蘇飲,病好就停止服用。這屬於反向治療。
如果汗出不止,稱為亡陽,要用附子理中湯加入黃耆,外用溫粉撲身。痰證導致的自汗,痰消散後汗就會停止,可以用二陳湯,加入桂枝、枳殼、桔梗、香附、貝母。多汗怕風,吃飯時汗如油,久不治癒,就會形成消渴病。可以用玉屏風散,稍微加入煅牡蠣。病後氣血都虛弱而自汗,服用各種止汗藥都沒有效果,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半劑,加入熟棗仁五錢。
如果胸悶煩躁,無法承受滋陰的藥物,可以用生脈散加入黃耆二錢,當歸六分,熟棗仁三錢,一服就見效。如果其他地方沒有汗,只有心胸一片有汗,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心,病在心臟,稱為心汗,可以用歸脾湯加倍黃耆,或者用生脈散加入當歸、棗仁,用豬心湯煎服。
汗出不宜治療的狀況:汗出且喘氣嚴重,不治;汗出且脈象脫落,不治;汗出且身體疼痛嚴重,不治;汗出到頭頂,不治;汗出如油,不治;汗出如珠,不治;汗出如膠,黏稠得像凝固的珠子,或是淋漓如雨,擦拭不及,都不可治。
盜汗,書中說,男子身體健康,脈象虛弱細微,容易盜汗。這是因為健康的人脈虛弱細微,代表衛氣虛弱,不能將脈氣鼓動到體表,所以不能約束津液。當衛氣運行到陰,眼睛閉上的時候,血氣無法固護體表,毛孔打開就會出汗。醒來後陽氣再次散布於體表,汗就會停止,這稱為盜汗,也叫寢汗。這種屬於本體虛弱,與傷寒病邪在半表的情況不同。先用當歸補血湯加入炒棗仁半兩。服用幾次後,用都氣丸調理。喜歡喝酒的人睡覺時多汗,這是濕熱外蒸所致,可以用二妙散加入白朮、防風、牡蠣。血熱導致的盜汗,當歸六黃湯是專用藥。虛弱的人,可以多加人參、黃耆,減少黃芩、黃連。如果發熱,可以加入地骨皮。肝虛,可以加入棗仁;肝實,可以加入龍膽草。如果心煩,可以加入竹葉、辰砂、麥冬。脾虛,可以去掉黃芩、黃連,加入白朮、芍藥。傷寒病中,陽明少陽證引起的盜汗,也需要對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