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4)

1. 癰疽

若煩躁飲冷。赤痛發熱。二便不通者。火熱內熾也。用四味清涼飲。或活命飲加大黃尤善。若微腫微痛或不痛。陽氣虛弱也。參耆內托散。微黯微赤或不赤。或惡寒而不作膿。或膿熟而不潰者。陽氣虛寒也。並用千金托裡散。如此則未成者自能消。已成者自能潰。尤當別其屬陰屬陽。

或半陰半陽而治之。若泥於腫瘍禁用辛熱之說。不分受證之因。兼證之經。概行敗毒。泛擾諸經。誅伐無過。以致不能起發。或不能潰腐收斂。變證莫能枚舉。癰疽論云。腫瘍內外皆壅。宜以托裡表散為主。但見腫痛。參之脈證虛弱。便與兼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若腫瘍之際。

治失其法。必致潰瘍之變證。此推內經之微旨。而生平之徵驗者。尤當觸類而長。愚奚庸贅。

潰瘍,潰瘍者。以瘡瘍膿潰而言也。膿潰而腫消痛止者為順。若膿潰腫痛。或發寒熱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膿潰欲嘔少食。脾胃虛弱也。六君子加炮姜。手足並冷者。脾氣虛寒也。六君子加薑、桂。不應。急加附子。膿潰而仍痛。或二便秘澀者。熱毒未解也。清熱消毒湯。

熱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黃耆、麥冬、山茱萸。熱止而小便頻數。腎虛也。加減八味丸料。若熱不止。或腫痛反甚。虛熱內作也。保元湯加清心涼血之劑。或熱退而肌肉不生者。氣血俱虛也。十全大補湯。瘡色夭白。或陷下不斂。寒氣所襲也。五味異功散。佐以豆豉餅。

膿血過多。煩躁不安。乃亡陽也。急用獨參湯尤當。審其腫之軟硬。飲食冷熱。與膿之稠稀多少。肉之赤色青黯。及瘡口之收斂遲速。而投托里消毒調補之劑。庶無變證。癰疽論云。潰瘍內外皆虛。宜以托裡補接為主。蓋潰瘍之變證。由於腫瘍之際。治失其宜。虧損元氣所致。

治者可不慎歟。

作痛不止,瘡瘍作痛。當審邪之所在。證之所因。如寒熱而痛。邪在表也。人參敗毒散。便秘而痛。邪在裡也。清熱消毒湯加白蜜。腫焮而痛。血凝滯也。活命飲。作膿而痛者。托裡消毒散。排膿脹而痛者針之。膿潰而痛者補之。氣虛而痛。四君子加歸、耆。血虛而痛。四物湯加參、耆。

大抵形傷痛。氣傷腫。不知此數者。徒以乳香、沒藥為止痛之方。則非所以為法矣。仍審五臟相勝相兼之證而治之。後仿此。

作嘔不止,丹溪云。腫瘍時嘔。當作毒氣攻心治之。潰瘍時嘔。當作陰虛補之。此論其常耳。如腫赤焮痛而嘔者。熱毒甚也。活命飲。作膿而嘔者。血氣虛也。六君子加歸、耆。便秘而嘔者。熱在臟也。清熱消毒湯去生地、金銀花加檳榔、木香。寒藥服多而嘔者。胃氣傷也。

六君子加桔梗、柴胡。有肝氣乘脾而嘔者。有胃虛停痰而嘔者。有鬱結傷脾而嘔者。皆由脾胃虛弱。毒氣蓄聚。治宜調補中氣。則正氣復而邪氣去矣。

白話文:

癰疽

如果出現煩躁想喝冷飲、患處紅腫疼痛發熱、大小便不通暢,這是體內火熱旺盛的表現,應該使用四味清涼飲,或者活命飲再加大黃,效果會更好。如果只是輕微腫脹、輕微疼痛甚至不痛,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參耆內托散。如果患處顏色微微發暗、微紅或不紅,或者怕冷卻沒有化膿,又或者膿液成熟卻無法潰破,這是陽氣虛寒的表現,應該使用千金托裡散。這樣,還沒形成的就能消散,已經形成的就能潰破。尤其需要區分病症是屬於陰性還是陽性,或者介於陰陽之間,並根據情況治療。

如果拘泥於「腫瘤不能用辛溫藥」的說法,而不區分病因和兼症,一概使用敗毒藥,反而會擾亂各經脈,過度攻伐,導致腫塊無法發散,或者無法潰破收斂,導致病情變化無窮。癰疽的理論說,腫瘤內外都是堵塞不通的,應該以托裡和表散為主。但如果見到腫痛,又觀察到脈象虛弱,就應該同時補益。如果氣血充足,就可以確保最終痊癒。如果在腫瘤發作的時候,治療方法不對,必然會導致潰瘍和各種變證。這是我對內經精微之意的理解,也是我多年行醫的經驗。我們應該觸類旁通,我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潰瘍

潰瘍,是指瘡瘍膿液潰破的情況。膿液潰破後腫脹消退、疼痛停止,這是順利的表現。如果膿液潰破後仍然腫痛,或者出現發冷發熱,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膿液潰破後出現想吐、食慾不振,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炮薑。如果手腳冰冷,這是脾氣虛寒的表現,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薑、桂,如果效果不佳,就要趕緊加用附子。如果膿液潰破後仍然疼痛,或者大小便不暢,這是體內熱毒還沒清除的表現,應該使用清熱消毒湯。

如果熱退了卻仍然口渴,這是體內津液不足的表現,應該使用八珍湯加黃耆、麥冬、山茱萸。如果熱退了卻小便頻繁,這是腎虛的表現,應該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熱持續不退,或者腫痛反而加劇,這是虛熱內生的表現,應該使用保元湯加清心涼血的藥物。如果熱退了卻肌肉不生長,這是氣血雙虛的表現,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瘡的顏色慘白,或者凹陷難以收口,這是寒氣入侵的表現,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並佐以豆豉餅。

如果膿血過多,煩躁不安,這是陽氣耗散的表現,應該趕緊使用獨參湯。還要仔細觀察腫塊的軟硬、對飲食冷熱的反應、膿液的濃稠程度和多少、肌肉的顏色(紅或青黑)、以及瘡口癒合的快慢,然後選擇托裡、消毒、調補的藥物。這樣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癰疽的理論認為,潰瘍是內外都虛的表現,應該以托裡和補益為主。潰瘍會產生各種變化,都是由於腫瘤發作時治療不當,損傷了元氣所導致的。

治療的人應該謹慎啊!

作痛不止

瘡瘍疼痛不止,應該仔細判斷邪氣所在,以及病因。如果因發冷發熱而疼痛,這是邪氣在表的表現,應該使用人參敗毒散。如果因便秘而疼痛,這是邪氣在裡的表現,應該使用清熱消毒湯加白蜜。如果因紅腫熱痛而疼痛,這是血瘀的表現,應該使用活命飲。如果因化膿而疼痛,應該使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因膿液排出時脹痛,應該用針刺的方法。如果膿液潰破後疼痛,應該補益身體。如果因氣虛而疼痛,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加當歸、黃耆。如果因血虛而疼痛,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人參、黃耆。

總之,形體受傷會導致疼痛,氣受傷會導致腫脹。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只用乳香、沒藥來止痛,那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了。還應該仔細辨別五臟相生相剋的關係,並加以治療。後面的病症也可以參照這個思路。

作嘔不止

丹溪說,腫瘤發作時的嘔吐,應該當作毒氣攻心來治療;潰瘍發作時的嘔吐,應該當作陰虛來補益。這是他的一般看法。如果腫塊紅腫熱痛還伴隨嘔吐,這是熱毒很盛的表現,應該使用活命飲。如果化膿的時候出現嘔吐,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當歸、黃耆。如果便秘時出現嘔吐,這是熱邪在臟腑的表現,應該使用清熱消毒湯,去掉生地、金銀花,加上檳榔、木香。如果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嘔吐,這是傷了胃氣的表現,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柴胡。

有的嘔吐是因為肝氣乘脾,有的嘔吐是因為胃虛停滯痰液,有的嘔吐是因為憂鬱傷脾,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毒氣積聚所導致的。治療應該調理補益中氣,讓正氣恢復,邪氣自然就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