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49)
卷八 (49)
1. 咽喉(哽)
羅謙甫治徵南元帥,七旬,至楚上,因過飲腹痛,腸鳴自利,日夜約五十行,咽嗌腫痛,耳前後腫,舌本強,涎唾稠黏,欲吐不能,以手拽之方出,言語艱難,反側悶亂,夜不得臥,其脈浮數,按之沉細而弦。
先以砭刺腫上,出紫黑血,頃時腫勢消減,遂用桔梗、甘草、連翹、鼠黏子、酒黃芩、升麻、防風,水煎令熱漱,冷即吐出,勿咽,恐傷脾胃也。再漱而涎清腫散,語聲自出。
後以辛熱丸劑,以治中寒化宿食而燥脾胃,取丸之不即施行,而不犯其上熱,至其病所而後化,乃治以緩也。不數服,利止痛定。
後胸中閉塞,作陣而痛,復以異攻散加升麻,溫養脾胃,升順正氣而愈。
白話文:
羅謙甫治療徵南元帥,當時他七十歲。到了楚地後,因為飲酒過量導致腹痛、腸鳴,並且腹瀉不止,每天大約跑五十次廁所。他的喉嚨腫痛,耳朵前後也腫脹,舌根僵硬,口水又濃又黏,想吐卻吐不出來,必須用手去拉才能拉出來。說話很困難,身體翻來覆去感到煩躁不安,晚上也睡不著。他的脈象是浮而且快,按下去卻是沉細而弦。
羅謙甫先用砭石刺破腫脹的地方,放出紫黑色的血,過了一會兒,腫脹的狀況就減輕了。接著就用桔梗、甘草、連翹、牛蒡子、酒黃芩、升麻、防風等藥材,用水煎好,趁熱用來漱口,等到藥液冷了就吐出來,不要吞下去,以免傷害脾胃。漱過幾次後,口水變得清澈,腫脹也消散,說話的聲音也恢復了。
之後再用辛熱的丸劑,來治療他體內的中寒,化解他積存在體內的食物,並且乾燥脾胃。之所以選擇丸劑而不馬上煎藥,是不想讓藥性直接往上衝,以免犯了他上部的熱症。等到藥力到達病灶後才發揮作用,這就是用比較緩和的方式來治療。服用幾次後,腹瀉停止,疼痛也消失了。後來他又胸悶,一陣陣的疼痛,羅謙甫就用異攻散加上升麻,來溫養脾胃,提升體內的正氣,病就好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