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4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3)

1. 齒(齲蛀、骨槽風)

齒統屬足少陰腎經。分上下齦。上齦屬足陽明胃經;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經。

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三八,真牙生;五八,齒槁;八八,則齒髮去。女子以七為數。蓋腎主骨,齒乃骨之餘,髓之所養,故隨天癸之盛衰也。

東垣云: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

下齦乃手陽明大腸脈之所過,惡熱飲而喜寒。上齦乃足陽明胃脈之所貫,喜熱飲而惡寒。

牙者,腎之標。實則堅牢,虛則浮動,熱則袒動,作痛不已。其痛不一:有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而作痛者;有惡寒又惡熱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袒而作痛者;有齒齦為疳所蝕,缺少血出而作痛者;有齒齦腫起而作痛者;有脾胃中有風邪,但覺風而作痛者;有胃中氣少,不奈於寒,袒露其齒作而痛者;有為蟲蝕,色變而作痛者;有牙齒疼痛而臭穢之氣不可近者。痛既各異,豈可一藥而盡之哉?

薛立齋云:濕熱甚而痛者,承氣湯下之。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入腦,或喜寒惡熱,脈洪數有力者,涼膈散倍酒蒸大黃瀉之。大腸熱而齒齦腫痛,清胃散。火鬱而痛者,越鞠丸解之。腎經虛而痛者,六味丸加骨碎補。腎經虛寒而痛者,八味丸加細辛。其屬風熱者,羌、獨、荊、防、芎、辛、薄荷、生地之類。

水煎漱咽,不愈,茵陳散。風毒及熱壅上攻牙齦痛,或齦縫有紅肉努出,消風散,臨臥半漱半服。風寒入腦者,羌活附子湯。牙痛用清涼藥更甚者,從治之,畢茇、川椒、薄荷、細辛、龍腦、青鹽,為末擦之。得熱而痛,得涼則止者,小承氣湯加甘草、川連。

凡齒痛,遇勞即發,或午後甚者,皆脾胃虛熱,補中益氣下六味丸。若齒齦腫痛,焮赤腮頰,此胃經風熱,犀角升麻湯。若善飲者,齒痛腮頰焮腫,此胃經濕熱,清胃散加葛根。因服補胃熱藥,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乃手陽明經中熱甚而作,其齒喜冷惡熱,清胃散加蘭香。

寒熱皆痛,當歸龍膽散;上邊痛,倍升麻;下邊痛,倍白芷。胃中實熱太甚,口臭不可近,牙根疳蝕血出,乃恣食肥甘美酒所致,清胃散加茵陳、香薷,少佐白豆蔻,先以熟大黃瀉一二次,使胃中濕熱去,而齒自安矣。

腎虛牙浮而痛,甚則憎寒壯熱,如欲脫之狀,下安腎丸、還少丹,間進黑錫丹。

有房勞惱怒,牙即動搖長出,服補腎清胃藥俱不效者,此腎經火邪盛也,宜酒黃柏三錢、青鹽、升麻各一錢,且漱且咽以攝之。或生地黃兩許、骨碎補三錢,同細辛一分、秦椒七粒,酒水浸搗,略煎入青鹽少許,如上且漱且咽服之良。

牙疳腫腐作痛,人中白、青黛、冰片、玄明粉,為散摻之。小兒好食糖霜生疳,治之不愈者,以石蜜不時嚼之。糖因煎煉而助濕熱;石蜜不經火熬,其性本寒,故能化疳。專取同氣之相感也。

白話文:

牙齒的問題,大致歸屬於足少陰腎經。牙齦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

男子在八歲時腎氣開始充實,頭髮開始生長,牙齒也開始更換,十六歲時會長出真正的牙齒,四十歲時牙齒開始衰弱,六十四歲時牙齒就會脫落。女子則以七為週期。因為腎主管骨骼,牙齒是骨頭的延伸,靠骨髓滋養,所以牙齒的生長、強弱和腎氣的盛衰有關。

東垣先生說,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嘴巴是脾臟的開竅之處,很多經脈都會匯集到嘴巴。

下牙齦是手陽明大腸經脈經過的地方,所以怕熱飲而喜歡冷飲;上牙齦是足陽明胃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所以喜歡熱飲而怕冷飲。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腎氣虛弱則牙齒鬆動。牙齒遇到熱會疼痛,而且痛起來沒完沒了。

牙痛的原因很多,有的怕熱而痛,有的怕冷而痛,有的怕冷又怕熱而痛,有的因為牙齒鬆動而痛,有的因為牙齒外露而痛,有的因為牙齦被牙疳侵蝕、出現缺損、出血而痛,有的因為牙齦腫起而痛,有的因為脾胃中有風邪而感覺疼痛,有的因為胃氣不足、受不了寒冷而牙齒外露疼痛,有的因為牙齒被蟲蛀、顏色改變而疼痛,有的因為牙痛而口臭難聞。既然疼痛的原因各有不同,怎麼能用一種藥就治好呢?

薛立齋說,如果濕熱嚴重導致牙痛,可以用承氣湯來瀉火。上下牙痛得無法忍受,痛到牽引到腦部,或是喜歡冷飲、討厭熱飲,脈象洪大有力,可以用涼膈散,加倍用酒蒸過的大黃來瀉火。大腸有熱導致牙齦腫痛,可以用清胃散。火氣鬱結導致牙痛,可以用越鞠丸來疏解。腎經虛弱導致牙痛,可以用六味丸加上骨碎補。腎經虛寒導致牙痛,可以用八味丸加上細辛。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可以用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川芎、細辛、薄荷、生地等藥材煎水漱口,吞服,如果沒效果,可以用茵陳散。如果因為風毒和熱毒向上侵襲牙齦導致牙痛,或是牙齦縫隙有紅肉突出,可以用消風散,睡前漱口,然後再吞服一部分。如果是風寒侵入腦部,可以用羌活附子湯。如果牙痛使用清涼藥反而更嚴重,應該反向治療。可以用蓽茇、川椒、薄荷、細辛、龍腦、青鹽磨成粉末來擦牙,如果牙痛遇到熱會加劇,遇到冷會減輕,可以用小承氣湯加上甘草、黃連。凡是牙痛,只要勞累就會發作,或是下午比較嚴重,都是脾胃虛熱引起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搭配六味丸。如果牙齦腫痛,紅腫發熱,連帶臉頰也發紅,這是胃經風熱引起的,可以用犀角升麻湯。如果平時喜歡喝酒,牙痛時連帶臉頰紅腫,這是胃經濕熱引起的,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葛根。如果因為服用了補胃熱的藥物,導致上下牙都疼痛難耐,痛到牽引頭部,整個臉都發熱劇痛,這是手陽明經中熱毒太盛引起的,牙齒會喜歡冷而討厭熱,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蘭香。

如果牙痛時又怕冷又怕熱,可以用當歸龍膽散,上牙痛就加倍升麻,下牙痛就加倍白芷。如果胃中實熱太過,口臭難聞,牙根被牙疳腐蝕、出血,是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和飲酒所導致的,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茵陳、香薷,少許白豆蔻,先用熟大黃瀉一兩次,使胃中的濕熱去除,牙齒自然就安穩了。如果因為腎虛導致牙齒浮動而痛,嚴重的話會感到畏寒發熱,好像要脫落的樣子,可以用安腎丸、還少丹,再搭配黑錫丹。如果因為房事過勞、惱怒導致牙齒搖晃長出,服用補腎清胃的藥物都沒效果,這是因為腎經火邪太盛,可以用酒黃柏三錢,青鹽、升麻各一錢,一邊漱口一邊吞服,來收斂火氣。或是用生地黃兩許,骨碎補三錢,加上細辛一分,秦椒七粒,用酒水浸泡後搗爛,略微煎煮,加入少許青鹽,如上述方法一邊漱口一邊吞服效果很好。如果牙疳腫爛疼痛,可以用人中白、青黛、冰片、玄明粉磨成散劑塗抹。

小孩子喜歡吃糖霜而導致牙疳,如果治不好,可以用石蜜來嚼食。因為糖經過煎熬會助長濕熱,石蜜沒有經過火熬,其性本寒,所以能化解牙疳,這是利用同氣相感的原理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