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八 (4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4)

1. 齒(齲蛀、骨槽風)

齲蛀,齲蛀數年不愈。當作陽明蓄血治。桃核承氣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服之。好飲者多此。屢服有效。局方引涎止痛方。川椒、露蜂房微炙。等分為末。水煎入鹽少許。乘熱頻漱。冷即吐出。或用蟾酥、銀硃摻和為丸。如萊菔子大。每用一丸搽患處。便不疼。至三丸。吐濃涎數口即愈。

又用不蛀皂角一莢。去皮子。於皂子處安巴豆一粒。鹽泥固濟。燒灰研細末。用剜耳子抄少許。填入蛀孔內。白芷、細辛煎漱。或溫米醋。漱出蟲自愈。或用食鹽之滴滷漱二三次。以攝其虛陽。其痛即止。但可暫用。以其能損齒也。

牙齒動搖。還少丹常服。或六味丸加骨碎補。陰虛內熱者。甘露飲。外用五倍子散、烏金散、長春牢牙散。齒間肉壅。口不能開。水漿難入。以牙硝煎湯漱之。一法。用皂白二礬湯漱之。一法。用五倍子煎湯漱之。一法。以熱醋漱之。

骨槽風,生於耳前腮頰。痛引筋骨。寒熱如瘧。牙關緊閉。不能進食。不待腐潰而齒便脫落。此風毒竄入骨槽所致。初則堅硬難消。急宜艾灸其外。針刺齒齦以泄其毒。用冰、硼、玄明粉。為散吹搽。內服降火化痰消腫之劑。久則瘡口難合。非參、耆、歸、芍補托。兼肉桂、冬、味之類。

不能破結斂肌。其治法。外科正宗頗詳。瘍醫宜參究之。若腐腫不消。虛熱不退。形焦體削者不治。

白話文:

蛀牙,蛀牙好幾年都沒好。應該把它當作陽明經有瘀血來治療。用桃核承氣湯的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如同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它。喜歡喝酒的人比較容易得這種病,多次服用有效。局方(古代醫書)裡引用的止痛方:用川椒和微炙過的露蜂房,等分磨成粉,用水煎好加入少許鹽,趁熱頻繁漱口,冷了就吐出來。或者用蟾酥、銀硃混合做成藥丸,如同蘿蔔籽大小,每次用一丸塗抹在患處,就不會疼痛,塗到三丸,吐出幾口濃痰就痊癒了。

另外用不蛀的皂角一莢,去掉皮和籽,在皂角裡面放一顆巴豆,用鹽泥包裹固定,燒成灰磨成細末,用挖耳勺挖取少量填入蛀孔內。用白芷、細辛煎煮後漱口,或者用溫熱的米醋漱口,就能使牙齒裡的蟲子自行脫落痊癒。也可以用食鹽的滷汁漱口兩三次,用來收斂虛浮的陽氣,這樣疼痛就能停止。但這方法只能暫時使用,因為它會損害牙齒。

牙齒鬆動,可以長期服用還少丹。或服用六味丸加骨碎補。陰虛內熱的人,服用甘露飲。外用五倍子散、烏金散、長春牢牙散。牙齒間的牙肉腫脹,嘴巴張不開,水和食物都難以進入,可以用牙硝煎湯漱口。另一個方法,用皂礬和白礬煎湯漱口。另一個方法,用五倍子煎湯漱口。還有一個方法,用熱醋漱口。

骨槽風,長在耳朵前面腮幫子處,疼痛牽引到筋骨,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牙關緊閉,不能進食。不用等到潰爛牙齒就會脫落。這是風毒侵入骨槽所導致。初期堅硬難以消退,應立即用艾草灸其外部,用針刺牙齦來排出毒素。用冰片、硼砂、玄明粉做成散劑塗抹。內服清火化痰消腫的藥劑。時間久了瘡口難以癒合,必須用人參、黃耆、當歸、芍藥來補養,同時配上肉桂、麥冬、五味子之類的藥物。

如果不能消散結塊、收斂肌肉,治療方法在《外科正宗》裡有詳細記載,外科醫生應該參考研究。如果潰爛腫脹不消退、虛熱不退,身體消瘦,就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