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39)
卷八 (39)
1. 鼻
後以六味合生脈調之。鼻塞腦冷清涕出。千金通草辛荑搐鼻法。鼽鼻鼻中瘜肉不得息。用礬石藜蘆散吹之
鼻淵,鼻出濁涕。即今之腦漏是也。經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傳為衄衊瞑目。要皆陽明伏火所致。宜風藥散之。辛荑散加蒼耳、薄荷。夏月。加黃芩、石膏。不應。非火也。膈上有濁痰。濕熱也。雙解散加辛荑。鼻淵鼻鼽。當□寒熱。若涕濃而臭者為淵。屬熱。清涼之藥散之。
若涕清而不臭者為鼽。屬虛寒。辛溫之劑調之。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者腦亦時痛。俗名控腦砂。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即愈。鼻淵腦漏。用生附子為末。煨蔥涎。和如泥。夜間塗湧泉穴。一方。以老少年陰乾。有嘴壺內燒煙。以壺嘴向鼻熏之。左漏熏右。
右漏熏左。一方。以石首魚腦煅過。和生白礬、腦麝搐之。一法。用白鯗頭一枚。炙燥為末。放火在有嘴壺內。蓋好。以嘴向鼻。吸菸熏之。分七日熏。燒完即愈。
鼻瘜肉,上焦積熱鬱久而生。有諸中而形諸外。必內服清火利膈藥。宜涼膈散加減。須斷酒厚味。韓氏云。富貴人鼻中肉贅。臭不可近。痛不可搖。束手待斃者。但以白礬末。加阿魏、腦、麝少許。吹其上。頃之。化水而消。內服勝濕瀉肺之藥。此厚味擁熱。蒸於肺門。如雨霽之地。
突生芝菌也。瘜肉與鼻痔大同小異。痛極而不下垂者為瘜肉。此血熱勝也。阿魏為血積之嚮導。白礬為滌垢之專藥。兼腦、麝以開結利竅也。鼻痔則有物下垂而不痛。乃濕熱勝也。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內服星、半、蒼朮、酒洗芩、連、神麯、辛荑、細辛、白芷、甘草。消痰積之藥。
外用膽礬、枯礬、辛荑仁、細辛、杏仁為散。入腦、麝少許。雄黑狗膽。或豬脂和研。綿裹內鼻中。頻換自消。鼻中生瘡。用雄黃、白礬、瓜蒂、細辛為散搐鼻。若鼻中窒塞不通。用苦丁香、母丁香、赤小豆。為散吹鼻中。皆外治良法也。
鼻瘡,內服甘露飲加犀角、胡連、柴胡。虛。加人參。外用黃柏、苦參、檳榔為末。豬脂調敷。或青黛、槐花、杏仁、輕粉、枯礬研敷。
鼻疳蝕,內用椿根、蔥白、豆豉、川椒。以清泔水三升。和醋一杯煎成。入鹽少許服。有惡物下即效。外用草烏燒灰。麝香等分。研極細。以少許敷瘡上。
鼻乾無涕。宜犀角、黃耆、木通、杏仁、麥冬、炙甘草、升麻、葛根、桑皮、石膏、硃砂。積熱。加牙硝、大黃。
鼻痛,風火鬱於上則痛。初宜升麻、葛根、蔥白、白芷散之。有氣道壅塞而痛。宜川芎、葛根、甘草、苦梗、山梔、薄荷、薑、棗、蔥白。痛久服藥不應。時痛劇。時向安。或兼兩顴紫赤。此為濕熱瘀滯。宜犀角、玄參、連翹、山梔、丹皮、赤芍、生甘草之類。肺受風。面枯色。
白話文:
後來用六味地黃丸搭配生脈散來調養。如果鼻塞、感覺腦袋冷冷的,流清鼻涕,可以用《千金方》記載的通草、辛夷花來進行吹鼻子的療法。鼻塞且鼻子裡長息肉導致呼吸困難,可以用明礬和藜蘆磨成的散劑來吹入鼻子。
鼻淵,也就是鼻涕渾濁,這就是現在說的腦漏。醫書上說,膽的熱氣傳到腦部,會導致鼻子發炎、流鼻涕、鼻塞、眼睛模糊。這些都是陽明經有潛伏的火氣所導致的。應該用發散風邪的藥物來治療。例如用辛夷散,再加蒼耳、薄荷。夏天可以加黃芩、石膏。如果沒有效果,就不是火氣引起的,而是橫膈膜有濁痰,屬於濕熱。這時可以用雙解散再加辛夷花。鼻淵和鼻鼽應該分辨寒熱。如果鼻涕濃稠而且臭,是鼻淵,屬於熱證,可以用清涼的藥物來疏散。
如果鼻涕清稀不臭,是鼻鼽,屬於虛寒,要用辛溫的藥物來調養。如果鼻子裡常常流出臭黃水,嚴重的話腦袋也會痛,俗稱控腦砂。可以用絲瓜藤靠近根部三五尺的部位,燒成灰,磨成細末,用酒調服,就會痊癒。鼻淵和腦漏,可以用生附子磨成粉,用煨過的蔥的黏液調成泥狀,晚上塗在湧泉穴。另一個方法,是用老鼠的陰乾肉,放在有嘴的壺裡燒煙,用壺嘴對著鼻子熏。左邊漏就熏右邊,右邊漏就熏左邊。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石首魚的腦子煅燒過,和生明礬、麝香一起磨成粉,吹入鼻子。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白鯗的頭一個,烤乾磨成粉,放在有嘴的壺裡,蓋好,用嘴對著鼻子,吸煙熏。分七天熏,燒完就好了。
鼻息肉,是因為上焦積熱,鬱積久了而形成的。體內的問題會反映到體外。必須內服清火、疏通膈膜的藥物,可以用涼膈散加減。必須戒酒,少吃油膩厚味的食物。韓氏說,富貴人家鼻子裡長肉贅,臭到讓人難以靠近,痛到不能搖動,只能等死。可以用白礬粉,加上阿魏、麝香少許,吹在息肉上,過一會兒,息肉就會化成水消退。內服祛濕、瀉肺的藥。這是因為油膩厚味的食物積熱,蒸騰到肺部,就像雨後地上長出蘑菇一樣。息肉和鼻痔大致相同,疼痛但不會下垂的是息肉,這是血熱過盛。阿魏能引導血積,白礬能清除污垢,麝香能開通經絡。鼻痔則是有東西下垂但不痛,這是濕熱過盛。胃裡有食物積滯,產生熱痰流到鼻部,可以內服星、半夏、蒼朮、酒洗過的黃芩、黃連、神麴、辛夷花、細辛、白芷、甘草等消痰積的藥物。
外用膽礬、枯礬、辛夷仁、細辛、杏仁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用雄黑狗的膽汁或者豬油調和研磨,用棉花包好塞入鼻子,經常更換就能消除。鼻子裡長瘡,可以用雄黃、白礬、瓜蒂、細辛磨成粉,吹入鼻子。如果鼻塞不通,可以用苦丁香、母丁香、赤小豆磨成粉,吹入鼻子。這些都是外治的好方法。
鼻瘡,內服甘露飲,再加犀角、胡黃連、柴胡。如果體虛,可以加人參。外用黃柏、苦參、檳榔磨成粉,用豬油調敷。或者用青黛、槐花、杏仁、輕粉、枯礬研磨敷用。
鼻疳,內服椿樹根、蔥白、豆豉、川椒,用澄清的淘米水三升,加一杯醋煎成,加少許鹽服用,排出穢物就有效。外用草烏燒成灰,和麝香等分,研磨成極細粉末,少許敷在瘡上。
鼻子乾燥無鼻涕,可以用犀角、黃耆、木通、杏仁、麥冬、炙甘草、升麻、葛根、桑白皮、石膏、硃砂。如果積熱,可以加芒硝、大黃。
鼻痛,風火鬱積在頭部就會疼痛,初期可以用升麻、葛根、蔥白、白芷來疏散。如果氣道堵塞而疼痛,可以用川芎、葛根、甘草、桔梗、山梔子、薄荷、薑、棗、蔥白。如果疼痛很久,吃藥沒有效果,時而劇痛時而緩和,或者兩頰出現紫紅色,這是濕熱瘀滯。可以用犀角、玄參、連翹、山梔、丹皮、赤芍、生甘草之類的藥。肺受風邪,臉色就會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