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八 (18)
卷八 (18)
1. 外障
混睛障證,有赤白二種。赤者畏赤脈外絆。白者畏光滑如苔。一種白睛光赤而後癢痛迎風有淚。閉塞難開。或時無事。不久亦發。年深則睛變成碧色。滿目如凝脂赤露。如橫赤絲。此毒風積熱所致也。宜服補肝調血之劑。血行則風自息。外用吹點則翳漸退。
黑翳如珠證,非蟹睛木疳之比。蟹睛因破流出。此則肝氣有餘。欲泛起之患。故從風輪際處發起。黑泡如珠。多寡不一。其火實盛者痛。虛緩者不痛。治法用小鋒針。逐個橫穿破其黑翳。中有惡水。流出即平。挑後用爐甘石散去腦、麝點之。先服羚羊角飲子去五味加赤芍藥。次用六味丸。後服補腎丸。設若不諳此法。服涼劑點涼藥。鮮能奏效也。
白話文:
眼睛外層的疾病,有紅腫和白翳兩種。紅腫的,是怕眼白上的紅血絲蔓延開來;白翳的,是怕表面光滑像青苔一樣。還有一種情況是,眼白先是發紅,然後感到癢痛,迎風會流淚,眼睛緊閉難以睜開,有時沒事,但不久又會發作。如果時間久了,眼睛就會變成碧色,整個眼珠像凝固的油脂一樣,出現紅色的斑塊,像是橫向的紅絲。這是因為受到毒風和積熱的影響。應該服用補肝調血的藥物,血氣運行順暢,風邪自然平息。外用藥粉吹入或滴入眼內,白翳就會逐漸消退。
還有一種黑色的翳,像珠子一樣,這和蟹睛、木疳不同。蟹睛是因為破裂流出,而這種黑翳是因為肝氣過盛,想要向上浮起的病症。所以它從眼黑邊緣開始,出現像珠子的黑色小泡,數量不一。如果火氣太旺盛,就會疼痛;如果火氣虛弱,就不會疼痛。治療方法是用小針,逐個橫向刺破黑翳,裡面會有髒水流出,流出後就會平復。刺破後用爐甘石粉末、冰片、麝香點在患處。先服用羚羊角飲子,去掉原方中的五味藥,加入赤芍藥,接著服用六味丸,之後服用補腎丸。如果不懂得這個方法,服用涼性的藥物和使用涼性的眼藥,很少能見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