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八 (13)
卷八 (13)
1. 目癢
目癢因風寒者。姜粉和白蜜點之。風熱。四生散。或黃耆、防風、蒺藜、羌活、蟬蛻、黃芩、甘草之類。因火者。於赤痛條求降火之劑。因血虛而癢者。四物湯加羌、防、蒺藜、黃耆。
癢若蟲行證,乃癢不可忍。非若常時之小癢也。為病不一。如有障無障。皆有癢極之患。病源非一。有風邪之癢。有血虛氣動之癢。有虛火入絡邪氣行動之癢。有邪退火息氣血得行脈絡通暢而癢。大凡有病之目不治。不治而自作癢者。癢一番則病重一番。若醫治後而作癢。病必去速。
若癢極難當自覺低陷者。命亦不久。急宜溫補。庶或可圖。若癢而淚多者。血虛夾火。大抵癢屬虛火。治宜姜粉、枯礬、硼砂。津唾調如米大。時將一丸納大眥。及鹽湯蒸洗。不應。於大小眥旁去一韭葉許。各灸七壯。其癢立止。如蟹睛黑翳如珠等證作癢。俱可用灸。但痛甚者。
皆屬實火。不可誤用艾灼。反增其劇也。
白話文:
[眼睛瘙癢]
眼睛瘙癢如果是因風寒引起的,可以用姜粉混合白蜜塗抹於眼。若是因風熱引起,可以使用四生散,或者使用黃耆、防風、蒺藜、羌活、蟬蛻、黃芩、甘草這類藥物。如果是因爲火氣導致的瘙癢,可以在治療赤痛的藥劑中尋找降火的成分。如果是因血虛導致的瘙癢,可以考慮在四物湯的基礎上添加羌活、防風、蒺藜、黃耆。
如果眼睛的瘙癢感像有蟲子在爬,這種無法忍受的瘙癢,並不是平常的小癢。病症可能多種多樣,無論是否有視覺障礙,都可能遭受極癢的痛苦。病因也多種,可能因風邪、血虛氣動、虛火入絡邪氣活動,或是邪氣退去、火氣平息後氣血流通順暢導致的瘙癢。一般來說,患有眼疾的人如果沒有治療,自己就會感到瘙癢,每癢一次病情就會加重一次。如果在治療後出現瘙癢,那麼疾病可能會迅速痊癒。
如果瘙癢到難以忍受,自覺視力下降,壽命可能不會長久,應儘快進行溫補,或許還有希望。如果眼睛瘙癢且淚多,可能是血虛夾雜火氣,一般來說,瘙癢屬於虛火範疇。治療方法可以是使用姜粉、枯礬、硼砂,用唾液調和成米粒大小的丸子,定時將一丸放入眼角。並用鹽水蒸洗。如果無效,可以在眼瞼兩側去除一小段如韭菜葉寬度的皮膚,各處灸七壯,瘙癢會立即停止。像是蟹睛黑翳如珠等症狀引起的瘙癢,都可以使用灸法。但是,如果疼痛非常劇烈,
都屬於實火,切勿錯誤使用艾灸,否則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
2. 外障
外障在睛外遮暗。凡赤脈翳。初起從上而下者屬太陽。以太陽主表。其病必連腦項痛。治宜溫之散之。赤脈翳初從下而上。或從內眥出外者。皆屬陽明。以陽明主裡。其證多熱。或便實是也。治宜寒之下之。赤脈翳初從外眥入內者屬少陽。以少陽主半表半裡。治宜和之解之。
翳膜者。風熱重則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發散而去之。若反疏利。則邪氣內陷。為翳益深。邪氣未定。謂之熱翳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翳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翳。當以焮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翳膜乃浮。佐之以退翳之藥自去。
病久者不能速效。以歲月除之。新翳。東垣羌活除翳湯。有熱。萬應蟬花散加犀角、白蒺藜、木賊。焮發陷翳。用保命集羚羊角散。翳盡。至其年月日期復發者。有留積也。皂莢丸。
倪仲賢云。風熱不制之病曰翳。如雲霧。如絲縷。如秤星。或一二點。多至數十點。如螺蓋。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服寒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氣不能上升。以漸而致也。羌活勝風湯專主風熱去翳。自內眥而出者加蔓荊。自銳眥而入者加膽草、藁本。自上而下者加黃連倍柴胡。
自下而上者加木通。熱甚者。兼用治濕熱之藥。搐鼻碧雲散。大抵如開鍋法。搐之隨效。然力少而銳。宜不時用之。去星。用阿魏搐鼻法。又論奇經客邪之病。經曰。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疼從內眥始。故陽蹺受邪者。內眥即赤。生脈如縷縷俗。呼攀睛是也。撥雲退翳丸、萬應蟬花散選用。
外用點藥。如春雪膏、蕤仁膏專祛風熱暴翳。如去老翳。則以石燕丹、絳雪膏、熊膽膏選用。若宿翳冰凝者。當以照水丹。蠍附散助之。
石頑曰。外障諸證雖殊。究其本。不出風火濕熱內蘊。故必以滌熱消翳為務。然初起者。但於除風熱藥中。略兼消翳。其翳自去。若去宿障。自當專力攻翳。但必兼助脾胃行其藥力。始克有濟。諦觀外障內治之藥雖多。咸以神消散、皂莢丸二方為主。外治之藥不一。莫如石燕丹為最。今之專於此者。能識斯意。守是法而行之。亦可以為中工矣。
血翳包睛證,此乃心經發熱。肝虛受邪。致令眼赤腫痛淚出。常時舉發。久則赤筋結厚。遮滿烏睛。服瀉心火破血涼肝之劑。痛時用破血藥。兼硝、黃下之。
紅霞映日證,眼赤澀腫痛年深。有紅翳於烏睛上。濃淚如紅霞映日之狀。乃肝膈風熱上攻所致。治宜去風散血清涼之劑。
黃膜上衝證,在風輪下際。神膏之內。有翳色黃。與凝脂翳同一氣脈。但凝脂翳。在輪外生。點藥可去。此在膏內邪熱蒸起。點藥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損。此經絡阻塞極甚。三焦關格。火土邪實。故大便秘。小便澀。而熱蒸膏內作膿也。失治者。有⿰米厭凸之患。神消散、皂莢丸選用。諸外障。俱可用石燕丹吹之。絳雪膏點之。碧雲散搐之。
白話文:
外障指的是眼睛外層的遮蔽或黯淡。凡是出現紅色的血管翳(眼睛表面的異常組織),如果是從上方開始向下發展的,這屬於太陽經的問題,因為太陽經主掌身體的表面。這種情況通常會連帶出現頭部和頸部疼痛,治療方法應該以溫散為主。如果紅色血管翳是從下方開始向上發展,或是從內眼角向外發展,這都屬於陽明經的問題,因為陽明經主掌身體的內部。這種情況通常伴隨發熱,或是大便乾硬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以寒涼和通便為主。如果紅色血管翳是從外眼角向內發展,這屬於少陽經的問題,因為少陽經主掌身體的半表半裡。治療方法應該以調和和疏解為主。
翳膜(眼睛表面覆蓋的一層薄膜)的產生,通常是因為風熱邪氣過盛,或是出現斑點進入眼睛,這是因為肝氣過盛而發於表面。翳膜一旦產生,就表示病邪已經在表面了,應該採用發散的方法將其去除。如果反而使用疏利的方法,會導致邪氣內陷,使翳膜更加嚴重。如果邪氣尚未穩定,就稱為熱翳,呈現漂浮狀態;如果邪氣已經穩定,就稱為冰翳,呈現沉積狀態;如果邪氣牢固且深入,就稱為陷翳。這時應該使用能夠發熱的藥物,使邪氣再次活動,使翳膜浮出,再配合去除翳膜的藥物,就可以自行去除。
如果病程很久,就不能期望立刻見效,需要慢慢地用時間來消除。對於新生的翳膜,可以用東垣羌活除翳湯。如果有發熱的症狀,可以用萬應蟬花散,並加入犀角、白蒺藜、木賊等藥材。對於陷翳,可以用保命集羚羊角散。等到翳膜完全消除後,如果到了之前的發病時間又復發,這表示體內還有殘留的病邪,需要用皂莢丸來清除。
倪仲賢說,風熱沒有被控制的疾病就稱為翳,它看起來像雲霧、像絲線、像秤星,或是只有一兩點,多則可能到數十點,看起來像螺殼。這是因為病程太久沒有得到正確治療,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脾胃受損,氣血無法上升,慢慢形成的。羌活勝風湯專門治療風熱引起的翳。如果翳是從內眼角出來的,就加入蔓荊;如果是從外眼角進去的,就加入膽草、藁本;如果是從上往下長的,就加入黃連,柴胡的劑量加倍。
如果是從下往上長的,就加入木通。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同時使用治療濕熱的藥物。可以使用碧雲散來進行鼻腔吹藥,通常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藥效比較弱且快速,需要經常使用。要去除眼睛上的星點,可以使用阿魏鼻腔吹藥法。還有關於奇經客邪引起的疾病,根據經書所說,邪氣侵入足陽蹺脈,會導致眼睛疼痛從內眼角開始。因此,陽蹺脈受邪會導致內眼角發紅,產生像絲線一樣的血脈,俗稱「攀睛」。可以選用撥雲退翳丸、萬應蟬花散來治療。
外用藥方面,像是春雪膏、蕤仁膏專門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急性翳膜。如果要去除老舊的翳膜,則可以使用石燕丹、絳雪膏、熊膽膏。如果是陳舊而凝固的翳膜,則應該使用照水丹、蠍附散來輔助治療。
石頑說,外障的各種症狀雖然不同,但追究其根本原因,都離不開風、火、濕、熱等內在因素。因此,治療時必須以清除熱邪和消除翳膜為主要任務。如果是剛發生的翳膜,可以在去除風熱的藥物中稍微加入消除翳膜的藥物,翳膜自然就會消失。如果要去除陳舊的翳膜,就必須專心致力於消除翳膜,但必須同時幫助脾胃運化,才能使藥力發揮作用。仔細觀察,治療外障的內服藥物雖然很多,但都以神消散、皂莢丸這兩個方子為主。外用藥物也不少,但以石燕丹為最佳。現在專門研究治療眼疾的醫生,如果能理解這個道理,並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行,就可以算是中等水平的醫生了。
血翳包睛的症狀,是因為心經發熱,肝虛受邪,導致眼睛紅腫疼痛流淚,經常發作。時間久了,會導致紅色血管增厚,遮蓋住整個黑眼珠。應該服用瀉心火、破血涼肝的藥物。在疼痛的時候使用破血藥,並配合硝石、大黃來通便。
紅霞映日的症狀,是指眼睛紅澀腫痛多年,在黑眼珠上出現紅色翳膜,眼淚像紅色的雲霞映照在太陽上。這是由於肝膈風熱向上侵犯所導致的。治療應該使用去除風邪、散瘀血、清涼的藥物。
黃膜上衝的症狀,是指在瞳孔下方邊緣,眼膏內,翳膜呈現黃色,與凝脂翳的病機相同,但凝脂翳生長在眼輪之外,用點藥可以去除。而黃膜上衝則是因為邪熱在眼膏內蒸騰而起,用點藥無法去除。如果蔓延到瞳孔,一定會損害眼珠。這是因為經絡阻塞太嚴重,三焦功能失調,火熱和土邪過盛,所以大便秘結,小便澀滯,而熱邪蒸騰在眼膏內,形成膿液。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眼球塌陷。可以使用神消散、皂莢丸來治療。各種外障,都可以用石燕丹來吹入眼睛,用絳雪膏來點眼,用碧雲散來進行鼻腔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