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嘔吐噦

(乾嘔,漏氣,走哺,嘔苦,中酸,吐酸,嘔水,吐沫,吐蛔)

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胃熱則嘔。)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人之噦者。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病深者其聲噦。

金匱云。病人慾吐者。不可下之。

欲吐者。陰邪在上也。若下之。不惟逆其陽氣。反傷無故之陰。變害莫測。豈獨反胃而已。

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用是方。治食谷欲嘔之陽明證。以中焦有寒也。茱萸能治內寒。降逆氣。人參補中益陽。大棗緩脾。生薑發胃氣。且散逆止嘔。逆氣降。胃之陽行。則胸滿消矣。此脾藏陰盛逆胃。與夫肝腎下焦之寒上逆於中焦而致者。即用以治之。故乾嘔吐涎沫頭痛。亦不出是方也。

白話文:

人如果出現乾嘔、漏氣、走哺、嘔苦、中酸、吐酸、嘔水、吐沫、吐蛔等症狀,都屬於火氣上炎。這些嘔吐、反胃、酸痛等症狀,都是因為身體有熱氣所致。如果腸胃受寒,寒氣上逆,也會導致疼痛和嘔吐。

當食物進入胃部,胃氣向上衝到肺部,如果遇到寒氣和新食物氣體在胃部混合,就會產生真邪相攻,氣逆上衝,導致嘔吐。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乾嘔的症狀。

古籍記載,病人想吐時,不可使用瀉藥。因為想吐代表著陰邪在上,使用瀉藥會損傷陽氣,反而會傷害無辜的陰氣,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

如果嘔吐伴隨胸悶,可以使用吳茱萸湯治療。

吳茱萸湯可以治療陽明證,也就是中焦有寒的情況。吳茱萸能治內寒,降逆氣;人參能補中益陽;大棗能緩脾;生薑能發胃氣,散逆止嘔。當逆氣下降,胃陽氣運行順暢時,胸悶就會消除。

無論是脾胃虛寒,還是肝腎下焦寒氣上逆,導致中焦不和的嘔吐,都可以使用吳茱萸湯治療。所以,乾嘔、吐涎沫、頭痛等症狀,也可用此方治療。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是證由陰陽不分。塞而不通。留結心下為痞。於是胃中空虛。客氣上逆為嘔。下走為腸鳴。故用是湯分解陰陽。水升火降。則留者散。虛者實也。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

嘔而思水者。水飲逆於胸中也。故用豬苓之味淡。從膈上滲其所積之飲。更以白朮利水生津。使水精四布。而嘔自除矣。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嘔吐且腸鳴,心窩處有痞塊,可以用半夏瀉心湯治療。這種病症是因為陰陽不調,導致氣機阻塞不通,停留在心窩處形成痞塊。因此胃部空虛,外邪上逆引起嘔吐,向下則導致腸鳴。半夏瀉心湯可以分解陰陽,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消除積滯,填補虛損。

如果嘔吐且病症在膈膜之上,並且渴望喝水,則需要立刻給予治療。這種渴望喝水的症狀,可以用豬苓散治療。

嘔吐並且渴望喝水,是因為水飲逆流到胸中。豬苓味道淡,可以滲透膈膜,消除積聚的水飲;白朮利水生津,使水精佈散全身,從而消除嘔吐。

如果嘔吐且伴有發熱,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嘔而發熱。邪在半表半裡。逆攻而上也。雖非傷寒之邪。而病勢則一。故即以小柴胡湯和之。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胃素有熱。食復入之。兩熱相沖。不得停留。用大黃下熱。甘草和胃。按仲景既云。欲吐者不可下。又用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病在上。因而越之可也。逆之使下。則必憒亂而益甚。既吐矣。吐而不已。有升無降。當逆折之。使其下行。故用大黃。丹溪云。凡病吐者。切不可下。近於困矣。

白話文:

病人呕吐并伴随发热,说明邪气停留在半表半里,逆流而上。虽然不是伤寒的邪气,但病势却相似。因此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吃东西后就吐,用大黄甘草汤来治疗。

胃里本来就有热,吃东西后又加重,两种热气互相冲撞,食物无法停留。用大黄泻热,甘草和胃。按仲景所说,想吐的病人不能用泻药。但是又用大黄甘草汤来治疗食后即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吐的病人,病在上焦,如果顺应病势而上,病就会自己退去。逆着病势往下泻,反而会加重病情。吐出来后,吐个不停,向上升而向下不降,就要逆转病情,使其向下行,所以用大黄。丹溪说,所有呕吐的病人,绝对不能用泻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汗出即愈。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是方即大青龍湯。無桂枝有文蛤。大青龍主發散風寒兩感。今是證初不言外邪。而用取汗。何哉。蓋因陽明經中有實熱。所以貪飲。故用麻黃、杏仁開發腠理。甘草、薑、棗調和營衛。石膏解利鬱熱。文蛤直入少陰。散水止渴。為太陽少陰二經散邪滌飲之聖藥。故又主微風脈緊頭痛之疾。

白話文:

如果在吐瀉後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並且忍不住大量喝水,可以用文蛤湯治療。只要流汗就會好轉,還可以治療輕微的風寒頭痛,脈搏緊緊的。

這個方子其實就是大青龍湯,只是沒有桂枝,而加入了文蛤。大青龍湯主要用於散發風寒,治療感冒。雖然這個病症一開始沒有明顯的外邪,但還是需要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這是因為陽明經有實熱,才會引起口渴大量喝水。所以用麻黃、杏仁打開毛孔,甘草、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之氣,石膏清熱利濕,文蛤直達少陰經,散水止渴。文蛤是治療太陽經和少陰經外邪、消除體內積液的良藥,所以也可以治療輕微的風寒頭痛。

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乾嘔而噦。手足厥逆。乃胃中陽氣。為痰飲阻塞。不得流布四末。故用橘皮、生薑之辛以開痰利氣也。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中焦氣虛。則下焦之風木得以上乘。穀氣因之不宣。變為噦逆。用橘皮升降中氣。人參、甘草補益中焦。生薑、大棗宣散逆氣。竹茹以降膽木之風熱耳。

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湯主之。

白話文:

乾嘔或伴隨噦逆,如果手腳發冷,可以用橘皮湯治療。乾嘔伴隨噦逆,手腳發冷,是胃中陽氣被痰飲阻塞,無法流通到四肢,所以用橘皮和生薑的辛辣性來開痰利氣。噦逆可以用橘皮竹茹湯治療。中焦氣虛,就會讓下焦的風木之氣上升,導致穀氣無法宣通,轉化成噦逆。用橘皮升降中氣,人參、甘草補益中焦,生薑、大棗宣散逆氣,竹茹降膽木之風熱。乾嘔吐逆,伴隨吐口水,可以用半夏乾薑湯治療。

乾嘔吐逆吐涎沫者。由客邪逆於肝脾。寒主收引。津液不化。遂聚為涎沫。用半夏。乾薑之辛溫中燥濕。漿水之酸收而行之。以下其逆也。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徐忠可云。此論蛔病之不因寒者也。故其證獨心痛吐涎。而不吐蛔。然其痛發作有時。謂不恆吐也。則與虛寒之綿綿而痛者遠矣。毒藥不止。則必治氣治血攻寒逐積之藥。俱不應矣。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殺蟲。蜜與甘草。既以和胃。又以誘蟲也。

白話文:

乾嘔吐逆,還會吐出唾沫,這是因為外邪逆襲肝脾,寒氣收縮,津液無法轉化,於是凝結成唾液。可以用半夏、乾薑的辛溫燥濕,以及漿水的酸收來治療,以止逆。

蛔蟲病會讓人吐口水、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性難以消除。可以用甘草粉蜜湯治療。

徐忠可說,這段論述的是不因寒氣引起的蛔蟲病,所以症狀只有心痛吐口水,沒有吐出蛔蟲。但疼痛發作時間不定,說明不是持續性的疼痛,與虛寒引起的綿綿不絕的疼痛截然不同。毒性難以消除,就需要用治療氣血,攻寒逐積的藥物,這些藥物都不適合治療這種病。所以用甘草粉蜜湯治療,白粉可以殺蟲,蜂蜜和甘草可以和胃,並誘使蟲子出來。

嘔吐噦。皆屬於胃。但有氣血多少之異。嘔屬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氣逆者散之。所以生薑為主。吐屬太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乃血病也。以橘紅主之。噦屬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乃氣病也。以半夏主之。三者皆因脾虛。或寒氣客胃。飲食所傷。致上逆而食不得下也。

治嘔吐。以大棗為主。如氣滯者。加白豆蔻、砂仁。熱吐。加黃連。冷涎吐。加丁香。氣升嘔。加沉香。氣不和。加木香。入薑汁少許。食頃即吐者。半夏、生薑煎服。食入即嘔。橘皮、生薑煎服。食已則吐。橘皮、半夏、生薑煎服。食久而吐為反胃。脈沉無力。理中湯。

白話文:

嘔吐、噦,都是屬於胃的問題,但根據氣血的多少有不同的區別。嘔吐屬於陽明,血氣多,所以有聲音也有東西吐出來,是氣血都生病了。氣逆就需要散開它,所以以生薑為主。吐屬於太陽,血多氣少,所以只有東西吐出來,沒有聲音,是血病,用橘紅來治療。噦屬於少陽,氣多血少,所以只有聲音,沒有東西吐出來,是氣病,用半夏來治療。這三種情況都是因為脾虛、寒氣入侵胃部、飲食不當造成的,導致食物上逆,無法順利消化。

治療嘔吐,以大棗為主。如果氣滯,就加白豆蔻、砂仁。熱吐,就加黃連。冷涎吐,就加丁香。氣升嘔,就加沉香。氣不和,就加木香。加入少許薑汁。吃東西馬上就吐的,用半夏、生薑煎服。吃東西就吐的,用橘皮、生薑煎服。吃完東西就吐的,用橘皮、半夏、生薑煎服。吃很久才吐,叫做反胃,脈沉無力,就用理中湯。

或三物大建中湯去乾薑。加白朮、桂心、橘皮。脈滑而實。旦食暮吐。暮食朝吐。此下焦實。半夏、大黃等分為末。薑汁和丸。微利之。嘔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湯。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千金半夏湯。即金匱小半夏湯加桂心。少氣。加甘草。夫半夏、生薑之辛。但治上焦氣壅表實。

若胃虛者。惟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忌用辛瀉。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服大半夏湯立愈。久寒胸膈逆滿不能食。吳茱萸湯加桂心、半夏、甘草、小麥。酒煎服。寒吐者。喜熱惡寒。肢冷。脈細而滑。用理中湯加枳實。或二陳加丁香、炮姜。並須微溫與服。熱吐者。喜冷惡熱。

白話文:

如果用大建中湯去掉乾薑,加入白朮、桂心、橘皮,脈象滑而實,早上吃東西晚上吐,晚上吃東西早上吐,這是下焦實證。用半夏和大黃等量研末,用薑汁和成丸,服用后微利即可。嘔吐吞不下食物,可以服用小半夏湯。如果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可以服用千金半夏湯,也就是金匱小半夏湯加桂心。如果氣虛,可以加甘草。半夏和生薑辛辣,只能治療上焦氣壅表實。

如果胃虛,就應該益胃,推動穀氣,忌用辛瀉。所以服用小半夏湯沒有效果的,服用大半夏湯就能馬上好。如果久寒胸膈逆滿不能吃東西,可以用吳茱萸湯加桂心、半夏、甘草和小麥,酒煎服用。寒吐者,喜歡熱惡寒,肢體冰冷,脈細而滑,可以用理中湯加枳實,或者二陳湯加丁香、炮姜,服用時都要微溫。熱吐者,喜歡冷惡熱,可以用理中湯加枳實,或者二陳湯加丁香、炮姜,服用時都要微溫。

煩渴小便赤澀。脈洪而數。二陳加梔、連、竹茹、枇杷葉、葛根、薑汁、蘆根汁。怒中飲食嘔吐。胸滿膈脹。關格不通。二陳加青皮、木香。未效。丁、沉、木香、砂仁、厚朴、神麯。更不效。有瘀血也。當從蓄血例治。中脘素有痰積。遇寒即發。俗名冷涎泛。宜丁香、豆蔻、砂仁、乾薑、陳皮、半夏、生薑、白芥子。

嘔痰而致厥者。乃寒痰逆悶。謂之痰厥。姜附湯加朮、半、細辛。痰滿胸喉。粥藥到口即吐。先用生薑湯下黑錫丹以鎮墜之。候藥可進。則以二陳加枳、朮、砂仁、厚朴、薑汁。虛。加人參。有一等肝火逆證。亦嘔而不食。但所嘔者。或酸水。或苦水。或青藍水。惟大小便不秘。

白話文:

感到口渴,小便顏色深紅,排尿困難。脈搏跳動快而有力。可以用二陳湯加入梔子、連翹、竹茹、枇杷葉、葛根、薑汁、蘆根汁。

由於生氣時吃東西而導致嘔吐,胸口感到悶脹,氣機不通。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青皮、木香。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用丁香、沉香、木香、砂仁、厚朴、神麴。如果仍然沒有效果,就可能是瘀血導致的,應該按照治療瘀血的方法來治療。

如果平時胃部就容易積痰,遇到寒冷就容易發作,俗稱冷涎泛。可以使用丁香、豆蔻、砂仁、乾薑、陳皮、半夏、生薑、白芥子。

由於嘔吐痰液而導致昏厥的,是因為寒痰逆流,堵塞氣道,稱為痰厥。可以用姜附湯加入蒼朮、半夏、細辛。

如果痰液充滿胸喉,粥藥剛入口就吐出來,先用生薑湯送服黑錫丹,以鎮壓痰液。待藥物可以吞服後,就用二陳湯加入枳實、蒼朮、砂仁、厚朴、薑汁。如果體虛,可以加人參。還有一種是肝火逆盛導致的嘔吐,也不想吃東西,但嘔吐物可能是酸水、苦水或者青藍色的水,只是大小便沒有便秘。

亦能作心痛。此是火鬱木鬱之候。木鬱達之。火鬱發之。須用萸、連濃煎。細細呷之。再服逍遙散。脾胃本虛。機關不利。不能運化。而水到咽管輒便嘔出者。六君子加砂仁、炮姜。使中央之樞軸轉。機關利。自不嘔矣。丹溪云。凡嘔家禁服栝蔞實、桃仁、萊菔子、山梔。一切有油之物。

皆犯胃作吐。凡藥中帶香藥。行散方效。

噦者。胃中虛冷。或停水飲之故。胃虛宜溫胃。理中為主。停水。宜橘皮半夏湯。小便不利。加桂心、茯苓。胃虛不食。加人參。肺胃有水。喘咳上氣。小青龍加減。亦有失於攻下。胃中實熱而噦者。證必腹滿。仲景云。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承氣湯、豬苓湯是也。

白話文:

心痛可能是肝火鬱結、肝氣鬱滯所致,可以用吳茱萸、黃連濃煎,慢慢喝下,之後再服用逍遙散。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喝水都容易吐出來,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砂仁、炮姜,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就不會再嘔吐了。丹溪先生說,嘔吐的人要禁食栝蔞實、桃仁、萊菔子、山梔子,以及所有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都會刺激胃部,加重嘔吐。任何藥方中含有香氣的藥材,都適合用來治療嘔吐。

呃逆是胃中虛寒或積水導致的。胃虛則要用溫胃的藥物,理中湯是首選。積水則要用橘皮半夏湯。如果小便不利,可以加桂心、茯苓。如果胃虛不食,可以加人參。如果肺胃有水,出現喘咳上氣,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減。也可能因為過度服用攻下藥,導致胃中實熱而呃逆,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腹滿。仲景先生說,呃逆伴隨腹滿,要觀察前後的情況,了解哪裡不順暢,通暢之後就會好轉。承氣湯、豬苓湯都可以使用。

噦逆屬虛熱。橘皮竹茹湯。噦而虛寒。橘皮乾薑湯。寒甚。去通草。加丁香、附子。寒熱錯雜者。去甘草。加丁香、柿蒂。傷寒後胃熱嘔噦。千金通草橘皮湯。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食不下。千金蘆根飲子。春夏時行傷寒。寒傷於胃。胃冷變啘者。千金用橘皮、桂心、葛根各二兩。

白茅根一升。水煎服。有熱。去桂心。噦聲頻密相連為實。攻熱為主。若半時噦一聲者為虛。溫補為主。如腹滿不尿。脈散頭汗。目瞪而噦者。死在旦夕。

白話文:

嘔吐反胃屬於虛熱,可用橘皮竹茹湯治療。如果嘔吐反胃是虛寒引起的,則用橘皮乾薑湯。若寒氣過重,就去除通草,添加丁香、附子。若寒熱混雜,就去除甘草,添加丁香、柿蒂。傷寒後胃熱嘔吐,可使用千金通草橘皮湯。傷寒後嘔吐反胃,乾嘔食不下,可使用千金蘆根飲子。春夏時行傷寒,寒氣傷及胃部,導致胃寒變冷嘔吐,可使用橘皮、桂心、葛根各二兩,白茅根一升,水煎服用。如果出現發熱,就去除桂心。嘔吐聲音頻密相連,屬於實症,需要攻熱為主。若半小時才嘔吐一次,屬於虛症,需要溫補為主。如果腹部脹滿,不能排尿,脈象散亂,頭部出汗,眼球突出且嘔吐,則預示著生命垂危。

千金云。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先以甘草一兩水煎服之。得吐。消息定。然後服余湯。便不吐也。凡嘔者。多食生薑。此是嘔家聖藥。

〔診〕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脈陽緊陰數為吐。陽浮而數亦吐。寸緊尺澀。胸滿而吐。寸口脈數者吐。緊而澀者難治。緊而滑者吐逆。脈弱而嘔。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病人慾嘔吐者。不可下之。嘔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

乾嘔,乾嘔者。有聲無痰。然不似噦聲之濁惡而長也。宜橘紅煎湯。入薑汁、白蜜少許。細細呷之。胃虛。加人參。胃寒。加炮姜。胃虛濁氣上逆。吳茱萸湯。乾嘔發熱者。黃芩湯。乾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白話文:

《千金方》說,凡是喝湯藥後嘔吐,藥物進不了肚子的人,先用一兩甘草水煎服,吐出來後症狀平息,再服用剩下的湯藥,就不會再吐了。凡是嘔吐的人,多吃生薑,這是嘔吐的良藥。

診斷中,如果上部有脈,下部沒有脈,此人就要吐,不吐就會死。脈象陽氣緊實,陰氣數快,就會嘔吐;陽氣浮而數快也會吐。寸關尺脈,寸脈緊,尺脈澀,胸部脹滿就會嘔吐;寸口脈數快者會吐,緊澀者難治,緊而滑者吐逆。脈象虛弱而嘔吐,小便頻繁,身體微熱,出現厥症者難治。病人想要嘔吐,不可服用瀉藥。嘔吐劇烈疼痛,吐出顏色像青菜一樣的,情況危急。

乾嘔,乾嘔就是有聲音但沒有痰,但聲音不像噦聲那樣濁惡而長。可以用橘紅煎湯,加入薑汁、白蜜少許,慢慢地喝。如果胃虛,可以加人參;如果胃寒,可以加炮薑。如果胃虛濁氣上逆,可以用吳茱萸湯。乾嘔伴發熱,可以用黃芩湯。乾嘔伴腹瀉,可以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漏氣,身背熱。肘臂牽痛。其氣不續。膈間厭悶。食入則先嘔而後瀉。名曰漏氣。此風熱閉其腠理。上焦之氣。慓悍滑疾。遇開即出。經氣失道。邪氣內著。故有此證。千金麥冬理中湯主之。肥盛多痰者。澤瀉湯主之。

走哺,下焦實熱。其氣內結。不下泌糟粕。而淤濁反蒸於胃。故二便不通。氣逆不續。嘔逆不禁。名曰走哺。人參湯主之。食已暴吐。脈浮而洪。此上焦火逆也。宜橘、半、枳、桔、厚朴、檳榔、茯苓、白朮。氣降則火自清。吐漸止。乃以人參、芍藥補之。下閉上嘔。亦因火在上焦。宜枳、桔、陳皮、厚朴、檳榔、大黃、木香微利之。

白話文:

漏氣,背部感到熱熱的,手肘和手臂牽拉疼痛,呼吸氣息不順暢,胸口感到堵塞悶悶的,吃東西後先嘔吐,接著就拉肚子,這就是漏氣。這是因為風熱之氣阻塞了皮膚腠理,上焦的氣機躁動、急躁、滑利,遇到空隙就會跑出來,經絡氣血失調,邪氣侵入體內,所以出現這些症狀。千金麥冬理中湯可以治療它。如果體型肥胖、痰多的人,可以用澤瀉湯治療。

走哺,下焦積熱,氣機阻塞在體內,無法向下運行,導致排泄不了廢物,反而向上逆流到胃部,因此大小便不通暢,呼吸氣逆、接不上,忍不住就想吐。這就是走哺。人參湯可以治療它。如果飯後突然嘔吐,脈象浮大,這是上焦火氣逆流上衝,應該用橘皮、半夏、枳殼、橘核、厚朴、檳榔、茯苓、白朮等藥物來降氣,讓火氣下降,吐瀉就會慢慢停止,然後再用人參、芍藥補氣。如果下焦閉塞、上焦嘔吐,也是因為火氣在上焦造成的,應該用枳殼、橘核、陳皮、厚朴、檳榔、大黃、木香等藥物來疏通氣機,讓大便稍微通暢一些。

嘔苦,邪在膽經。木善上乘於胃。吐則逆而膽汁上溢。所以嘔苦也。宜吳茱萸、黃連、茯苓、澤瀉、生薑。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小柴胡湯。胃氣逆則嘔苦。吳茱萸湯。

中酸,濕熱鬱積於肝。肝火逆上。伏於肺胃之間。飲食入胃。被濕鬱遏。不得傳化。故作中酸。所謂曲直作酸是也。佐金丸。薛立齋云。吞酸噯腐。多屬脾虛木旺。證多面色痿黃。胸膈不利舉。世好用清氣化痰之藥。多致大便不實。食少體倦而危。當用六君子加炮薑、木香、吳茱萸。

白話文:

嘔吐帶有苦味,是因為病邪侵犯了膽經。木氣向上升到胃部,嘔吐時會逆流,膽汁就會上溢,因此出現嘔苦的症狀。治療宜用吳茱萸、黃連、茯苓、澤瀉、生薑。病邪在膽,逆流到胃,膽汁外泄就會導致口苦。可用小柴胡湯。胃氣逆流也會造成嘔吐帶有苦味,可用吳茱萸湯。

中焦感覺酸脹,是濕熱鬱積在肝臟,肝火逆流向上,停留在肺胃之間。食物進入胃部,被濕氣阻礙,無法正常消化,因此出現中焦酸脹。這就像樹木彎曲就會生酸一樣。可以服用佐金丸。薛立齋說,吞酸噯腐,大多是脾虛木旺,症狀多表現為面色萎黃、胸膈不舒、氣喘,世俗常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往往導致大便不成形、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甚至危及生命。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木香、吳茱萸來治療。

脾腎俱虛。六君子加肉豆蔻、補骨脂。中氣虛弱者。理中湯加吳茱萸。鬱火。連理湯。不應。補中益氣加木香、炮姜。送佐金丸。中氣虛寒。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湯。無有不愈。凡中酸不宜食黏滑油膩者。謂氣不通暢也。宜食疏淡諸物。使氣通利。

吐酸,內經以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東垣又以為寒者。何也。若胃中濕氣鬱而成積。則濕中生熱。從木化而為吐酸。久而不化。肝木日肆。胃土日衰。當平肝扶胃。逍遙散服佐金丸。若宿食滯於中脘。平胃散加白豆蔻、藿香、砂仁、神麯。

白話文:

脾胃和腎臟都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肉豆蔻和補骨脂來調理。如果中氣虛弱,可以服用理中湯加上吳茱萸。如果出現鬱火,可以服用連理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木香和炮姜,再輔以金丸。如果中氣虛寒,一定要加上附子,或者服用附子理中湯,一般都能治癒。凡是胃中泛酸的人,不適合吃黏滑油膩的食物,因為這會導致氣不通暢,應該吃清淡的食物,讓氣流通暢。

嘔吐酸,內經認為都是熱證。但東垣認為也有寒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中濕氣鬱積,就會產生濕熱,從木氣化為吐酸。如果長期不化,肝木氣過盛,胃土氣就衰弱,就要平肝扶胃,服用逍遙散和金丸。如果宿食停留在中脘,可以服用平胃散加上白豆蔻、藿香、砂仁、神麴。

嘔水,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氣虛。四君子去甘草。加枳、橘、生薑。不應。六君子換赤茯苓。用伏龍肝煮湯。澄清代水煎藥。

吐沫,胃中虛寒不能約束津液。故吐涎沫。宜六君子加益智、生薑。或理中湯加益智以收攝之。

吐蛔(音回),吐蛔有寒有熱。有寒熱交錯。寒則手足厥逆。吐出之蛔色淡白者。理中湯加烏梅、黃連、蜀椒。甚則蛔死而形扁者危矣。熱則蛔色赤而多。且跳動不已。安蛔丸主之。寒熱交錯。則病者靜而復時煩。得食而嘔。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烏梅丸主之。大抵吐蛔。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嘔吐清水,口渴想喝水,但喝下去就吐出來,這叫做水逆,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如果病人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去除甘草,再加入枳實、橘皮、生薑。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把四君子湯換成六君子湯,再加入赤茯苓。用伏龍肝煮湯,取澄清的湯汁來煎藥。

如果病人吐口水,是因為胃中虛寒,無法約束津液。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益智、生薑,或理中湯加益智來收攝津液。

如果病人吐蛔蟲,吐出的蛔蟲有寒有熱,甚至寒熱交錯。寒性的蛔蟲會讓病人手腳冰冷,吐出的蛔蟲顏色淡白,可以服用理中湯加烏梅、黃連、蜀椒。如果情況嚴重,蛔蟲死亡且形狀扁平,就很危險。熱性的蛔蟲顏色鮮紅,而且會不斷跳動,可以用安蛔丸治療。寒熱交錯的病人,會靜止一段時間又會變得煩躁,吃了東西就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吐出蛔蟲,可以用烏梅丸治療。總之,吐蛔蟲的症狀有很多種。

寒熱交錯者多。方中都用川椒、黃連、烏梅之類。蓋蛔聞酸則靜。得苦則安。遇辣則伏而不動也。若誤服消克及攻蟲諸藥。不應。甘草粉蜜湯主之。

石頑曰。夫病有不見經論之異證。則其治亦必有不由繩墨之異法。如王御九仲君。因驚恐受病。時方晚饍。即兀兀欲吐而不得出。遂絕粒不食。而起居自如。半月以來。醫禱不靈。舉家無措。向後醇酒膏粱。略無陰礙。惟是穀氣毫不可犯。犯之輒嘔。吳中名師從未有一識其為何病者。

然各逞臆見。補瀉雜陳。丹方迭進。牛黃、狗寶、虎䐗、貓胞。總無交涉。兩三月來。濕面亦得相安。但完穀一試。雖極糜爛。立時返出。延及八月。莫可誰何。偶遇一人謂言。此病非藥可除。

白話文:

很多病患都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治療時常使用川椒、黃連、烏梅等藥材。因為蛔蟲聞到酸味會安靜,遇到苦味會安穩,遇到辣味就會伏而不動。如果誤服消克或攻蟲的藥物,就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時可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

石頑說,有些病症並未記載於醫書典籍,其治療方法也必然超出傳統醫學的範疇。就像王御九仲君,因驚恐而生病,當時是晚餐時間,他很想吐卻吐不出來,於是就絕食不吃,但起居如常。半個月以來,醫生和道士都無計可施,全家都束手無策。之後他可以吃酒肉,沒有任何不適,只是穀物一點都不能碰,一吃就嘔吐。吳地名醫都無法識破他的病情。

然而,他們各執己見,補瀉藥物亂開,丹方不斷進補,牛黃、狗寶、虎骨、貓胞,各種藥物都試過,但絲毫沒有效果。兩個多月以來,他勉強能維持生命,只要一吃米飯,即使煮得再爛,也立刻吐出來。到了八月,仍然沒有人知道病因,無計可施。偶然遇到一位路人,他說道:「這病不是藥物可以治好的。」

合用生鵝血。乘熱飲之。一服便安。此雖未見於方書。揆之於理。諒無妨礙。一陽之夜。遂宰一鵝。取血熱飲。下咽汩汩有聲。忍之再三。少頃嘔出瘀血升許。中有血塊數枚。是夜小試稀糜。竟不吐出。其後漸能用飯。從少至多。無藉湯藥而安。常思此病之不可解者。胃既不安稼澀。

何反勝任血肉之味。今飲鵝血。嘔出宿瘀頓愈。因考本草言。鵝性涼。利五臟。千金方云。射工毒蟲。鵝能食之。可知其有祛風殺蟲。解毒散血之功也。今用其血以開其結。確有至理。逆推受病之源。原因驚恐所致。驚則氣亂。載血上逆。而兀兀欲吐。若彼時吐出。卻無菀積於中。

白話文:

服用生鵝血,趁熱喝下,喝完一劑就舒服了。雖然醫書上沒有記載這種方法,但依理推斷應該沒有問題。在一個陽氣上升的夜晚,就宰了一隻鵝,取了它的血熱喝,喝到喉嚨裡咕嚕咕嚕地響,忍了很久,過了一會兒就吐出了一些瘀血,裡面還有幾塊血塊。當晚嘗試吃一點稀飯,居然沒有再吐出來,之後漸漸地就能吃飯,從少到多,沒有依靠藥物就痊癒了。一直以來都不明白這個病為什麼會這樣,明明胃不舒服,消化不了食物,卻偏偏能吃下血肉的味道。現在喝了鵝血,吐出積在肚子裡的瘀血後就馬上好了。查閱本草書,上面說鵝性寒,能利五臟。千金方也說,獵人被毒蟲咬傷,鵝能吃掉這些毒蟲,可見鵝有祛風殺蟲、解毒散血的功效。現在用它的血來打開結塊,確實有道理。反過來推斷發病的原因,是驚嚇造成的,驚嚇會導致氣亂,使血液逆流,所以一直想吐。如果當時能吐出來,就不會積在肚子裡。

胃氣阻逆之患矣。胃氣阻逆。穀神得不困憊乎。其血肉可啖者。正賴脂膏。以攸利臟腑之氣也。然臟腑之氣。非谷不安。而安穀全賴乎血。血者。神氣也。故取善消穀氣之血。乘其生氣未離。是可直透關鑰引領宿積之瘀。一湧而胸次蕩然。雖屬尋常食品。而涼利五臟之功。洵不尋常。

先是有人患此。絕粒三載。得此頓愈。其後中翰金淳還公郎。太史韓慕廬東坦。咸賴此霍然。遠近相傳。凡噎膈嘔逆。用之輒效。當知噎膈嘔逆。雖屬胃中血枯。若中無瘀結。何致捍格不入。故取同氣相感之力。一湧而蕩散無餘。真補中寓瀉之良法。詳鵝血可以激發胃中宿滯。

白話文:

胃氣不通暢會導致疾病,因為胃氣不通暢,食物中的精華就無法被吸收,身體就會缺乏營養。而血液是身體的精華,能夠滋養臟腑,所以需要依靠能夠幫助消化吸收的血液。但是,如果臟腑沒有得到食物的滋養,就無法維持正常運作,而食物的精華則需要依靠血液來輸送。因此,要選擇能夠促進食物消化的血液,在血液的生氣尚未消散時,就可以直接穿透關卡,引導積存在體內的瘀血排出,讓胸腔感到舒暢。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能夠起到清涼滋潤五臟的作用,這確實是非比尋常的功效。

以前有人患有這種疾病,不吃不喝三年,服用這種藥物後,很快就痊癒了。之後,中翰金淳還公郎和太史韓慕廬東坦也因為服用這種藥物而痊癒,消息傳遍各地。凡是患有噎膈嘔逆的病症,服用這種藥物後都非常有效。要知道,噎膈嘔逆雖然是胃中血液枯竭所致,但是如果胃中沒有瘀血積聚,又怎麼會阻礙食物進入呢?所以,要利用同氣相感的力量,將瘀血一舉排出,這就是補中寓瀉的良方。鵝血能夠激發胃中積存的宿食,可以有效地治療噎膈嘔逆。

則生鴨血未為不可。生黃牛血亦未為不可。總取以血攻血。而無峻攻傷胃之虞。昔喬三餘治一總戎。患噎膈。百藥不應。喬以法激之。嘔出瘀積數升而安。喻嘉言治一血蟲。用法激之上湧。然後用藥。法皆秘而不宣。由是類推。可以默識其旨。此與勞傷吐血之日宰鴨血。沖熱酒服。

同源異泒。深得肘後經奧旨。足補夏子益奇方之未逮。

虞恆德治一中年婦。產後傷食。致脾虛不納穀。四十餘日。聞穀氣則噁心。聞藥氣則嘔逆。用異功散加藿香、砂仁、神麯、陳倉米。先以順流水煎沸。調伏龍肝。攪渾澄清取二盞。加薑、棗煎服。遂不吐。別以陳倉米煎湯。時時咽之。服前藥二三劑漸安。

白話文:

如果要用生鴨血治療,也不是不可以;生牛血也是一樣,總之就是用血來治療血症,而且不會像猛烈藥物那樣傷胃。以前喬三餘治好一位軍隊首領,他患了噎膈,各種藥物都沒效。喬三餘用特殊方法刺激他,吐出瘀積物好幾升才痊癒。喻嘉言治好一位血蟲病人,也用特殊方法刺激他向上嘔吐,然後再用藥。他們的方法都秘而不宣,由此類推,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這跟勞傷吐血時宰鴨血,用熱酒沖服,道理相同。

這些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深得《肘後經》的精髓,彌補了夏子益奇方不足之處。

虞恆德治好一位中年婦女,她產後傷食,導致脾虛不能進食,已經四十多天了,聞到飯菜味就噁心,聞到藥味就嘔吐。虞恆德用異功散加藿香、砂仁、神麴、陳倉米,先用清水煎煮沸騰,加入伏龍肝攪拌,澄清取兩杯,再加薑、棗煎服,她就不再嘔吐。另外,用陳倉米煎湯,隨時咽下,服用前藥兩三劑後逐漸康復。

薛立齋治一婦。年三十餘。忽不進飲食。日飲清茶三五碗。少用水果。經三年矣。經水過期而少。此思虛傷脾。脾氣鬱結所致。用歸脾湯加吳茱萸。不數劑而飲食如故。

又治一婦。因肝脾鬱滯。而不飲食二年。面部微黃浮腫。仍能步履。但肢體倦怠。肝脾二脈浮弦。按之微而結滯。用六君子加吳茱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以六君子加減。調理而安。

周慎齋治一人。飲食如常。每遇子時即吐。大便秘。詢其人必有苦慮憂思。脾氣鬱結。故幽門不通。宜扶脾開竅為主。用人參、白朮以蒼朮拌炒、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附子煮烏藥三分。水煎服愈。

白話文:

薛立齋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她突然不進食,每天只喝三五碗清茶,少吃水果,已經三年了。月經也延遲且量少。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了脾,導致脾氣鬱結造成的。於是薛立齋使用歸脾湯,再加些吳茱萸,沒過幾劑藥,這位婦女的食慾就恢復正常了。

另一個案例中,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她因肝脾鬱滯,不進食已經兩年了,臉色微黃浮腫,雖然還能走路,但肢體疲倦。檢查脈象發現肝脾二脈浮弦,按壓時感覺微弱且有結滯感。薛立齋使用六君子湯,再加些吳茱萸,服藥後排出了很多痰積,食慾也馬上恢復了。她的體形開始消瘦,臥床休息了一個多月,薛立齋繼續使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最後痊癒。

周慎齋治療一位病人,他飲食正常,但每到子時就嘔吐,而且便秘。詢問後得知此人經常憂慮煩心,脾氣鬱結,導致幽門不通。因此,周慎齋認為應該以扶脾開竅為治療原則,於是使用人參、白朮(用蒼朮拌炒)、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附子煮烏藥三分,水煎服用,最後治癒了病人。

石頑療吳江署篆張公。年壯體豐。恆有嘔逆痰涎之恙。六脈每帶濡滑。惟二陳加枳、朮、石斛輩。服之應手。良由政務繁冗。心力俱勞所致耳。

白話文:

治療吳江署篆張公的石頑,他壯年體魄豐滿,經常有噁心反胃和痰液的問題。他的脈象總是帶有濕潤和滑動的特徵。只用六君子湯加上枳實、白朮、石斛等藥物,服用後效果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公務繁忙,心力俱疲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