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暑(參緒論暑證)

素問云。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暑氣內擾於營則汗。上迫於肺則煩喘。內干於心則多言。總不離乎熱傷心胞。而蒸肺經之證也。

金匱云。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此因暑而傷風露之邪。手太陽標證也。太陽小腸屬火。上應心胞。二經皆能制金爍肺。肺受火刑。所以發熱惡寒。似乎足太陽證。其脈或見弦細。或見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此熱傷肺胃之氣。陽明本證也。發汗則惡寒甚者。氣虛重奪其津也。

溫針則發熱甚者。重傷經中之液。轉助時火肆虐於外也。數下之則淋甚者。劫其在裡之陰。熱勢乘機內陷也。此段經文。本無方治。東垣特立清暑益氣湯。足補仲景之未逮。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此無形之熱。傷肺胃之氣。所以多汗惡寒而渴。故用白虎以化熱。人參以益氣也。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湯主之。

此因冷水灌汗。有形之水。郁遏皮毛。閉其汗濕。所以身熱疼重。故用一物瓜蒂湯湧吐。則陽氣發越。汗大泄而熱愈矣。後人不敢效用。每以五苓散加蔥豉。或梔子豉湯並用。探吐皆效。王節齋曰。夫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齒而入。傷心胞絡之經。其脈多虛。

或浮大而散。或弦細芤遲。蓋熱傷氣。則氣消而脈虛弱。其證身熱汗出而喘。煩渴多言。倦怠少氣。或下血發黃生斑。甚者火熱爍金。致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暑之法。以去濕熱清心利小便為主。氣傷宜補真氣為要。又有惡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悶不省。而為霍亂吐利。

痰滯嘔逆。腹滿瀉利。此非暑傷。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此熱傷陽證也。必苦頭痛發熱汗泄。肌膚大熱而渴。乃天熱外傷元氣也。宜益元散、白虎湯、竹葉石膏湯選用。若避暑熱於涼亭水閣得之。此暑傷陰證也。必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而煩心。

肌膚大熱無汗。此為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宜消暑十全散。或腹痛水瀉者。胃與大腸受之。局方香薷飲。噁心者。胃中有痰飲也。香薷飲下消暑丸。伏暑大熱水瀉脈數。可用黃連香薷飲。若外既受寒。內復傷冰水生冷。腹痛泄瀉。霍亂吐逆。藿香正氣散、養胃湯選用。

若飲食過多。吐瀉腹痛。脈沉微者。大順散。若真陽虛人。房室不慎。復傷生冷。腹痛極瀉利。脈沉弦者。冷香飲子。甚則霍亂吐利。通身冷汗不止。脈伏或脫者。急用漿水散救之。庶可十全一二。暑氣攻裡。腹內刺痛。小便不通。生料五苓散加木香。小便血者。導赤散加辰砂。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因為暑熱的關係,如果流汗且煩躁,就會氣喘;安靜下來時,會話很多。

暑熱侵擾體內的營分(血液循環系統),就會流汗;暑熱向上逼迫肺部,就會感到煩躁和氣喘;暑熱侵擾心臟,就會話很多。總體來說,這些都離不開熱邪傷害心包,並導致肺部出現問題的症狀。

《金匱要略》說,太陽經脈(位於體表背部,負責防禦外邪)受到暑熱侵襲,會發熱、怕冷、身體沉重且疼痛。脈象會呈現弦細、芤遲的狀況。小便之後,身體會微微發冷,起雞皮疙瘩,手腳冰涼。稍微勞動一下,身體就會發熱,嘴唇乾燥。如果這時發汗,會更加怕冷。如果用溫針刺激,會發熱更嚴重。如果多次使用瀉藥,會導致小便淋漓不盡。

太陽經脈受到暑熱侵襲,會發熱、怕冷、身體沉重且疼痛,這是因為暑熱夾雜風寒邪氣所導致,是手太陽經(小腸經)表面的證候。太陽小腸屬火,對應心包,這兩個經脈都能夠抑制肺金。肺受到火的傷害,所以會發熱、怕冷,這看起來像是足太陽經(膀胱經)的症狀。脈象可能會出現弦細,也可能出現芤遲。小便後,身體微微發冷,起雞皮疙瘩,這是因為熱邪傷害肺胃的氣,屬於陽明經(胃經)的本證。如果發汗,會更加怕冷,是因為氣虛導致津液進一步耗損。

用溫針刺激會發熱更嚴重,是因為再次傷害經脈中的津液,反而助長了體內的熱邪在體表肆虐。多次使用瀉藥會導致小便淋漓不盡,是因為損傷體內陰液,使得熱邪趁機向內侵襲。這段經文本身並沒有提到治療方法,東垣(李杲)特地設立了清暑益氣湯,彌補了張仲景的不足。

太陽經脈受到熱邪侵襲,就是中暑,會出現流汗、怕冷、身體發熱且口渴的症狀,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這是無形的熱邪傷害肺胃之氣,所以會多汗、怕冷且口渴。因此使用白虎湯來清除熱邪,用人參來補充元氣。

太陽經脈受到暑熱侵襲,身體發熱疼痛沉重,且脈象虛弱,這是因為夏天貪涼用冷水洗浴導致,冷水停留在皮膚所致。可以用一物瓜蒂湯來治療。

這是因為用冷水沖洗汗水,有形的水液阻滯了皮膚毛孔,使汗液無法正常排出,所以會身體發熱疼痛沉重。因此用一物瓜蒂湯來催吐,可以使陽氣升發,大量出汗,熱邪自然消退。後人不敢使用這種方法,大多用五苓散加蔥豉,或者梔子豉湯來催吐,也都有效果。王節齋說,所謂的暑,就是相火(人體的一種生理之火)在夏季發揮作用。夏天人們感受暑邪,會從口齒進入,傷害心包絡的經脈,脈象多虛弱。

脈象可能浮大而散,也可能弦細芤遲。因為熱邪損傷氣,就會導致氣虛而脈象虛弱。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出汗、氣喘、煩躁口渴、多話、疲倦乏力、氣短,或者出現下血、發黃、生斑疹,嚴重時火熱會傷害肺,導致肺無法制約肝木,出現抽搐、昏迷不醒。治療暑熱的方法,主要以去除濕熱、清心、利小便為主,氣虛則要補充元氣。另外,還可能出現怕冷、四肢冰涼,嚴重者會昏迷不醒,並出現霍亂(上吐下瀉)等症狀。

痰液積滯導致嘔吐、腹脹腹瀉,這不是暑熱本身的傷害,而是因為暑熱引起的疾病。如果行人或農夫在烈日下勞作而患病,屬於熱邪傷陽的證候,一定會頭痛、發熱、大量出汗、肌肉發熱且口渴,這是因為天氣炎熱,從外部損傷了元氣,應該選用益元散、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藥方。如果因為在涼亭或水邊避暑而患病,屬於暑熱傷陰的證候,一定會頭痛怕冷、身體拘緊、關節疼痛且煩躁,肌肉發熱但不出汗,這是因為陰寒邪氣阻礙了體內陽氣的舒發,應該選用消暑十全散。如果腹痛水瀉,這是因為胃和大腸受到損害,可以用局方香薷飲。如果噁心,是因為胃中有痰液,可以用香薷飲搭配消暑丸。如果是伏暑引起的大熱、水瀉、脈象快,可以用黃連香薷飲。如果體表感受寒邪,體內又吃了冰水等生冷食物,出現腹痛腹瀉、霍亂吐逆,應該選用藿香正氣散、養胃湯。

如果飲食過多,導致吐瀉腹痛、脈象沉微,可以用大順散。如果本來就是陽虛的人,又因為房事不謹慎,再次受到生冷食物的傷害,導致腹痛劇烈、腹瀉不止、脈象沉弦,可以用冷香飲子。嚴重時會出現霍亂、上吐下瀉、全身冷汗不止、脈象微弱或消失,要趕緊用漿水散來救治,或許能救活一二分。暑熱侵犯體內,導致腹內刺痛、小便不通,可以用生料五苓散加木香。如果小便出血,可以用導赤散加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