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反胃

金匱云。問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凡脈陽盛則數。陰盛則遲。其人陽氣既微。何得脈反數。脈既數。何得胃反冷。此不可不求其故也。蓋脈之數。由於誤用辛溫發散而遺客熱。胃之冷。由於陽氣不足而生內寒。醫不達權通變。見其脈數。反以寒劑瀉其無辜。致上下之陽俱損。其脈遂從陰而變為弦也。上之陽不足。

日中以前。所食亦不消化。下之陽不足。日暮以後。陽亦不入於陰。而糟粕不輸於大小腸。從口入者。惟有從口出而已。故曰胃氣無餘。言胃中之陽氣。所存無幾。所以反胃而朝食暮吐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云:

**問曰:**病人脈搏跳動頻繁,脈數為熱,應該能夠消化食物,卻反而嘔吐,這是為什麼呢?

**師曰:**這是因為病人使用發汗的方法,導致陽氣微弱,膈氣虛損,脈搏才會跳動頻繁。這種頻繁的脈象屬於客熱,並非真正的熱症,因此無法消化食物。胃中虛冷,所以才會嘔吐。脈象弦緊,是因為虛弱,胃氣不足,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就吐出來,變成胃反。寒氣在上面,醫生卻反倒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所以脈象才變為弦緊,因此叫做虛。

**凡是脈象陽氣盛則跳動頻繁,陰氣盛則跳動緩慢。**這個病人陽氣已經很微弱,為什麼脈象反而跳動頻繁?脈象已經跳動頻繁,為什麼胃卻反而冰冷?這些現象都需要找出原因。

**這都是因為誤用辛溫發散的藥物,導致客熱停留在體內,而胃部冰冷,則是因為陽氣不足,產生內寒。**醫生沒有掌握權衡和變通的原則,看到脈象跳動頻繁,就用寒涼的藥物來瀉其無辜,導致上下兩部的陽氣都受到損傷,脈象才從陽轉為陰,變為弦緊。

**上面的陽氣不足,所以白天所吃食物也無法消化。下面的陽氣不足,所以晚上陽氣無法進入陰中,糟粕無法輸送到大小腸,從嘴巴進去的東西只能從嘴巴出來。**所以說胃氣無餘,意思就是胃中的陽氣所剩無幾,所以才會胃反,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就吐出來。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營虛。營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上條以汗下之故。而致病脈若此。此條以上焦營衛不逮。亦致反胃之證。故不復敘。唯言脈之陰陽本象。今微而數。微乃失陽之象。數乃失陰之體。奚止客熱而已。胸中者。營衛之海。營衛虛。不統於胸中。故胸中冷矣。夫營衛之氣。出入臟腑。健運周身。本生於穀。復消磨其谷。

營衛非谷不充。谷非營衛不化。所以胸中冷者。亦必致胃不納穀也。雖然。當以正氣不足論之。若以熱治寒。不惟反助客熱。且復耗其氣。損其陰矣。世人治是病。非丁、附則薑、桂。孰知正氣為何如哉。

白話文:

寸口脈象微弱而快速。微弱表示體內陽氣不足,體內陽氣不足會導致營養供應虛弱。營養供應虛弱會導致血液供應不足,血液供應不足會使胸部感到寒冷。

這段話在描述上一章因出汗或下藥過量導致的脈象異常,以及胸部出現的症狀。這裡提到的是因為上焦的營養和衛護系統不夠強大,引發了反胃的症狀,因此這裡沒有詳細描述,只是提到了脈象的陰陽本質。現脈象既微又快,微弱表明體內陽氣失去,快速則表示陰氣失去。這不僅限於客熱的情況,胸部是營養和衛護系統的聚集地,當這兩個系統都變得虛弱,不能在胸部正常運作,就會導致胸部感到寒冷。營養和衛護氣體在身體各個器官間流動,並通過食物得到補充,再將食物轉化。營養和衛護氣體需要食物來供應,食物也需要營養和衛護氣體來分解和利用。胸部感到寒冷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胃部無法有效攝取食物。然而,我們應該從體內正氣不足的角度來看待這種情況。如果用熱性的藥物來治療寒性病症,不僅無法消除外來的熱症,反而會加重熱症,並耗盡體內的氣和陰。一般來說,人們在治療這種病症時,常常使用丁香、附子、薑、桂等熱性藥物,但很少有人考慮體內正氣的狀況。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脾氣運動。則脈不澀。胃氣堅固。則脈不浮。今脈浮是胃氣虛不能腐熟水穀。脈澀是脾血傷不能消磨水穀。所以陽時食入陰時反出。陰時食入陽時反出。蓋兩虛不相參合。

故莫由轉輸。下入大小腸也。河間謂趺陽脈緊。內燥盛而中氣衰。故為難治。可見浮脈病成。必變緊脈也。況緊而見澀。明是亡血之象。上脘亡血。膈間乾澀。食不得入。下脘亡血。必並大小腸皆枯。食不得下。故難治也。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趺陽脈浮且澀,浮說明虛弱,澀說明脾氣受損。脾氣受損則無法磨化食物,早晨吃下去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早上吐出來,宿食無法消化,稱為胃反。脈象緊且澀,這種病難治。脾氣運作正常,脈象就不會澀;胃氣堅固,脈象就不會浮。現在脈象浮說明胃氣虛弱,無法消化水穀;脈象澀說明脾血受傷,無法磨化水穀。因此,白天吃下去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白天吐出來,因為兩者皆虛,無法互相協調。

所以無法正常轉輸,下傳到大小腸。河間先生說趺陽脈緊,說明內燥盛而中氣衰,所以難治。可見浮脈病發展下去,必然變成緊脈。況且緊脈又出現澀象,明顯是失血的徵兆。上脘失血,膈間乾燥,食物無法進入;下脘失血,必然連大小腸都枯竭,食物無法下降,所以難治。

嘔吐且脈象弱,小便頻數,身體微熱,出現厥逆的症狀,難以治療。用四逆湯治療。

谷入於胃。長氣於陽。脈道乃行。今胃不安於谷而成嘔。嘔則陰氣不資於脈。故脈弱。弱則陽氣虛不能充於內外。下焦虛。則小便自利。上焦虛。則濁氣上升。逼迫其浮陽於外。外雖假熱。內實真寒。證成厥逆。頃刻決離而不返矣。治之誠難。非四逆湯不能挽回也。

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諸嘔吐。谷不得下。指暴病嘔吐而言。故以半夏、生薑滌除胃中痰飲。水穀自無阻礙矣。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食物進入胃部,陽氣滋養身體,經脈負責輸送營養。現在胃部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導致嘔吐。嘔吐就會導致陰氣無法供給經脈,所以脈象虛弱。脈象虛弱表示陽氣不足,無法充盈內外。下焦虛弱,就會小便失禁。上焦虛弱,就會濁氣上涌,逼迫陽氣外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熱,但實際上內部卻是真寒,導致身體出現厥逆,隨時可能死亡,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必須使用四逆湯才能挽回。

凡是嘔吐、食物無法下嚥的,可以用小半夏湯治療。

嘔吐、食物無法下嚥指的是突然發作的嘔吐。因此,使用半夏、生薑來清除胃中痰飲,使食物暢通無阻。

胃部反覆嘔吐,可以使用大半夏湯治療。

胃反嘔吐。為脾胃氣虛而飲積。故用半夏之燥濕。即兼人參以補胃氣也。蜜者性滯滋濕。用之何哉。以胃之上脘燥。故食難入。雖食亦不得下中脘。用之以潤胃燥。揚之水者。佐蜜以潤上脘之燥也。

胃反吐而渴。欲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

胃反吐。津液竭而渴也。欲飲水以潤之。無小便不利而用澤瀉。何哉。觀外臺以此治消渴脈絕。胃反嘔食。則知水雖入而不散於脈。脈之陰體絕矣。澤瀉者。不惟利膀胱之溺。亦能引桂、姜之辛入膀胱。行布水精於五經。故凡渴欲飲水者。多用行水之劑。豈獨防其水停而已哉。

白話文:

胃部反覆嘔吐,是脾胃氣虛導致食物積聚。所以要用半夏來燥濕,同時也配合人參來補益胃氣。蜂蜜性粘膩滋潤,為何要用它呢?因為胃的上脘乾燥,導致食物難以下嚥,即使吃下去也無法到達中脘。用蜂蜜來潤燥,加水則是輔助蜂蜜潤澤上脘的乾燥。

胃反覆嘔吐並且口渴,想喝水,可用茯苓澤瀉湯來治療。

胃反覆嘔吐,津液耗竭而口渴,想喝水來潤澤,但沒有小便不利的情況下,就不用澤瀉。為什麼呢?觀察外台秘要記載,用澤瀉治療消渴脈絕,胃反覆嘔吐的情況,就知道即使喝了水,也無法散佈到脈絡,脈絡的陰氣已經枯竭了。澤瀉不只是利尿,還能引導桂皮、生薑的辛辣之氣進入膀胱,將水精佈散到五臟六腑。所以凡是口渴想喝水的人,大多使用利水藥,不僅僅是防止水停滯而已。

正欲行水布散經脈。滋潤表裡。解其熱鬱耳。茯苓之淡行其上。澤瀉之咸行其下。白朮、甘草之甘布其中。桂、姜之辛開其道。通其氣。導其水。以令四布而和營衛也。

反胃系真火式微。胃寒脾弱不能消穀。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兩時而吐。或積至一日一夜。腹中脹悶。不可忍而復吐。雖曰脾胃虛寒。然致病之由。必有積滯於內。千金治反胃初起。用金匱茯苓澤瀉湯。去白朮換乾薑。加人參、橘皮、大黃、青竹茹。得利。去大黃。為胃虛反食。

白話文:

想要讓水分運行,疏通經脈,滋潤內外,解除熱鬱。茯苓的淡味向上運行,澤瀉的鹹味向下運行,白朮、甘草的甘味佈滿其中,桂、姜的辛味打開通道,通暢氣血,引導水分,使之四處流通,調和營衛。

反胃是因為真火衰微,胃寒脾虛無法消化食物,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或者一兩個時辰就吐,甚至積累到一整天一夜才吐。肚子脹悶,難以忍受又吐出來。雖然說是脾胃虛寒,但導致疾病的原因,一定是有積滯在內。千金方治療反胃初期,使用金匱茯苓澤瀉湯,去掉白朮換成乾薑,加入人參、橘皮、大黃、青竹茹。見效後,去掉大黃,這是胃虛反食。

下喉便吐之主方。若吐出原物。酸臭不化。此飲食入胃。既抵胃之下脘。復返而出也。宜理中湯為主。甚則加丁、附、川連。若脈數而邪熱不殺穀。乃火性上炎。多升少降。應與異功散加沉香、川連、歸、芍、生地。食物之後。冷涎不已。隨即反出。或心腹覺疼。藿香安胃散。

或六君子加丁者、藿香。咽喉阻塞。胸膈滿悶。暫用香、砂、枳、樸以開其結滯。然破氣藥過多。中氣因而不運。異功散加香、砂使氣旺自能運化。氣滯痞塞實痛。平胃散加藿香、砂仁。胃虛中氣不運而噎塞者。四君子加黃耆、橘紅、砂仁。反胃而渴欲飲水。金匱茯苓澤瀉湯。

白話文:

喉嚨不舒服就吐,如果吐出的是原樣的食物,而且又酸又臭,說明食物進到胃裡,到了胃的下脘部位,又反了出來。應該服用理中湯為主,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加丁香、附子、川連。如果脈象數,而且邪熱不退,說明火性上炎,升多降少,應該服用異功散,加上沉香、川連、當歸、芍藥、生地。如果吃完飯後一直流冷口水,而且立刻就吐出來,或者心腹部感覺疼痛,可以用藿香安胃散。

也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丁香,或者用藿香。如果咽喉阻塞,胸膈滿悶,可以用香附、砂仁、枳實、樸硝來開結滯。但是破氣的藥物過多,會導致中氣不運,所以可以用異功散加香附、砂仁來使氣旺,自然就能運化。如果氣滯導致痞塞疼痛,可以用平胃散加藿香、砂仁。如果胃虛中氣不運而導致噎塞,可以用四君子湯加黃芪、橘紅、砂仁。如果反胃而且想喝水,可以用金匱茯苓澤瀉湯。

千金去白朮、生薑加半夏。小便不利。桂苓丸加半夏、澤瀉、甘草、生薑作湯服。虛人反胃多渴。七味白朮散。反胃食入一日半日。吐出如故。乃胃氣虛弱而有痰。不能消化。隨氣逆上也。二陳加丁香、藿香、雞內金。虛。加白朮、炮姜。大便燥結。久閉不通。似屬血熱。不可頓攻。

止可清熱潤燥。小制湯丸。漸次加之。關扃自透。開關利膈丸。然服通利之劑過多。血液耗竭。轉加閉結者。宜用人參固本丸料煎膏。時時服之。胃反上氣。食即吐出。屬熱者。千金用蘆根、茆根等分煎服。不應。加竹茹、生薑。反胃倦怠無力。垂死者。以人參一二兩濃煎。

白話文:

如果用千金去白朮,生薑加半夏,出現小便不利的狀況,可以服用桂苓丸加半夏、澤瀉、甘草、生薑煎湯。若患者虛弱、反胃又口渴,可服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反胃,吃下去的食物在半天或一天後又吐出來,這是因為胃氣虛弱又有痰,無法消化,隨氣逆流上來。可以服用二陳湯加丁香、藿香、雞內金,如果虛弱,可以加白朮、炮姜。如果大便乾燥便秘,長期不通,像是血熱引起的,不能立即攻克,只能用清熱潤燥的方法,用小制湯丸慢慢加量,讓關竅自然暢通。可以服用開關利膈丸,但服用通利藥物過多,會耗竭血液,反而加重便秘,這時就應該服用人參固本丸煎膏,經常服用。如果胃反上氣,吃東西就吐出來,屬於熱症,可以服用千金方裡的蘆根、茆根等分煎服,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竹茹、生薑。如果反胃、倦怠無力,已經接近死亡,可以用一兩到兩兩的人參濃煎服用。

加薑汁頓服。屬寒者。加桂附少許。下焦虛寒。不能生土。食久反出。用附子一枚。切去尖上一片。鏤成一孔。入丁香四十九粒。仍將切下者掩上扎定。搗取生薑自然汁煮熟焙乾為末。每用一匙置舌上。徐徐以津唾送下。若煩渴則頻與糜粥。忌油膩生冷。此孫兆秘傳。累效。

虛甚者。加人參一兩駕馭之。鬱悒失意人。或孤寡。初起自當舒郁。逍遙散。久之必兼補養。歸脾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食久反出。其脈沉遲。八味丸加丁、沉。間進黑錫丹。精衰不能蒸騰於上。咽喉閉塞。水穀艱進。強食則吐者。六味丸加肉桂、五味。不應。加沉香、砂仁。

白話文:

加薑汁一次喝下。如果體質偏寒,可以加少許桂枝和附子。如果下焦虛寒,無法化生脾土,食物吃久了會反胃吐出來,可以用附子一枚,切去尖端一小片,挖個洞,放入丁香四十九粒,再用切下的部分蓋上,扎緊。搗碎生薑,取自然汁煮熟烘乾研成粉末,每次用一匙放在舌頭上,慢慢用唾液送下去。如果感到口渴,可以經常喝稀粥。忌食油膩生冷食物。這是孫兆的秘傳方子,屢試有效。

如果虛弱得很厲害,可以加一兩人參來駕馭藥性。如果心情鬱悶失意,或者孤寡,剛開始要舒解鬱結,可以用逍遙散。久而久之,一定還要兼顧補養,可以用歸脾湯。如果命門火衰,無法化生脾土,食物吃久了會反胃吐出來,脈象沉遲,可以用八味丸加丁香、沉香。間隔服用黑錫丹。如果腎精衰竭,無法蒸騰上達,導致咽喉閉塞,食慾不振,勉強吃東西就會吐出來,可以用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沉香、砂仁。

有陽虛不能統運。嘔逆便秘。用人參、大黃、附子攻之即通。然真氣竭者。終不可救。瘀血在膈。阻滯氣道而成者。代抵當丸作芥子大。服二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但飲熱湯及椒、姜輒呃者。即瘀血也。反胃而胸中嘈雜不寧。或作或止。其人懊憹。面上有白點者。作蟲積治之。

丹方。治噎膈反胃。用虎䐗酥炙為末。每服二錢。獨參湯送下。或貓胞一具。炙脆為末。稍加腦、麝。陳酒服之。虎啖生人。貓食生鼠。其性則一。故可代用。若胃中寒痰。不能納食者。狗寶為末。每服五七分至一錢。陳酒服之。以上三方。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劇者不過七服。

白話文:

陽虛無法運化,導致嘔吐逆流、便秘。可以用人參、大黃、附子來攻治,就能通暢。但真氣耗竭的人,最終是無法救治的。瘀血停留在膈膜,阻礙氣道而致病者,服用代抵當丸,用芥子量,每次服用兩錢,去枕仰臥,慢慢吞服。如果喝熱湯、辣椒、生薑就打嗝,那就是瘀血。反胃且胸中嘈雜不安,時發時止,病人煩躁,臉上有白點,就用治療蟲積的方法治療。

方劑:治療噎膈反胃,用虎骨油炙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獨參湯送服。或者用貓的胎盤,炙脆成粉末,加少許腦髓、麝香,陳酒服用。老虎吃生人,貓吃生鼠,其性質相同,所以可以互相替代。如果胃中寒痰,無法進食,用狗寶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至一錢,陳酒服用。以上三方,輕症服用一次,重症服用三次,嚴重者最多服用七次。

後以理中、四君、八味等調之。又方。用陳香櫞一枚。去瓤。入生薑汁拌生附子末一兩。外以姜滓。濕紙裹煨。耎透焙燥為末。每服五七分至一錢。濃煎獨參湯服之。此孫兆變法也。反胃初愈。切不可與粥飲。每日與獨參湯。少加炒陳米。不時煎服。旬日後方可小試稀糜。往往即食飯者。

多致復病而危。凡反胃而致大吐白沫如雞子清者。是肺胃俱虛。矢如羊糞。則大腸血槁。即大補氣血。終亦必亡而已。

〔診〕胃反脈數無力為血虛。脈緩無力為氣虛。數而有力為有熱。數而滑疾為有痰。緊而滑者。寒飲上逆。小弱而澀。血虛胃反。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胃反。故脈微澀。滑伯仁治一婦反胃。每隔夜食。至明晚皆吐出不消。

白話文:

病人反胃之後,可以用理中湯、四君子湯、八味丸等藥物調養。另外,可以將陳皮一枚去除內瓤,加入生薑汁拌生附子末一兩,外用薑渣包裹,濕紙裹好,煨熟後焙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至一錢,用濃煎的獨參湯送服,這是孫兆變的法子。反胃初愈時,切忌用粥湯送服,每天用獨參湯,少加炒陳米,不時煎服,十天后才能少量嘗試稀粥,很多病人很快就恢復正常飲食。

如果反胃頻繁,導致嘔吐白色泡沫如同雞蛋清,說明肺胃都虛弱。如果大便如羊糞,則是大腸血枯。即使大力補氣血,最终也难免死亡。

診斷上,反胃的脈象,脈搏數而無力,為血虛;脈搏緩而無力,為氣虛;脈搏數而有力,為有熱;脈搏數而滑疾,為有痰;脈搏緊而滑,為寒飲上逆;脈搏小弱而澀,為血虛反胃;寸關尺脈緊而澀,患者胸悶,不能吃東西而嘔吐,嘔吐停止則為向下,所以不能吃東西,如果說還沒停止,這就是反胃,所以脈象微澀。滑伯仁治療一位婦女反胃,每隔一晚吃東西,到第二天晚上都會吐出來,吃下去的東西不能消化。

其脈沉而弱。他醫以暖胃藥罔效。滑遲疑未決。一日讀東垣書。謂反胃有三。氣積寒也。上焦吐者從於氣。中焦吐者從於積。下焦吐者從於寒。脈沉而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溲利。大便秘。為下焦吐也。法當通其秘。溫其寒。復以中焦藥和之。滑得此說。遂以萸、茴、丁、桂、半夏。

二十餘劑而安。所謂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也。

石頑治湯伯乾子。年及三旬。患嘔吐經年。每食後半日許。吐出原物。全不穢腐。大便二三日一行。仍不燥結。渴不喜飲。小便時白時黃。屢用六君子、附子理中、六味丸。皆罔效。日濱於危。逮後延余診之。其兩關尺弦細而沉。兩寸皆澀而大。此腎臟真陽大虧。不能溫養脾土之故。

白話文:

病人脈象沉而微弱,其他醫生用溫胃藥治療卻無效,醫生感到困惑,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他讀到李東垣的醫書,書中說反胃有三种,分别是气积寒、上焦吐、中焦吐、下焦吐。脉象沉而迟,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小便通畅,大便不通,这是下焦吐,应该通便、温寒,再用中焦药调和。医生得到这个启发,便用吴茱萸、茴香、丁香、桂枝、半夏等药,二十多剂后病人就痊愈了。这说明寒邪入侵,可以用辛热之性来克制它。

石顽医治汤伯乾的儿子,儿子三十岁,呕吐多年,每次吃饭后半日,就将食物吐出来,食物完整,没有腐烂,大便三天一次,也不干燥,口渴却不喜饮水,小便时而白色时而黄色。之前用六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六味丸等药物,都没有效果,病人病情危重。后来汤伯乾请石顽诊治,发现病人两关尺脉弦细而沉,两寸脉涩而大,这是肾脏真阳亏损,不能温养脾土造成的。

遂以崔氏八味丸與之。或謂附子已經服過二枚。六味亦曾服過。恐八味亦未能克效也。余曰不然。此證本屬腎虛。反以薑、附、白朮伐其腎水。轉耗真陰。至於六味。雖曰補腎。而陰藥性滯。無陽則陰無以生。必於水中補火。斯為合法。服之。不終劑而愈。

白話文:

於是就用崔氏八味丸給他服用。有人說病人已經服用過兩枚附子,也曾服用過六味地黃丸,擔心八味丸也可能無效。我說不是這樣。這個病症本是腎虛,反而用生薑、附子、白朮去損耗腎水,反而更加耗損真陰。至於六味地黃丸,雖然說是補腎,但陰藥性寒滞,沒有陽氣的話,陰氣就無法生長。必須在水中補火,這才是合乎醫理的。服用了八味丸後,還沒吃完一劑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