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5)

1. 金針開內障論(造金針法)

有種翳雖撥落。圓滑而捺下復滾上者。必略縮針頭。穿破其翳。捺之自下。不下。亦如前用藥自消。或有目珠難於轉內者。針內眥亦得。此名過梁針。取穴較外眥稍遠一線。針法與外眥無異。但略覺拗手。然鼻梁高者。難於轉針。不可強也。若針右眼外眥。下針之後。換左手轉針撥翳。

手法亦須平日演熟。庶無失誤。出針之後。令病者垂垂閉目。用綿紙五七重。量紙厚薄。及天時寒暖封固。更以軟帛裹黑豆數粒。以線系定鎮眼。使目珠不能動移。動則恐翳復上。是以咳嗽之人不宜用針。亦是此意。又肝虛人時有淚出。勿用黑豆。宜以決明子代之。則無脹壓珠痛之患。

然覺緊則宜稍松。覺寬則宜稍收。以平適為主。封后靜坐時許。然後輕扶。高枕仰臥。不須飲食。若飢則不妨少與。周時後以糜粥養之。戒食震牙之物。及勞動多言。不可扳動露風。露風則疼痛。疼痛則復暗。不可不慎。過七日方可開封看物。切勿勞視。亦有針時見物。開封時反不見者。

本虛故也。保元湯、六味丸。補養自明。針後微有咳嗽。難用黃耆者。以生脈散代之。若形白氣虛者。大劑人參以補之。肥盛多痰濕者。六君子加歸、芍以調之。一月之內。宜美味調攝。毒物禁食。不得高聲叫喚。及洗面勞神。百日之中。禁犯房勞惱怒。周年勿食五辛酒面等物。

若犯前所禁諸條。致重喪明者。不可歸罪於醫也。其有進針時。手法遲慢。目珠旋轉。針尖劃損白珠外膜之絡而見血。及傷酒客輩。目中紅絲血縷者。雖為小過。切勿驚恐。如法針之。所謂見血莫驚休住手是也。又進針後觸著黃仁。而血灌瞳神。急當出針。而服散血之藥。所謂見血莫針須住手是也。

法雖若此。醫者能無咎乎。又年高衛氣不固。針時神膏微出者。即與保元湯調補之。開卦時白睛紅色。勿訝。以封固氣閉。勢使然也。其用針未熟者。量針穴與瞳神。相去幾許。以墨點針上。庶指下無過淺過深之惑。凡初習針時。不得以人目輕試。宜針羊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

諺云。羊頭初試。得其輕重之宜。正初習金針之要法。不可以其鄙而忽諸。

造金針法,用上赤不脆金。抽作金絲。粗如底針。約長三寸。敲作針形。以小光鐵槌。在鐓上緩緩磋之。令尖圓若繡針狀。亦不可太細。細則易曲易斷。如覺柔軟。再磋令堅。不可銼擊。恐脆則有傷。斷入目中。為害不淺。緣金銀之性。經火則柔。磋擊則堅。務令剛柔得宜。

以堅細中空慈竹三寸作柄。則輕便易轉。且不滑指。柄中以蠟入滿。嵌入大半。留鋒寸余。針根用銀鑲好。無使動搖。針鋒以銀管護之。先用木賊草擦令圓銳。更以羊肝石磨令滑澤。穿膚不疼。則入目不痛。方可用之。造成後。亦宜先針羊眼。試其柔脆。庶幾無失。

白話文:

有一種翳障,即使把它撥開了,還是會因為圓滑而壓下去後又滾上來。這時必須稍微縮短針頭,穿破翳障,從下方將其壓下,如果還是無法壓下,就和之前一樣用藥來使其自行消散。

或者,有時候眼珠難以轉向內側,這時針刺內眼角也可以,這就叫做「過梁針」,取穴位置比外眼角稍微遠一線。針法和外眼角相同,只是稍微覺得施針角度有點彆扭,但如果鼻樑高的人,難以轉動針,就不要勉強。如果是針刺右眼外眼角,下針之後,換用左手轉動針來撥開翳障。

針刺的手法也必須平日多加練習,才能避免失誤。出針之後,讓病人輕輕閉上眼睛,用五到七層棉紙,根據紙的厚薄以及天氣的寒冷程度,將眼睛封固好。然後用軟布包裹幾顆黑豆,用線固定後放在眼上鎮壓,使眼珠不能移動,以免翳障再次浮上來。因此,咳嗽的人不適合用針刺治療,也是這個道理。

另外,肝虛的人常常會流淚,不宜用黑豆,應該用決明子代替,這樣才不會有眼珠脹痛的困擾。如果感到太緊,就稍微放鬆一點;如果感到太鬆,就稍微收緊一點,以舒適平穩為主。封好後,靜坐一小段時間,然後輕輕扶起病人,墊高枕頭仰臥,不必進食。如果餓了,可以少量吃一點。經過一週後,再用稀粥來滋養身體。要戒吃堅硬的食物,以及勞動和多說話。不能隨意觸碰眼睛,避免吹到風,吹到風就會疼痛,疼痛就會再次視力模糊,不可不謹慎。

經過七天后,才可以打開封固的紙來看東西,切記不可過度用眼。也有針刺時看得見東西,打開後反而看不見的情況,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可以用保元湯、六味丸來補養身體,自然就能恢復視力。針刺後如果稍微咳嗽,不適合用黃耆,可以用生脈散代替。如果身體虛弱、氣虛的人,可以用大量的人參來補氣。如果體型肥胖、痰濕多的人,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芍藥來調理。

一個月內,飲食宜美味且容易消化,要禁食有毒性的食物。不能大聲叫喊、洗臉或過度勞神。一百天內,要禁止性生活、發怒。一年內,不要吃蔥、蒜等辛辣食物以及酒和麵食。如果違反前面所禁止的各項,導致再次失明,不能歸咎於醫生。

如果進針時,手法遲緩,導致眼珠轉動,針尖劃破了白眼球外膜的血管而流血,以及傷害到酒客等眼睛裡有紅絲血縷的人,雖然只是小過失,也不要驚慌。按照正確的方法針刺即可,這就是所謂的「見血莫驚休住手」的意思。另外,如果進針後碰觸到虹膜,導致血灌入瞳孔,必須立刻出針,並服用散血的藥,這就是所謂的「見血莫針須住手」的意思。

方法雖然是這樣,但醫生就能沒有過失嗎?如果年紀大的人,衛氣不固,針刺時有少許神膏流出,就用保元湯來調理。打開封固的紙時,如果看到白眼球發紅,不要驚訝,這是因為封固時氣血閉塞所導致。如果用針還不熟練,可以先量測針刺的穴位和瞳孔之間的距離,在針上用墨水點上記號,這樣手指下針時就不會過淺或過深。凡是剛開始學習針刺的人,不能用人的眼睛來輕易嘗試,應該用羊的眼睛來練習,熟練之後,才能治療人。

俗話說:「先用羊頭試針,才能掌握輕重適宜的力道」,這正是初學金針的重要方法,不能因為它很粗俗就忽略它。

製作金針的方法是,使用紅色的、不易脆裂的金屬,抽成金絲,粗細像底針一樣,長約三寸。敲打成針的形狀,用小而光亮的鐵鎚,在針的鈍端慢慢磋磨,使針尖圓潤如繡花針,但也不可太細,太細就容易彎曲或斷裂。如果覺得太柔軟,就繼續磋磨使其堅硬。不可用銼刀敲擊,因為這樣容易變脆而受損,斷在眼睛裡就危害很大。因為金銀的特性是,經過火燒就會變軟,磋磨敲擊就會變硬,務必使其剛柔並濟。

用堅硬、細長且中空的慈竹,長約三寸作為針柄,這樣就輕巧方便轉動,而且不會滑指。在針柄中灌滿蠟,然後將針嵌入一半以上,露出針尖一寸多。針根要用銀鑲好,不要讓它鬆動。針尖要用銀管保護好。先用木賊草擦拭使其圓銳,再用羊肝石打磨使其光滑,這樣穿過皮膚才不會痛,進入眼睛也不會痛,才可以使用。製作完成後,也要先用羊眼試針,測試它的柔韌和脆度,這樣才不會有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