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4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1)

1. 痔(漏)

漏,經云。陷脈為瘻。留連肉腠。因瘡穿膿汁不盡。復感七情四氣而成。近則常淡紅。或微腫。或小核。久則上而槁白。內而黑爛。淫蟲惡臭生焉。治法宜補氣生血。外以黑附子為末。唾津和作餅如錢厚。以艾灸之。隨漏大小作炷。但灸微熱。不可使痛。干則易。困倦則止。

來日再灸。直至內平為效。仍須補藥常服。丹方治痔漏。以積年琉璃洗淨油膩。火煅研細。以紅酒服四錢。不過七日。其管自去。丹方。以鰾膠一味。炒研為散。日用一錢匙。砂糖調服。服久痔自枯落。一法。以降藥紙條捻進。黑膏掩之自脫。以乾漆灰捻進亦脫。或生漆塗入亦脫。

以漆能破瘀血也。大抵漏瘡。孔中多有惡穢之物。以露蜂房、白芷、苦參煎湯無風處熏洗。日三次良。有痔漏人。每日侵晨食狗肉。勿令間斷。取其性溫益腎。腎主二便。百日中管自消。不藥而愈。又法。外用土墼燒赤。放罐中。以亂髮燒煙。日熏二三次。無論新久痔漏。日漸管脫焦枯而愈。

白話文:

瘻,按照經典說法,是血管凹陷造成的。它會停留在肌肉的縫隙中,因為瘡口化膿後膿液沒有完全排出,又受到情緒和氣候的影響而形成。剛開始時通常是淡紅色,或者稍微腫脹,或者像小結節。時間久了,表面會變得乾燥蒼白,內部則會變得黑爛,並產生寄生蟲和惡臭。治療方法應該以補氣養血為主,外用則將黑附子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成硬幣厚的藥餅,用艾灸在上面燒灼。艾炷的大小根據瘻的大小調整,但灸時只需感覺微熱,不能太痛。藥餅乾燥後就更換,感到疲倦就停止。

隔天再灸,直到瘻管內部平復為止。同時還需要長期服用補藥。有一個治療痔瘻的丹方,用多年琉璃洗淨油污,用火燒煅後研磨成粉末,用紅酒送服四錢,不超過七天,瘻管就會自行脫落。還有一個丹方,用魚鰾膠單味藥材,炒熟後研磨成粉末,每天用一錢匙,用砂糖調服,長期服用痔瘡會自己乾枯脫落。另一種方法,將藥紙條搓成細條塞入瘻管,再用黑膏覆蓋,它就會自行脫落。或者將乾漆灰搓成細條塞入也會脫落,或直接將生漆塗入也會脫落,因為漆有破除瘀血的功效。一般來說,瘻瘡的孔洞中大多有污穢之物,可以用露蜂房、白芷、苦參煎湯,在沒有風的地方熏洗,每天三次效果很好。有痔瘻的人,每天早晨吃狗肉,不要間斷,因為狗肉性溫能補益腎臟,腎臟主管大小便,一百天左右瘻管就會自行消失,不用吃藥也能痊癒。還有一種方法,外用燒紅的土磚,放在罐子中,用亂頭髮燒煙,每天熏二三次,無論新舊痔瘻,瘻管都會逐漸脫落,燒焦枯萎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