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8)

1. 小便不禁(小便頻數遺溺)

石頑治吳興閔少江。年高體豐。患胞痹一十三年。歷治罔效。一日偶述其證於張涵高。涵高曰。此病隱曲難明。非請正於石頑張子。不能測識也。少江素忝交知。因是延余。備陳所患。凡遇勞心嗔恚。或飲食失宜。則小便頻數。滴瀝澀痛不已。至夜略得交睫。溺即滲漉而遺。

覺則阻滯如前。十三年來。服人參、鹿茸、紫河車無算。然皆平穩無礙。獨犯牡丹、白朮。即脹痛不禁。五犯五劇。究竟此屬何疾。余曰。病名胞痹。惟見之於內經。其他方書不載。是以醫不加察。並未聞其病名。此皆膏粱積熱於上。作強傷精於下。濕熱乘虛。結聚於膀胱之內胞也。

素問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詳此節經文。則知膀胱虛滯。不能上吸肺氣。肺氣不清。不能下通水道。所以澀滯不利。得湯熱之助。則小便澀澀微通。其氣循經蒸發。肺氣暫開。則清涕得以上泄也。因舉腎瀝湯方。服之其效頗捷。但原其不得寧寢。

寢則遺溺。知肝虛火擾。而致魂夢不寧。疏泄失職。所以服牡丹疏肝之藥則脹者。不勝其氣之竄。以擊動陰火也。服白朮補脾之藥亦脹者。不勝其味之濁。以壅滯濕熱也服。人參、鹿茸、河車溫補之藥。平穩無礙者。虛能受熱。但補而不切於治也。更擬加減桑螵蛸散。用羊腎湯泛丸服。

庶有合於病情。然八秩年高。猶恃體豐。不遠房室。藥雖中窾。難保前證不復也。

又治徽友黃元吉。年六十餘。因喪明蓄妾。而患小便淋澀。春間因顛仆昏憒遺尿。此後遂不時遺溺。或發或止。至一陽後。其證大劇。晝日苦於溺澀不通。非坐於熱湯。則涓滴不出。交睫便遺之不禁。因求治於石頑。其脈或時虛大。或時細數。而左關尺必顯弦象。此腎氣大虧。

而為下脫之兆也。乃與地黃飲子數服。溺澀稍可。遺亦少間。後與八味丸去丹皮、澤瀉。加鹿茸、五味、巴戟、遠志。調理而痊。

又治陝客亢仁軒。年壯色蒼。體豐善啖。患胞痹十餘年。諸省名醫。俱藥之不應。亦未有識其病名者。癸丑夏。泊吳求治。其脈軟大而澀澀不調。不時蹲踞於地。以手揉其莖囊則溲從穀道點滴而滲。必以熱湯沃之始得稍通。寐則有時而遺其。最苦者。中有結塊如橘核之狀。外裹紅絲。

內包黃水。雜於脂膩之中。與向所治高參議田孟先無異。此因恣飲不禁。酒濕乘虛襲入髓竅。故有是患。因令堅戒菸草火酒。濕面椒蒜。糟醋雞豕。炙爆等味。與半夏、茯苓、豬苓、澤瀉、萆薢、犀角、竹茹作湯。四劑不應。省其故。以西北人慣食等味。不能戒口。所以不效。

乃令其堅守勿犯。方與調治。仍用前藥四劑。勢減二三。次與腎瀝湯加萆薢數服。水道遂通。溲亦不痛。但覺食不甘美。後以補中益氣加車前、木通。調之而安。此與高參議田孟先證雖同而治稍異。高則因遠遊。恣樂妓館致病。故用腎瀝湯、加減八味丸收功。田由陰虛多火。

白話文:

吳興的閔少江,年紀大了,體型肥胖,患膀胱痹痛十三年,遍尋名醫都無效。有一天,他偶然向張涵高提起自己的病情,張涵高說:「這種病隱蔽難明,必須請教石頑先生,才能診斷清楚。」少江一向與石頑相識,便請石頑來為他看病。他詳細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凡是遇到勞心、生氣,或是飲食不當,就會小便頻繁,滴滴答答,澀痛難忍,到夜晚稍微能睡著時,尿液就會滲漏出來,尿床。醒來後,排尿又會像之前一樣不順暢。十三年來,他吃過無數的人參、鹿茸、紫河車等補藥,但都沒什麼影響,唯獨吃了牡丹、白朮就會脹痛難忍,而且每次吃都加重病情。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得了什麼病。

石頑說:「這病叫做『胞痹』,只在《內經》裡有記載,其他醫書都沒有,所以醫生們都不了解,甚至沒聽過這個病名。這都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甘厚膩,積熱於上,損耗精氣於下,濕熱趁虛,結聚在膀胱裡面。 《素問》說:『胞痹,是小腹膀胱按壓時裡面會疼痛,像被熱水澆過一樣,小便澀滯。上面會有清鼻涕。』從這段經文來看,可知是膀胱虛弱停滯,不能向上吸收肺氣,肺氣不清,不能向下疏通水道,所以排尿澀滯不利。得到熱湯的幫助,小便才能稍微通暢,熱氣循經蒸發,肺氣暫時開通,清鼻涕才能向上排出。我開了腎瀝湯給他服用,效果很快。但是他睡不好,一睡就尿床,這是因為肝虛火擾,導致魂魄不安,疏泄功能失常。所以服用疏肝的牡丹就會脹痛,是因為受不了藥氣竄動,激發陰火。服用補脾的白朮也會脹痛,是因為受不了藥味渾濁,壅滯濕熱。服用人參、鹿茸、紫河車等溫補藥物,沒有不良反應,是因為虛弱的身體能接受溫熱,但這些藥物只是補益,沒有切中病機。我打算開加減桑螵蛸散,用羊腎湯調製成藥丸服用,或許能對症。但是他八十歲高齡,仍然身體肥胖,不節制房事,即使藥物對症,也難保舊病不復發。」

石頑又醫治了徽州的黃元吉,他六十多歲,因為喪妻而納妾,患了小便淋漓不暢的毛病。春天時,因為跌倒昏迷,尿床,從此以後就時常尿床,時好時壞。到冬至後,病情加劇,白天小便澀滯不通,不坐在熱水裡就一滴尿也排不出來,晚上睡覺就尿床不止。他來求醫於石頑,石頑診斷出他的脈象時而虛大,時而細數,左關尺部位一定會有弦脈。這是腎氣大虧,是精氣下脫的徵兆。石頑給他服用幾劑地黃飲子,小便澀滯稍有好轉,尿床也減少了。後來又給他開了八味丸,去掉丹皮、澤瀉,加入鹿茸、五味子、巴戟天、遠志,調理之後痊癒了。

石頑又醫治了陝西的亢仁軒,他正值壯年,面色蒼白,體型肥胖,能吃能喝,患膀胱痹痛十多年,請遍各省名醫,都沒有效果,也沒有人能認出這是什麼病。癸丑年夏天,他來到吳地求醫。他的脈象軟大而澀,不協調,時不時蹲在地上,用手揉搓陰囊,小便就從肛門點滴滲出,必須用熱水澆才能稍微通暢,睡覺時有時會尿床。他最痛苦的是,身體裡有結塊,像橘核一樣,外面裹著紅絲,裡面包著黃水,混在油脂裡面,和之前醫治的高參議田孟先的病情一樣。這是因為他貪杯無度,酒濕趁虛進入髓竅,才會得這個病。石頑讓他堅決戒菸酒、濕麵、辣椒蒜、糟醋、雞肉豬肉、燒烤等食物,用半夏、茯苓、豬苓、澤瀉、萆薢、犀角、竹茹熬湯給他服用,四劑藥沒有效果。石頑問明原因,知道西北人習慣吃這些重口味的食物,無法戒口,所以藥物無效。於是讓他堅決戒口,再給他用之前的藥方治療,四劑藥後,病情減輕了二三成。接著給他服用腎瀝湯,加入萆薢,幾劑藥後,水道就通暢了,小便也不痛了,只是覺得吃東西沒什麼味道。後來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車前子、木通,調理之後痊癒了。這病和高參議田孟先的病情雖然相同,但治療方法稍有不同。高參議是因為遠遊,貪戀妓院而導致生病,所以用腎瀝湯、加減八味丸收效。田孟先則是陰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