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2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6)

1.

又治太史沈韓倬。患膏淋。小便頻數。晝夜百餘次。晝則滴瀝不通。時如欲解。痛如火燒。夜雖頻迸。而所解倍常。溲中如脂如涕者甚多。先曾服清熱利水藥半月餘。其勢轉劇。面色痿黃。飲食艱進。延石頑診之。脈得弦細而數。兩尺按之益堅。而右關澀大少力。此腎水素虧。

加以勞心思慮。肝木乘脾所致。法當先實中土。使能堤水。則陰火不致下溜。清陽得以上升。氣化通而疼澀廖矣。或云。邪火亢極。反用參、耆補之。得無助長之患乎。曷知陰火乘虛下陷。非開提清陽不應。譬諸水注。塞其上孔。傾之涓滴不出。所謂病在下。取之上。若用清熱利水。

則氣愈陷。精愈脫。而溺愈不通矣。遂疏補中益氣方。用人參三錢。服二劑。痛雖稍減。而病者求其速效。或進四苓散加知母、門冬、沙參、花粉。甫一服。徹夜痛楚倍甚。於是專服補中益氣。兼六味丸。用紫河車熬膏代蜜調理。補中原方。服至五十劑。參盡斤余而安。

白話文:

又治好太史沈韓倬的病。他得了膏淋,小便次數頻繁,白天夜晚都超過一百多次。白天小便時,尿液滴滴答答排不出來,常常感覺想小便,但排尿時像火燒一樣疼痛。晚上雖然頻繁地排出尿液,但每次排出的量卻比平常多很多。尿液中像油脂或鼻涕一樣的東西很多。他之前曾服用清熱利水的藥物半個多月,病情反而加重,臉色萎黃,飲食也很困難。請來石頑醫生診治,把脈時發現脈象細弦而快,按壓兩尺部位感覺更堅硬,右關脈澀滯無力。這是因為腎臟的陰液不足,加上勞心費神,導致肝木剋制脾土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先健壯脾胃,使其能夠控制水分,這樣陰火才不會向下流失,清陽之氣才能上升,氣機通暢,疼痛澀滯才能減輕。

有人說,邪火太旺盛了,反而用人參、黃耆等補氣藥,難道不會助長邪火嗎?哪裡知道,這是因為陰火因虛而向下陷落,不提升清陽之氣就無法改善。這就像水流一樣,如果堵住了上方的孔洞,即使傾倒水也一滴都流不出來。這就是所謂「病在下,取之上」。如果用清熱利水的藥,只會讓氣機更加下陷,精氣更加脫失,小便更加排不出來。於是開了補中益氣湯的處方,用了人參三錢,服用了兩劑,疼痛稍微減輕。但病人求快,又有人給他服用四苓散,並加了知母、麥門冬、沙參、花粉,剛服用一次,就整夜疼痛加劇。於是就專心服用補中益氣湯,並搭配六味丸,用紫河車熬製成膏代替蜂蜜調養。補中益氣湯原方,服用到五十劑,用掉了一斤多的人參,病才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