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2)

1. 小便不通(閉癃)

經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蜷。約而不通。

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經云。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夫腎肝在下。地道也。心肺在上。天道也。脾胃居中。氣交之分也。故天之陽絕而不安於地者。則白露不下。在上之陽不交於陰。則在下之陰無以為化。水道其能出乎。此上焦之氣化也。仲景曰。衛氣行。則小便宣通。又曰。脾病則九竅不通。

此中焦之氣化也。東垣云。在下之陰虛。在上之陽盛。致腎氣不化。必宣其陽而舉之。則陰可得而平也。故丹溪云。以吐法通小便。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然升提止可施於涓滴不通者。若溺澀短少。或淋漓作痛者。非所宜也。由經言及諸論觀之。未有不主於氣化者。不審乎此。

轉行疏利之劑求功。多見其不知量也。

東垣云。小便不通。皆邪熱為病。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渴而不利。或黃或澀者。熱在上焦氣分也。小便者膀胱所主。若肺熱不能生水。是絕其寒水生化之源。宜清肺而滋化源。故當從肺分助其秋令。宜茯苓、澤瀉、車前、木通之類淡味滲泄之藥。水自生焉。

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受熱。閉塞其流。須知、柏之類苦寒氣味俱陰之藥以除其熱。稍兼肉桂辛溫散結之陽藥以泄其閉。若服淡滲之味。則陽無以化。而陰愈閉塞不通矣。氣分熱。渴而小便閉。或黃或澀者。黃芩清肺飲。血分熱。小便閉而不渴者。滋腎丸。

不應。並中焦亦有熱也。加連、柏、甘草。等分煎服。陰虛血熱人。渴而小便不通。或澀痛淋瀝者。切禁五苓燥劑。宜導赤散。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泄瀉。小便澀少。或水停心下。不能下輸膀胱者。五苓散滲泄之。若六腑客熱轉於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若氣迫閉塞。

升降不通者。二陳湯去半夏。加木通、滑石、柴胡、升麻以提之。汗出過多。小便赤澀。此五內枯燥。慎勿用利水之劑。生脈散加黃耆、當歸。若右寸獨數大。小便點滴而下者。此金燥不能生水。氣化不及州都。生脈散去五味子。易大劑紫菀。可一服而愈。小便不通。腹下痛悶難忍如覆碗者為實。

亦分在氣在血。氣壅於下者。四磨、六磨選用。血汙於下者。代抵當丸。有火虛者。非與溫補之劑則水不能行。如金匱腎氣丸。元氣下陷而水道不通者。補中益氣湯加木通、車前。升清以降濁也。小便不利。審是氣虛。獨參湯少加廣皮如神。凡小便不通。用獨蒜塗臍法。以獨囊蒜一枚。

白話文:

經書上說,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官,負責水道的暢通;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官,津液經過氣化才能排出。下焦負責區分迴腸中的物質,將液體注入膀胱,然後滲入體內。因此,食物和水分經常一起停留在胃中,形成糟粕,一起向下進入大腸,並成為下焦的一部分。下焦會滲透這些物質,區分出液體,再沿著下焦滲入膀胱。膀胱壁很薄且柔軟,遇到酸性物質就會收縮,導致阻塞不通。

水道不通,所以發生閉癃。陰部是肌肉聚集的終點,所以酸性物質會進入肌肉。食物進入胃後,會將精氣遊走散發,向上輸送至脾臟。脾臟將精氣散開,向上歸於肺臟,肺臟負責疏通和調節水道,再向下輸送至膀胱。

經書上說,陰氣過虛,就像天空沒有陽光;陽氣過盛,就像大地缺少陽氣。腎和肝位於下方,屬於地道;心和肺位於上方,屬於天道;脾和胃位於中間,是氣機交會的地方。所以,如果天之陽氣衰竭而不能與地陰相合,就會像天空沒有露水一樣,無法向下滋潤;如果上方的陽氣不能與下方的陰氣相交,下方的陰氣就無法產生變化,水道怎麼能暢通呢?這是上焦的氣化功能。仲景說,衛氣運行正常,小便就能順暢;又說,脾臟有病,九竅就會不通。

這是中焦的氣化功能。東垣說,如果下方陰氣虛弱,而上方陽氣過盛,導致腎氣無法轉化,必須宣發陽氣並將其向上提升,陰氣才能得以平衡。所以丹溪說,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通小便,上竅通暢了,下竅的水就能排出。但是,升提的方法只適用於小便完全不通的人,如果小便澀滯、量少,或者小便時疼痛,就不適合使用升提的方法。從經書和各家論述來看,沒有不重視氣化功能的。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卻用疏通利水的藥物來求得效果,就顯得太過無知了。

東垣說,小便不通,都是邪熱引起的。要根據病在氣分還是在血分來治療,並根據口渴與否來區分。如果口渴但小便不暢,或者小便呈黃色或澀滯,說明熱在上焦氣分。小便由膀胱主導,如果肺熱不能產生水液,就等於斷絕了寒水生成的源頭。應該清肺以滋養水源,所以要從肺分入手,協助肺的秋令功能。可以使用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等味淡的滲泄藥物,水自然就能產生。

如果口不渴而小便不通,說明熱在下焦血分,腎和膀胱受熱,閉塞了水道。必須用知母、黃柏等苦寒味陰的藥物來清除熱邪,再稍微配以肉桂等辛溫散結的陽藥來疏通閉塞。如果服用味淡的滲泄藥物,陽氣就無法化生,陰氣就會更加閉塞不通。氣分有熱,口渴且小便閉塞,或者小便呈黃色或澀滯,可以使用黃芩清肺飲;血分有熱,小便閉塞而不口渴,可以使用滋腎丸。

如果效果不佳,說明中焦也有熱,可以加入黃連、黃柏、甘草等份煎服。陰虛血熱的人,口渴且小便不通,或者小便時澀痛淋漓,切忌使用五苓散等燥性藥物,應該使用導赤散。如果津液偏滲到大腸,導致大便泄瀉,小便澀少,或者水停留在心下,無法向下輸送到膀胱,可以使用五苓散滲泄。如果六腑的客熱轉移到下焦而不通,可以使用益元散來清除熱邪。如果氣機閉塞,升降不通,可以使用二陳湯去掉半夏,加入木通、滑石、柴胡、升麻來提升氣機。如果汗出過多,導致小便赤澀,說明五臟內過於乾燥,切記不要使用利水藥物,可以使用生脈散加黃耆、當歸。如果右寸脈獨自跳動快速而有力,小便點滴而下,說明金燥不能生水,氣化功能不足,無法將水液送達膀胱。可以使用生脈散去掉五味子,改用大劑量的紫菀,可能一服就能見效。小便不通,腹部下方疼痛悶脹,像碗倒扣一樣,說明是實證。

也要區分病在氣分還是血分。如果是氣機壅滯在下方,可以選擇使用四磨湯或六磨湯;如果是血瘀在下方,可以使用代抵當丸。如果屬於火虛的,必須使用溫補的藥物,水液才能運行,可以使用金匱腎氣丸。如果元氣下陷,導致水道不通,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通、車前子,以提升清陽,下降濁陰。如果小便不利,經過診斷確定是氣虛,可以使用獨參湯,少量加入廣皮,效果神奇。凡是小便不通,可以使用獨蒜塗臍的方法,用一整顆獨頭蒜搗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