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9)

1. 大小便不通

惟有大下一法。何謂放膽。曰。世間有不發熱之傷寒乎。傷寒發熱。津液枯槁。腸胃乾結。故用下藥以開其結。然有不轉失氣者不可攻之戒。正恐誤治太陰之腹脹也。此因腹中之氣。散亂不收。津水隨氣橫決四溢而作脹。全是太陰脾氣不能統攝所致。一散一結。相去天淵。再用大黃猛劑大散其氣。

若不脹死。定然腹破。遂以理中湯少加黃連。疾勢略減。次日用五苓散本方。藥才入喉。病者即索穢桶。小便先去。大便隨之。腹中原是大黃推落之泄糞。其所以不出者。以膀胱脹大。腹內難容。將大腸撐緊。無隙可出耳。石頑治楊松齡。夏月感冒。曾服發散藥十餘劑。大小便俱閉澀不通。

更一醫。用硝、黃下之。少腹左畔遂脹起如墩。不赤不熱。有時嘩嘩作聲。復延瘍醫。以敷藥治其外。以解毒利水藥治其內。藥未進而躁擾不寧。因延石頑診之。六脈緊細而快。此過汗津液大傷。又與苦寒攻裡。致陰邪內結。膀胱不化。溺積不通。法在不救。幸胃氣有權。形神未槁。

尚能稍進糜飲。姑許以治。因與濟生腎氣大劑。煎成入有嘴壺。托起其項。徐徐仰灌升許。頃令轉側。以鵝翎探吐。即時溲便如注。少腹頓平。更與十全大補調理而安。此證前後患者四五人。或小便淋瀝。或遺溺不止。或形羸氣脫。皆立辭不治。

白話文:

只有用攻下的方法才能解決大小便不通的問題。什麼叫做「放膽」呢?就是說,難道世上會有不發燒的傷寒嗎?傷寒會發燒,使體內津液枯竭,腸胃乾燥結硬,所以才用攻下的藥來打開堵塞。然而,有不放屁就不能攻下的禁忌,這是為了防止誤治太陰經的腹脹。這種腹脹是因為腹中的氣散亂而不收斂,津液隨著氣四處橫流而導致腹脹,完全是太陰脾氣不能統攝的緣故。氣的散亂與堵塞,相差極大。如果再用大黃這種猛烈的藥物去大散其氣,如果沒脹死,一定會腹破。因此,改用理中湯稍微加入黃連,病情略微減輕。隔天,用五苓散的原方,藥剛入口,病人就要穢桶,小便先排出來,大便隨後也出來了。腹中原來是大黃推出來的糞便,之所以排不出來,是因為膀胱脹大,腹內難以容納,將大腸撐緊,沒有空隙可以排出。

石頑醫師治療楊松齡的案例,他在夏天感冒,曾服用十幾劑發散藥,導致大小便都閉塞不通。另一位醫生用硝、黃來攻下,結果少腹左邊就腫脹起來像個土墩,不紅不熱,有時會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又請來外科醫生,用敷藥治療外表,用解毒利水的藥治療內部。藥還沒吃進去,病人就開始煩躁不安。於是請石頑醫師診斷,他發現病人的六脈細弱而快,這是過度發汗導致津液大傷,又用苦寒的藥攻裡,造成陰邪內結,膀胱無法轉化,尿液積聚不通,按照常理是救不活了。幸好病人的胃氣還算正常,形體精神還沒有衰竭,還能稍微喝一點粥,因此姑且允許治療。於是給予大劑量的濟生腎氣丸,煎好後裝在有嘴的壺裡,托起病人的頭頸,慢慢地讓病人仰頭喝下一升左右,然後讓他翻身側躺,用鵝毛探喉讓他吐。立刻小便就像水注一樣流出來,大便也隨之排出,少腹立刻平坦下來。之後再用十全大補湯調理才痊癒。這種病症前後有四五個病人,有的會小便淋漓,有的會遺尿不止,有的形體消瘦氣力衰竭,都被斷定無法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