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8)

1. 大小便不通

經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悶。此謂五實。夫脾胃氣滯不能轉輸。加以痰飲食積阻礙清道。大小便秘澀不快。二陳湯加升、柴、二術。數服。能令大便潤而小便長。濕熱痰火結滯。脈洪盛。大小便秘赤。肢節煩疼。涼膈散、小承氣湯選用。陰囊腫脹。二便不通。

三白散。大小便俱不通。小腹膨脹。乃膀胱溺滿。支撐迴腸。故並大便不得出。用二陳倍茯苓加澤瀉、木通先利小便。迴腸得通。而大便隨出矣。風閉。用燒皂肉灰為末。粥清調下。或燒湯蒸下部良。冷閉。用連根蔥一二莖。帶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二匙。同研爛作餅。

烘熱掩臍中。以帛扎定。良久於餅上灸之。熱閉。用田螺搗爛。加麝香一分。冰片半分。入臍中。以帛束之。如人行十里即通。石頑曰。肥人素多痰飲濕熱結聚。因病每致大小便不通。腹滿不食。氣逆喘急。勢盛不得不下。有屢下不得通利者。有再三下而始通者。有下之利不止者。

大抵濕熱素盛之人。大便不行。日數雖多。結糞甚少。所下不過溏糞垢膩。甚至驟下不可遏者。多有熱去寒起。正氣隨脫。即變呃逆之證。以此本屬濕熱。溫補仍助本病。苦寒徒乏胃氣。每至不可救藥。若始先知其濕熱痰積。用導痰湯多加薑汁、竹瀝。下滾痰丸。甚則下控涎丹。

方為合法。若遲則濕熱上湧勢劇。胃中津液盡變濁穢。雖有合劑。不能取效也。凡大便不通而腹中雷鳴者。下之必無結糞。蓋肥人下後。多有脫泄不止之虞。瘦人汗後。每多幹熱不止之患。不可不知。

丹溪治一老人。因內傷挾外感。自誤發汗。脈浮數。年高誤汗。必有虛證。乃與參、朮、歸、耆、甘草、陳皮等。自言從病不曾更衣。今虛迸痛不堪。欲用利藥。朱謂非實秘。氣因誤汗而虛。不得充腹。無力可努。仍用前藥。間與肉汁及鎖陽粥。濃煎蔥椒湯浸下體。下軟塊五六枚。

脈大未斂。血氣未復。又與前藥。二日。小便不通。小腹滿悶煩苦。仰臥則點滴而出。朱曰。補藥未至。倍參、術。服二日。小便通。半月而愈。

又治一婦人脾疼。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脘。氣聚上焦。二陳加木通。初服探吐。再服而愈。

汪石山治一婦。因憂懼勞倦。小腹脹滿。大小便秘結不通。醫以硝、黃三下之。隨用隨秘。反增胸腹胃脘脹痛。自汗食少。汪診之。脈皆濡細而數。曰。此勞倦憂懼傷脾也。蓋脾失健運之職。故氣滯不行。前藥但利血而不能利氣。遂用人參二錢。歸身錢半。陳皮、枳殼、黃芩各七分。煎服而愈。

喻嘉言治一人。大小便俱不通。因新秋病瘧。三五發後。用藥截住。遂覺胸腹間脹滿日增。不旬日外。腹大胸高。上氣喘急。二便全無。食飲不入。能坐不能臥。能俯不能仰。屢服下藥不應。商用大黃二兩作一劑。喻曰。此名何病。而敢放膽殺人耶。醫曰。傷寒腸結。下而不通。

白話文:

大小便不通

經書說,如果脈象強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並且大小便都不通暢,感到頭暈悶,這叫做「五實」。這是因為脾胃的氣機停滯,不能正常運轉輸送,再加上痰飲食物積聚阻礙了清道,導致大小便秘結不暢。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升麻、柴胡、蒼朮、白朮,服用幾次後,就能讓大便順暢,小便增多。

如果是濕熱痰火積結,脈象洪大有力,大小便秘結發紅,肢體關節疼痛,可以選擇使用涼膈散或小承氣湯。如果陰囊腫脹,大小便都不通,可以用三白散。

如果大小便完全不通,小腹脹滿,這是因為膀胱充滿尿液,壓迫到迴腸,所以大便也排不出來。這時可以用二陳湯,加倍茯苓,再加入澤瀉、木通,先利小便。迴腸暢通後,大便自然就能排出。

如果是風邪閉塞導致的,可以用燒過的皂角肉灰末,用米粥清湯調服,或者用熱水蒸下部來治療。

如果是寒邪閉塞導致的,可以用連根的蔥一兩根,帶土的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兩匙,一起搗爛成餅狀,烘熱後敷在肚臍上,用布固定,過一會兒在餅上艾灸,效果很好。

如果是熱邪閉塞導致的,可以用田螺搗爛,加入麝香少許、冰片少許,放入肚臍中,用布包好,如果走十里路,就能通便。

石頑說,肥胖的人平時就容易有痰飲濕熱積聚,生病時常常會導致大小便不通,腹脹不食,氣逆喘息。病情嚴重時不得不使用瀉藥。有的人多次用瀉藥都無法通便,有的人要用兩三次才能通便,也有的人用了瀉藥後腹瀉不止。

一般來說,濕熱體質的人,大便不通,雖然每天排便次數多,但結糞很少,拉出來的只是稀便和油膩污垢,甚至有時會突然腹瀉不止。這種情況往往是熱邪退去,寒邪又來,正氣也隨之耗損,就會變成呃逆的症狀。因為病本是濕熱,溫補會加重病情,苦寒的藥又會損害胃氣,常常會導致無法救治。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濕熱痰積,就應該用導痰湯,多加薑汁、竹瀝,然後服用滾痰丸,嚴重時可以服用控涎丹,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耽誤了,濕熱就會向上湧,病情會更加嚴重,胃中的津液會變成濁穢,就算有好的藥也難以奏效。

凡是大便不通但腹中雷鳴的人,用了瀉藥也拉不出結糞。肥胖的人用瀉藥後,容易腹瀉不止,消瘦的人發汗後,容易出現乾熱不止的情況,一定要注意。

丹溪曾經治療一位老人,因為內傷又加上外感,自己亂用發汗藥,導致脈象浮數。老年人亂發汗,必定會出現虛證。於是就給他用人參、白朮、當歸、黃耆、甘草、陳皮等藥。老人說,生病以來,一直沒有排便,現在虛弱疼痛難忍,想用瀉藥。丹溪說這不是實秘,是因為誤用發汗藥導致氣虛,沒有力氣排便。於是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並間斷地給他喝肉汁和鎖陽粥,用濃煎的蔥椒湯熏洗下身,才排出五六塊軟便。

老人脈象雖然恢復,但血氣還沒有完全恢復,於是又用之前的藥方。兩天後,小便不通,小腹脹悶煩躁,仰臥時只能滴滴答答排出一點點。丹溪說,補藥還沒有發揮作用,加倍人參和白朮,服用兩天後,小便就通暢了,半個月後就痊癒了。

又治療一位婦人,脾臟疼痛,後來大小便都不通。這是因為痰阻隔在中焦,氣聚在上焦。用二陳湯加木通,第一次服藥後吐出痰涎,第二次服藥後就痊癒了。

汪石山曾經治療一位婦人,因為憂愁勞累,小腹脹滿,大小便秘結不通。醫生用硝石、大黃瀉了三次,但仍然不通,反而加重了胸腹胃脘的脹痛,還出汗、食欲不振。汪石山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細弱而數,說這是因為勞累憂愁傷了脾,導致脾失去了健運的功能,氣機停滯不暢。之前的瀉藥只能利血而不能利氣,於是就用人參二錢、當歸一錢半、陳皮、枳殼、黃芩各七分,煎服後就痊癒了。

喻嘉言曾經治療一個人,大小便都不通。因為秋天得了瘧疾,發作了幾次後,用藥截住了。之後就感覺胸腹脹滿一天比一天嚴重,不到十天,肚子就脹大,胸部高聳,上氣喘急,大小便全無,飲食也吃不進去,只能坐不能臥,只能俯不能仰。多次服用瀉藥都沒有效果。有醫生想用大黃二兩做一劑來瀉下。喻嘉言說,這是什麼病,竟然敢用這麼猛的藥來殺人?醫生說,這是傷寒腸結,用瀉藥都不能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