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七 (10)
卷七 (10)
1. 痢
有酒蒸大黃,有蠟丸巴豆,分析甚明。況滯下多因寒滯鬱熱而成。世俗恆用薑茶煎,赤倍芽茶,白倍生薑,往往獲效,豈可偏執為熱哉?積有新舊之分:舊積者,氣血食痰所化也;新積者,舊積已去,未幾而復生也。然舊積宜下,新積禁下,其故何也?蓋腸胃之熟腐水穀、轉輸糟粕者,皆營衛灑陳於六腑之功。
今腸胃有邪,則營衛運行之度為之阻滯,不能施化,故衛氣鬱而不舒,營血澀而不行。於是飲食結痰停於胃,糟粕留於腸,與氣鬱血澀之積相挾而成滯下矣,必當下之以通其壅塞。既下之後,升降仍不行,清濁仍不分,則衛氣復郁,營血復澀,又成新積,烏可復下乎?但理衛氣,和營血,以調順陰陽,則升降合節,積亦不滯而自化矣。然舊積亦有不可下者,或先因脾胃之虛,不能轉輸其食積,必當調補脾胃,兼行氣之藥,俾虛回而痢自止。世俗治痢,只守清熱破氣攻積涼血利水等法,雖朝夕更醫,出入增減,不過如此。已瀕於危,猶曰血色依然,腹痛未減,誰敢溫補!死無後悔,傷哉!
痢初起時,便見膿血者,宜調氣和血,氣分藥必不可少。若但見白膿,宜調氣消積,不可用血藥,引邪入於血分,必變膿血也。白痢初起,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及去而所下無多,才起而腹中復急,皆濕熱凝滯所致,胃苓湯加木香、砂仁。血痢初起,腹痛迸迫,或脈數大,身有微熱者,先與小建中湯和之,中有肉桂,伐肝和營最捷。膿血稠黏,勢甚不可遏者:黃芩、芍藥、延胡索、木香、砂仁。腹痛,少加肉桂以和之。血積稠厚,可用黃連。若略見少血,或稀淡者,不可便用苦寒,戕犯胃氣,為害不淺也。
凡血色紫黯,屢服涼藥,而所下愈多,作冷痢治。故血色如豬肝、如紫草、如莧菜汁者,非炮姜不治。理中湯去參,加肉桂、木香、肉果、烏梅。純下血而色鮮濃厚者,此心脾伏熱也,大黃黃連瀉心湯。有食積,枳朮丸加厚朴、黃連、木香、延胡索。赤痢初起,宜加延胡,最散血積。小兒八歲已內者,作食積治。風入腸胃,純下清血,或濕毒下血,胃風湯加枳殼、荊、防。風入腸胃,下痢青綠雜色,神術湯。下痢腹痛異常,脈沉而緊,無熱證者,先以薑、桂之類溫之,後理積滯。
裡急而至圊反不能即出者,氣滯也,疏通為主。重則小承氣,輕則黃芩芍藥湯。裡急而頻見汙衣者,氣脫也,補中益氣去當歸加木香。濕熱下痢後重,升陽除濕湯。虛滑而後重者,圊後不減,以得解愈虛故也,養臟湯。白痢初起,但腹痛後重,不能食,小便卻清痢者,為虛寒,二陳湯加炮薑、焦朮、厚朴、木香、砂仁。能滌除痰積,宜加用之。後重本因邪壓大腸墜下,是以用大黃、檳榔輩,此實也。若久痢後重不除,此脾氣下陷之故,宜升、柴以升提之,檳榔、枳殼皆當禁用。若肺氣鬱在大腸,腹痛後墜,理氣藥中須加桔梗以開之。亦有積已去而過食厚味生冷復重者,建脾兼消導為主。痢如膠凍,或如鼻涕。
白話文:
有些情況會使用酒蒸過的大黃,有些則用蠟丸巴豆,這些都分析得很清楚。而且,腹瀉多是因為寒氣阻滯、鬱積化熱所造成。一般人習慣用薑茶煎煮,如果拉出來的是紅色便,就加倍芽茶;如果拉出來的是白色便,就加倍生薑,這樣常常有效。難道可以偏執地認為所有腹瀉都是因為熱引起的嗎?腹瀉積聚有新舊之分。舊積是因為氣血、食物和痰液積聚所化生的;新積則是舊積剛去除沒多久又產生的。舊積應該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而新積則禁止瀉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腸胃消化食物、運送糟粕的功能,都仰賴營衛之氣在六腑中的作用。現在腸胃有了邪氣,營衛之氣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衛氣會鬱結而不暢通,營血會澀滯而不流動。於是飲食和痰液積聚在胃中,糟粕滯留在腸中,和鬱積的氣血互相影響,就形成了腹瀉。這時一定要用瀉下的方法來疏通阻塞。如果瀉下之後,升降的功能仍然無法正常運作,清濁之氣仍然無法分開,那麼衛氣會再次鬱結,營血會再次澀滯,又會形成新的積聚,哪能再用瀉下呢?只要調理衛氣,調和營血,使陰陽平衡,升降功能自然就會恢復正常,積聚也會自然消散。然而舊積也有不能用瀉下的情況,例如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送積聚的食物,這時必須要調補脾胃,同時搭配理氣的藥物,使虛弱恢復,腹瀉自然就會停止。一般人治療腹瀉,只會用清熱、破氣、攻積、涼血、利水等方法,即使換過很多醫生,藥方也只是增增減減,都跳不出這些框框,病情已經到了危險的程度,還說血色依舊,腹痛沒有減輕,誰敢用溫補的方法?等到死了就後悔莫及了,實在可悲啊!腹瀉剛開始就出現膿血的,應該要調理氣血,理氣的藥物絕對不可缺少。如果只看到白色膿液,應該要調理氣機、消除積滯,不能用活血的藥物,否則會把邪氣引入血分,必定會轉變成膿血。剛開始腹瀉是白色的,有裡急後重,頻頻想上廁所,去了卻拉不多,才剛起身肚子又開始急迫,這些都是濕熱凝滯所造成的。可以用胃苓湯加上木香、砂仁來治療。腹瀉剛開始是血色的,肚子痛得很急迫,或是脈象快而大,身體有點發熱的,可以先用小建中湯來調和,裡面有肉桂,最能快速調和肝氣和營血。如果膿血濃稠,勢頭很猛,無法控制,可以用黃芩、芍藥、延胡索、木香、砂仁。如果腹痛,可以稍微加一點肉桂來調和。如果血積很濃稠,可以用黃連。如果只是稍微看到一點血,或是血色稀淡,就不能馬上用苦寒的藥物,否則會傷害胃氣,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血色是紫黑色的,而且吃了涼藥,腹瀉反而越來越嚴重,這就是屬於冷痢,要用治療冷痢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血色像豬肝、紫草或莧菜汁一樣,就非用炮薑不可。可以用理中湯去掉人參,加上肉桂、木香、肉果、烏梅。如果純粹拉血,而且血色鮮紅濃厚的,這是因為心脾有伏熱,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如果有食積,可以用枳朮丸加上厚朴、黃連、木香、延胡索。如果腹瀉剛開始是紅色的,應該要加延胡索,最能散開血積。如果是八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當作食積來治療。如果是風邪進入腸胃,純粹拉清血,或是濕毒導致拉血,可以用胃風湯加上枳殼、荊芥、防風。如果是風邪進入腸胃,拉出來的便便顏色是青綠雜色的,可以用神術湯來治療。如果拉肚子,肚子痛得異常,脈象沉而緊,沒有發熱的症狀,應該先用生薑、肉桂之類的藥物來溫熱身體,再處理積滯。如果裡急後重,但想上廁所卻拉不出來,這是因為氣滯,要以疏通為主,嚴重的話可以用小承氣湯,輕微的話可以用黃芩芍藥湯。如果裡急後重,而且常常弄髒衣服,這是因為氣脫,要用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加上木香。如果濕熱導致腹瀉後重,可以用升陽除濕湯。如果虛滑,而且腹瀉後重,上完廁所後沒有減輕,反而更虛弱,這是因為虛損,要用養臟湯。剛開始腹瀉是白色的,只有腹痛後重,吃不下東西,小便卻很清澈,這是因為虛寒,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炮薑、焦朮、厚朴、木香、砂仁,可以清除痰積。如果使用瀉下藥(如大黃、檳榔等),本來是因為邪氣壓迫導致大腸下墜,這是屬於實證。如果腹瀉後重久久無法去除,這是因為脾氣下陷的緣故,應該用升麻、柴胡來提升脾氣,檳榔、枳殼都要禁用。如果肺氣鬱結在大腸,導致腹痛下墜感,在理氣的藥物中,必須加上桔梗來疏通肺氣。也有可能是積滯已經清除了,但又因為吃了太多油膩、生冷的食物而復發,這時應該以健脾、消食導滯為主。如果拉出來的便便像膠凍或是鼻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