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泄瀉

猶如湯熱。煩渴小便不利。五苓散。瀉水多者亦必用之。若去桂。即不效。寒瀉。腹脹泄注。食即嘔吐。理中湯加肉桂、訶子、升麻。食久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脈沉遲。身冷不渴。溲清。或綿綿腹痛。附子理中湯加肉果。夏暑暴瀉如水。周身疼痛汗出。脈弱少氣。甚者加吐。

此名緊病。漿水散。盛暑逼於外。陰冷伏於其中。非連理湯不可。氣虛而瀉。四君子加升、柴、肉果、訶子。傷食泄瀉。必噯氣如敗卵臭。保和丸。虛者。治中湯加減。積滯泄瀉。腹必絞痛方泄者是也。平胃散加磨積藥。傷酒瀉。葛花解酲湯。痰瀉。則頭暈噁心。胸腹迷悶。

或時瀉甚。或時不瀉。二陳湯加海石、香附、星、香、芩、連。薑汁調。神麯糊丸服。有人患早起泄瀉。或時有血。午後仍便結糞。能食善飲。此是酒積作瀉。二陳加炮薑、酒炒川連、紅曲。陳酒麴糊丸。烏梅湯下。有血。去半夏加麝少許。晨夕各一服。日間無事。將晡腹膨。

一夜腸鳴不得寬泰。次早洞泄。此名頓瀉。是脾虛濕盛也。胃苓湯加木香、砂仁。虛者。理苓湯加木香。氣泄。腸鳴失氣。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稍安。須臾又急。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滯。氣不流轉。水穀不分所致。木香調氣散。水漬入胃。名為溢飲滑泄。

渴能飲水。水下復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湯。五苓散。並灸大椎三五壯立已。乃督脈之病也。泄而口渴引飲。小便短澀。此為津液內亡。錢氏白朮散。腎水不足之人患泄。或過服分利之劑而渴者。加減八味丸。失治。必致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成矣。凡大便泄。服理中湯。

小便不利。大便反泄。不知氣化之故。本肺不傳化。以純熱之藥治之。是以轉泄。少服則不止。多服則愈。熱所以不分。五苓散加人參、炙甘草。名春澤湯。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瀉而腹熱。脈滑堅者。屬實。當與消導。不應。是食積發熱也。

加香連。更不應。加大黃微下之。瀉而經年不止者。屬寒積。備急丸神效。泄瀉噁心欲吐。或水土不伏。或感山嵐瘴氣而瀉。藿香正氣散。脾胃虛弱。內挾風冷。泄瀉注下。水穀不化。臍下㽲痛。腹中雷鳴。乃積寒久利。腸滑不禁。木香散。若藥與食入口即瀉下者。名直腸瀉。

難治。本方加人參、白朮。用伏龍肝湯煎服。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成泄瀉者。逍遙散去歸加升麻、木香。或越鞠、枳朮相和服。不應。用補中益氣加木香。久瀉穀道不合。或脫肛。乃元氣下陷。大腸不行收令而然。補中益氣加訶子、肉果、五味。烏梅肉為丸。

或四君子加防風、升麻。老人消運不及。而膨脹作瀉。九味資生丸加木香。善飲者。加澤瀉、肉桂。凡瀉多因於濕。分利小水為上。若老人氣虛下陷。又宜風藥以勝之。如補中益氣加羌、防之類。或升陽除濕湯升舉脾胃。所謂下者舉之。濕寒之勝。以風平之是也。大瀉氣脫而不知人。

白話文:

拉肚子就像水燒開一樣熱,感到煩躁口渴,小便不順暢,這時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拉肚子拉很多水,也一定要用五苓散。如果把五苓散裡的桂枝拿掉,就沒效果了。

如果是寒性拉肚子,會肚子脹氣,拉出來的東西像水一樣,吃東西就想吐,可以用理中湯,並加入肉桂、訶子、升麻。如果吃了很久東西才感覺肚子不舒服,大便顏色發白,肚子咕嚕咕嚕叫而且很痛,脈象沉而慢,身體發冷,不口渴,小便清澈,或是肚子隱隱作痛,可以用附子理中湯,並加入肉果。

夏天因為暑熱引起的急性拉肚子,像水一樣,全身疼痛、出汗、脈象虛弱、呼吸短促,嚴重的還會嘔吐,這情況很緊急,可以用漿水散來治療。這是因為暑熱侵襲體表,體內卻有寒氣潛伏,必須用連理湯才能解決。

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拉肚子,可以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升麻、柴胡、肉果、訶子。如果是吃壞肚子引起的拉肚子,一定會打嗝,而且嗝出來的氣味像壞掉的雞蛋一樣臭,可以用保和丸來治療。如果是體虛引起的,可以用治中湯加減藥材。如果是腸胃積滯引起的拉肚子,肚子一定會絞痛,拉完才會舒服,可以用平胃散,並加入消積的藥材。如果是喝酒引起的拉肚子,可以用葛花解酲湯。如果是因為痰濕引起的拉肚子,會頭暈噁心,胸腹悶悶的。

有時候拉得很嚴重,有時候又不拉,可以用二陳湯,並加入海石、香附、星、香、黃芩、黃連,再用薑汁調和,做成藥丸服用。

有人早上起來就拉肚子,有時候還會帶血,下午卻反而便秘,但卻能吃能喝,這通常是喝酒造成的積滯引起的拉肚子,可以用二陳湯,並加入炮薑、酒炒黃連、紅麴,再用陳年酒麴做成藥丸,用烏梅湯送服。如果有血,就把半夏拿掉,加入一點麝香,早晚各吃一次,白天就沒事。

如果傍晚開始肚子脹,整晚肚子咕嚕咕嚕叫,沒辦法好好休息,隔天早上就拉個不停,這叫做「頓瀉」,是因為脾虛濕氣太重,可以用胃苓湯,並加入木香、砂仁。如果是體虛的,可以用理苓湯,並加入木香。

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拉肚子,會肚子咕嚕咕嚕叫,放屁,胸悶,肚子急痛,拉完會比較舒服,但很快又會感到肚子不舒服。有些人則是肚子急痛、氣堵住而排不出來,這是因為中脘部位停滯,氣機不順暢,水穀不分造成的,可以用木香調氣散來治療。

如果喝了水,水進入胃就直接拉出來,這叫做「溢飲滑泄」,雖然口渴想喝水,但喝下去又拉出來,拉完又更口渴,可以用茯苓甘草湯或是五苓散,並用艾灸灸大椎穴三五壯,立刻就好,這是督脈的毛病。

如果拉肚子又口渴,想喝水,小便量少顏色深,這是因為體內津液虧損,可以用錢氏白朮散來治療。如果腎水不足的人拉肚子,或是吃太多利水藥物而口渴,可以用加減八味丸。如果沒好好治療,一定會導致小便不順,水腫脹滿等症狀。

一般來說,大便拉肚子,用理中湯來治療。如果是小便不順,反而大便拉肚子,這是因為不了解氣化功能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肺氣無法正常傳導,卻用純熱藥物來治療,所以才會導致拉肚子。如果藥用少了,拉肚子不會好;如果藥用多了,反而會好。熱氣無法順暢運轉,可以用五苓散,並加入人參、炙甘草,這叫做春澤湯。

古書說,膀胱是負責儲存津液的器官,氣化功能正常,津液就能排出。如果拉肚子而且肚子發熱,脈象滑而有力,這是實證,應該用消食導滯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沒效果,那就是食積發熱,可以加入黃連。如果還是沒效,就用大黃稍微瀉一下。

如果是拉肚子很多年都沒好,那是因為體內有寒積,可以用備急丸,效果很好。如果是拉肚子、噁心想吐,或是水土不服,或是因為感染山嵐瘴氣而拉肚子,可以用藿香正氣散。

如果是脾胃虛弱,體內又受風寒侵襲,導致拉肚子,拉出來的東西像水一樣,吃下去的食物都沒消化,肚臍下方會隱隱作痛,肚子裡會咕嚕咕嚕叫,這是因為寒氣積聚很久導致的拉肚子,可以用木香散來治療。

如果藥物和食物一入口就直接拉出來,這叫做「直腸瀉」,很難治療,可以在本方加入人參、白朮,用伏龍肝湯煎藥送服。如果是因為憂愁思慮太過,導致脾氣鬱結,不能上升,反而下陷到下焦而拉肚子,可以用逍遙散,並把當歸拿掉,加入升麻、木香,或是用越鞠丸、枳朮丸一起服用。如果沒效果,就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木香。

如果是拉肚子很久,肛門一直無法閉合,或是脫肛,這是因為元氣下陷,大腸失去收縮能力造成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訶子、肉果、五味子,再用烏梅肉做成藥丸。或者用四君子湯,並加入防風、升麻。

如果是老年人消化功能不好,導致肚子脹氣拉肚子,可以用九味資生丸,並加入木香。如果是很喜歡喝酒的人,可以加入澤瀉、肉桂。

一般來說,拉肚子大多是因為濕氣造成的,利小便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老年人氣虛下陷,可以用一些能祛風的藥物來治療,像是補中益氣湯,加入羌活、防風之類。或者用升陽除濕湯來提升脾胃的功能,就像古人說的「下陷者就要向上提舉」,用風藥來平息濕寒的侵襲。

如果是拉肚子拉到虛脫,連人都認不得,那就是情況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