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六 (20)
卷十六 (20)
1.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炙。六錢。生。四錢。)
為散。清水調服二三錢。發散溫病熱病。加蔥白五七莖。香豉四合。水煎溫服。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禁用。此方加蔥、豉煎服。則兼散表邪。加吳茱萸則治白痢。加紅曲則治血痢。加炮姜則兼消飲食。加神砂則兼退心火。加青黛則散肝火。加薄荷則清肺熱。加石膏則除胃熱。其入通聖雙解、解毒等方。隨證配合。未遑枚舉。
白話文:
治暑月小便不利
藥方:
- 滑石(水飛研磨,六兩)
- 甘草(炙烤,六錢;生用,四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用清水調和,每次服用二三錢。
功效:
- 發散溫病熱病。
加味用法:
- 若兼有表邪,可加蔥白五七莖,香豉四合,水煎溫服。
- 老人、虛弱體質者,以及病後傷津者,小便不利禁用。
- 加吳茱萸,則可治白痢。
- 加紅曲,則可治血痢。
- 加炮姜,則可消食積。
- 加神砂,則可退心火。
- 加青黛,則可散肝火。
- 加薄荷,則可清肺熱。
- 加石膏,則可除胃熱。
其他:
此方亦可加入通聖雙解、解毒等方中,隨症狀配合使用,不一一列舉。
辰砂六一散,治暑月驚悸多汗。小便澀痛。
益元散一料。加辰砂一錢。(飛。)
蒲灰散(金匱),治皮水小便不利而渴。
益元散去甘草。用滑石三分。加蒲灰七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金匱),治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脹痛有瘀血。
益元散去甘草。加亂髮、(燒)白魚(炙。)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辰砂六一散,用於夏季心悸盜汗、小便澀痛。
益元散,取一料,加入辰砂一錢,研磨成粉末。
蒲灰散,記載於《金匱》,用於治療皮水、小便不利且口渴。
將益元散去除甘草,加入滑石三分,蒲灰七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茶匙,每日三次。
滑石白魚散,記載於《金匱》,用於治療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脹痛且有瘀血。
將益元散去除甘草,加入燒成灰的頭髮和白魚肉,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茶匙,每日三次。
2. 白虎湯(玉函)
治熱病壯熱煩渴。及中暍煩熱而渴。
石膏(八錢。生用。碎。),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炙),粳米(半合。)
水煎溫分三服。一日盡飲之。
人參白虎湯(玉函。即白虎加人參湯。),治熱病舌乾。大渴發熱背寒。
白虎湯加人參。
桂枝白虎湯,治溫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溫瘧先熱後寒。
白話文:
治療發熱、身體強壯、口渴的熱病,以及因中暑導致煩熱口渴的症狀。用生石膏八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炙)、粳米半合,水煎溫服,分三次服用,一天喝完。
另外,人參白虎湯可以治療熱病舌乾、口渴發熱、背部發涼的症狀。白虎湯加人參,桂枝白虎湯則可以用來治療溫病感冒、外邪入侵導致口渴,以及先熱後寒的溫瘧。
白虎湯加桂枝。
蒼朮白虎湯,治濕溫身熱足冷。
白虎湯加蒼朮。
竹葉石膏湯(玉函),治大病後煩熱作渴。
白虎湯去知母。加竹葉、人參、半夏、麥門冬。
既濟湯,治上熱下寒。
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子三五分。
清熱解毒湯,治時疫大熱。
白話文:
白虎汤加桂枝,用来治疗湿温病,患者出现发热、四肢冰冷的症状。
白虎汤加苍术,用来治疗湿温病,患者出现发热、四肢冰冷的症状。
竹叶石膏汤,用来治疗大病后出现烦躁、口渴的症状。
白虎汤去知母,加上竹叶、人参、半夏、麦门冬,用来治疗大病后出现烦躁、口渴的症状。
既济汤,用来治疗上热下寒的症状。
竹叶石膏汤加上熟附子,用来治疗上热下寒的症状。
清热解毒汤,用来治疗时疫大热。
白虎湯去粳米。加人參、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黃芩、黃連、生地黃、生薑
栝蔞葛根湯,治風溫無大熱而渴。
白虎湯去知母、粳米。加人參、栝蔞根、葛根、防風。按此湯治風溫無大熱而渴。夫既無大熱。則不當渴矣。既渴必非無大熱也。緣風溫之熱邪內蘊。故借白虎加人參湯。裁去知母、粳米。加栝蔞根以清熱解渴。葛根以布胃行津。防風以開表散邪。人參、甘草佐石膏、栝蔞以化熱。性雖甘溫。當無助長伏邪之虞。
白話文:
白虎湯去掉粳米,加入人參、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黃芩、黃連、生地黃、生薑。
栝蔞葛根湯用來治療風溫病,沒有明顯發熱但口渴的症狀。
白虎湯去掉知母和粳米,加入人參、栝蔞根、葛根、防風。這個方子也是治療風溫病,沒有明顯發熱但口渴的症狀。但是,如果沒有明顯發熱就不應該口渴,既然口渴就一定有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風溫病的熱邪在體內積聚,所以需要用白虎湯加上人參湯來治療。方子去掉知母和粳米,加入栝蔞根來清熱解渴,葛根來開胃生津,防風來疏散表邪,人參和甘草輔助石膏和栝蔞化解熱邪。雖然人參和甘草性甘溫,但不會助長體內伏邪。
大青湯,治斑子熱毒。
白虎湯去粳米。加大青、黑參、木通、生地黃、荊芥、竹藥。
玉露散,治小兒傷熱。吐瀉色黃。
白虎湯去知母、粳米。加寒水石。(如無真者。滑石代之。)為散。每服半錢匕至一錢匕。沸湯調。日三服。薛立齋云。若飲食如常。作瀉飲冷。宜用此藥。若食少體倦。喜飲熱湯。此脾氣虛陷。宜六君子湯加升、柴。此方切禁。
白話文:
大青湯,用來治療長斑點、發熱的毒症。
白虎湯去除粳米,加入大青、黑參、木通、生地黃、荊芥、竹藥。
玉露散,用來治療小兒傷熱、嘔吐腹瀉,排泄物顏色發黃的症狀。
白虎湯去除知母、粳米,加入寒水石(如果沒有真寒水石,可以用滑石代替)。將藥方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半錢匕到一錢匕,用沸水調服,一天服用三次。薛立齋說,如果孩子飲食如常,卻出現腹瀉、喜歡喝冷飲的症狀,適合用這個藥方。如果孩子食慾不佳、身體疲倦、喜歡喝熱湯,這是脾氣虛弱導致的,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柴胡,這個藥方不能用。
蘭香飲子,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白虎湯去粳米。加人參、生甘草、蘭香、(俗名香草。)防風、升麻、桔梗、連翹、半夏、白豆蔻。按消中為脾胃積熱。故東垣本人參白虎而立蘭香飲子。內經所謂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但方中防風、半夏、豆蔻、升麻。未免過於辛燥。曷不去此加入麥冬、五味以滋化源。佐白虎以化胃熱。
蘭香以除陳氣。與歸脾湯中用木香之意不殊。或於竹葉石膏湯中。加知母、蘭香尤妥。
白話文:
蘭香飲子能治消化不良卻能吃飯但瘦弱、口渴便秘的症狀。它是以白虎湯為基礎,去掉粳米,加入人參、生甘草、蘭香、防風、升麻、桔梗、連翹、半夏、白豆蔻等藥材。因為消中指的是脾胃積熱,所以東垣以人參白虎湯為基礎,創立了蘭香飲子。根據《內經》記載,用蘭香來治療,能去除陳舊的氣體。不過,方子中防風、半夏、豆蔻、升麻等藥材略顯辛燥,可以考慮去掉這些藥材,加入麥冬、五味子來滋養脾胃,佐以白虎湯來化解胃熱。
蘭香可以去除陳舊的氣體,與歸脾湯中使用木香的功效類似。或者在竹葉石膏湯中加入知母、蘭香,效果更佳。
生津甘露飲,治上焦熱渴。
蘭香飲子去防風、半夏。加當歸、麥冬、山梔、黃連、黃柏、藿香、木香。
白話文:
生津甘露飲,用來治療上焦熱渴。蘭香飲子則去掉防風、半夏,再加入當歸、麥冬、山梔、黃連、黃柏、藿香、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