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肺痿(肺脹)

金匱云。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兩手寸口。原為手太陰肺脈。此云寸口脈數。云滑數。云數虛。云數實。皆左右三部統言也。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頃之遍地者為肺痿。言咳者口中不幹燥也。若咳而口中辟辟燥。則是肺已結癰。火熱之毒出見於口。咳聲上下觸動其癰。胸中即隱隱而痛。其脈必見滑數有力。

邪氣方盛之徵也。數虛數實之脈。以之分別肺痿肺癰。是則肺痿當補。肺癰當瀉。隱然言表。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肺熱則膀胱之氣亦熱。小便必赤澀而不能多。若但吐涎沫而不咳。復不渴。反遺尿而小便數者。明非熱在上焦之肺痿。亦非重亡津液之所致。必繫上焦虛冷。不能制下。以故小便無所收攝耳。此為肺中冷。陰氣上逆侮其陽氣故必眩。陰寒之氣凝滯津液故多涎唾。宜與甘草乾薑湯之甘辛以溫其脾肺也。

若始先不渴。服溫藥即轉渴者。明是消渴飲一溲二之證。消渴又與癰疽同類。更當消息之矣。

喻嘉言曰。肺痿其積漸。已非一日。其熱不止一端。總由胃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於是肺火日熾。肺熱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聲以漸不揚。胸中脂膜日乾。咳痰艱於上出。行動數武。氣即喘鳴。衝擊連聲。痰始一應。金匱治法非不彰明。但混在肺癰一門。

況難解其精意。大要緩而圖之。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以復肺之清肅。如半身痿廢。及手足痿軟。治之得法。亦能復起。雖云肺病。近在胸中。呼吸所關。可不置力乎。然肺癰屬在有形之血。血結宜驟攻。肺痿屬在無形之氣。

氣傷宜徐理。兼潤肺燥。然肺雖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熱之藥。此辨證用藥之大法也。

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炙甘草湯主之。此外臺法也。肺痿虛寒。羸瘦緩弱戰掉。噓吸胸滿。千金生薑溫中湯。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千金生薑甘草湯。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嘶者。古法用人參養肺湯。今改用紫菀散加丹皮、薑、棗。心火克肺。傳為肺痿。

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喉不利者。古法用人參平肺湯。今改用紫菀散加葳蕤、橘紅、薑、棗。肺痿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煩渴者。古法用知母茯苓湯。今改用紫菀散加知母、銀州柴胡、薑、棗。蓋咳嗽聲嘶。咽喉不利。皆是火鬱痰滯。必用生薑之辛以散之。

然須蜜制。藉甘以潤之。此標本兼該之義也。劉默生言。痿本虛燥。總不離壯水清金。滋補氣血津液。消痰止嗽。宜天冬、麥冬、生地、熟地、知母、人參、葳蕤。紫菀為主。痞結。去天冬、生地。加橘紅、蘇子。泄瀉。去天冬、生地、知母。加山藥茯苓。並用固本丸。不時噙化。

肺痿咳嗽。痰中有紅絲。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者。劫勞散。虛勞肺痿失音。咳唾腥血稀痰。或面上生瘡。人參蛤蚧散。丹方治肺痿。每日用人參細末一錢。入豬肺管內。砂鍋中煮爛。加蔥酒服效。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張口短氣者危。咳而口中自有津液。

舌白苔滑。此為肺寒。甘草乾薑湯。肺痿屬熱。如咳久肺𦍺。喉啞聲嘶咯血。此屬陰虛。多不可治。肺痿六脈沉澀而急。或細數無神。脈口皮膚枯乾。而氣高息粗者死。

金匱云。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肺脹而發其汗者。即內經開鬼門之法。一汗而令風邪外泄於肌表。水無風戰。白順趨而從下出也。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接二方分治肺脹。皆以其脈浮。當從汗解之例。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小青龍方中有半夏無石膏。觀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半夏、石膏二味協力建功。石膏清熱。藉辛溫亦能豁痰。半夏豁痰。藉辛涼亦能清熱也。觀麥門冬湯方中。下氣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藥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熱藥中。仲景加減成方。無非生心化裁。後學所當神往矣。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氣之候。而至面目浮腫。喘息動肩。是肺氣壅逼。上而不下。加以脈浮大。氣方外出。無法可令內還而下趨。故云不治也。加利則上下交爭。更何以堪。

肺脹而咳。左右不得臥。此痰挾瘀血礙氣而脹。當歸、丹皮、赤芍桃仁枳殼桔梗、半夏、甘草、竹瀝、薑汁、如外邪去後宜。半夏、海石、香附、栝蔞、甘草為末。薑汁蜜調噙之。

喻嘉言治施眉蒼。肺痿喘嗽吐清痰。肢體痿軟。不能舉動。脈來虛數。以蛤蚧二十枚。酒浸酥炙。人參、黑參各十兩。蜜丸。時噙化。不終劑而痊。

石頑治陸去非。肺痿聲颯吐痰。午後發熱自汗。左脈細數。右脈虛濡。平昔勞心耽色所致。先與生脈散保元湯。次與異功散黃耆。並加薑、棗。與都氣丸晨夕兼進。調補半月而熱除痰止。月餘方得聲清。

又治孫起柏肺脹。服耗氣藥過多。脈浮大而重按豁然。飲食不入。幸得溺清便堅。與局方七氣。每劑用人參三錢。肉桂半夏曲、炙甘草各一錢。生薑四片。四劑霍然。蓋肺脹實證居多。此脈虛大。不當以尋常論也。

又治一尼肺脹。喘鳴肩息。服下氣止嗽藥不應。漸至胸腹脹滿。脈得氣口弦細而澀。此必勞力氣上。誤飲冷水傷肺。肺氣不能收斂所致也。遂與越婢湯麻黃。加細辛、葶藶大瀉肺氣而安。

又治一酒客。嚴冬醉臥。渴飲冷茶。肺脹喘嗽。脈得氣口沉緊搏指。與小青龍去芍藥。加葶藶、半夏。一劑而痊。則知肺脹喘滿。當以葶藶為嚮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