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六 (34)
卷六 (34)
1. 怒
經云:暴怒傷陰,怒則氣逆,陰出之陽則怒,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冤善怒。
怒屬肝膽。經云:在藏為肝,在志為怒。又云:肝藏血,血有餘則怒是也。生鐵洛飲、大小柴胡、柴胡疏肝、四七、四磨、越鞠、七氣、沉香降氣等,皆治善怒致病之藥。
丹溪治怒方:香附末六兩,甘草末一兩,和勻,白湯調下二錢,日再服。
白話文:
[憤怒]
古文說,突然的大怒會傷害身體的陰氣,當人發怒時,氣息會逆亂。原本應該內藏的陰氣會因為怒氣而外泄到陽氣之中,導致血液往頭部集中,氣息則往身體下部集中,這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容易生氣。
怒氣主要與肝臟和膽有關。古文中提到,在五臟中,肝臟主管怒氣。還有一句話說,肝臟儲存血液,當血液過剩時,就會產生怒氣。像生鐵洛飲、大小柴胡湯、柴胡疏肝散、四七湯、四磨湯、越鞠丸、七氣湯、沉香降氣散等,都是用來治療因經常生氣導致疾病的藥物。
丹溪先生治療怒氣的處方是:香附粉六兩,甘草粉一兩,混合均勻後,每次用熱水沖服兩錢,一天服用兩次。
2. 悲
經云:「精氣並於肺則悲。」在藏為肺,在志為悲。悲,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於熱,善痛,故悲痛苦惱者,心神煩熱躁亂而非清淨也。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也。
金匱云:「婦人臟燥,善悲傷欲哭,有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臟燥者,火盛爍津,肺失其潤,心系了戾而然。故用甘草緩心系之急而潤肺燥,大棗行脾胃之津,小麥降肝火之逆,火降則肺不燥而悲自已也。
戴人云:「少陽相火,凌爍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故但欲痛哭為快耳。」
石頑石:「凡肺燥悲愁欲哭,宜潤肺氣,降心火為主。余嘗用生脈散、二冬膏,並加薑、棗治之,未嘗不隨手而效。若作顛疾,用金石藥則誤矣。」
白話文:
[悲]
根據古籍記載,當精氣集中在肺部時,人會感到悲傷。在內臟中,與肺相對應;在情緒上,表現爲悲傷。悲傷,正是肺部的情緒反應。金屬性質本來就乾燥,使其更乾燥的原因是火。心臟的火主管身體的熱度,容易讓人感到疼痛。因此,當人處於悲傷、痛苦和煩惱中,是因為心神被熱燥擾亂,失去了平靜。這也是為什麼悲泣時,淚水、汗等五液會一起流出,這是身體為了抑制過度的火熱,轉而增加水分來調節。
《金匱要略》記載,女性如果臟腑燥熱,容易感到悲傷,想要哭泣,彷彿是被某種力量驅使,經常打哈欠和伸懶腰,這種情況可用甘麥大棗湯治療。
臟腑燥熱,是因為火氣旺盛,消耗津液,導致肺部失去滋潤。心臟的運作受到影響,因而產生這樣的情況。甘草能緩解心臟的緊張,滋潤肺部的乾燥;大棗能促進脾胃津液的流通;小麥能降低肝臟的火氣。當火氣下降,肺部不再乾燥,悲傷自然消失。
戴人說,當少陽相火壓迫肺金,肺金受到壓抑,無法尋求解決之道,由於肺主悲,所以會有想痛哭一場的衝動。
石頑石指出,對於因肺燥導致的悲傷、愁悶,想哭泣的情況,應以滋潤肺氣,降心火為主要治療方向。我曾使用生脈散和二冬膏,加上薑和棗來治療,每次都能立即見效。若將此視為精神疾病,使用金石藥物治療,則會造成誤診。
3. 驚
經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病發驚駭。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驚則心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虛無氣,洒洒然如驚。驚者平之。
夫驚雖主於心,而肝膽脾胃皆有之。驚是火熱爍動其心,心動而神亂也。若因內氣先虛,故觸事易驚。或卒然聞響大聲,目擊異物,遇險臨危,皆使人有惕惕之狀也。驚則氣亂,鬱而生火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或自汗,或眠多異夢,隨即驚覺;並宜溫膽湯加熟棗仁。
如遠志丸,妙香散,平補正心丹,龍齒清魂散皆可選用。臥多驚魘,口中有聲;溫膽湯下遠志丸。臥多驚魘遺溲者;補膽防風湯加羌活、桂枝。此下焦風寒,宜風藥行經也。若氣鬱生痰而驚悸不眠者;四七湯加茯神、遠志石、菖蒲。大抵驚則神出於舍,舍空則痰飲乘虛襲入,其神不得歸焉。
亦有肝虛風襲之者。本事方治臥則魂夢飛揚,驚悸多魘,通夕不寐。先用獨活湯數劑,後用珍珠母丸神效。蓋因肝臟本虛,虛風內襲,所以魂遊無定。肝藏魂者也。風氣水飲,乘虛襲入於肝,是以魂不寧而飛揚,若離體狀。若作心血虛治,必殆。此證最易慍怒,小怒則驚悸轉劇。
虛火不時上升,豈非肝臟受困之驗歟?二方非深明木盛生風、木槁生火之理,不能識其奧妙,不能用以建功也。
〔診〕:寸口脈動為驚。驚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石頑治河南督學汪緘庵媳。產後病虛無氣,洒洒然如驚。常時咳青黑結痰。欲咳則心中憺憺大動,咳則渾身麻木,心神不知所之。偶聞一聲響,則頭面哄熱微汗,神魂如飛越狀。專事婦科者屢用補養心血之劑,罔效。虛羸轉劇,邀石頑診之。脈浮微弦而芤,獨左寸厥厥動搖。此必胎前先傷風熱,
坐草時迸力過甚,痰血隨氣上逆,衝過膈膜而流入心包也。朝用異功散加童便煅淬蛤粉,以清理痰氣。夕用大劑獨參湯下來復丹,以搜滌瘀積。蓋痰在膈膜之上,非焰硝無以透之。血在膈膜之上,非五靈無以浚之。然非藉人參相反之性,不能激之使出也。服數日,神識漸寧。
形神漸旺,改用歸脾湯加龍齒、沉香,調理而康。
又治吳昭如室。年壯體豐,而素有嘔血、腹脹、脾約、便難之恙。兩遭回祿,憂恚頻承。近於失血之後,忽然神氣憒亂,口噤目瞠。乃尊周渭文秉燭相邀。診其氣口數盛而促,人迎弦大而芤。形神不能自主,似有撮空之狀。渭老以為證犯條款,不出五日當斃。予謂不然。若是撮空,
必然手勢散漫。今拈著衣被,盡力扯摘;定為挾驚挾怒無疑。爪者筋之餘,非驚怒而何?況脈來見促,當是痰氣中結,殊非代脈之比。詢其病因,驚怒俱有。遂勒一方,用鉤藤鉤一兩。煎成入竹瀝半盞,薑汁五匕。連夜制服。明日復延往候,云服藥後,即得安寐,六脈亦已稍平。
白話文:
[驚]
古文提到,東方的青色與肝臟相應,影響眼睛的功能,疾病表現為驚嚇和恐懼。各種浮腫、疼痛、痠痛、驚嚇和恐懼,都可能和火相關。足陽明胃經脈絡的病,會對人和火感到厭惡,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感到驚嚇。驚嚇會讓心失去歸屬,思慮無法安定,導致氣息紊亂。身體逐漸消瘦,氣虛且缺乏精神,虛弱無力,感覺像被驚嚇一樣。驚嚇的情況需要平靜心情。
驚嚇雖然主要與心有關,但肝、膽、脾胃也可能出現驚嚇。驚嚇是由於火熱擾動心臟,心臟受到幹擾,神智混亂。如果內氣原本就虛弱,遇到事情就容易驚嚇。或者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音,看到奇怪的東西,遇到危險,都會讓人感到害怕。驚嚇會導致氣息紊亂,產生鬱悶和火熱,產生口水。口水和氣息相互作用,產生各種症狀,例如呼吸短促、自汗、睡眠時做噩夢,隨即驚醒。這些情況可以使用溫膽湯加上熟棗仁。
例如遠志丸、妙香散、平補正心丹、龍齒清魂散等都可以選擇使用。睡覺時經常做噩夢,口中發出聲音,可以用溫膽湯加上遠志丸。睡覺時經常做噩夢,尿牀的人,可以用補膽防風湯加上羌活、桂枝。這是下焦風寒的症狀,適合用風藥疏通經絡。如果氣息鬱結產生口水,驚悸失眠,可以使用四七湯加上茯神、遠志石、菖蒲。大體上,驚嚇會導致神智離開身體,身體虛弱時,痰飲就會侵入,神智無法回到身體。
也有肝虛風襲的情況,表現爲魂遊不定,驚悸多夢,整晚無法入睡。先使用獨活湯幾劑,後使用珍珠母丸效果顯著。這是因為肝臟本身虛弱,虛風內侵,魂遊不定。風氣水飲趁虛而入,魂魄不安而飄忽。如果按照心血虛治療,可能會加重病情。這種情況最容易生氣,稍微生氣驚悸就會更嚴重。
虛火不時上升,這不是肝臟受困的徵兆嗎?這兩個方法,如果不深入理解木盛生風,木枯生火的道理,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無法建立功效。
診斷上,寸口脈搏跳動是驚嚇的徵兆。驚嚇的人脈搏會停頓然後再次出現。他們的眼睛無法轉動,無法呼氣。
石頑治療河南督學汪緘庵媳婦。產後病虛,沒有氣力,感覺像被驚嚇一樣。經常咳嗽出青黑色的痰塊,想要咳嗽時,心臟會大幅度跳動。咳嗽時全身麻木,心神不知道該怎麼辦。偶爾聽到聲音,頭部和麪部會發熱,微微出汗,神魂飛越。專門從事婦女健康的人多次使用補養心血的藥物,但無效。虛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石頑診斷她的脈搏浮動微弦而芤,只有左寸厥厥動搖。這肯定是懷孕前先受了風熱的傷害。
分娩時用力過猛,痰血隨氣上沖,穿過膈膜進入心包。早上使用異功散加上童便煅淬蛤粉,以清理痰氣。晚上使用大劑量獨參湯加上來復丹,以清除瘀積。痰在膈膜上方,非焰硝無法穿透。血液在膈膜上方,非五靈無法疏浚。但是,除非藉助人參相反的性質,否則無法刺激它們排出。服用幾天後,神智漸漸安定,形體和精神漸漸旺盛。改用歸脾湯加上龍齒、沉香,調理並康復。
另外治療吳昭如的妻子。年輕,身材豐滿,但一直有嘔血、腹部脹大、脾約便難的問題。兩次遭受火災,憂慮頻繁。最近出血後,突然神氣混亂,口閉眼瞪。周渭文秉燭相邀診斷。他的氣口數量多且促,人迎弦大而芤。形神無法自我控制,似乎有撮空的樣子。渭老認為證據符合條款,不出五天就會死亡。但我不這麼認為。如果是撮空,手勢應該散漫。現在她抓住衣服被子,盡力扯摘,確定是驚怒無疑。指甲是筋的延伸,如果不是驚怒,那會是什麼呢?況且脈搏促,應該是痰氣中結,與代脈不同。詢問病因,驚怒都有。於是開了一個方子,使用鉤藤鉤一兩。煎成後加入竹瀝半盞,薑汁五匙,連夜服用。第二天再去看她,說服藥後立即得到安眠。六脈已經稍微平靜。但促尚未退去,仍然使用之前的方子減半,調牛黃末一分。那天晚上大解三次,共去了結糞五六十枚。腹部脹大頓減,脈靜人安。稀飯漸漸進步。幾天之內,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