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六 (15)
卷十六 (15)
1. 桔梗湯(玉函)
治冬時伏邪。發於少陰。咽痛不瘥。及風熱肺氣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狀。肺痿肺癰初起。並得服之。
桔梗,甘草(各三錢)
上二味。水煎。緩緩服之。
利金湯,治肺燥澀。不利而咳。
桔梗湯加貝母、橘紅、枳殼、茯苓、生薑、白蜜。
枳殼煮散,治咳引脅下痛。
白話文:
冬天時,如果身體潛藏的邪氣發作,導致少陰經受寒,出現咽喉疼痛久治不愈,以及風熱侵入肺部,造成肺氣不清,喘咳時喉嚨有異物感,像是梗塞般,或是肺痿、肺癰剛開始發作等症狀,都可以服用以下藥方:
桔梗和甘草各三錢,加水煎服,慢慢喝下。
利金湯可以治療肺部乾燥、澀痛,導致呼吸不暢而咳嗽的症狀。
桔梗湯可以加入貝母、橘紅、枳殼、茯苓、生薑、白蜜等藥材。
枳殼煮散可以治療咳嗽引發脅肋疼痛的症狀。
桔梗湯加枳殼、細辛、川芎、防風、葛根、生薑、紅棗。
清肺湯,治痘疹肺熱。喘嗽吐痰。
桔梗湯加麥門冬、款冬花、杏仁、貝母、牛蒡子。
生地黃散,治斑疹肺熱。喘咳衄血。
桔梗湯加麥冬、生地、款冬、杏仁。為散。煎服二錢。一方。無杏仁。多橘皮。
白話文:
桔梗湯加枳殼、細辛、川芎、防風、葛根、生薑、紅棗,可以治療痘疹肺熱、喘嗽吐痰。
清肺湯可以治療痘疹肺熱、喘嗽吐痰。
桔梗湯加麥門冬、款冬花、杏仁、貝母、牛蒡子,可以治療斑疹肺熱、喘咳衄血。
生地黃散可以治療斑疹肺熱、喘咳衄血。
桔梗湯加麥冬、生地、款冬、杏仁,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兩錢,可以用水煎服。另一種方子不加杏仁,但多加橘皮。
生聖散,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桔梗湯加黃芩、枳殼、木通。為散。煎服二錢。
十六味桔梗湯,治肺壅實熱。唾穢痰。
桔梗湯加薏苡、貝母、當歸、桑皮、栝蔞仁、百合、枳殼、葶藶、五味、地骨皮、知母、防己、黃耆、杏仁。
葶藶薏苡瀉肺湯,治肺癰初潰。吐膿血。
白話文:
生聖散可以治療痘疹發得不快、小便赤紅、咳嗽帶痰等症狀。將桔梗湯加入黃芩、枳殼、木通,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兩錢,煎服。十六味桔梗湯可以治療肺部阻塞、實熱、痰多且黏稠等症狀。將桔梗湯加入薏苡仁、貝母、當歸、桑皮、栝蔞仁、百合、枳殼、葶藶、五味子、地骨皮、知母、防己、黃耆、杏仁。瀉肺湯則是用葶藶、薏苡仁組成的方劑,可以治療肺癰初潰、吐膿血等症狀。
桔梗湯本方甘草用節。加薏苡、貝母、橘紅、黃耆、忍冬、白芨、葶藶、生薑。初起。去黃耆加防風。潰後膿血去多。加人參。
潰久不斂。加合歡皮。
金匱排膿湯,治內癰膿從嘔出。
桔梗湯加生薑、大棗。水煎。日二服。
金匱排膿散,治內癰膿從便出。
桔梗湯去甘草加枳實、芍藥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與雞子黃相等揉和。飲和服之。日一服。
白話文:
桔梗湯的應用與加減法
基本方劑: 桔梗湯,以甘草節為藥引。
加減法:
- 初起階段: 加薏苡仁、貝母、橘紅、黃耆、忍冬藤、白芨、葶藶子、生薑。
- 初期去黃耆加防風: 若初期症狀出現,去除黃耆,加入防風。
- 潰後膿血過多: 去除多餘的藥材,加入人參。
- 潰瘍久而不斂: 加入合歡皮。
其他方劑:
- 金匱排膿湯: 治內癰膿從嘔出,方劑為桔梗湯加生薑、大棗,水煎,每日服用兩次。
- 金匱排膿散: 治內癰膿從便出,方劑為桔梗湯去除甘草,加入枳實、芍藥,製成散劑。取雞蛋黃一枚,與藥物等量混合,服用,每日一次。
注釋:
- 本文描述了桔梗湯的應用和加減法,以及其他相關方劑。
- 加減法根據病症不同而有所調整。
- 藥材名稱已用現代常用的名稱代替。
- 方劑來源為金匱要略。
2. 防己黃耆湯(金匱)
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關節疼痛。腰以下疼重。脈浮自汗惡風。
防己(酒洗),黃耆(各錢半),白朮(一錢),甘草(炙。八分),生薑(四片),大棗(二枚。擘)
上六味。水煎熱服。後當如蟲行皮中。腰以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加桂枝。下有陳氣。加細辛。(陳氣。久積之寒氣也。)
白話文:
治療風濕相互搏鬥的方劑
**症狀:**風濕入侵皮膚,導致關節疼痛,腰部以下沉重疼痛,脈象浮且自汗惡風。
藥方:
- 防己(酒洗):錢半
- 黃耆:錢半
- 白朮:一錢
- 甘草(炙):八分
- 生薑:四片
- 大棗(擘):二枚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煎煮至沸騰後服用。
**療效:**服藥後,病症會像蟲子在皮膚中爬動一樣,腰部以下會像冰一樣寒冷。之後可以坐在被子上,再用一條被子圍繞腰部以下,溫熱使身體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加減法:
- 喘息加麻黃。
- 胃氣不和加芍藥。
- 氣上衝加桂枝。
- 下有陳氣加細辛(陳氣即久積的寒氣)。
防己茯苓湯(金匱),治皮水四肢腫。皮膚聶聶動。
防己黃耆湯去白朮、薑、棗。本方中防己、黃耆各三錢。甘草一錢。加肉桂三錢。茯苓六錢。水煎。溫分三服。
千金防己湯,治歷節四肢。痛如錐刺。
防己黃耆湯去黃耆、大棗。本方中防己、白朮、生薑各四錢。甘草三錢。加桂心、茯苓各四錢。烏頭一枚。(去皮。熬。)人參二錢。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當覺焦熱。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覺。復服。以覺乃止。
白話文:
「防己茯苓湯」可以治療水腫,表現為四肢腫脹,皮膚緊繃、有動感。「防己黃耆湯」去掉白朮、薑、棗,藥方中防己、黃耆各三錢,甘草一錢,再加肉桂三錢、茯苓六錢,水煎服,溫熱分三次服用。「千金防己湯」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四肢疼痛如針刺般。「防己黃耆湯」去掉黃耆、大棗,藥方中防己、白朮、生薑各四錢,甘草三錢,再加桂心、茯苓各四錢,烏頭去皮熬製一枚,人參二錢,用苦酒和水煮,一天三次,晚上一次,服用後應該感覺到發熱,痹痛症狀會突然減輕,不要驚慌,如果沒有感覺就繼續服用,直到感覺到效果為止。
3. 梔子豉湯(玉函)
治汗下不解。虛邪留於膈上。心下結痛。虛煩懊憹不得眠。反覆顛倒。臥起不安者。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快吐。止後服。按仲景太陽例中。用梔子豉湯有三。皆主汗下後虛邪不解之證。其梔子必取肥者生用。一吐而膈上之邪與火俱散也。若其時行疫癘。頭痛發熱。此湯加蔥白最捷。多有服之不吐者。胃氣強也。加齏汁服之。或以鵝翎採之。
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鬱結之火。不欲其吐。又須山梔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衛氣素虛人感冒客邪。自汗多者。此方中香豉須炒熟用之。至於少氣。為胃氣之虛。則加甘草以緩調之。嘔為痰飲之逆。則加生薑以開豁之。下後心煩腹滿。明是濁氣內陷。乃於本方除去香豉表藥。
白話文:
治療汗出不止,虛邪停留在膈膜之上,心口疼痛,精神不振、煩躁不安、失眠,反复翻身,躺下也睡不好,坐起也坐立不安的症状。
用栀子十四枚,掰开;香豉四合。
以上两味药,用水煎,分两次服用。温热服用第一剂,如果很快吐出来,就停止服用。根据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使用栀子豉汤有三例,都是用来治疗汗出之后虚邪停留在体内无法去除的症状。栀子一定要选用肥大的生栀子。一吐就能够将膈膜上的邪气和火气一起散去。如果当时流行瘟疫,出现头痛发热,这个汤方加入葱白效果最好。很多病人服用后不吐,说明胃气强盛。可以加入虀汁服用,或者用鹅翎去刺激呕吐。
也可以利用它来清解膈膜上的郁结之火,不想吐的话,就要用山栀子炒黑后服用,这样就能使小便畅通。如果卫气本来虚弱的人,受到外邪侵犯,经常出汗,这个方子中的香豉就要炒熟后使用。如果出现气短,是因为胃气虚弱,就要加入甘草来缓和调理。如果出现呕吐,是痰饮逆气上涌,就要加入生姜来开通气道。如果汗出之后心烦意乱,腹胀满,说明是浊气内陷,就要从这个方子里去掉香豉这种表药。
加枳、樸以湧泄之。丸藥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明是虛火外擾。本方亦不用香豉。而加乾薑以溫順之。其有身黃髮熱。明是濕邪郁發。亦於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後勞復食復。明是正不勝邪。本方加枳實以清理其內。用清漿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
若有宿食。則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梔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測。非庸俗所能擬議也。
梔子甘草豉湯(玉函),治下後少氣。
白話文:
方劑中加入枳實、樸硝以促進排泄。服用丸藥後,身體發熱不退且微感煩躁,說明是虛火外擾,此時不必加入香豉,而應添加乾薑溫和調理。如果出現皮膚發黃、發熱的症狀,表示濕邪鬱積,也應去除香豉,加入柏皮苦燥之氣來驅散濕邪。服藥後體虛乏力、食慾不振,說明正氣不足,邪氣未消,方劑中應加入枳實以清理腸胃。用清漿水煮藥,使藥味微酸,有助於藥物下行而不向上逆行。
若患者有宿食積滯,則可加入大黃,大小如博棋子五六枚,與梔子豉湯用法相同。此方藥效神奇,非庸醫所能理解。
梔子甘草豉湯用於治療服藥後氣虛乏力。
梔子豉湯加甘草
梔子生薑豉湯(玉函),治下後嘔吐。
梔子豉湯加生薑。
梔子厚朴湯(玉函),治下後心煩腹滿。
梔子豉湯去豉加枳實、厚朴。
梔子乾薑湯(玉函),治丸藥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
梔子豉湯去豉加乾薑。上四方服法。如梔子豉湯。
梔子柏皮湯(玉函),治太陽證身黃髮熱。
梔子豉湯去豉加柏皮、甘草。水煎。分溫再服。
白話文:
梔子豉湯加甘草、生薑,可以治療瀉後嘔吐。梔子豉湯去豉加枳實、厚朴,可以治療瀉後心煩腹滿。梔子豉湯去豉加乾薑,可以治療丸藥大下後身熱不退、微煩。梔子豉湯去豉加柏皮、甘草,可以治療太陽證身黃髮熱。以上四方的用法,都跟梔子豉湯一樣。
枳實梔子豉湯(玉函),治勞復食復。
梔子豉湯倍香豉。加枳實三枚。用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枳實、梔子煮取三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溫再服。覆令微似汗。有食。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梔子大黃湯,治酒癉心中懊憹。或熱痛。
梔子豉湯加枳實、大黃。
黃芩清肺飲,治渴而小便不利。
梔子豉湯去豉。用炒黑山梔。加黃芩等分。熱服探吐之。不應。加香豉一撮。此方妙用。全在探吐以提其上。則肺氣立清。若服而不吐。不特綿延不能克應。縱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於內。大傷氤氳之氣。得不為之預慮乎。
白話文:
枳實梔子豉湯用於治療勞累後恢復飲食。梔子豉湯中加入香豉加倍,再加枳實三枚,用清水七升,空鍋煮至四升,加入枳實、梔子繼續煮至三升,然後加入豉煮沸五六次,濾去渣滓,分溫服下,覆蓋令微出汗。若有食積,可加入大黃如棋子大小五六枚。
梔子大黃湯用於治療因飲酒而導致心中煩躁,或發熱疼痛。在梔子豉湯中加入枳實、大黃即可。
黃芩清肺飲用於治療口渴卻小便不利。將梔子豉湯中豉去掉,用炒黑山梔,加入黃芩等量,熱服,引吐。若不吐,再加香豉少許。此方精妙之處在於引吐,引吐可以提氣上浮,使肺氣立時清涼。若服藥而不吐,不僅會病情反覆難以痊癒,即使暫時好轉,寒涼之性也會留在體內,損傷元氣,難道不應該事先預防嗎?
梔子仁湯,治小便不通。煩悶腹脹。
梔子豉湯去豉。加甘草、茅根、葵子。
白話文:
【梔子仁湯】,用於治療小便不通。能舒緩煩躁與腹部脹滿。
【去豆梔子豉湯】加入甘草、茅根和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