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33)
卷六 (33)
1. 喜笑不休
經云。神有餘則笑不休。精氣並於心則喜。心主手厥陰之脈。是動則病目黃。喜笑不休。
河間云。喜笑者。皆心火之盛也。五行之中。惟火有笑。昔治人笑不休口流涎。用黃連解毒湯加半夏、薑汁、竹瀝。而笑止。
戴人治一婦。病喜笑不休。已半年矣。以鹽塊二兩。燒令通赤。放冷研細。河水煎服。探吐出熱痰五升。次服降火之劑。不數日而笑定。內經曰。神有餘則笑不休。此所謂神者。火是也。火得風而成焰。笑之象也。
倪惟德治一婦。病氣厥。笑哭不常。人以為鬼祟所憑。診之。六脈俱沉。胃脘必有積。遂以二陳湯導之。吐痰升許而愈。此積痰類祟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精神過剩,就會不停的大笑,這是因為精氣集中在心臟所致。心臟主管著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一旦發生問題,就會導致眼睛發黃,並且會不停的大笑。
河間學派認為,持續大笑的情況,都是因為心臟的火氣太旺盛。在五行理論中,只有「火」與「笑」有關。過去曾治療過一個人,他不停的大笑,甚至口角流涎,後來使用黃連解毒湯,加上半夏、薑汁、竹瀝等藥材,才停止了大笑。
戴人醫生曾治療一位婦女,她持續大笑已經半年,他使用了二兩的鹽塊,燒至紅熱後,待冷卻研磨成細粉,再用河水煮沸服用,結果吐出了五升的熱痰,接著服用降火的藥物,沒過幾天,她的大笑症狀就消失了。內經提到,精神過剩就會不停大笑,這裡所指的「神」,其實就是「火」,當火遇到風時,就會形成火焰,這就像人笑的樣子。
倪惟德醫生曾經治療過一位婦女,她患了氣厥病,時常無故大笑或哭泣,人們都認為她是被鬼怪附身。但經過診斷後發現,她的六脈都很沉,胃部一定有積聚。於是使用二陳湯來引導,結果吐出了大量的痰,病情也就痊癒了。這種情況,其實是由於積聚的痰造成的,並非鬼怪作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