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3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1)

1.

〔診〕脈浮滑洪數為風癇。細弦微緩為虛癇。浮為陽癇。沉為陰癇。虛弦為驚。沉數為實熱。沉實弦急者不治。

白話文:

把脈時,如果摸到脈象是浮、滑、洪、數的,這是屬於風癇。如果摸到脈象是細、弦、微、緩的,這是屬於虛癇。脈象浮是陽癇。脈象沉是陰癇。脈象虛弱帶弦是驚嚇造成的。脈象沉而數是實熱。脈象沉實、弦又急促的,這種情況很危險,難以治療。

2. 煩躁(與緒論參看)

經云。氣亂於心則煩。蓋熱客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大抵心火旺。則水虧金爍。惟火獨熾。故肺腎合而為煩躁也。煩躁俱作。有屬熱者。有屬寒者。先哲治獨煩不躁者多屬熱。惟悸而煩者為虛寒。治獨躁不煩者多屬寒。惟火旺脈實者為熱。蓋煩者胸中煩。為內熱也。躁者身體手足躁擾。

或裸體不欲近衣。或欲投井中。為無根之外熱。急以附子、理中、四逆、姜附輩熱藥治之。若誤認為熱。投以涼藥。則周身之火。得水則升走。頃刻喘汗。外脫而死也。凡表證不得汗。內外皆熱而躁亂不寧。取汗則定。裡實熱鬱。大便不通。無論傷寒雜證。心神不安。脈數實有力者。

下之則定。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煩躁。宜芩、連、山梔等涼藥為君。稍用炮姜為使。甚則涼膈散下之。汗下後熱不止而發狂煩躁。面赤咽痛者。此熱乘少陰之經也。葶藶苦酒湯探吐之。

白話文:

經典上說,當氣息在心中混亂時就會感到煩悶,若是熱氣侵入肺部也會產生煩悶感,進入腎臟則會讓人焦躁。通常,如果心臟的火氣過盛,就會導致腎水不足和肺金受損,只剩下火氣旺盛,所以肺和腎的問題合在一起就造成了煩悶和焦躁的情況。

煩悶和焦躁同時發生時,可能是因為熱氣,也可能是因為寒氣。前人的經驗是,單純煩悶而不焦躁的情況多由熱氣引起,只有心悸伴隨煩悶的情況才屬於虛寒。而單純焦躁而不煩悶的情況多由寒氣引起,除非脈搏強實且火氣旺盛,那纔是熱氣所致。煩悶指的是胸中的煩悶,是由內熱引起的。焦躁指的是身體和四肢的騷動,有人可能不願穿衣服,甚至想跳進井裏,這是沒有根源的外熱,應立即使用附子、理中、四逆、姜附等熱性藥物治療。若誤以為是熱氣而使用涼性藥物,全身的火氣遇水反而會上升並迅速擴散,立刻會出現喘息和出汗,最後外脫而死。

如果表面症狀未能出汗,體內和體外都感到熱氣,且焦躁不安,通過出汗就能穩定。如果內部實熱鬱積,大便不通,無論是感冒還是其他疾病,只要心神不寧,脈搏頻率快且有力,通過排泄就能穩定。如果熱氣影響到心包或飲酒過量、食物太油膩導致上焦不清,會讓人感到煩悶和焦躁,應使用黃芩、黃連、山梔等涼性藥物作為主要治療方式,稍微加入炮製過的薑片輔助治療,嚴重時可使用涼膈散。若出汗和排泄後熱氣仍不停止,且出現狂躁和煩悶,面色紅潤和喉嚨疼痛的情況,這是由熱氣侵入少陰經絡引起的,應使用葶藶苦酒湯催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