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12)

1. 四物湯(局方)

治營血虛熱。

熟地(二錢),當歸身(一錢),白芍藥(錢半),川芎藭(八分)

上四味。水煎。溫服。肥盛多濕痰。及嘔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增損四物湯(局方),治血虛發熱。食少便溏。

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甘草、炮姜。

加減四物湯,治停經血滯。少腹結痛。

白話文:

這方劑用於治療氣血虛弱、體內燥熱。藥材包括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水煎溫服。若體質肥胖、濕氣重、痰多、嘔吐、食慾不振、大便稀溏者禁用。此外,增損四物湯可治療血虛發熱、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甘草、炮姜;加減四物湯可治療經期不來、血瘀、小腹疼痛。

四物湯換赤芍加三稜、蓬朮、肉桂、乾漆灰。

四烏湯,治血中氣滯。小腹急痛。

四物湯加烏藥、香附、甘草。

四神散,治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四物湯去地黃加炮姜為散。溫酒服方寸匕。

金匱當歸芍藥散,治腹中諸痛。

四物湯去地黃加白朮、茯苓、澤瀉為散。酒服力寸匕。日三。

白話文:

四物湯裡換掉赤芍,加入三稜、蓬朮、肉桂、乾漆灰。

四烏湯用來治療血氣瘀滯,導致小腹劇烈疼痛。

四物湯加上烏藥、香附、甘草。

四神散用來治療產後血虛,或者瘀血導致的腹痛。

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炮姜製成散劑。用溫酒送服,每次服用一小匙。

金匱要略裡記載的當歸芍藥散,用來治療腹部的各種疼痛。

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白朮、茯苓、澤瀉製成散劑。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

當歸散,治妊娠胎氣不安。

四物湯去地黃加黃芩、白朮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芎藭湯,治產後崩漏。下血不止。

四物湯換乾地黃。加黃耆、甘草、乾薑、吳茱萸。若夏月經後。有赤白不止。除地黃。加杜仲、人參。

三黃補血湯,治血虛至夜發熱自汗。

四物湯加生地黃、黃耆、升麻、柴胡、丹皮。

白話文:

當歸散,可以治療孕婦胎氣不安。

四物湯去除地黃,加入黃芩、白朮,製成散劑服用。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

千金芎藭湯,可以治療產後子宮出血不止。

四物湯用乾地黃替換生地黃,並加入黃耆、甘草、乾薑、吳茱萸。如果是在夏季經期過後出現赤白帶下不止,則去除地黃,加入杜仲、人參。

三黃補血湯,可以治療血虛導致的夜間發熱盜汗。

四物湯加入生地黃、黃耆、升麻、柴胡、丹皮。

四物二連湯,治重陽無陰。晝夜發熱。

四物湯加宣黃連、胡黃連。按此本為重陽無陰。晝夜發熱而立。必其人時火亢極於陰分。乃為相宜。以陽邪暴虐。故曰重陽。陰欲消亡。是即無陰。非真陰補虛之謂。蓋陽全陰半。陽得以統陰。所以晝夜皆熱。若陰氣自病。斷無上午陽分發熱之理。每見時師用以治虛勞蒸熱及血虛發熱之疾。

服之未有不嘔瀉奪食者。曷知方下原治發熱。未嘗言蒸熱也。夫熱發於外。雖滯於陰。實為客邪。熱蒸於內。陰不濟陽。證屬久虛。可不辨而混治乎。其陰虛蒸熱。自有六味地黃。血虛發熱。自有當歸補血。亦何藉於此哉。

白話文:

四物湯加黃連、胡黃連,用於治療重陽無陰,晝夜發熱的病症。這種情況是陽氣過盛,陰氣虛弱導致的,因此才用四物湯加黃連、胡黃連來清熱瀉火,滋陰降陽。需要注意的是,此方適用於陽氣亢盛、陰氣虧虛的患者,不適用於陰虛蒸熱或血虛發熱。

大秦艽湯,治中風外無六經形證。內無便溺阻隔。宜此養血營筋。血行風自滅矣。

四物湯加秦艽、生地黃、羌活、獨活、防風、細辛、茯苓、白朮、白芷、黃芩、石膏、甘草。張景岳曰。大秦艽湯在機要發明。俱云治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養筋。宜養血而筋自榮。以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主之。大秦艽湯雖有補血之藥。而寒散之劑居其半矣。

白話文:

大秦艽湯用來治療中風,但患者沒有六經病症的外在表現,內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這種情況適合用大秦艽湯來滋養血液、強健筋骨,血液循環暢通了,風邪自然就會消散。

大秦艽湯是由四物湯加上秦艽、生地黃、羌活、獨活、防風、細辛、茯苓、白朮、白芷、黃芩、石膏、甘草組成。張景岳說,大秦艽湯在醫學上非常重要,都認為它可以治療中風,但患者沒有六經病症的外在表現,內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如果是因為血虛弱無法滋養筋骨,就應該用滋養血液的藥物來使筋骨恢復健康,可以用大秦艽湯和羌活愈風湯來治療。大秦艽湯雖然有補血的藥材,但寒性散寒的藥材卻佔了一半。

夫既無六經之外邪而用散。何為也。既無阻隔之火邪而用寒。何為也。寒散既多。又果可養血氣而壯筋骨乎。秦艽湯且不可。愈風湯則尤其不可者也。吾不知用此法者。果出何意。

獨活寄生湯(千金),治風痹腰腳疼重。

四物湯加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人參、甘草。古今錄驗無寄生。有續斷。肘後無寄生、人參、甘草、當歸。有附子。產後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沒有六經外邪,卻要用散寒藥,為什麼呢?如果病人沒有阻隔的火邪,卻要用寒涼藥,為什麼呢?寒涼藥散寒效果強,但真的可以滋養血氣、強健筋骨嗎?秦艽湯就不適合,愈風湯就更不適合了。我不知道用這種方法的人,到底是什麼用意。

獨活寄生湯,出自《千金方》,專門治療風濕痺痛,導致腰腿沉重。

方劑組成:四物湯加上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人參、甘草。古今的一些記載中,沒有桑寄生,而是用續斷來代替。還有《肘後備急方》記載,獨活寄生湯中沒有桑寄生、人參、甘草、當歸,而是加入附子。

適用於產後腹痛難以翻身,或腰腿攣縮、無法屈伸,以及風寒痺痛等症狀。

十味銼散,治濕痹周身疼痛。

四物湯加白朮、附子、防風、茯苓、黃耆、肉桂。此即十全大補。去人參、甘草之甘緩補氣。而加附子、防風以通達外內也。

玉燭散,治血熱大便秘結。

四物湯換生地黃。加生甘草、酒大黃、玄明粉、生薑。萬全方。無大黃、明粉。易青皮、枳殼。

膠艾湯,治陷經下血。孕婦胎漏不止。

白話文:

「十味銼散」用於治療濕痺導致的全身疼痛,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白朮、附子、防風、茯苓、黃耆、肉桂,構成十全大補的方劑。去除人參和甘草的甘緩補氣作用,加入附子、防風則有助於通達外內。

「玉燭散」用於治療血熱導致的大便秘結,以四物湯為基礎,用生地黃替換熟地黃,並加入生甘草、酒大黃、玄明粉、生薑,形成萬全方。若不使用大黃和明粉,則可以用青皮和枳殼替代。

「膠艾湯」用於治療經血下陷導致的出血,以及孕婦胎漏不止,功效顯著。

四物湯用乾地黃。加阿膠、甘草、艾。清酒和水各半煎服。(一方。多幹姜。)千金無地黃、芍藥。

丁香膠艾湯,治經漏兼白帶。

四物湯加丁香、阿膠、艾。

加味香附丸,治倒經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湯本方用熟地八兩。歸、芍各四兩。芎藭三兩。加四制香附一斤。澤蘭葉、烏賊骨各六兩。為末。用浮麥面、酒、醋、

水調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早暮各一服。溫酒、沸湯任下。

白話文:

四物湯原本要用乾地黃,再加入阿膠、甘草和艾草,用清酒和水各一半煎煮服用。還有一種做法是多加些乾薑。

《千金方》裡記載的四物湯則不放地黃和芍藥。

丁香膠艾湯用來治療月經不調伴隨白帶。

四物湯可以加入丁香、阿膠和艾草。

加味香附丸用來治療月經倒流、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湯原本要用熟地八兩,川芎三兩,當歸和芍藥各四兩。再加入四制香附一斤、澤蘭葉和烏賊骨各六兩,研磨成粉末。用浮麥面、酒、醋和水調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早晚各一次,溫酒或沸水送服。

艾煎丸(局方),治婦人崩傷淋瀝。帶下赤白。小腹㽲痛。

四物湯本方歸、地、芍各二兩。川芎一兩。加人參、石菖蒲、(炒)吳茱萸(用開口者。醋炒。)各一兩。為末。用蘄艾四兩。酒煎濃汁。入糯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更加肉桂、熟附子各一兩。香附四兩。名艾附丸。

金匱溫經湯,治經水不調崩帶。及唇口乾燥。並治經阻不通。咳嗽便血。此肺移熱於大腸也。

白話文:

【艾煎丸】(局方),治療婦女的崩漏、淋灕失血,以及白帶赤色或白色。伴有小腹疼痛。

四物湯的基本配方包括:當歸、熟地、白芍各兩兩兩,川芎一兩。再加入人參、石菖蒲(炒)、吳茱萸(選擇開口的,用米醋炒)。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蘄艾四兩,與酒一起煮成濃稠的汁液,然後加入糯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約一百顆,用純酒送服。為了增加效果,還可以加入肉桂和熟附子各一兩,以及香附四兩,這種藥丸被稱為【艾附丸】。

【溫經湯】(金匱),用於治療經血不調、崩漏、帶下病,以及脣口乾燥等症狀。同時也能治療經血阻塞不通、咳嗽出血的情況,這是因為肺部熱氣轉移到大腸所導致的疾病。

四物湯去地黃加阿膠、甘草、人參、肉桂、吳茱萸、牡丹皮。麥門冬、半夏、生薑。更加白朮。名大溫經湯。此方本膠艾湯而立。以虛火上炎。唇口乾燥。故用麥冬。濁濕下滲。不時帶下。故用半夏。若無二證。不必拘執成方也。

芎歸湯及散,治妊娠胎不轉運。

四物湯去地黃、芍藥。湯則煎服。散則酒調服之。以驗胎息。若是真胎。服之即動。勿經火炒乃效。

白話文:

將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阿膠、甘草、人參、肉桂、吳茱萸、牡丹皮、麥門冬、半夏、生薑,再加白朮,稱為大溫經湯。此方源於艾湯,針對虛火上炎、唇口乾燥,故用麥冬;濁濕下滲、不時帶下,故用半夏。若無以上兩種症狀,則不必拘泥於此方。

芎歸湯,用於治療妊娠胎不轉運。

四物湯去掉地黃、芍藥,煎成湯服用,或用酒調服,以驗胎息。若是真胎,服用後就會有動靜。需要注意的是,藥材不可經火炒,才能有效。

佛手散,治產婦胎不得下。

四物湯去地黃、芍藥。等分。炒研為散。紅酒調服。

加味佛手散,治產婦交骨不開。

四物湯去地黃、芍藥。本方歸用三錢。芎用一錢。加上揀人參三五錢。去血過多。加至一兩。臨服入童便半盞。續續進之。質壯氣實者。但加童便人參不用可也。

紫蘇飲,治妊娠臨月。浮腫喘脹。

四物湯去地黃加紫蘇、陳皮、大腹皮、人參、甘草、生薑、蔥白。感冒風寒。去腹皮加香豉。胎動不安。加黃芩、白朮。胎不運動。加木香、砂仁。肥盛氣滯。加半夏、厚朴。虛羸少氣。加白朮倍人參。

白話文:

「佛手散」可以治療產婦胎兒無法順利產下的狀況。

將四物湯去除地黃和芍藥,將剩下的藥材等量混合,炒製研磨成粉末,用紅酒調服。

「加味佛手散」可以治療產婦骨盆無法打開的狀況。

將四物湯去除地黃和芍藥,取本方藥材三錢,芎一錢,再加入揀選的人參三到五錢。如果產婦失血過多,可以將人參的用量增加到一兩。臨服用藥時,加入半盞童尿,分多次服用。體質健壯、氣血充盈的產婦,只要加童尿,不用加人參。

「紫蘇飲」可以治療懷孕臨產時,出現浮腫、呼吸急促的症狀。

將四物湯去除地黃,加入紫蘇、陳皮、大腹皮、人參、甘草、生薑、蔥白。如果產婦是因感冒風寒引起的上述症狀,則去掉大腹皮,加入香豉。如果胎兒不安躁動,則加入黃芩和白朮。如果胎兒沒有動靜,則加入木香和砂仁。如果產婦肥胖氣滯,則加入半夏和厚朴。如果產婦體虛、氣虛乏力,則將白朮的用量增加到人參的兩倍。

達生散,治妊娠九個月後。服數劑則易產。

紫蘇飲去川芎加白朮、黃楊腦三枚。

芎歸鱉甲飲,治勞瘧久不止。或暫止復來。

四物湯去地黃加茯苓、半夏、橘皮、鱉甲、薑、棗、烏梅。寒多。加草果。熱多。加柴胡。胃虛少食。加人參、白朮。汗多。加黃耆、甘草。(一方。多青皮。)

續命煮散,治風虛昏憒自汗。手足瘛瘲。

白話文:

達生散,用於治療懷孕九個月後的情況。服用幾劑就能更容易順產。

紫蘇飲去除川芎,加入白朮、黃楊腦三枚。

芎歸鱉甲飲,用於治療勞瘧久治不癒,或暫時停止後又復發的情況。

四物湯去除地黃,加入茯苓、半夏、橘皮、鱉甲、薑、棗、烏梅。寒症較多,則加入草果。熱症較多,則加入柴胡。胃虛少食,則加入人參、白朮。汗多,則加入黃耆、甘草。有一種方子,會加入較多的青皮。

續命煮散,用於治療風虛昏憒自汗,手足抽搐的情況。

四物湯加人參、甘草、桂心、遠志、防風、獨活、細辛、葛根、荊芥。半夏為散。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通口服。多汗。去葛根加牡蠣。

生地黃黃連湯,治失血後。燥熱瘛瘲。脈數盛者。

四物湯換生地、赤芍加黃連、黃芩、山梔、防風。

滋燥養營湯,治血燥皮膚皴揭筋攣爪枯。

四物湯去川芎。加生地黃、秦艽、防風、黃連、甘草。

白話文:

四物汤加入人参、甘草、桂心、远志、防风、独活、细辛、葛根、荆芥,半夏用来散寒。每次服用一两,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如果多汗,就去掉葛根,加入牡蠣。

生地黃黃連湯用于治疗失血后,燥热瘛瘲,脉数盛者。

四物汤换用生地、赤芍,再加入黄连、黄芩、山梔、防风。

滋燥養營湯用于治疗血燥皮肤皴裂、筋挛爪枯。

四物汤去掉川芎,加入生地黄、秦艽、防风、黄连、甘草。

大補地黃丸,治精血枯槁燥熱。

四物湯去川芎。加生地、黑參、黃柏、知母、乾山藥、山茱萸、枸杞、肉蓯蓉。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鹽湯。臨臥溫酒下。

劫勞散(局方),治肺痿咳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

四物湯去川芎加人參、黃耆、甘草、阿膠、瘛瘲、半夏。為散。每服三四錢。加薑棗煎。空心服。

白話文:

大補地黃丸,用於治療精血枯竭、燥熱。

四物湯去掉川芎,加入生地、黑參、黃柏、知母、乾山藥、山茱萸、枸杞、肉蓯蓉。製成蜜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臨睡前用溫酒送服。

劫勞散,用於治療肺痿咳嗽,痰中帶有紅色絲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

四物湯去掉川芎,加入人參、黃耆、甘草、阿膠、瘛瘲、半夏。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四錢。加薑棗煎服。空腹服用。

加味四物湯,治血虛發熱。

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丹皮。

解毒湯,治痘瘡血氣弱。乾焦黑陷。

四物湯換生地。加人參、連翹、黃連、甘草、陳皮、木通、竹葉。

寬中散,治痘疹誤用辛熱秘結。

四物湯去川芎換生地。加枳殼、赤茯苓、甘草。為散。每服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麥門冬湯,治痘疹便實而渴。

四物湯去川芎換生地。加麥門冬。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用來治療血虛發熱。

四物湯裡加入白朮、茯苓、柴胡、丹皮。

解毒湯,用來治療痘瘡血氣虛弱,痘瘡乾枯發黑凹陷。

四物湯換成生地黃,再加入人參、連翹、黃連、甘草、陳皮、木通、竹葉。

寬中散,用來治療痘疹誤用辛辣藥物導致便秘。

四物湯去掉川芎換成生地黃,再加入枳殼、赤茯苓、甘草,製成散劑。每次服用方寸匕,水煎,去渣服用。

麥門冬湯,用來治療痘疹便秘口渴。

四物湯去掉川芎換成生地黃,再加入麥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