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六 (29)
卷六 (29)
1. 神志門
2. 癲
經曰:人生而病癲疾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病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月四五發,名曰癲。癲疾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癲疾之脈,虛則可治,實則死。搏陰則為癲疾。
癲雖為陰,若得搏大滑脈,故自已;若得小堅急,為陰脈之極也,故不治。虛則邪氣未盛,故可治;實則純乎邪矣,故死。
難經曰:重陰者癲。癲病始發,意不樂、直視僵仆;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脈經曰: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陽附陰者,腰以下至足熱,腰上寒也。陰附陽者,腰以上至頭熱,腰下寒也。
癲之為證,多因鬱抑不遂、侘傺無聊所致。精神恍惚、語言錯亂、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狂、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經年不愈。皆由郁痰鼓塞心包、神不守舍,俗名痰迷心竅。安神豁痰為主。先以控涎丹湧出痰涎,後用安神之劑。怒動肝火,風痰上盛而發癲狂,導痰湯加芩、連、菖、遠。
煎成入硃砂、沉香磨汁調服。言語失倫、常常戲笑、不發狂者,心虛也,定志湯加薑汁、竹瀝。膈間微痛者,兼有瘀血,加琥珀、鬱金。(如無鬱金,蓬朮代之。)因思慮而得者,先與稀涎散,後用歸脾湯加辰砂末調補之。心經蓄熱、或時發躁、眼鼻覺熱者,定志丸加芩、連、麥冬、牛黃。
實者,涼膈散加川連、麥冬、菖蒲。癲病語言錯亂、神氣昏惑者,千金防己地黃湯。因思慮妄想不遂,致神不守舍而妄言妄見。若神祟所憑,初起用半夏茯神散,數服自愈。若日久為湯藥所汨,神出舍空,非大劑獨參加薑汁、竹瀝填補其神,不能克應。有病癲人,專服四七湯而愈。
蓋氣結為痰,痰飲鬱閉其神識也。癲疾既久,動轍生疑、面色痿黃、或時吐沫、默默欲眠,此蟲積為患,妙功丸。若癲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水下方寸匙。
李士材治張少椿女。以喪子悲傷,忽當雷雨交作,大恐,苦無所避;旦日或泣或笑、或自語、或罵詈,如中鬼祟。診其心脈浮滑,余皆沉細。此氣血兩虧、憂恐傷心;心傷則熱,熱積生風也。以滾痰丸,用桔梗、延胡索、陳皮、杏仁煎湯送下,出痰積甚多而愈。
白話文:
經典說過,一個人出生就患有癲症,這種病被稱為胎病。這種病源自於母體懷孕期間,母親受到驚嚇,導致氣息上衝無法下降,精氣混在一起,所以孩子出生後會有癲疾。病狀初期可能一年才發作一次,如果不去治療,可能會縮短到每月發作一次,若更嚴重到每月發作四五次,那就被命名為癲疾。癲疾患者的脈象若是大且滑,病情有可能自行緩解;若脈象小且緊急,那病情就很難治療了。若脈象虛弱,表示病況還可以控制;若脈象強實,則病情非常危急。
《難經》中提到,極度的陰氣會導致癲症。癲病發作時,患者會心情不佳,眼神呆滯,身體僵硬,這是因為三部脈象(指人體三部分的脈象)陰陽都處於旺盛狀態。
癲病多是由於情緒壓抑、鬱悶無助所導致,患者精神恍惚,說話語無倫次,可能時而唱歌時而大笑,時而悲泣,行為如醉如狂,言語不連貫,不分清潔髒污,久久不能痊癒。這都是因為鬱結的痰液堵塞心包,使得神智失去控制,俗稱為痰迷心竅。治療應以安神豁痰為主,先使用控涎丹讓痰液排出,再服用安神的藥物。若因憤怒引發肝火,風痰上升而引發癲狂,則應服用導痰湯,再加入黃芩、黃連、菖蒲、遠志。
若言語紊亂,經常嬉笑,但未發狂,可能是心虛所致,應服用定志湯,再加入薑汁、竹瀝。若胸口微痛,可能是有瘀血,需加上琥珀、鬱金。若因過度思考而患病,先服用稀涎散,再用歸脾湯加辰砂末來調理補充。若心臟有熱氣,偶爾會感到焦躁,眼睛和鼻子覺得熱,應服用定志丸,再加入黃芩、黃連、麥冬、牛黃。
若病態實證,可用涼膈散,再加入川連、麥冬、菖蒲。若癲病患者言語錯亂,神智不清,可服用《千金方》中的防己地黃湯。若因過度思考和妄想,導致神智失常,胡言亂語,若被認為是鬼神附身,初期可用半夏茯神散,多服用幾次自然會痊癒。若病情拖太久,被湯藥影響,神智出走,心靈空洞,除非使用大量的人參,加上薑汁、竹瀝來補充神智,否則很難治好。有些癲病患者專門服用四七湯,最後病情痊癒。
氣結為痰,痰液鬱閉,使得神智受阻。癲病久了,容易產生猜疑,面色萎黃,偶爾會吐沫,默默想睡,這可能是寄生蟲造成的問題,可服用妙功丸。若癲病患者哭泣呻吟,被認為是邪靈附身,而非發狂,可服用燒蠶紙酒水,每次服用一小匙。
李士材醫師曾治療張少椿女士,她因失去孩子而悲傷,某次雷雨交加時,她感到極度恐懼,無處可躲。隔天開始,她時而哭泣,時而大笑,自言自語,甚至罵人,像是被鬼怪附身。診斷後發現,她的心脈浮滑,其他脈象則沉細,這是氣血兩虧,憂慮恐懼傷心,心傷則熱,熱氣累積產生風邪。他用滾痰丸,加上桔梗、延胡索、陳皮、杏仁煎湯送下,患者吐出大量痰積,病情因此好轉。
3. 狂
經云:「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飢。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
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甚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陽盛則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有怒狂者,生於陽也;陽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陽厥。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奪其食則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則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此陽氣怫鬱,不得疏越;少陽膽木挾三焦相火,太陽陰火上逆,故使人易怒如狂。奪其食者,不使火助邪也。飲以生鐵洛者,金以制木,木平則火降,故曰下氣疾也。
狂之為病,皆由阻物過極,故猖狂剛暴;若有邪附,妄為不避水火、罵詈不避親疏,或言未嘗見之事;非力所能,病反能也。上焦實者,從高抑之;生鐵洛飲。陽明實則脈伏,大承氣湯去厚朴加當歸、鐵洛飲,以大利為度。在上者,因而越之;來蘇膏,或戴人三聖散湧吐,其病立安。
後用洗心散、涼膈散調之。形證脈氣俱實,當湧吐兼利;勝金丹一服神效。雖數年狂癡,無不克應。但不可誤施於癲癇之證。經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以喜勝之;以溫藥補魂之陽,龍齒清魂散。」經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
當以恐勝之;以涼藥補魄之陰,清神湯。肺虛喘乏,加沙參;胃虛少食,加人參;肝虛驚恐,加羚羊角。熱入血室,發狂不識人,小柴胡加犀角、生地黃。挾血如見祟狀,當歸活血湯加酒大黃微下之。肝盛多怒狂妄者,針大敦,在足大指上,屢驗。
一婦人狂言叫罵,歌笑非常,似祟憑依,一邊眼與口角吊起;或作癇治,或作心風治,皆不效。乃是舊有頭風之疾,風痰作之使然。用芎辛湯加防風,數服頓愈。
婦科鄭青山,因治病不順,沉思輒夜,兼受他醫諷言,心甚懷憤。天明病者霍然,憤喜交集。病家設酌酬之;而諷者已遁,憤無從泄,忽然大叫發狂。同道諸名家治之罔效。一日,目科王道來往候。索已服、未服等方視之,一併譭棄,曰:「此神不守舍之虛證,豈豁痰理氣清火藥所能克效哉?」
遂令覓上好人參二兩,一味煎湯服之,頓安;三啜而病如失;更與歸脾湯調理而康。
白話文:
[狂症]
古人云,狂症的初發,往往源自深沉的悲傷。患者會表現出健忘、苦惱、易怒和恐懼的症狀,這些都可能是長期飢餓和憂慮所導致。狂症一旦爆發,患者會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的情況,他們會過分自信,自以為聰明且高貴,常有罵人的傾向,日夜不停。他們會胡言亂語,容易驚嚇,喜歡唱歌跳舞,行動無常,這都是因為受到極大的恐懼所致。狂症患者的眼睛會看到虛幻的景象,耳朵會聽到不存在的聲音,他們的聲音會變得低沉,這是因為氣息不足所產生的。狂症患者會食量大增,經常看到鬼神,他們的笑容似乎藏匿在內心,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經歷了巨大的喜悅。
足陽明經絡疾病會讓患者對人和火感到厭惡,聽到木頭的聲音會感到驚慌,病情嚴重時,他們可能會脫掉衣服奔跑,攀爬高處並歌唱,甚至數日不進食,能夠輕易地跨過牆壁和爬上屋頂。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當陽氣旺盛時,四肢就會充滿力量,因此能夠攀爬到高處。身體過熱會讓他們想脫掉衣物逃跑。陽氣旺盛的人會說胡話,不分親疏地罵人,他們不願進食,進食的慾望降低使他們更加無定向地奔跑。有些怒氣沖沖的狂症患者,是由於陽氣過旺,而陽氣過旺的人容易因情緒波動而陷入困境。
因此,他們容易生氣。這種病症被稱為陽厥。陽明經絡通常處於活動狀態,而巨陽和少陽經絡則相對靜止。當巨陽和少陽經絡突然活動時,會引起嚴重的疾病,這就是該病症的特徵。如果停止患者的進食,病情就能得到控制。食物進入陰性器官,促進陽性器官的氣息生成,所以停止進食可以控制病情。可以讓患者飲用生鐵礦石溶液,因為生鐵礦石溶液能迅速降氣。
這是因為陽氣鬱積,無法順利釋放。少陽膽和三焦相火,以及太陽陰火的上逆,使人容易生氣如狂。停止進食可以防止火氣助長邪氣。飲用生鐵礦石溶液可以利用金屬元素抑制木性,當木性平衡時,火氣就會下降,因此它能迅速降氣。
狂症的病因是身體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度。患者會表現出激動、剛烈和暴力的行為,就像有邪靈附身一樣。他們會做出無理的行為,不顧水火危險,不分親疏地罵人,甚至講述一些未曾發生的事情,這些行為超越了他們的正常能力。對於上焦實的患者,應使用高壓法進行治療。生鐵礦石溶液可用於治療陽明經絡實證,脈搏會變弱。使用大承氣湯去掉厚朴,加入當歸和生鐵礦石溶液,以達到大量排便的效果。對於上部的病變,應採用透析法。使用來蘇膏或者戴人的三聖散來引吐,病情立刻得到緩解。
之後可使用洗心散和涼膈散進行調理。如果症狀、脈象和氣色都顯示實證,應同時使用引吐和通便的方法。勝金丹一次服用效果神奇,即使多年患有狂症,也能取得良好的療效。但是,這種方法不能誤用於癲癇的治療。古人云,過度的悲傷會傷害魂魄。魂魄受傷會導致狂妄的行為和精神錯亂。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以喜悅來克服。使用溫補藥物補充魂魄的陽氣,例如龍齒清魂散。古人又云,過度的喜悅會傷害魄,魄受傷會導致狂妄。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以恐懼來克服。使用涼藥補充魄的陰氣,例如清神湯。對於肺虛喘息的患者,可加入沙參;對於胃虛少食的患者,可加入人參;對於肝虛驚恐的患者,可加入羚羊角。對於熱毒進入血室,導致發狂且不認識人的患者,可使用小柴胡湯加入犀角和生地黃。對於夾雜血液的類似見鬼的症狀,可使用當歸活血湯加入酒炒大黃,以輕微通便。對於肝氣旺盛且易怒的患者,可以針刺大敦穴,這個穴位位於大腳趾上方,經過多次驗證有效。
有一名婦女經常胡言亂語,叫罵和歌笑異常,彷彿被邪靈附身。她的一隻眼睛和嘴角向上翹起。有人將她當作癲癇來治療,有人將她當作心風來治療,但都沒有效果。後來發現她之前有頭痛的毛病,是風痰引起的。使用芎辛湯加入防風,數次服用後病情迅速好轉。
婦科醫生鄭青山因為治療病人不順利,深夜沉思,同時遭受其他醫生的諷刺言語,心裡非常憤怒。第二天早晨,病人突然病情好轉。憤怒和喜悅交織在一起,病人家屬設宴款待他,但諷刺他的醫生已經逃走。憤怒無處發洩,突然大聲喊叫,發狂。許多著名醫生治療都無效。一天,眼科醫生王道來探望他,查看他已服用和未服用的藥方,全部拋棄。他說:「這是神不守舍的虛證,怎麼可能通過豁痰、理氣、清火藥物治療有效呢?」於是讓他找到優質的人參二兩,單獨煎湯服用,病情立即穩定。三次飲用後,病情完全消失。然後使用歸脾湯進行調理,最終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