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六 (27)
卷六 (27)
1. 眩暈
經曰:因於風,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內經論眩,皆屬於木,屬上虛。仲景論眩,以痰飲為先。丹溪論眩,兼於補虛治痰降火。
戴復庵云:有頭風證,耳內常鳴,頭上如有鳥雀啾啾之聲,切不可全謂耳鳴為虛,此頭腦挾風所致。有眩暈之甚,抬頭則屋轉,眼常黑花,觀見常如有物飛動,或見物為兩。宜三五七散,或秘旨正元散加鹿茸,兼進養正丹。不效,一味鹿茸,每服半兩,酒煎去滓,入麝少許。
緣鹿茸生於頭,頭暈而主以鹿茸,蓋以類相從也。曾有服頭痛藥不愈,服茸朱丹而效,此為虛寒也。若實者用之,殆矣!故丹溪曰:「眩暈不可當者,大黃三次酒炒乾為末,茶調下,每服一錢至二錢。」劉宗厚曰:「眩暈乃上實下虛所致。所謂虛者,血與氣也;所謂實者,痰涎風火也。」
經云:「上虛則眩。」又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則與劉氏所稱,無乃冰炭乎?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亦何冰炭之有?然當以脈法辨之: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為上虛,以鹿茸法治之;寸口滑而按之益堅者為上實,以酒大黃法治之。外感六淫。
內傷七情,皆能眩暈。然無不因痰火而作。諺云:「無火不動痰,無痰不作暈。」須以清火豁痰為主,而兼治六淫之邪,無不愈者。風寒在腦,或感邪濕,頭眩重痛欲倒,嘔逆不定,宜三因芎辛湯。冒雨或中濕,眩暈嘔逆,頭重不食,宜本方去細辛、芽茶,加半夏、茯苓。惡風眩暈,頭旋眼黑噁心,見風即復作者,宜半夏蒼朮湯。風虛眩暈多痰者,宜導痰湯加天麻。腎氣素虛而逆者,宜沉香降氣下養正丹;不應,宜八味丸。風熱眩暈眼掉者,宜川芎茶調散。痰厥眩暈者,宜半夏白朮天麻湯。痰火眩暈者,宜二陳湯加白朮、川芎、天麻;有熱,更加山梔、黃芩。七情鬱而生痰,亦令頭眩,但見於鬱悒之人。
及婦女輩,宜二陳湯加木香、丁香、白朮、砂仁。早起眩暈,須臾自定,乃胃中老痰使然。古方用黑錫丹劫之,不若青礞石丸鎮墜,後用理中丸調理。痰結胸中,眩暈噁心,宜牙皂末和鹽湯探吐;吐定,服導痰湯。勞役過度,眩暈發熱者,宜補中益氣湯加天麻。兼嘔逆者,宜六君子湯。氣虛而喘者,宜加黃耆。陰虛火炎痰盛者,宜少加熟附子,煎成加薑汁、竹瀝。因虛致眩,雖定後而常欲向火,欲得暖手按者,乃陽氣不足故也,宜附子理中湯。淫欲過度,腎與督脈皆虛,不能納氣歸源,使諸逆奔上而眩暈者,宜六味丸加沉香、鹿茸,名香茸八味丸。肥白人眩暈,宜清火降痰為先,而兼補氣藥。黑瘦人眩暈,宜滋陰降火為要,而帶抑肝之劑。胸中有死血,作痛而眩,宜飲韭汁酒,良。產後血暈,見婦人本門。
〔診〕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有死血;浮弦為肝風。右手滑實痰積;脈大是久病;虛大是氣虛。
白話文:
眩暈
古書上說,眩暈是因為風邪引起的,會感覺像在轉動的輪軸一樣,動作像受到驚嚇,精神氣息會浮動不穩。《內經》認為眩暈都和肝木有關,屬於上部虛弱的狀況。張仲景認為眩暈主要是因為痰飲引起的。朱丹溪認為眩暈需要同時補虛、化痰、降火。
戴復庵說,有些人有頭風的毛病,耳朵裡面常常有聲音,頭頂好像有小鳥在叫一樣。千萬不要都認為耳鳴是虛,這其實是頭部夾帶風邪導致的。有些人眩暈得很厲害,抬頭就會覺得房子在轉,眼睛常常會看到黑影或花,好像有東西在飛動,或是看到東西變成兩個。這種情況適合用三五七散,或是秘旨正元散加鹿茸,同時搭配養正丹。如果效果不好,就單獨用鹿茸,每次服用半兩,用酒煎過濾掉殘渣,加入少許麝香。
因為鹿茸長在頭部,頭暈就用鹿茸,這是一種以形補形的觀念。曾經有人服用頭痛藥沒有效果,服用鹿茸朱丹就好了,這說明是屬於虛寒體質。如果是屬於實證,使用鹿茸可能會有反效果。所以朱丹溪說,如果遇到眩暈很嚴重,可以用大黃三次酒炒乾磨成粉末,用茶調服,每次服用一到兩錢。劉宗厚認為眩暈是因為上實下虛引起的。所謂虛是指氣血虛弱,所謂實是指痰涎、風邪、火氣。
《內經》說,上部虛弱就會眩暈,又說,如果受到蒙蔽而不明事理,就會招來禍患,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見。下部實證,上部虛弱,這和劉宗厚的說法,不是相反嗎?其實是因為邪氣侵入,正氣才會虛弱,如果邪氣久留不去,就會變成實證,這樣就沒有什麼相反的了。不過,還是要通過把脈來辨別。寸口脈大而按下去就散的,屬於上虛,可以用鹿茸的方法治療;寸口脈滑而按下去反而更堅實的,屬於上實,可以用酒大黃的方法治療。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都可能導致眩暈,但通常都和痰火有關。俗話說:「沒有火就不會生痰,沒有痰就不會眩暈。」所以要以清火化痰為主,同時治療外感邪氣,通常都會好轉。如果風寒在腦部,或感受到濕邪,會頭暈頭痛很厲害,想跌倒,噁心嘔吐不停,可以用三因芎辛湯。如果淋雨或受濕,眩暈嘔吐,頭重吃不下飯,可以用原方去掉細辛、芽茶,加入半夏、茯苓。如果怕風、眩暈、頭暈眼花、噁心,一見風就復發,可以用半夏蒼朮湯。如果是風虛眩暈,痰多,可以用導痰湯加天麻。腎氣原本就虛弱,又往上逆,可以用沉香降氣下養正丹,如果沒效,可以用八味丸。如果是風熱眩暈、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川芎茶調散。如果是痰厥眩暈,可以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如果是痰火眩暈,可以用二陳湯加白朮、川芎、天麻,如果有熱,再加山梔、黃芩。如果因為情緒不佳而生痰,也會導致頭暈,這種情況常見於鬱悶的人和婦女,可以用二陳湯加木香、丁香、白朮、砂仁。如果早上起來頭暈,過一會兒就好了,是因為胃裡的老痰引起的,以前的方法是用黑錫丹來壓制,不如用青礞石丸來鎮壓,之後再用理中丸來調理。如果是痰結在胸中,導致眩暈噁心,可以用牙皂末和鹽水來催吐,吐完後服用導痰湯。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眩暈發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天麻,如果同時有嘔吐,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氣虛喘氣,可以加黃耆。如果是陰虛火旺,痰多,可以少量加熟附子,煎好後加入薑汁、竹瀝。如果是因為虛弱導致的眩暈,雖然眩暈好了,但常常會想靠近火,想要暖手按摩,這是因為陽氣不足,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如果是因為性慾過度,導致腎和督脈都虛弱,無法納氣歸源,使得氣往上衝而眩暈,可以用六味丸加沉香、鹿茸,稱為香茸八味丸。如果是肥胖的人眩暈,要先清火化痰,同時補氣。如果是黑瘦的人眩暈,要滋陰降火為主,同時使用抑制肝氣的藥。如果是胸中有瘀血,導致疼痛和眩暈,喝韭菜汁泡酒效果不錯。產後血暈的情況,可以參考婦人科的相關內容。
診斷 左手脈搏快,表示熱邪多;脈澀,表示有瘀血;浮弦脈,表示肝風。右手脈搏滑實,表示痰積;脈大,表示久病;虛大脈,表示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