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2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6)

1.

內經言。攣皆屬肝。肝主筋故也。有熱有寒。有虛有實。熱攣者。經所謂肝氣熱則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六味丸加牛膝、當歸之類。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先搐瓜蒂散。次與羌活勝濕湯。虛邪搏筋。則筋急。五積散。

血虛則筋急。增損四物湯。劇勞筋脈拘急。疼痛少眠者。黃耆丸。更於暖室中近火按摩為佳。虛風襲於經脈。手足拘攣。屈伸短縮。腹痛。爪甲唇俱青。轉筋。不思飲食。甚則舌卷囊縮。木瓜散。拘攣癱瘓。口目喎斜。骨節疼酸。行步不正者。舒筋三聖散。痹濕筋攣骨痛者。

續斷丸。誤汗漏風。筋攣縮急。或方士用木鱉發汗。見風筋脈拘攣者。並宜桂枝湯倍桂加歸、附。病初起者。分表裡治。如戴人用甘遂末三錢。獖豬腎一枚。細批破。少用鹽椒淹透。摻藥末在內。荷葉包裹煨熟。溫酒細嚼。則上吐下瀉而愈。

石頑曰。攣證人悉知為寒。不知亦有屬血枯而熱者。蓋寒則脛逆而痛。熱則脛熱而枯。至於濕熱下流。又為實證。則疼腫便秘。以此辨之。虛實寒熱。可判然胸臆矣。

〔診〕攣者拘攣。浮緩屬風。沉細為濕。洪緩濕熱。澀細寒濕。虛大氣衰。小弱血虛。尺中弦弱。腎虛精竭。若久病而脈反實強。乍病而見虛澀。雖有合劑。難於圖治也。

石頑治包山勞俊卿。年高攣廢。山中諸醫用木瓜、獨活、防己、豨薟、威靈仙之類。將半年餘。乃致跬步不能動移。或令服八味丸。亦不應。診其脈。尺中微浮而細。時當九夏。自膝至足。皆寒冷如從水中出。知為腎虛風雨所犯而成是疾。遂授安腎丸方。終劑而能步履連。服二料。終無痿弱之狀矣。

白話文:

內經提到,所有抽筋的情況都和肝臟有關,因為肝臟主管著筋肉。抽筋可能由熱、寒、虛弱或是實證引起。熱性抽筋,正如經典所描述,肝氣過熱會導致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後會使得筋緊繃而產生抽筋。治療可用六味丸加上牛膝和當歸等藥物。如果是由濕熱引起,頭部會有重壓感。如果不處理濕熱,大筋會縮短,小筋會拉長。縮短的筋會造成拘束感,拉長的筋則會導致萎縮。首先使用搐瓜蒂散,接著再服用羌活勝濕湯。如果邪氣影響到筋肉,就會使筋肉緊繃。可使用五積散。

血液不足也會導致筋肉緊繃,可服用增減版的四物湯。劇烈勞動後筋肉拘束緊急,伴隨疼痛和睡眠不足的,可以服用黃耆丸。在暖房中靠近火爐做按摩會更有效果。如果虛風侵入經脈,會導致手腳拘束抽筋,彎曲且伸展困難,腹部疼痛,指甲和嘴脣都呈青色,轉筋,食慾不振,嚴重的話舌頭捲縮,陰囊收縮,可服用木瓜散。如果是抽筋、癱瘓、口眼歪斜、骨節疼痛、行走不穩,可以服用舒筋三聖散。如果是關節濕冷、抽筋、骨頭疼痛,可服用續斷丸。

如果汗出後受風影響,造成筋肉抽筋緊縮,或是道士用木鱉發汗,遇風後筋脈抽筋,都適合服用加倍桂枝的桂枝湯,再加入當歸和附子。疾病初期,需分表裡治療。例如戴人用甘遂粉三錢,一顆野豬腎,切開後少許鹽和胡椒醃製透徹,將藥粉放入其中,荷葉包裹後烤熟,溫酒細嚼,就會嘔吐和瀉肚而痊癒。

石頑說,人們都知道抽筋是因為寒涼,但不知道也有因血液乾涸而產生熱性抽筋。寒涼會導致小腿冰冷且疼痛,熱性則會讓小腿熱且乾燥。若是濕熱向下流,就屬於實證,會產生腫脹和便祕。透過這些來辨別虛實寒熱,就能清楚地瞭解病情了。

在診斷方面,抽筋指的是肌肉緊繃。浮緩表示風邪,沉細代表濕氣,洪緩是濕熱,澀細是寒濕。脈象虛大表示氣衰,小弱是血虛,尺中弦弱是腎虛精盡。如果長期疾病卻出現實強的脈象,或是新病卻出現虛澀的脈象,即使有對症藥物,也難以治療。

石頑曾治療包山勞俊卿,他年紀大後開始抽筋,山中的醫生使用木瓜、獨活、防己、豨薟、威靈仙等藥物,用了半年多,結果卻連走路都困難。有人建議他服用八味丸,但效果不佳。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尺中部位微浮而細,當時正是盛夏,但他從膝蓋到腳都冷得像從水中出來一樣。由此知道他是因腎虛受到風雨影響而生病。於是給他安腎丸的處方,吃完一個療程後,他就能正常走路。再接續服用兩個療程,就完全沒有痿弱的症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