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8)

1. 局方七氣湯

治七情鬱結於中。心腹絞痛。服寬膈破氣藥轉劇者。投此即效。

人參(錢半至三錢),甘草(炙。一錢),肉桂(一錢至錢半),半夏(一錢至錢半),生薑(七片)

上五味。水煎。空心腹。千金。加吳茱萸名奔氣湯。

深師七氣湯,治七氣為患。氣寒而熱。嘔瀉痞滿。

七氣湯加乾薑、吳茱萸、枳實、橘皮、桔梗、芍藥、乾地黃、黃芩。

三因七氣湯,治七氣致病。嘔逆痞悶。腹脅脹痛。

七氣湯加厚朴、白芍、茯苓、橘皮、蘇葉、大棗。

指迷七氣湯,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痛。

七氣湯去人參易觀桂。加香附、青皮、陳皮、桔梗、蓬朮、藿香、益智仁、大棗。

大七氣湯,治積滯癥瘕結聚。隨氣上下。心腹㽲痛。小腹脹滿。二便不利。

指迷七氣湯去半夏、薑、棗。加山稜。

橘皮乾薑湯,治乾嘔吐逆。吐涎沫而噦。

七氣湯去半夏加乾薑、橘皮、通草。

蘇子降氣湯(局方,千金本名紫蘇子湯),治腳弱上氣。凡痰涎壅盛。肺滿咳嗽。服之氣降即安。

七氣湯去人參。加蘇子三錢。橘紅一錢。當歸、前胡、厚朴各五分。大棗一枚。

溫肺湯,治肺胃虛寒。咳嗽嘔逆。大便不實。

七氣湯加橘紅、乾薑、木香、鍾乳。局方。去人參、木香、鍾乳。加細辛、杏仁、芍藥、五味子。

半夏溫肺湯,治寒痰咳嗽。心下汪洋。胃氣虛寒者。

七氣湯加橘紅、赤茯苓、細辛、桔梗、旋覆花、白芍。

參蘇溫肺湯,治肺受寒而喘嗽。

七氣湯加橘紅、木香、桑白皮、紫蘇、茯苓、白朮、五味子。冬月。更加不去節麻黃三分。

2. 崔氏八味丸(金匱作湯。名生料八味丸)

治腎臟真陽不足。火不歸原。

熟地(八兩),山茱萸肉,乾山藥(微焙。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澤瀉(去毛。各三兩),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臍。切),肉桂(去粗皮。勿見火。各一兩)

上八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臨臥時溫酒下。以美膳壓之。

金匱腎氣丸

八味丸肉桂易桂枝。

錢氏六味丸(一名六味地黃丸,作湯。名生料六味丸),治腎水真陰不足。

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黃用縮砂蜜八錢制。按金匱八味腎氣地黃本無縮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竄也。錢氏裁去二味。治小兒解顱等證。雖曰素稟腎虛。而純陽未動。地黃不制可也。後世借治真陰不足。乃用縮砂制地黃。不特無減食作瀉之虞。服後連噯數聲。氣轉食運。脾腎安和。其陽生陰長之妙。世都莫知。茲特表而出之。

加減六味丸,治陰虛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勞晡熱消瘦等證。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四兩。亦可作膏。

河車六味丸,治稟質素虛。將欲成勞。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車熬膏丸服。

都氣丸,治腎水不固。咳嗽精滑。

八味丸去桂、附。加五味子一兩。

七味丸,治腎虛火不歸根。遊散在上在外。

八味丸去附子。(一方。桂用二兩)

加減八味丸,治腎虛火不歸源。哄熱咳嗽。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一兩。

濟生腎氣丸,治腎氣不化。小便澀數。

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兩。熟地四兩。山藥、山萸、丹皮、澤瀉、肉桂各一兩。附子五錢。加牛膝、車前各一兩。此本金匱腎氣方中諸藥。各減過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為宣布五陽。開發陰邪之專藥。更加牛膝、車前。為太陽厥陰之嚮導。以肝為風木之臟。凡走是經之藥。

性皆上升。獨牛膝通津利竅。下走至陰。車前雖行津液之府。而不傷犯正氣。故濟生方用之。詳金匱腎氣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陰氣固結於內。勢必分解於外。則腎氣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陰。又需桂、附蒸動三焦。不特決瀆有權。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

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於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氣不固者勿用。

清金壯水丸,治腎臟水虧火旺。蒸熱咳嗽。

八味丸去桂、附。加麥門冬三兩。(去心)五味子一兩。

納氣丸,治脾腎皆虛。蒸熱咳嗽。倦怠少食。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兩。砂仁二兩。如泄瀉少食者。用乾山藥末。調糊代蜜為丸。

香茸八味丸,治腎與督脈皆虛。頭旋眼黑。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兩。鹿茸一具。

十補丸,治稟賦陽虛。下體無力。小兒解顱。脛軟膝蓋不生。

八味丸加鹿茸一具。五味子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