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六 (3)
卷十六 (3)
1. 續命湯(金匱名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麻黃,桂枝(千金。局方。俱作桂心),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炙。各三錢),芎藭(一錢),杏仁(三十枚。千金。作白朮)
上九味。水煎。溫服。當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千金續命湯無人參。有防風、黃芩、芍藥。續命風引湯。多防己、防風、獨活、附子。治中風癲眩不知人。狂言舌腫出。千金依源續命湯。多白朮、茯苓、大棗為十二味。
小續命湯(千金),治中風外顯六經形證。
續命湯去石膏。加芍藥、防風、黃芩各一錢四分。防己一錢。熟附子七分。生薑五片。大棗一枚。(崔氏。外臺。不用防己大棗),無汗惡寒。倍麻黃、杏仁。有汗惡風。倍桂枝、芍藥。無汗身熱不惡寒。去附子倍甘草加石膏、知母。有汗身熱不惡風。倍桂枝、黃芩加葛根。
無汗身涼脈沉細。倍附子加乾薑。有汗無熱畏寒脈沉。倍桂枝、附子、甘草。肢節攣痛。麻木不仁。脈緩。加羌活、連翹。(上易老加減法),張景岳曰。按歷代相傳。治中風之方。皆以續命等湯為主。考其所自。則始於金匱要略。附方中有古今錄驗續命湯。然此必宋時校正之所增。
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唐以來。則孫氏千金方。乃有小續命、大續命、西州續命、排風等湯。故後世宗之。無不以此為中風主治矣。夫續命湯以麻黃為君。而與薑、桂並用。本發散外邪之方。至小續命、大續命、西州續命等湯。則復加黃芩以兼桂、附。雖曰相制。而水火冰炭。
道本不同。即有神妙。終非余之心服者。其他無論。獨怪乎河間東垣丹溪三子者。既於中風門。皆言此病非風矣。何於本門並首列小續命湯。而附以加減之法。又何前後之言不相應耶。
千金大續命湯,治中風肥盛。多痰多渴。肢體不遂。
續命湯去人參。加黃芩、荊瀝(一作竹瀝)
西州續命湯(千金),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識人。拘急不能轉側。
大續命湯去荊瀝。
千金八風續命湯,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
續命湯去麻黃、芎藭加獨活、黃芩。水煎。溫服覆汗。不得汗。倍麻黃。
千金排風湯,治中風肢體煩疼。皮膚不仁。
續命湯去人參、石膏、乾薑。加防風、芍藥、白朮、茯苓、獨活、白鮮皮、生薑。
2. 升麻湯(一名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經邪發熱。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錢),葛根,白芍(各錢半),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溫服。升、葛為陽明經之嚮導。陽明專主肌肉。恐開泄太過。即以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所以解利本經邪熱及時行痘疹。皆為專藥。然在起脹後禁用。
秦艽升麻湯,治中風口目喎斜。
升麻湯加秦艽、人參、桂枝、白芷、防風、蔥白。
升陽散火湯,治胃虛過食寒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中。畏寒發熱。火鬱則發之也。
升麻湯加羌活、獨活、人參、柴胡、防風。用生甘草。
火鬱湯,治火鬱不舒。凜凜惡寒不止。
升麻湯用生甘草加柴胡、防風、蔥白。按此即升陽散火湯去羌活、獨活、人參。加蔥白。內經所謂惡寒非寒。火鬱則發之也。
沖和順氣湯,治內傷脾氣。惡寒發熱。食少便溏。
升麻湯加人參、羌活、防風、蒼朮、白朮、薑、棗。
升陽補氣湯,治胃氣不足。脾氣下溜。氣短無力。不時發熱。早飯後煩悶。須要眠睡。五心煩熱。
升麻湯去葛根。加羌活、獨活、防風、柴胡、厚朴、澤瀉、薑、棗。
和解湯,治痘三日前後。起發遲。
升麻湯加人參、川芎、羌活、防風。
連翹升麻湯,治痘發太多。涼內解毒。
升麻湯加連翹、桔梗、牛蒡、木通、薄荷、燈心、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