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五 (11)
卷十五 (11)
1. 不能語門
導痰湯(二陳湯下),至寶丹(中風門),牛黃丸(中風門),蘇合香丸(中風門)
白話文:
用導痰湯(也就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藥味),以及至寶丹、牛黃丸、蘇合香丸(這三種藥在治療中風的方劑中會使用到),這些藥物可以來處理這個「不能語」的問題。
2. 消癉門
文蛤散(玉函),治渴欲飲水不止。
川文蛤(即蛤蜊中一種。殼厚色蒼而滑者。火煅用)
上一味。杵為散。沸湯服方寸匙。
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五苓散(方祖),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下),謂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理中湯(方祖),生脈散(方祖),千金朴硝煎(火門),清心蓮子飲(生脈散下),宣明麥門冬飲子(生脈散下),易老門冬飲(生脈散下),蘭香飲(白虎湯下),甘露飲(二冬膏下),瀉黃散(癘風門),七味白朮散(四君子湯下),固本丸(二冬膏下),加味導痰湯(二陳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佐金丸(方祖),滋腎丸(大補丸下),保元湯(方祖),獨參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消癉門
文蛤散(出自《玉函方》),可以治療口渴想不停喝水的症狀。
使用川文蛤(就是蛤蜊的一種,殼厚、顏色青灰且光滑的。用火燒過後使用)一種藥材。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用滾燙的開水沖服一小湯匙的量。
其他可用於治療此類症狀的方劑還有:腎氣丸(即崔氏八味丸)、五苓散、白虎加人參湯、胃承氣湯、錢氏六味丸。
還有一些方劑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崔氏八味丸、加減八味丸、理中湯、生脈散、千金朴硝煎、清心蓮子飲、宣明麥門冬飲子、易老門冬飲、蘭香飲、甘露飲、瀉黃散、七味白朮散、固本丸、加味導痰湯、六君子湯、佐金丸、滋腎丸、保元湯、獨參湯。
3. 痰火門
玉竹飲子(新定),治痰火痰涎湧盛。咳逆喘滿。
葳蕤(一名玉竹。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橘皮(一錢),紫菀(二錢),川貝母(去心。研。三錢),生薑(同橘皮蜜煎。四錢)
上八味。長流水煎。入熟白蜜二匕。分二服。氣虛。加人參二錢。虛火。加肉桂半錢。客邪。加細辛二分。香豉三錢。咽喉不利唾膿血。加阿膠三錢。藕汁半懷。頭額痛。加蔥白二莖。便溏。用伏龍肝擊碎煎湯。澄清代水煎服。氣塞。臨服磨沉香汁數匙。
香蘇散(傷寒門),金匱枳朮湯(方祖),沉香降氣散(氣門),異功散(四君子湯下),局方七氣湯(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六味地黃丸(崔氏八味丸下),生脈散(方祖),靈飛散(養性門)
白話文:
玉竹飲子(新修訂版),治療痰火引起的痰液過多、咳逆、呼吸急促、胸悶脹滿。
藥材組成:玉竹(又名葳蕤,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橘皮(一錢),紫菀(二錢),川貝母(去心,研磨成粉,三錢),生薑(與橘皮一起用蜂蜜煎煮,四錢)
使用方法:以上八味藥材,用流動的清水煎煮,加入兩勺熟白蜂蜜,分兩次服用。
其他情況加減:
- 氣虛:加入人參二錢。
- 虛火:加入肉桂半錢。
- 外感邪氣:加入細辛二分,淡豆豉三錢。
- 咽喉不適,吐膿血:加入阿膠三錢,藕汁半杯。
- 頭額疼痛:加入蔥白兩根。
- 大便溏泄:用灶心土(伏龍肝)敲碎煎湯,取澄清的湯液代替水煎藥服用。
- 胸悶氣塞:臨服藥時,磨一些沉香汁加入數匙。
其他相關方劑:
- 香蘇散(出自傷寒門)
- 金匱枳朮湯(本方之祖)
- 沉香降氣散(出自氣門)
- 異功散(由四君子湯加減而來)
- 局方七氣湯(本方之祖)
- 六君子湯(由四君子湯加減而來)
- 六味地黃丸(由崔氏八味丸加減而來)
- 生脈散(本方之祖)
- 靈飛散(出自養性門)
4. 黃痹門
消石礬石散(金匱),治腎癉額上黑。
硝石,礬石(皂者等分)
為散。大麥粥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大黃硝石湯(金匱),治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自汗。
大黃,硝石,黃柏(各四錢),梔子(七枚)
上四味。水煎去滓。納硝更煮。分二服。
豬膏發煎(金匱),治女勞癉。及陰吹正喧。
豬膏(三兩),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合煮。發消藥成。分二服。病從小便出。
桂枝加黃耆湯(桂枝湯下),茵陳五苓散(五苓散下),梔子大黃湯(梔子豉湯下),茵陳蒿湯(濕門),耆芍桂酒湯(桂枝湯下),梔子柏皮湯(梔子豉湯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湯下),小柴胡湯(方祖),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犀角地黃湯(傷寒門),大黃附子湯(小承氣湯下),四君子湯(方祖),茵陳附子乾薑湯(四逆湯下),茵陳四逆湯(四逆湯下),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溫中丸(二陳湯下),棗礬丸(平胃散下),越婢加朮湯(麻黃湯下),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湯下),理苓湯(理中湯下),瓜蒂散(痰飲門),桂苓丸(五苓湯下)
白話文:
消石礬石散,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腎臟虛弱導致額頭發黑的疾病。
藥方組成:硝石、礬石(選擇像肥皂一樣的礬石,兩者等量)
將兩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大麥粥送服。一天服用三次。病症會隨著大小便排出。小便會變得正常黃色,大便會變得正常黑色,這就是療效的徵兆。
大黃硝石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黃疸導致腹部脹滿,小便不順暢,且會自汗的病症。
藥方組成:大黃、硝石、黃柏(各四錢)、梔子(七枚)
將以上四種藥材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再加入硝石繼續煎煮。分兩次服用。
豬膏發煎,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女性因勞累引起的虛弱症,以及陰道排氣聲響很大的症狀。
藥方組成:豬油(三兩)、亂髮(像雞蛋大小的量,三團)
將以上兩種藥材一起煮,等到頭髮煮化藥材就煮好了。分兩次服用。病邪會從小便排出。
其他方劑(皆為治療黃疸、濕熱等相關病症的常用方劑,後方括號內註明其來源或基礎方):
- 桂枝加黃耆湯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味)
- 茵陳五苓散 (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味)
- 梔子大黃湯 (在梔子豉湯的基礎上加味)
- 茵陳蒿湯 (出自濕門的方劑)
- 耆芍桂酒湯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味)
- 梔子柏皮湯 (在梔子豉湯的基礎上加味)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味)
- 小柴胡湯 (常用經典方劑)
- 補中益氣湯 (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味)
- 犀角地黃湯 (出自傷寒門的方劑)
- 大黃附子湯 (在小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味)
- 四君子湯 (常用經典方劑)
- 茵陳附子乾薑湯 (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味)
- 茵陳四逆湯 (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味)
- 桃核承氣湯 (在小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味)
- 溫中丸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味)
- 棗礬丸 (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味)
- 越婢加朮湯 (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味)
- 桂枝二越婢一湯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味)
- 理苓湯 (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味)
- 瓜蒂散 (出自痰飲門的方劑)
- 桂苓丸 (在五苓湯的基礎上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