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5)

1. 唇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下),清胃散(衄血門),犀角升麻湯(中風門),逍遙散(虛損門),歸脾湯(保元湯下),小柴胡湯(方祖),竹葉石膏湯(白虛湯下),真武湯(朮附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黃芩芍藥湯(即黃芩湯桂枝湯下)

白話文:

錢氏六味丸源自崔氏八味丸,加減八味丸也源自崔氏八味丸。柴胡清肝散源自小柴胡湯,清胃散屬於衄血門,犀角升麻湯屬於中風門,逍遙散屬於虛損門,歸脾湯源自保元湯,小柴胡湯屬於方祖,竹葉石膏湯源自白虛湯,真武湯源自朮附湯,十全大補湯源自保元湯,黃芩芍藥湯則是黃芩湯與桂枝湯的合方。

2. 舌門

黃連瀉心湯(伊尹三黃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涼膈散(方祖),甘露飲(二冬膏下),金沸草散(咳嗽門),三黃丸(伊尹三黃湯下)

白話文:

黃連瀉心湯源自三黃湯,補中益氣湯源自保元湯,涼膈散為祖方,甘露飲源自二冬膏,金沸草散屬於咳嗽門,三黃丸也源自伊尹三黃湯。

3. 面門

鼠黏子散,治面上風癢。

鼠黏子(生。兩半),連翹,防風,荊芥,枳殼,桔梗,蔓荊子,白蒺藜(炒。去刺),當歸,蟬蛻,厚朴(各一兩)

為散。每服四錢。加生薑一片。蔥白一莖。水煎熏服。

白話文:

鼠黏子散,治面上風癢。

配方:

  • 鼠黏子(生,取兩半)
  • 連翹
  • 防風
  • 荊芥
  • 枳殼
  • 桔梗
  • 蔓荊子
  • 白蒺藜(炒去刺)
  • 當歸
  • 蟬蛻
  • 厚朴(以上各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散劑。

用法:

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生薑一片、蔥白一莖,用清水煎煮後熏蒸服用。

功效:

治療面上風癢。

硫黃膏,治面上生瘡。及臭臉赤風粉刺。

生硫黃,白芷,栝蔞根,鉛粉(各五分),芫青(七枚。去翅足),全蠍(一枚),蟬蛻(七枚)

為細末。麻黃、黃臘各半兩。熬烊離火。入諸藥末調勻。瓷器收貯。久則愈妙。至夜洗面後。以少許細細擦之。擦過即拭去。否則起泡。近眼處勿擦。三四日間。瘡腫自平。赤色自消。風刺粉刺。一夕見效。

消風散(咳嗽門),涼膈散(方祖),升麻湯(方祖),犀角升麻湯(中風門),升麻胃風湯(中風門)

白話文:

硫黃膏能治臉上長瘡,以及臭臉、紅疹、粉刺等問題。配方包括生硫黃、白芷、栝蔞根、鉛粉(各五分)、芫青(七枚,去掉翅膀和腳)、全蠍(一枚)、蟬蛻(七枚),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將麻黃和黃蠟各半兩一起熬化,離火後加入藥末調勻,用瓷器收好存放。時間越久效果越好。晚上洗臉後,取少許膏藥細細塗抹患處,塗完馬上擦去,否則會起泡。靠近眼睛的地方不要塗抹。一般三四天,瘡腫就會消退,紅色也會消失,風刺和粉刺則在一晚就能見到效果。 此外,消風散、涼膈散、升麻湯、犀角升麻湯、升麻胃風湯等方劑也能治療相關病症。

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桂苓五味甘草湯(咳嗽門),當歸龍會丸(伊尹三黃湯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地黃飲子(中風門),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四逆湯(方祖),通聖散(涼膈散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桂苓五味甘草湯(咳嗽門)、當歸龍會丸(伊尹三黃湯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地黃飲子(中風門)、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四逆湯(方祖)、通聖散(涼膈散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人參養榮湯(保元湯下),羌活勝濕湯(濕門)

白話文: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的簡化版),人參養榮湯(保元湯的簡化版),羌活勝濕湯(濕門的治療方法)。

4. 咽喉門

硼砂丹,治纏喉風。風熱喉痹。

硼砂(生研),白礬(生研。各一錢),西牛黃,人爪甲(焙脆。研。各一分)

為極細末。以爛白霜梅肉三錢。研糊分作四丸噙化。取湧頑痰立效。

本事利膈湯,治脾肺積熱。咽喉生瘡。

薄荷葉,荊芥穗,防風,桔梗,人參,牛蒡子,甘草(等分)

白話文:

「硼砂丹」可以治療纏喉風和風熱喉痹。將硼砂和白礬各取一錢,生研磨成極細粉末,再加入西牛黃、人指甲(焙脆後研磨)各一分,同樣研成極細粉末。然後以爛白霜梅肉三錢,研磨成糊狀,分成四丸,含服化掉。此方能迅速化解頑痰,效果顯著。

「利膈湯」則用於治療脾肺積熱、咽喉生瘡,由薄荷葉、荊芥穗、防風、桔梗、人參、牛蒡子、甘草等分組成。

水煎。不拘時緩緩服。如口瘡甚而多痰聲者。加殭蠶。壯熱脈實。去人參加黑參、犀角、山豆根。

烏龍膏,治一切纏喉急證。

皂莢(二梃。去皮弦子。捶碎。滾水三升泡一時許。挪汁去滓。砂鍋內熬成膏。入好酒一合攪令稠。入下項藥),百草霜,焰硝,硼砂,人參(另為極細末。各一錢)

上四味拌勻。入白霜梅肉一錢細研。入皂莢膏內。以少許雞翎點喉中。湧盡頑痰。卻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用青布蘸水揩之。然後用藥。

白話文:

水煎藥的服用方法及烏龍膏的用法

水煎藥的服用方法:

水煎服藥,不拘時間,緩緩服用。如果口瘡很嚴重,並且伴隨多痰聲音,可以加入殭蠶。如果患者出現壯熱、脈象實證,則需要去掉人參,並加入黑參、犀角、山豆根。

烏龍膏的用法:

烏龍膏可以治療一切纏喉急症。

準備皂莢兩根,去除皮和弦子,捶碎。用滾水三升泡製一小時左右,濾去渣滓,用砂鍋熬製成膏狀。加入一合好酒攪拌至稠厚,加入以下藥材:百草霜、焰硝、硼砂、人參(研成極細末,各取一錢)。

將以上四味藥材拌勻,加入一錢白霜梅肉細研,放入皂莢膏中。用少許雞翎蘸取藥膏點在喉嚨中,可以湧出頑痰。之後咀嚼兩寸甘草,吞咽汁液和津液。

如果患者出現木舌症狀,先用青布蘸水擦拭舌頭,再使用藥物。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玉極丹(臭毒門),稀涎散(中風門),涼膈散(方祖),普濟消毒飲(伊尹三黃湯下),荊防敗毒散(小柴胡湯下),桔梗湯(方祖),都氣丸(崔氏八味丸下),半夏厚朴湯(二陳湯下),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白話文:

錢氏六味丸、腎氣丸、玉極丹、稀涎散、涼膈散、普濟消毒飲、荊防敗毒散、桔梗湯、都氣丸、半夏厚朴湯、異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