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五 (3)
卷十五 (3)
1. 鼻門
麗澤通氣湯,治久風鼻塞。
羌活,獨活,防風,蒼朮(去皮。切。麻油拌炒),升麻,葛根(各八分),麻黃(連節。四分),川椒(五分),白芷(一錢),黃耆(錢半),甘草(炙。七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擘),蔥白(三寸)
白話文:
麗澤通氣湯,治久風鼻塞
此方以羌活、獨活、防風、蒼朮(去皮切段,用麻油拌炒)、升麻、葛根(各八分)、麻黃(連節,四分)、川椒(五分)、白芷(一錢)、黃耆(一錢半)、甘草(炙,七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掰開)、蔥白(三寸)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久風引起的鼻塞。
水煎。食遠服。冬月。倍麻黃加細辛三分。夏月。去獨活加石膏三錢。忌一切冷物。及風涼處坐臥。
穹藭散,治鼻齆。
川芎,檳榔,辣桂,麻黃,防己,木通,細辛,石菖蒲,白芷(各一兩),木香,川椒,甘草(炙。各半兩)
為散。每服三四錢。生薑三片。蘇葉一撮。水煎。去滓熱服。
辛荑散,治鼻塞不聞香臭。涕出不止。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後,飯後服用。冬季服用時,麻黃的用量要增加三分。夏季服用時,則要除去獨活,並加入石膏三錢。服用期間要忌食一切冷物,並且避免在風涼的地方坐臥。
穹藭散用於治療鼻塞流涕。
將川芎、檳榔、辣桂、麻黃、防己、木通、細辛、石菖蒲、白芷(各一兩)、木香、川椒、甘草(炙,各半兩)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到四錢,加入生薑三片、蘇葉一撮,水煎去渣,趁熱服用。
辛荑散用於治療鼻塞嗅覺失靈、流鼻涕不止。
辛荑仁(一兩),細辛(三錢),藁本(七錢),升麻,川芎,白芷,木通,防風,甘草(炙。各五錢)
為散。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千金通草辛荑搐鼻法,治鼻塞腦冷清涕出。
通草,辛荑(各錢半),細辛,甘遂,桂心,芎藭,附子(各一錢)
上七味。為末。蜜丸。綿裹納鼻中。
千金搐鼻法,治鼻齆。
通草,細辛,附子,
上三味。等分為末。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又方。加甘遂。用白雄犬膽丸。取涕瘥。
白話文:
辛夷仁一兩、細辛三錢、藁本七錢、升麻、川芎、白芷、木通、防風、甘草(炙)各五錢,研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
另外,有一種千金通草辛夷搐鼻法,可以治療鼻塞、頭腦發冷、清鼻涕流不停的症狀。做法是將通草、辛夷各半錢,細辛、甘遂、桂心、芎藭、附子各一錢研成粉末,用蜂蜜調成丸狀,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鼻孔中。
還有一種千金搐鼻法,可以治療鼻齆。做法是將通草、細辛、附子等分研成粉末,用蜂蜜調勻,用棉花包裹少許塞入鼻孔中。另外,也可以加一些甘遂,並用白雄犬膽丸,效果更佳。
千金礬石藜蘆散,治鼽鼻。鼻中瘜肉不得息。
礬石,藜蘆(各六銖),瓜蒂(二七枚),附子(十二銖)
上四味。各搗篩合和。以小竹管。吹藥如小豆許於鼻孔中以綿絮塞之。日再。以愈為度。
升麻湯(方祖),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香蘇散(傷寒門),當歸內補建中湯(桂枝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生脈散(方祖),雙解散(涼膈散下),涼膈散(方祖),甘露飲(二冬膏下),消風散(咳嗽門),瀉青丸(下血門),升陽散火湯(升麻湯下)
白話文:
治療鼻塞和鼻息肉,可以用礬石、藜蘆各六銖,瓜蒂二七枚,附子十二銖,搗碎過篩混合,用小竹管吹入鼻孔,每次吹入小豆大小,再用棉花塞住鼻孔,一天兩次,直到病癒為止。
2. 口門
蘭香飲子(白虎湯下),滾痰丸(痰飲門),三黃丸(伊尹三黃湯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龍膽瀉肝湯(脅痛門),小柴胡湯(方祖),佐金丸(方祖),生脈散(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甘露飲(二冬膏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連理湯(理中湯下),涼膈散(方祖),金花丸(伊尹三黃湯下),五苓散(方祖),導赤散(暑門),理中湯(方祖),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養正丹(金液丹下),瓜蒂散(痰飲門),神祐丸(十棗湯下),浚川散(伊尹三黃湯下)
白話文:
蘭香飲子(白虎湯下),滾痰丸(痰飲門),三黃丸(伊尹三黃湯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龍膽瀉肝湯(脅痛門),小柴胡湯(方祖),佐金丸(方祖),生脈散(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甘露飲(二冬膏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連理湯(理中湯下),涼膈散(方祖),金花丸(伊尹三黃湯下),五苓散(方祖),導赤散(暑門),理中湯(方祖),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養正丹(金液丹下),瓜蒂散(痰飲門),神祐丸(十棗湯下),浚川散(伊尹三黃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