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痛風(歷節)

靈樞云。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

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

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金匱云。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並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烏頭湯治歷節不可屈伸疼痛。復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二者之病。皆是風寒傷於筋。麻黃開汗孔。通腠理。散寒邪。解風痹。芍藥以理血痹。甘草通經脈以和藥。黃耆益衛氣。氣壯則邪退。烏頭善走。入肝逐風寒。

故筋脈之急者。必以烏頭治之。然以蜜煎。取緩其性。使之留連筋骨。以利其屈伸。且蜜之潤又可益血養筋。兼制烏頭燥熱之毒。丹溪云。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外搏熱。血得風寒。汗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

行於陰也。治法。以辛熱之劑疏散寒濕。開發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然有數種。治法稍異。痛風而痛有常處。其痛上赤腫灼熱。或渾身壯熱。此欲成風毒。宜敗毒散。如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痰飲流注。宜導痰湯。瘦人股節痛。

是血枯。宜四物加羌、防。老人性急作勞。患兩腿痛。動則痛甚。或血痢用澀藥。惡血流入經絡隧道而變痛風。並宜四物加桃仁、陳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薑。研潛行散。有瘀積者。加酒熱服。並刺委中出血。然非二三十帖不效。壯年人性躁。兼嗜厚味。患痛風攣縮。此挾痰與氣證。

導痰湯加牛膝、枳殼、通草、桃仁。煎入生薑。研潛行散熱服。亦須多服乃效。按濕熱痰火死血鬱於經絡。四肢麻痹。或痛或癢。輕而新者。可以緩治。久而重者。必加烏、附驅逐痰濕壯氣行經。大便阻滯。必用大黃。昧者畏其峻攻。多致狐疑。不知邪毒流滿經絡。非烏、附豈能散結。

燥熱結滯腸胃。非硝、黃豈能潤燥。要在合宜耳。

歷節,景岳全書曰。歷節風痛。以其痛無定所。即行痹之屬也。病源云。歷節風痛是氣血本虛。或因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或因勞倦。調護不謹。以致三氣之邪。遍歷關節。與氣血相搏。而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歷節之名。中藏經曰。歷節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

白話文:

《靈樞》說,受到賊風邪氣侵襲會使人生病。但現在有些人,不離開遮蔽的處所,也不出房間,卻突然生病,這並非是受到賊風邪氣侵襲,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曾經受到濕氣的傷害,濕氣藏在血脈和肌肉之間,久久不去。或者因為跌倒碰撞,瘀血留在體內不去,又突然情緒失控、飲食不當、忽冷忽熱,導致皮膚的毛孔閉塞不通。當毛孔打開時又遇到風寒,就會使血氣凝結,與舊有的邪氣互相侵襲,就形成了寒痹。如果有熱,就會出汗,出汗時又受到風邪,即使沒有遇到賊風邪氣,也一定會因為這些因素而發病。如果沒有遇到邪氣,也沒有受到驚嚇,卻突然生病,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鬼神作祟嗎?不是的,這也是因為舊有的邪氣沒有發散,又因為心理上的厭惡或喜愛,導致血氣內亂,兩種氣互相搏擊,其發病的原因很微小,看不見也聽不到,所以像鬼神作祟一樣。

《金匱要略》說,寸口的脈象沉而弱,沉脈表示病在骨,弱脈表示病在筋。沉脈對應腎臟,弱脈對應肝臟。如果汗出後又泡在水中,就像水傷到心一樣。如果出現關節疼痛、黃色汗液流出,就叫做歷節。體格強壯的人脈象澀而細小,會呼吸短促、自汗,關節疼痛,無法彎曲伸直。這些都是因為飲酒出汗時吹到風所導致的。

關節疼痛無法彎曲伸直的歷節病,可以用烏頭湯治療,也可以治療腳氣疼痛無法彎曲伸直的症狀。烏頭湯可以治療關節疼痛無法彎曲伸直,也可以治療腳氣疼痛無法彎曲伸直。這兩種疾病都是因為風寒傷害筋骨。麻黃可以打開汗孔,疏通皮膚的毛孔,驅散寒邪,解除風痹;芍藥可以調理血痹;甘草可以疏通經脈,調和藥性;黃耆可以增強衛氣,衛氣強壯則邪氣退去。烏頭藥性走竄,能入肝經驅散風寒。所以筋脈拘急的疾病,一定要用烏頭治療,但要用蜂蜜煎煮,減緩它的藥性,使其停留在筋骨中,有利於關節的屈伸,蜂蜜的滋潤又能益血養筋,還能制約烏頭燥熱的毒性。

朱丹溪說,痛風這種病,大多是因為血液受到熱邪的侵擾,已經沸騰,之後又遇到冷水,或者站在潮濕的地上,或者用扇子取涼,或者睡在有風的地方。寒邪從外部侵襲熱邪,血液受到風寒,汗液變得混濁凝滯,所以會疼痛,夜晚疼痛更加劇烈,因為夜晚屬陰。治療方法是用辛溫的藥物來疏散寒濕,開發皮膚的毛孔,使血液運行通暢,與氣相調和,病自然會好。但是痛風有很多種,治療方法略有不同。如果痛風疼痛位置固定,疼痛部位紅腫灼熱,或者全身發熱,這是要發展成風毒的跡象,應該用敗毒散。如果肢體關節疼痛,要用羌活,可以祛風濕,也適合使用。肥胖的人肢體關節疼痛,多半是風濕痰飲流注,應該用導痰湯。瘦弱的人股關節疼痛,是血虛,應該用四物湯加羌活、防風。老年人性格急躁又勞累,患有兩腿疼痛,活動時疼痛更加劇烈,或者有血痢,服用澀藥,導致瘀血進入經絡隧道而變成痛風,應該用四物湯加桃仁、陳皮、牛膝、生甘草,加入生薑煎煮,研成潛行散服用,如果有瘀血積滯,可以加入酒熱服,並刺破委中穴出血。但不是服用二三十帖就能見效的。壯年人性情急躁,又喜歡吃肥甘厚膩的食物,患上痛風,導致關節攣縮,這是挾帶痰和氣的證候,應該用導痰湯加牛膝、枳殼、通草、桃仁,加入生薑煎煮,研成潛行散熱服,也需要多服才能見效。

如果濕熱、痰火、死血鬱結在經絡中,導致四肢麻木,或痛或癢,病情輕微又剛發作的,可以慢慢治療;病情久遠又嚴重的,必須用烏頭、附子等藥來驅逐痰濕,強壯正氣,疏通經絡。如果大便不通暢,必須用大黃。不明白的人害怕它藥性峻猛,多有疑慮,卻不知道邪毒已經充滿經絡,不用烏頭、附子等藥,怎麼能消散結滯呢?燥熱結滯在腸胃,不用芒硝、大黃等藥,怎麼能潤燥通便呢?關鍵在於選用合適的藥物。

關於歷節,《景岳全書》說,歷節風痛,因為其疼痛沒有固定位置,屬於行痹的範疇。《病源》說,歷節風痛是氣血本虛,或者因為飲酒導致皮膚毛孔打開,出汗時受到風寒所致,或者因為勞累、調養不當,導致風寒濕三種邪氣侵入關節,與氣血搏擊而疼痛劇烈,像被老虎咬一樣,所以又被稱為白虎歷節。《中藏經》說,歷節疼痛是因為醉酒後行房事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