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26)
卷十四 (26)
1. 交腸門
2. 腸鳴門
升陽除濕湯(平胃散下),二陳湯(方祖),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半夏瀉心湯(方祖),平胃散(方祖),葶藶木香散(五苓散下),附子粳米湯(腹滿門),胃苓湯(平胃散下),葶藶丸(水腫門)
3. 腸癰門
上十一味。水煎分三服。日三。
薏苡瓜瓣湯(千金),治腸癰。
薏苡仁(三合),牡丹皮,桃仁(各一兩),瓜瓣(六合)
上四味。水煮分再服。崔氏有芒硝六錢。云腹中㽲痛不安。或脹滿不下飲食。小便澀。此病多是腸癰。人都不識。婦人產後虛熱。多是此病。縱非癰疽。便服此方。無傷損也。
赤小豆當歸散(諸見血門),大黃牡丹湯(小承氣湯下),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千金托裡散(保元湯下),太乙膏(胃脘癰門)
4. 脫肛門
5. 痔門
喚痔散,治內痔不出。
草烏頭(生用。一錢),刺蝟皮(燒存性。一錢),枯礬(五錢),食鹽(炒。三錢),麝香(五分),冰片(三分),
為散。先用溫湯洗淨。隨用津唾調藥三錢。填入肛門。片時即出。去藥。上護痔膏。
護痔膏
為細末。雞子清入白蜜少許。調成膏。護四邊好肉。方上枯痔散。如痔旁肌肉堅者。不必用此。
枯痔散,凡痔瘡突出。即用此藥。
白礬(二兩),蟾酥(二錢),輕粉(四錢),砒霜(一兩),天靈蓋(青鹽水浸。煅赤清水內淬七次。四錢)
共研極細末。入小新鐵鍋內上用瓷碗密蓋。鹽泥封固。炭火煅至二炷香。待冷取藥研極細末。鉛罐收貯。每日上午蔥湯洗淨。用津唾調捻如錢厚。貼痔上令著。以薄綿紙挪軟掩上。卷束其藥。不使侵好肉上。若內痔。至晚再換一次。至六七日。其痔枯黑堅硬住藥。待其裂縫自落。換落痔湯洗之。
生肌散
乳香,沒藥(各一兩),海螵蛸(水煮。五錢),黃丹(炒飛。四錢),赤石脂(煅。淨七錢),龍骨(煅。淨四錢),血竭(三錢),熊膽(四錢),輕粉(五錢),冰片(一錢),麝香(八分),珍珠(二錢。另研)
為極細末。鉛罐收貯。早晚搽二次。膏掩。漸斂而平。
洗痔消腫痛方
用水十碗。煎至七八碗。先熏後洗。諸痔腫痛可消。故附錄之。
胡連追毒丸,治痔漏不拘遠年近日。有漏通腸。汙從孔出。先用此丸。追盡膿毒。
胡黃連(一兩。切。薑汁炒),刺蝟皮(一兩。炙切。再炒脆),麝香(三分)
為末。陳米爛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一錢。食前溫酒下。服後。如膿水反多。是藥力到也。勿懼之。候膿水將盡。服黃連閉管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