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26)
卷十四 (26)
1. 交腸門
五苓散(方祖),芎歸湯(四物湯下),香連丸(佐金丸下),四七湯(二陳湯下),滾痰丸(痰飲門)
白話文:
五苓散是基本的方劑,芎歸湯屬於四物湯的下方劑,香連丸屬於佐金丸的下方劑,四七湯屬於二陳湯的下方劑,滾痰丸屬於痰飲門的方劑。
2. 腸鳴門
升陽除濕湯(平胃散下),二陳湯(方祖),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半夏瀉心湯(方祖),平胃散(方祖),葶藶木香散(五苓散下),附子粳米湯(腹滿門),胃苓湯(平胃散下),葶藶丸(水腫門)
白話文:
升陽除濕湯、二陳湯、枳實理中湯、六君子湯、半夏瀉心湯、平胃散、葶藶木香散、附子粳米湯、胃苓湯、葶藶丸。
3. 腸癰門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腸癰初起。
薏苡仁(一兩),附子(二錢),敗醬(五錢。一名鹿腸。徽人以之爆干作羹。名苦蔗菜)
為散。取方寸匕。水煎頓服。小便當利。
薏苡敗醬湯(千金),治腸癰未潰。
薏苡仁,桔梗,麥門冬(各一兩),敗醬,牡丹皮,茯苓,甘草,生薑(各六錢),丹參,芍藥(各一兩二錢),生地黃(兩半)
白話文:
薏苡附子敗醬散用於治療腸癰初期,取薏苡仁一兩、附子二錢、敗醬五錢,研磨成粉末,取方寸匕服用,用清水煎煮,一次服下,可使小便暢通。薏苡敗醬湯則用於治療尚未潰破的腸癰,包含薏苡仁、桔梗、麥門冬各一兩,敗醬、牡丹皮、茯苓、甘草、生薑各六錢,丹參、芍藥各一兩二錢,生地黃兩半。
上十一味。水煎分三服。日三。
薏苡瓜瓣湯(千金),治腸癰。
薏苡仁(三合),牡丹皮,桃仁(各一兩),瓜瓣(六合)
上四味。水煮分再服。崔氏有芒硝六錢。云腹中㽲痛不安。或脹滿不下飲食。小便澀。此病多是腸癰。人都不識。婦人產後虛熱。多是此病。縱非癰疽。便服此方。無傷損也。
赤小豆當歸散(諸見血門),大黃牡丹湯(小承氣湯下),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千金托裡散(保元湯下),太乙膏(胃脘癰門)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薏苡瓜瓣湯,出自《千金方》,用來治療腸癰。方子包含薏苡仁、牡丹皮、桃仁、瓜瓣四味藥,水煮後分兩次服用。崔氏版本還加入了六錢芒硝,用來治療腹痛不安、腹脹滿、飲食不下、小便澀等症狀。這些症狀多是腸癰,但很多人並不認識。婦女產後虛熱也常是腸癰,即使不是癰疽,服用此方也無礙。另外,這個方子也列舉了一些相關的方劑,如赤小豆當歸散、大黃牡丹湯、桃核承氣湯、千金托裡散、太乙膏,供參考。
4. 脫肛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升麻湯(方祖),人參胃風湯(四君子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人參固本丸(二冬膏下),黃連犀角散(痢門)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屬於保元湯的下方,升麻湯屬於方祖,人參胃風湯屬於四君子湯的下方,十全大補湯屬於保元湯的下方,人參固本丸屬於二冬膏的下方,黃連犀角散屬於痢門。
5. 痔門
喚痔散,治內痔不出。
草烏頭(生用。一錢),刺蝟皮(燒存性。一錢),枯礬(五錢),食鹽(炒。三錢),麝香(五分),冰片(三分),
為散。先用溫湯洗淨。隨用津唾調藥三錢。填入肛門。片時即出。去藥。上護痔膏。
護痔膏
白芨,石膏,黃連(各三錢),冰片,麝香(各二分)
白話文:
「喚痔散」主治內痔不出。方劑以生烏頭、燒存性刺蝟皮、枯礬、炒食鹽、麝香、冰片為散,先用溫水洗淨肛門,再以唾液調藥三錢,填入肛門,片刻即會將痔瘡推出,去藥後敷上「護痔膏」。護痔膏由白芨、石膏、黃連、冰片、麝香組成。
為細末。雞子清入白蜜少許。調成膏。護四邊好肉。方上枯痔散。如痔旁肌肉堅者。不必用此。
枯痔散,凡痔瘡突出。即用此藥。
白礬(二兩),蟾酥(二錢),輕粉(四錢),砒霜(一兩),天靈蓋(青鹽水浸。煅赤清水內淬七次。四錢)
共研極細末。入小新鐵鍋內上用瓷碗密蓋。鹽泥封固。炭火煅至二炷香。待冷取藥研極細末。鉛罐收貯。每日上午蔥湯洗淨。用津唾調捻如錢厚。貼痔上令著。以薄綿紙挪軟掩上。卷束其藥。不使侵好肉上。若內痔。至晚再換一次。至六七日。其痔枯黑堅硬住藥。待其裂縫自落。換落痔湯洗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雞蛋清和少量蜂蜜調成膏狀,塗抹於痔瘡周圍的健康組織上。如果痔瘡周圍的肌肉硬化,則不需要使用這種膏藥。
枯痔散適用於所有突出的痔瘡。將白礬、蟾酥、輕粉、砒霜和經過青鹽水浸泡、煅燒、淬煉的天靈蓋研磨成極細粉末,放入小鐵鍋中,用瓷碗密封蓋好,再用鹽泥封固,用炭火煅燒兩炷香的時間,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鉛罐保存。每天早上用蔥湯清洗痔瘡後,取少許藥粉用唾液調成錢幣大小,貼在痔瘡上,用薄棉紙包裹,防止藥物接觸到健康組織。如果是內痔,晚上再換一次。六七天後,痔瘡會變得枯黑堅硬,緊貼藥物。等到痔瘡自行裂開脫落後,就用落痔湯清洗。
落痔湯(一名起痔湯)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防風,荊芥,梔子,槐角,苦參,甘草(各一兩),朴硝(五錢)
上作三服。用水煎洗。待痔落之後。搽生肌散。如痔傍肉不赤腫。枯黑即落。不必用此。
白話文:
落痔湯(一名起痔湯)
這個方子叫做落痔湯,又叫做起痔湯。
藥材包括:
-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防風、荊芥、梔子、槐角、苦參、甘草(各一兩)
- 朴硝(五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分成三劑。用清水煎煮,然後用藥湯洗患處。待痔瘡自行脫落後,再用生肌散塗抹患處。
如果痔瘡周圍的肉沒有紅腫,而是發黑枯萎,則痔瘡會自然脫落,不必使用此方。
生肌散
乳香,沒藥(各一兩),海螵蛸(水煮。五錢),黃丹(炒飛。四錢),赤石脂(煅。淨七錢),龍骨(煅。淨四錢),血竭(三錢),熊膽(四錢),輕粉(五錢),冰片(一錢),麝香(八分),珍珠(二錢。另研)
為極細末。鉛罐收貯。早晚搽二次。膏掩。漸斂而平。
洗痔消腫痛方
白話文:
生肌散由乳香、沒藥各一兩,海螵蛸水煮五錢,黃丹炒飛四錢,赤石脂煅淨七錢,龍骨煅淨四錢,血竭三錢,熊膽四錢,輕粉五錢,冰片一錢,麝香八分,珍珠二錢研末混合而成。將藥粉裝入鉛罐保存,早晚各搽一次,能使膏肉漸漸收斂平復。
蕺菜(一名魚腥草),苦楝根,朴硝,馬齒莧,瓦檽花(各一兩)
用水十碗。煎至七八碗。先熏後洗。諸痔腫痛可消。故附錄之。
胡連追毒丸,治痔漏不拘遠年近日。有漏通腸。汙從孔出。先用此丸。追盡膿毒。
胡黃連(一兩。切。薑汁炒),刺蝟皮(一兩。炙切。再炒脆),麝香(三分)
為末。陳米爛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一錢。食前溫酒下。服後。如膿水反多。是藥力到也。勿懼之。候膿水將盡。服黃連閉管丸。
白話文:
魚腥草、苦楝根、朴硝、馬齒莧、瓦檽花各一兩,用水十碗煎至七八碗,先熏後洗,可以消痔腫痛。胡連追毒丸主治痔漏,無論是久病或新病,都可服用。如果痔漏導致腸通,污穢從肛門排出,就先用胡連追毒丸追盡膿毒。胡黃連切片用薑汁炒,刺蝟皮炙切再炒脆,麝香研末,用陳米爛飯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一錢,飯前溫酒送服。服藥後如果膿水反倒增多,這是藥力到達的表現,不要害怕。等膿水快排盡了,就服用黃連閉管丸。
黃連閉管丸
胡黃連(淨末。五錢),穿山甲(麻油內煮黃色),石決明(煅),槐花(微炒。各五錢)
為末。煉白蜜丸。麻子大。每服一錢。晨昏各一服。米飲下。至重者四十日愈。如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蠶繭二十枚炒末。和入藥中。治遍身諸漏皆效。
煮線方,治癭瘤及痔根細者。
芫花(半兩。勿犯鐵),壁錢(二錢)
白話文:
將胡黃連洗淨研磨成粉,加入麻油煮至黃色的穿山甲,以及煅過的石決明、微炒過的槐花,各五錢,混合成粉末,用白蜜煉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錢,早晚各服一次,用米湯送服。嚴重者服用四十天即可痊癒。如果漏出處周圍有硬塊凸起,可以用炒過的蠶繭二十枚研磨成粉,加入藥中服用。此方可治療全身各處的漏症。
煮線方可治療癭瘤和痔瘡根部細小的患者。用半兩芫花(勿接觸鐵器),二錢壁錢,混合製成藥物服用。
用細白扣線三錢。同上二味。用水一碗。盛貯小瓷罐內。慢火煮至湯干為度。取線陰乾。凡遇前患。用線一條。大者
用二條。雙扣扎於根蒂。兩頭留線。日漸緊之。其患自然紫黑。冰冷不熱為度。輕者七日。重者十五日。後必枯落。後用珍珠、輕粉、韶粉、冰片為散。收口至妙。一方。用芫花根洗淨搗汁。入壁錢浸線用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取細白扣線三錢,與之前兩種藥材一同用一碗水煮,放入小瓷罐中,以慢火煮至湯汁完全蒸發。取出扣線陰乾備用。遇到患處時,用一條或兩條扣線(根據患處大小決定),以雙扣方式扎在患處根部,兩端留線。每天逐漸收緊,直到患處變為紫黑色、冰冷而不熱的狀態。輕症者七天,重症者十五天後,患處必然會枯萎脫落。之後用珍珠粉、輕粉、韶粉和冰片研成粉末外敷,收口效果極佳。另一方,可用芫花根洗淨搗汁,浸泡扣線後使用。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