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21)
卷十四 (21)
1. 悸門
金匱半夏麻黃丸,治寒飲停蓄作悸。脈浮緊者。
半夏(薑汁炮七次),麻黃(去節。等分)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三十丸。日三服。
千金茯神湯,治心虛神氣不寧。煩熱驚悸。
茯神,茯苓,人參(各一兩),菖蒲(半兩),赤小豆(四十粒)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二陳湯下),五苓散(方祖),定志丸(癲門),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歸脾湯(保元湯下),茯苓甘草湯(桂枝湯下),二陳湯(方祖),小青龍湯(桂枝湯下),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炙甘草湯(桂枝湯下),導痰湯(二陳湯下),溫膽湯(二陳湯下),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人參養榮湯(保元湯下),硃砂安神丸(勞倦門)
白話文:
金匱半夏麻黃丸,治療因寒性水飲停留在體內導致心悸的狀況,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浮而且緊。
藥物組成:半夏(用薑汁炮製七次),麻黃(去除節的部分),兩者等量。
製作方法: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一天三次。
千金茯神湯,治療因心虛導致精神不安寧,出現煩熱、心悸的狀況。
藥物組成:茯神、茯苓、人參(各一兩),菖蒲(半兩),赤小豆(四十粒)。
製作方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以下是治療心悸相關的加減方或類似方劑:
小半夏加茯苓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五苓散(參考原方)、定志丸(在癲癇相關的方劑中提及)、六君子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減)、歸脾湯(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減)、茯苓甘草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二陳湯(參考原方)、小青龍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天王補心丹(在生脈散的基礎上加減)、錢氏六味丸(在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加減)、炙甘草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導痰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溫膽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減)、藿香正氣散(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減)、人參養榮湯(在保元湯的基礎上加減)、硃砂安神丸(在勞倦相關的方劑中提及)。
2. 恐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四君子湯(方祖),遠志丸(驚門),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補膽防風湯(驚門),崔氏八味丸(方祖)
白話文:
錢氏六味丸(是從崔氏八味丸減化而來),四君子湯(是基礎方),遠志丸(用於治療驚恐相關問題),六君子湯(是由四君子湯衍生而來),加減八味丸(是從崔氏八味丸變化而來),補膽防風湯(用於治療驚恐相關問題),崔氏八味丸(是基礎方)。
3. 健忘門
千金茯神湯(悸門),歸脾湯(保元湯下),人參養榮湯(保元湯下),遠志丸(驚門),導痰湯(二陳湯下),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四君子湯(方祖),辰砂妙香散(溲血門),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白話文:
健忘門
千金茯神湯(從治療心悸的方劑中選用),歸脾湯(歸屬於補氣的保元湯類別),人參養榮湯(歸屬於補氣的保元湯類別),遠志丸(從治療驚嚇的方劑中選用),導痰湯(歸屬於化痰的二陳湯類別),天王補心丹(從養陰的生脈散類別選用),錢氏六味丸(從補腎陰的崔氏八味丸類別選用),四君子湯(為基礎的補氣方劑),辰砂妙香散(從治療血尿的方劑中選用),代抵當丸(從活血化瘀的抵當湯類別選用)。
4. 入魔走火門
獨參湯(保元湯下),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滋腎丸(大補丸下),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下),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養正丹(金液丹下),保元湯(方祖),靈砂丹(金液丹下),黑錫丹(金液丹下)
白話文:
單用人參煮的湯(效用與保元湯相似,但藥力較弱),錢氏六味丸(效用與崔氏八味丸相似,但藥力較弱),滋腎丸(效用與大補丸相似,但藥力較弱),天王補心丹(效用與生脈散相似,但藥力較弱),黃耆建中湯(效用與桂枝湯相似,但藥力較弱),枳實理中湯(效用與理中湯相似,但藥力較弱),養正丹(效用與金液丹相似,但藥力較弱),保元湯(此方為基礎方),靈砂丹(效用與金液丹相似,但藥力較弱),黑錫丹(效用與金液丹相似,但藥力較弱)。
5. 養性門
西嶽真人靈飛散,調養性靈。崇修德業者服之。
雲母(秋露潰煮七晝夜。磨極細。捻指無光為度。取淨一斤),茯苓(八兩),鍾乳(同甘草煮一伏時。杵粉。水飛七次。取淨七兩),柏子仁,人參(千金翼。作白朮。四兩),續斷,桂心(各七兩),菊花(去心蒂。十五兩),乾地黃(十二兩)
上九味。為末。天門冬乾者五斤。去心。熬膏。搜藥納銅器中。蒸之一斛黍米下。米熟出藥。爆干為末。先食飲服方寸匕。服至七十日。煉白蜜丸服之。服此者即有他疾。勿服他藥。專心服此。他疾自除。孫真人曰。此仙人隨身常所服藥也。予服此方已來。將逾三紀。頃面色美而悅之。
疑而未敢措手。積年詢訪。屢有名人會餌得力。遂常服之。一如方說。但能業之不已。功不徒棄耳。(服雲母人。忌食胡蒜羊血)
彭祖麋角丸(附),培理身心。專事永年者服此。
麋角(一對。炙黃),檳榔(上二味另搗。取淨末。二兩),通草,秦艽,人參,菟絲子(酒浸。別搗。),肉蓯蓉(酒浸。去腐),甘草(各二兩。預散)
上以麋角、檳榔二末。共煎一食時頃。藥似稠粥即止火。少待熱氣歇。即投後六味散。攪令相得。仍待少時。漸稠黏堪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加一丸。至五十丸。為度。旦暮二服。百日內忌房室。服經一月。腹納諸疾自相驅逐。有微利勿怪。石頑曰。麋角走督脈而補陰中之陽。
檳榔行腹內而破陰中之滯。兼通草、秦艽通血脈而運周身之氣。菟絲、蓯蓉填補腎臟。人參以助諸味之力也。或問服食諸方。宗派各立。獨以靈飛散為之首推。願聞其旨云何。答言。靈飛一方。上真心印。第凡夫目之。則與台山變屐無異。是以近世慕道之士。往往留心麋角丸。
專取血肉之味。培理色相之軀。曷知異類有情之屬。豈若山靈無情之品。足以蕩練性靈。孫公服之尸解。良由雲母性善飛揚。與性靈結成一片爾。其麋角丸方。彭君餌之得力。長享遐齡。但以血肉性滯。不能上升。終歸地肺。不能使人無疑。雖然世之積功累行以祈天仙者。未之見也。
心慕長生而欲求地仙者。在在有之。故以麋角丸方。附之靈飛散後。各從其尚可也。
白話文:
養性門
西嶽真人靈飛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調養性情和靈性的,適合那些注重修養德行的人服用。
- 雲母: 要用秋天的露水浸泡煮七天七夜,磨到非常細緻,用手指搓揉都不會反光的程度。取一斤乾淨的雲母。
- 茯苓: 取八兩。
- 鍾乳: 和甘草一起煮一段時間,搗成粉末,用水飛法處理七次,取七兩乾淨的鍾乳。
- 柏子仁: 取七兩。
- 人參: 使用品質極佳的人參(像千金之翼那樣的好參),效果等同白朮。取四兩。
- 續斷: 取七兩。
- 桂心: 取七兩。
- 菊花: 去掉花心和蒂頭,取十五兩。
- 乾地黃: 取十二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磨成粉末。然後取五斤乾燥的天門冬,去掉內心,熬成膏狀。將藥粉加入膏中,放入銅器裡蒸,就像蒸一斛黍米的時間。等米熟了,取出藥膏,曬乾後磨成粉末。先在飯前服用一小勺(方寸匕),服用七十天後,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服用。服用此藥期間,如果出現其他疾病,不要服用其他藥物,專心服用此藥即可,其他疾病自然會消失。孫真人說,這是仙人隨身常備的藥物。我服用這個藥方以來,已經超過二十年了,臉色變得紅潤光澤。
我曾經懷疑過這個藥方,不敢輕易嘗試。多年來,我多次詢問,得知許多名人都曾服用這個藥方並獲益良多,因此我也開始長期服用,完全按照藥方上的說明。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地服用,就一定不會白費功夫。(服用雲母的人,忌食胡蒜和羊血。)
彭祖麋角丸(附):
這個藥方是用來培養身心,適合那些專注於養生長壽的人服用。
- 麋角: 取一對麋鹿角,炙烤至黃色。
- 檳榔: 將以上兩味藥材分開搗碎,取兩兩的細末。
- 通草、秦艽、人參、菟絲子(酒浸後分開搗碎)、肉蓯蓉(酒浸泡後去除腐爛部分)、甘草: 各取兩兩,預先處理好。
將麋角和檳榔的粉末一起煎煮約一個時辰,當藥液變得像濃稠的粥時停止加熱。稍微放涼,把剩下的六味藥粉倒入攪拌均勻,稍等片刻,藥糊變稠可以搓成丸子時,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酒吞服三十丸,每天增加一丸,直到服用五十丸為止。早晚各服一次。一百天內要禁慾。服用一個月後,體內的各種疾病會自行消失,如果出現輕微腹瀉,不必驚慌。石頑說,麋角能夠行走督脈,補養陰中之陽;檳榔能夠在腹內運行,破除陰中的積滯;通草和秦艽能夠疏通血脈,運行周身之氣;菟絲子和肉蓯蓉能夠填補腎臟;人參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
有人問,服用各種養生藥方,各家都有自己的主張,為什麼唯獨將靈飛散放在首位呢?我回答說,靈飛散這個藥方,是上應天心的,但在凡人的眼中,它和普通的台山草鞋沒有什麼區別。因此,近世追求修道的人,往往會留意彭祖的麋角丸,因為它主要採用血肉的藥材,用以滋補身體。他們卻不知道,那些有情有識的動物,怎麼比得上山中無情無識的礦物,能夠洗滌煉化人的性靈?孫真人服用靈飛散而得道,就是因為雲母的性質善於飛揚,能和性靈合為一體。而彭祖服用麋角丸雖然能夠長壽,但因為血肉之物性屬滯澀,不能上升,最終只能歸於地,不能讓人擺脫疑惑。儘管如此,世上那些積累功德、祈求成為天仙的人,從未見到過;但是那些嚮往長生、想成為地仙的人,卻比比皆是。所以將麋角丸放在靈飛散的後面,讓大家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藥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