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十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0)

1. 煩躁門

葶藶苦酒湯,治汗後熱不止發狂。煩躁面赤咽痛。葶藶(一合)

以苦酒(即米醋)一升。煎葶藶至半升。入生艾汁半合。再煎三五沸。去滓溫服(如無生艾。以干艾浸濕搗汁代之),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四逆湯(方祖),涼膈散(方祖)

白話文:

葶藶苦酒湯用於治療汗後發熱不止、神志不清、煩躁不安、面紅耳赤、咽喉疼痛等症狀。取葶藶一合,用米醋一升煎煮至半升,加入生艾汁半合,再煎煮三五沸,去渣溫服。若無生艾,可用乾艾浸濕後搗汁代替。此外,可配合附子理中湯、四逆湯、涼膈散等方劑使用。

2. 虛煩門

千金竹葉湯,治五心煩熱。口乾唇燥。胸中熱悶。

竹葉,小麥(各三合),知母,石膏(各一兩),茯苓,黃芩,麥門冬(各六錢),人參(五錢),生薑(一兩),栝蔞根,半夏,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千金竹葉湯」可以治療五心煩熱、口乾唇燥、胸中熱悶等症狀。方劑由竹葉、小麥(各三合)、知母、石膏(各一兩)、茯苓、黃芩、麥門冬(各六錢)、人參(五錢)、生薑(一兩)、栝蔞根、半夏、甘草(各三錢)組成。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幼分五服。

八珍湯(四君子湯下),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硃砂安神丸(勞倦門),生脈散(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溫膽湯(二陳湯下),竹葉石膏湯(白虎湯下),梔子豉湯(方祖),五苓散(方祖),橘皮竹茹湯(二陳湯下)

白話文:

上十二味藥,用一斗二升的水煮竹葉和小麥,煮到八升時,去除藥渣,加入藥材再煮,直到剩下三升。分三服服用,老幼則分五服服用。

3. 讝妄門

清神湯(狂門),平補正心丹(顫振門),涼膈散(方祖),小承氣湯(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養正丹(金液丹下)

白話文:

清神湯主要針對狂躁症,平補正心丹用於治療顫振,涼膈散和是小承氣湯都是出自方祖,六君子湯是四君子湯的衍生方劑,養正丹則出自金液丹。

4. 循衣摸床門

生地黃黃連湯(四物湯下),涼膈散(方祖),小承氣湯(方祖),節庵升陽散火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生地黃黃連湯屬於四物湯加味方,涼膈散是其祖方,小承氣湯也是其祖方,節庵升陽散火湯屬於保元湯加味方。

5. 喜笑不休門

黃連解毒湯(伊尹三黃湯下),二陳湯(方祖)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是一種藥方,主要用來清熱解毒。此方由黃連、黃芩、黃柏和大黃四味草藥組成,適合於熱毒內盛,症見口舌生瘡、牙齦出血、咽喉腫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伊尹三黃湯: 伊尹三黃湯同樣是一種清熱解毒的藥方,其中三黃指的是黃連、黃芩、黃柏。此方對熱毒病徵有很好的療效,尤其適用於熱毒引起的眼睛紅腫、皮膚癢疹、口腔潰瘍等症狀。

二陳湯: 二陳湯是一種調理脾胃、化痰止咳的藥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陳皮、茯苓和甘草,適用於脾胃不和、痰多咳嗽、食後腹脹等症狀。

6. 怒門

生鐵落飲(狂門),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柴胡疏肝散(吐血門),四七湯(二陳湯下),四磨湯(氣門),越曲丸(郁門),七氣湯(方祖),沉香降氣散(氣門)

白話文:

生鐵落飲治狂門,大柴胡湯治小柴胡湯下,柴胡疏肝散治吐血門,四七湯治二陳湯下,四磨湯治氣門,越曲丸治郁門,七氣湯治方祖,沉香降氣散治氣門。

7. 悲門

金匱甘麥大棗湯,治藏燥善悲。

甘草(三錢),小麥(三合),大棗(十枚。擘)

上三味。以水六廾。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生脈散(方祖),二冬膏(方祖)

白話文:

金匱甘麥大棗湯,用於治療心燥易悲。以甘草三錢、小麥三合、大棗十枚(掰開)三味,水六升煎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此外,生脈散、二冬膏也可參考使用。

8. 驚門

獨活湯,治肝虛內風。臥則魂散不收。若驚悸狀。

獨活,羌活,柴胡(各一錢。一作前胡),細辛(半錢),茯苓,人參,五味子,半夏,沙參(各一錢五分),棗仁(炒研。三錢),甘草(炙。一錢二分),生薑(三片),烏梅肉(一個)

白話文:

獨活湯

獨活湯用於治療肝臟虛弱,內有風邪引起的症狀。患者常表現為睡覺時魂魄散失,不能收攝,容易驚悸。

方劑組成:

  • 獨活、羌活、柴胡(或前胡)各一錢
  • 細辛半錢
  • 茯苓、人參、五味子、半夏、沙參各一錢五分
  • 棗仁(炒研)三錢
  • 甘草(炙)一錢二分
  • 生薑三片
  • 烏梅肉一個

水煎。食前熱服。

珍珠母丸,治肝虛不能藏魂。驚悸不寐。

珍珠母(即石決明。七孔者良。煅赤醋淬。七錢五分),龍齒(煅赤醋淬。水飛),沉香(另研。勿見火。各五錢),人參,茯苓,棗仁(炒),柏子仁,犀角(鎊。各一兩),當歸身,熟地黃(各二兩),硃砂(五錢。另研。水飛)

白話文:

煮水後,請在進食前溫熱飲用。

珍珠母丸,適用於治療肝氣虛弱導致的魂魄無法安靜。對於驚恐、心悸、難以入睡的症狀有著很好的療效。

珍珠母(即石決明,其中以有七個孔洞的為佳品。需先煅至紅色再用醋浸泡),龍齒(亦需煅至紅色再用醋浸泡。水處理),沈香(需單獨研磨,避免接觸火源,每份五錢),人參,茯苓,炒過的棗仁,柏子仁,犀角(需研磨成粉,每份一兩),當歸根,熟地黃(每份各二兩),硃砂(五錢,需單獨研磨,再進行水處理)。

以上配方均為中藥材,需依照醫師指示使用。

上為細末。煉白蜜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薄荷湯送下。

遠志丸,治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寧。神不守舍。

遠志(甘草湯泡。去肌),石菖蒲,茯神,茯苓(一作棗仁),人參,龍齒(醋煅。飛。各一兩),硃砂(五錢。水飛。一半為衣)

煉白蜜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臨臥溫酒送下。精髓不守者。加五味子半兩。陽事不舉者。加山藥、萸肉各一兩。肉桂半兩。自汗不時者。倍棗仁加黃耆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睡前用薄荷湯送服。

遠志丸用於治療因驚嚇而導致失眠、心神不寧的症狀。

將遠志用甘草湯泡過後去皮,與石菖蒲、茯神、茯苓(或棗仁)、人參、龍齒(醋炒研磨)各一兩,硃砂五錢(水飛,取一半作為藥丸外衣)一起煉製成白蜜丸,梧子大小,硃砂為衣。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沸水送服,睡前用溫酒送服。如果出現精髓不守的症狀,可加五味子半兩;如果出現陽事不舉的症狀,可加山藥、萸肉各一兩,肉桂半兩;如果出現自汗不止的症狀,可加倍棗仁並加黃耆一兩。

補膽防風湯,治膽虛風襲。驚悸不眠。

防風(一錢),人參(錢半),細辛(五分),甘草(炙),茯神,獨活,前胡,川芎(各八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擘)

水煎。去滓熱服。臥多驚魘遺溲者。本方加羌活、桂枝。膽寒者。去川芎、前胡加熟棗仁、遠志、肉桂、白朮。有痰。加半夏、白朮、天麻。

辰砂妙香散(溲血門),平補正心丹(顫振門),龍齒清魂散(顫振門),溫膽湯(二陳湯下),四七湯(二陳湯下),異功散(四君子湯下),來復丹(金液丹下),歸脾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補膽防風湯用於治療膽虛風襲引起的驚悸不眠。藥方包括防風、人參、細辛、甘草、茯神、獨活、前胡、川芎、生薑、紅棗,水煎服。對於臥時多驚魘遺溲者,可在方中加羌活、桂枝;膽寒者,則去川芎、前胡,加熟棗仁、遠志、肉桂、白朮;有痰者,加半夏、白朮、天麻。此外,文中還列舉了其他相關的方劑,例如妙香散、心丹、龍齒清魂散、溫膽湯、四七湯、異功散、來復丹、歸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