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五 (3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6)

1. 腰痛

腰軟,濕氣襲於少陽經絡之中。則為腎著。金匱用甘姜苓朮湯。後世更名為腎著湯。或滲濕湯選用。斫喪太過者。八味丸。腎虛風襲。腰背軟痛。安腎丸。

腰胯痛,寒濕流注於足少陽之經絡。則為腰胯痛。蓋腰乃膽經之所過。因受寒濕。結滯於骨節而痛。滲濕湯去橘紅加肉桂。有痰滯經絡。導痰湯加減。若腎肝伏熱。用薑汁炒黃柏、酒防己。少加肉桂。若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者。腎虛風毒乘之也。用虎骨散加補骨脂。老人腎虛腰痛連膝痛者。二至丸。

〔診〕脈大為肝腎陰虛。尺沉為腎臟陽虛。浮緩為虛風。弦細為寒濕。或弦或澀為瘀血。或滑或伏為痰飲。沉弦而緊為寒。沉弦而細為濕。沉弦而實為閃肭。若腎憊及盛怒傷志。則腰失強。不能轉搖者死。

石頑治沈雲步媳。常有腰疼帶下之疾。或時勞動。日晡便有微熱。診其兩尺皆弦。而右寸關虛濡少力。此手足太陰氣衰。敷化之令不及也。合用異功散加當歸、丹皮調補胃中營氣。兼杜仲以壯關節。澤瀉以利州都。則腰疼帶下受其益矣。

江蘇總藩張公。嚴冬腰腹疼重。甲夜延石頑診候。脈得沉滑而快。遂取導痰兼五苓之制。一劑而腹痛止。三啜而腰臗弛縱自如。未嘗用腰腹痛之藥也。

白話文:

腰部軟弱無力,是濕氣侵襲到少陽經絡,導致的「腎著」。《金匱要略》使用甘姜苓朮湯,後世改名為腎著湯,或選擇滲濕湯來治療。如果身體耗損太過,就用八味丸。若是腎虛又感受風邪,導致腰背軟弱疼痛,就用安腎丸。

腰部和胯部疼痛,是寒濕流注到足少陽膽經的經絡,導致的腰胯痛。因為腰部是膽經經過的地方,受到寒濕侵襲,在骨節處凝結阻滯而產生疼痛。可以使用滲濕湯,去除橘紅,加入肉桂。如果是有痰阻滯經絡,就用導痰湯加減。若是腎肝有伏熱,就用薑汁炒黃柏、酒泡防己,少加一點肉桂。如果腰胯連著腿腳和膝蓋,整天疼痛,這是腎虛又受到風毒侵襲,用虎骨散加補骨脂來治療。年紀大的老人腎虛導致腰痛連帶膝蓋疼痛,就用二至丸。

(診斷)脈搏浮大,表示肝腎陰虛;脈搏尺部沉,表示腎臟陽虛;脈搏浮而緩,表示虛風;脈搏弦而細,表示寒濕;脈搏時而弦時而澀,表示有瘀血;脈搏滑而伏,表示有痰飲;脈搏沉弦而緊,表示有寒邪;脈搏沉弦而細,表示有濕邪;脈搏沉弦而實,表示扭傷。如果腎氣衰竭,加上大怒傷了意志,導致腰部失去力量,不能轉動,這樣的情況就比較危險。

石頑曾經治療沈雲步的媳婦,她常常有腰痛和白帶的毛病,有時勞動過度,下午就會有些發熱。診斷她的脈象,兩尺脈都呈現弦脈,而右寸關脈虛軟無力,這是手足太陰經的氣血衰弱,敷布滋養的功能不足的緣故。因此使用異功散加當歸、丹皮來調補胃中的營氣,加上杜仲來強壯關節,澤瀉來疏通水道,這樣腰痛和白帶的毛病就會有所改善。

江蘇總藩張公,在嚴寒冬天腰腹疼痛劇烈,深夜請石頑診治。診斷他的脈象,得到沉滑而快的脈象,於是採用導痰湯兼五苓散的藥方,吃一劑就止住腹痛,喝三次後腰胯鬆弛自如。並沒有使用專門治療腰腹痛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