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四 (17)
卷十四 (17)
1. 痙門
葛根湯(麻黃湯下),桂枝湯(方祖),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湯下),桂枝附子湯(朮附湯下),真武湯(朮附湯下),附子湯(朮附湯下),芍藥甘草附子湯(桂枝湯下),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下),甘草附子湯(朮附湯下),乾薑附子湯(四逆湯下),炙甘草湯(桂枝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祛風導痰湯(二陳湯下),小柴胡湯(方祖),耆附湯(朮附湯下),朮附湯(方祖),參附湯(朮附湯下),附子散(朮附湯下),倉公當歸湯(麻黃湯下)
白話文:
痙門
葛根湯(類似麻黃湯的用法),桂枝湯(基本方劑),大承氣湯(類似小承氣湯的用法),麻黃附子細辛湯(類似麻黃湯的用法),桂枝附子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真武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附子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芍藥甘草附子湯(類似桂枝湯的用法),桂枝加附子湯(類似桂枝湯的用法),甘草附子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乾薑附子湯(類似四逆湯的用法),炙甘草湯(類似桂枝湯的用法),十全大補湯(類似保元湯的用法),祛風導痰湯(類似二陳湯的用法),小柴胡湯(基本方劑),耆附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朮附湯(基本方劑),參附湯(類似朮附湯的用法),附子散(類似朮附湯的用法),倉公當歸湯(類似麻黃湯的用法)。
2. 瘛瘲門
辰砂妙香散(溲血門),導赤散(傷暑門),歸脾湯(保元湯下),加味逍遙散(虛損門),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局方香薷飲(暑門),續命煮散(四物湯下),保元散(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白話文:
瘛瘲(抽搐)這個病症,可以用以下這些藥方來治療:
辰砂妙香散(這個藥方在治療小便出血的章節有提到),導赤散(這個藥方在治療中暑的章節有提到),歸脾湯(這個藥方可以參考保元湯的說明),加味逍遙散(這個藥方在治療虛損的章節有提到),補中益氣湯(這個藥方可以參考保元湯的說明),局方香薷飲(這個藥方在治療暑病的章節有提到),續命煮散(這個藥方可以參考四物湯的說明),保元散(這個藥方是基礎方),六君子湯(這個藥方可以參考四君子湯的說明),十全大補湯(這個藥方可以參考保元湯的說明)。
3. 顫振門
平補正心丹(局方),治心血虛少。驚悸顫振。夜臥不寧。
龍齒(煅通紅醋淬。水飛淨。一兩。形如筆架。處理如石。中白如粉。餂之黏舌者真),遠志(甘草湯泡。去骨),人參(各一兩),茯神,酸棗仁(炒。各兩半),柏子仁,歸身,石菖蒲(各一兩),生地(二兩。一作熟地),肉桂(一兩。不見火),山藥(兩半),五味子(半兩),麥門冬(去心。兩半),硃砂(另研。水飛淨。半兩)
上十四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湯、參湯、龍眼湯、醇酒任下。空心臨臥各一服。
龍齒清魂散,治心虛挾血。振悸不寧。產後敗血衝心。笑哭如狂。
龍齒(醋煅),遠志(甘草湯泡。去骨),人參,歸身(各半兩),茯神,麥冬(去心),桂心,甘草(炙。各三錢),延胡索(一兩),細辛(錢半)
為散。每服四五錢。姜三片。紅棗一枚。水煎。日再服。此即平補正心丹去棗仁、柏仁、菖蒲、生地、山藥、五味、硃砂。加延胡、細辛、甘草。
瀉青丸(下血門),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逍遙散(虛損門),導痰湯(二陳湯下),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崔氏八味丸(方祖),十補丸(崔氏八味丸下)
白話文:
顫振門
平補正心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治療心血不足,導致心悸、身體顫抖、夜晚睡不安穩的狀況。
藥材包括:煅燒過的龍齒(燒到通紅後用醋淬過,再用水研磨成細粉,一兩,龍齒形狀要像筆架,處理後像石頭,中間呈白色粉末,用舌頭舔會黏舌的才是真品),用甘草水浸泡後去除骨心的遠志,人參(各一兩),茯神,炒過的酸棗仁(各兩半),柏子仁,當歸身,石菖蒲(各一兩),生地(或熟地,二兩),肉桂(一兩,不能見火),山藥(兩半),五味子(半兩),去除內心的麥門冬(兩半),另外研磨成細粉的水飛硃砂(半兩)。
以上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煉製過的白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可以用米湯、人參湯、龍眼湯或溫酒送服。早晚空腹或睡前各服用一次。
龍齒清魂散,主要治療因心虛夾帶血虛,導致顫抖、心悸不安、產後惡露上衝導致心悸,以及情緒失控、時哭時笑的狀況。
藥材包括:用醋煅燒過的龍齒,用甘草水浸泡後去除骨心的遠志,人參,當歸身(各半兩),茯神,去除內心的麥門冬,桂心,炙甘草(各三錢),延胡索(一兩),細辛(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天服用兩次。這個方子其實是平補正心丹去除酸棗仁、柏子仁、石菖蒲、生地、山藥、五味子、硃砂,再加入延胡索、細辛、甘草而成。
其他提及的藥方還包括:瀉青丸(出自下血門)、錢氏六味丸(出自崔氏八味丸)、逍遙散(出自虛損門)、導痰湯(出自二陳湯)、六君子湯(出自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出自保元湯)、崔氏八味丸(祖傳方)、十補丸(出自崔氏八味丸)。
4. 攣門
黃耆丸,治劇勞經脈拘攣。疼痛少眠。
黃耆,人參,熟地,白茯苓,山茱萸肉,薏苡仁(各一兩),酸果仁(炒),羌活,當歸身,枸杞子,羚羊角(鎊。各七錢五分),桂心,防風,遠志肉(甘草制。各半兩)
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半飢時溫酒下。
木瓜散,治筋脈拘攣縮急。唇青面白爪疼痛。
木瓜(酒浸。七錢半),虎脛骨(酥炙。一具),五加皮,當歸,桑寄生(如無。續斷代之),酸棗仁(炒),人參,柏子仁,黃耆(蜜酒炒。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為散。每服四五錢。姜五片。水煎去滓。熱服。
局方續斷丸,治風寒濕痹。筋攣骨痛。
續斷(姜酒炒。),牛膝(姜酒炒),川萆薢(薑汁炒。各三兩),防風(兩半),川烏頭(炮。二枚)
煉白蜜丸。彈子大。醇酒細嚼一丸。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瓜蒂散(痰飲門),羌活勝濕湯(濕門),五積散(平胃散下),增損四物湯(四物湯下),舒筋三聖散(中風門),桂枝湯(方祖),安腎丸(虛損門)
白話文:
黃耆丸,治療因過度勞累導致的經絡肌肉抽筋、疼痛、難以入睡的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人參、熟地黃、白茯苓、山茱萸肉、薏苡仁(各一兩),炒酸棗仁、羌活、當歸身、枸杞子、羚羊角(磨粉。各七錢五分),桂心、防風、遠志肉(甘草製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與煉製過的白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顆,在半飢餓時用溫酒送服。
木瓜散,治療筋脈抽筋、收縮拘急,導致嘴唇發青、臉色蒼白、指甲疼痛的症狀。
藥材包含:用酒浸泡過的木瓜(七錢半),用酥油炙烤過的虎脛骨(一具),五加皮、當歸、桑寄生(若無,可用續斷代替)、炒酸棗仁、人參、柏子仁、用蜜酒炒過的黃耆(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用生薑五片,加水煎煮後去渣,趁熱服用。
局方續斷丸,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症,導致筋脈抽筋、骨頭疼痛。
藥材包含:用生薑酒炒過的續斷、用生薑酒炒過的牛膝、用生薑汁炒過的川萆薢(各三兩)、防風(兩半)、炮製過的川烏頭(二枚)。
將以上藥材與煉製過的白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彈珠。用醇酒細嚼一丸服用。
其他相關方劑:錢氏六味丸(參見崔氏八味丸下方),瓜蒂散(參見痰飲門),羌活勝濕湯(參見濕門),五積散(參見平胃散下方),增損四物湯(參見四物湯下方),舒筋三聖散(參見中風門),桂枝湯(為方劑之祖),安腎丸(參見虛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