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34)
卷五 (34)
1. 脅痛
逍遙散加木香、丹皮、青皮。死血作痛。日輕夜重。或午後熱。脈短澀。桃核承氣湯。易肉桂。加穿山甲、鱉甲、青皮。不應。加熟附子一片。如跌撲脅痛。亦宜上方。凡內傷脅痛不止者。生香油一盞。生蜜一杯。和勻服。一二次即止。房勞腎虛之人。胸膈脅肋多隱隱微痛。
乃腎虛不能納氣。氣虛不能生血之故。宜補骨脂、杜仲、牛膝補腎。當歸、熟地和血。及七味丸調理。
季脅痛,經云。冬脈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又足少陽之筋。引脅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季脅痛。按季脅痛。無不因腎虛者。加減八味丸、腎氣丸選用。
腋下腫痛,少陽濕熱留薄。則腋下腫痛。小柴胡加撫芎、枳殼。實人。去參加草龍膽。體肥痰盛。加白芥子。有痰飲搏聚而痛者。加味導痰湯加柴胡為嚮導。
〔診〕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弦數有力。為肝盛有餘。弦數無力。為肝虛有火。弦小而細為飲。脈沉為氣。浮弦為風。弦小而弱者。為陽虛。沉細為陰虛。
劉默生治諸葛子立。脅痛連腰脊不能轉側。服六味丸加杜仲、續斷。不效。或者以為不能轉側。必因閃挫。與推氣散轉劇。劉診之曰。脈得弦細乏力。虛寒可知。與生料八味加茴香。四劑而安。
白話文:
脅痛
用逍遙散這個藥方,再加木香、丹皮、青皮這三味藥。如果是瘀血造成的疼痛,通常是白天比較輕微,晚上會加重,或者在午後會有發熱的感覺,脈象會呈現短而澀的狀態,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這個藥方,把肉桂換掉,加入穿山甲、鱉甲、青皮。如果效果不好,再加一片熟附子。如果是因為跌倒撞傷引起的脅痛,也可以使用這個藥方。任何因為內傷造成的脅痛,如果一直沒辦法止痛,可以用生香油一小杯,加上生蜂蜜一杯,攪拌均勻後服用,通常服用一兩次就可以止痛。
如果因為縱慾過度導致腎虛的人,胸部、膈膜、肋骨處常常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這是因為腎虛無法納氣,氣虛無法生血的緣故,應該用補骨脂、杜仲、牛膝來補腎,用當歸、熟地來調和氣血,並且用七味丸來調理。
季脅痛(指肋骨最下方的疼痛),《黃帝內經》說,冬天脈象微弱,會讓人感到心慌不安,像肚子餓一樣,肚臍裡面覺得清冷,背部疼痛,小腹脹滿,小便也會異常。另外足少陽經的筋脈,會牽引肋骨外側導致抽筋,膝蓋無法彎曲伸直,腿彎處的筋脈也會覺得很緊,向前會牽引到大腿,向後會牽引到臀部,這都是因為氣血上衝到肋骨的緣故。總之,季脅痛大多是因為腎虛引起的,可以用加減八味丸或腎氣丸來治療。
腋下腫痛,通常是因為少陽經的濕熱停留在那裡引起的。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撫芎、枳殼來治療。如果是體質壯實的人,要去掉人參和甘草,加入龍膽草。體型肥胖、痰多的人,要加入白芥子。如果有痰飲聚集而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加味導痰湯,並加入柴胡來引導藥力。
診斷方面,如果脈象呈現雙弦,代表肝氣過盛,兩側肋骨會疼痛;如果脈弦而數而且有力,代表肝火旺盛;如果脈弦而數但無力,代表肝虛有火;如果脈弦細且弱,代表有飲邪;如果脈沉代表是氣的問題;如果脈浮弦代表是風邪;如果脈弦小而弱,代表是陽虛;如果脈沉細,代表是陰虛。
劉默生醫師治療諸葛子立的脅痛,他的脅痛連帶到腰背,使得他無法轉動身體。他服用六味丸加上杜仲、續斷都沒有效果。有人認為無法轉動身體必定是因為扭傷,給他服用推氣散反而加重病情。劉醫師診斷後認為,他的脈象是弦細而無力,可以判斷是虛寒。因此給他服用生料八味丸加上茴香,四帖藥後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