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五 (32)
卷五 (32)
1. 腹痛
連日於未申時。復堅硬不可近。與前藥加桃仁泥。下紫血升余痛止。脈雖稍減而責責然猶在。又以前藥加川附子。下大便四五行。有紫黑血如破絮者二升而愈。
汪石山治一老婦病腹痛。初從右手指冷起。漸上至頭。如冷水澆灌。而腹大痛。痛則遍身大熱。熱退則痛止。或過食或不食皆痛。每年發一二次。近來二三日一發。遠不過三五日。用四物、四君、二陳、七氣。皆不應。汪診之。脈皆微弱。似有似無。或二三至一止。或四五至一止。
乃陽氣大虛也。用獨參五錢。入陳皮七分煎服。十數帖而愈。夫四肢者諸陽之本。頭者諸陽之會。經曰。陽虛則惡寒。今指梢冷。逆上至頭。則陽虛陰盛可知。陽虛不能健運而痛大作。痛作而復熱者。物極則反也。及其陰陽氣衰。兩不相爭。則熱歇而痛亦息矣。故以獨參湯補之。
數年之病遂愈。
白話文:
連續幾天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感到腹痛,而且肚子變得又硬又脹,不能碰觸。之前開的藥方加入桃仁泥後,排出像紫色的血塊,肚子痛就停止了。脈象雖然稍微減弱,但還是感覺急促有力,於是又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川附子。之後連續排便四五次,排出像破爛棉絮般的紫黑色血塊約兩升,病就好了。
汪石山治療一位老婦人的腹痛,起初是從右手手指發冷開始,然後逐漸向上蔓延到頭部,感覺像被冷水澆灌一樣。同時腹部劇烈疼痛,疼痛時全身發熱,熱退後疼痛就停止。無論是吃太飽或沒吃東西都會痛,每年發作一兩次,最近卻變成每兩三天發作一次,發作時間不會超過三五天。用四物湯、四君子湯、二陳湯、七氣湯等藥方都沒有效果。汪石山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都非常微弱,時有時無,有時二三下才跳一下,有時四五下才跳一下。
這是陽氣極度虛弱的表現。於是開了獨參湯,用五錢人參加入七分陳皮煎服,服用了十幾帖藥就好了。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頭部則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黃帝內經》說:「陽氣虛弱就會怕冷」,現在手指末端發冷,並且向上蔓延到頭部,可見是陽氣虛弱而陰氣過盛。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導致腹痛劇烈發作。疼痛發作時又發熱,這是物極必反的現象。等到體內陰陽兩氣衰弱,不再互相抗爭時,發熱就會停止,疼痛也跟著消退。因此使用獨參湯來補陽氣。
多年來的病就這樣治好了。